APP下载

基于气态传导测压系统的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2-11-25张朝华张建忠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气态括约肌传导

王 菲,张朝华,常 冉,周 飞,郭 伟,张建忠,张 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 100020)

尿动力学检查关注尿液从肾输送到膀胱及其膀胱内储存和排空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1],被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推荐为下尿路功能障碍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2-3]。目前液态传导系统是尿动力学检查中应用最广泛的测压系统,但也存在诸多缺点:如管路中的气泡、导管打折、堵塞以及外部传感器位置与膀胱位置不同均会导致降低测压结果准确性;液态传导系统尿道测压导管侧孔不能充分与尿道黏膜接触、尿道内压力测定方向的变化也会明显影响尿道压力测定结果[4],这些原因导致国内很多单位未全面开展液态系统尿道压测定。国际上也一直没有中断对新型测压导管的开发与探索[5-6],为进一步研究应用气态传导测压系统的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的诊断价值,我们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20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213例女性BOO患者的尿动力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研究期间共有279例女性患者接受了尿动力学检查,所有患者均存在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LUTS),检查前已除外泌尿系感染、神经源性膀胱以及盆腔脏器脱垂病史,均无下尿路功能疾病手术史及操作史,其中213例患者最终诊断为BOO,平均年龄(53.9±14.9)岁,213例患者的尿动力检查结果被本研究纳入分析。

1.2 检查方法使用7FDR T-DOC@AC三腔膀胱测压管(加拿大 莱博瑞公司),ACC系统通过导管上充气球囊感受尿道压力,气态压力传导通路连接ACC外部压力传感器。所有读数均由Laborie TRITON多通道尿动力学系统记录。患者截石位,常规消毒后,经尿道置入T-DOC三腔空气测压导管,经直肠置入T-DOC单腔空气测压导管并固定。连接传感器前确保传感器为开放状态并进行调零(此时仍为体外置零,无需将传感器同耻骨联合水平齐平,也无需排出管内气泡等操作),对应导管与传到器相同颜色连接好后,将传感器拨至充气状态。患者变为坐位,开始检查前按照国际尿控协会尿动力学检查标椎对设备进行校准,嘱患者咳嗽,确保信号传导正常后开始检查。以50 mL/min速度灌注,灌注50 mL后停止灌注,启动尿道压牵拉器,以1 mm/s速度牵拉导管,进行静态尿道压描记并确定尿道括约肌位置。再次将导管再次置入膀胱内,再次启动牵拉器牵拉测压导管,牵拉尿道测压球囊固定于尿道括约肌位置后再进行后续操作,继续完成压力-容积及压力-流率测定。检查过程中观察患者膀胱感觉、膀胱顺应性、稳定性、排尿时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残余尿、排尿期逼尿肌压与括约肌的协调性,在影像监视下观察储尿期及排尿期膀胱形态、反流情况以及全尿道影像表现等。完成压力-容积以及压力-流率测定后再次将导管复位至膀胱内,调整操作界面为尿道压描记界面,膀胱灌注至正常尿意感时停止灌注,以1 mm/s速度牵拉导管进行尿道压曲线描记。并分析最大尿道压、功能尿道长度、尿道压曲线描记的异常位置等。膀胱灌注至正常尿意感时停止灌注,以1 mm/s速度牵拉导管进行尿道压曲线描记。并分析最大尿道压、功能尿道长度,尿道压曲线描记的异常位置等。整个检查过程遵循ICS尿动力学技术规范(Good Urodynamic Practice,GUP)进行质量控制[3-4],读取膀胱压(Pves)、腹压(Pabd)、逼尿肌压力(Pdet)、尿道压(Pura)、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Pdet.Qmax)等数据进行分析。

1.3 标准与定义BOO、膀胱感觉、膀胱顺应性、膀胱压、腹压、逼尿肌压、尿道压、尿道闭合压等定义均参考ICS关于下尿路功能名词的标准化报告[5]。女性BOO诊断标准[5-6]:Qmax<12 mL/s,Pdet.Qmax>20 cmH2O(1 cmH2O=0.098 kPa)。

2 结 果

最终确诊为BOO的患者共213例,其中膀胱颈梗阻93例,尿道远端狭窄57例,尿道括约肌痉挛63例。排尿过程中带测压管未能排尿患者54例,通过尿道测压静态尿道压曲线描记,明确BOO病因为膀胱颈梗阻6例,尿道远端狭窄12例,尿道括约肌痉挛36例。全部患者均应用T-DOC空气测压导管进行尿道压描记,结果显示:膀胱颈梗阻患者为尿道括约肌前出现异常高峰(图1A),尿道狭窄患者为尿道括约肌远端出现异常高峰(图1B),尿道括约肌痉挛患者尿道压异常升高(图1C),本研究获得的3种疾病的最大尿道压依次分别为(112.7±22.1)、(128±41.2)、(143.5±39.5)cmH2O(1 cmH2O=0.098 kPa)。所有患者排尿期膀胱造影显示梗阻位置均与尿道压描记结果相符。

A:膀胱颈梗阻。尿动力显示排尿期“高压-低流”,Pdet.Qmax 30 cmH2O(1 cmH2O=0.098 kPa),Qmax 3 mL/s,排尿期尿道压自主下降。静态尿道压曲线图表示:“双峰图(尿道括约肌近端异常峰值)”,峰值a1表示尿道括约肌位置,Pura为102 cmH2O;峰值b1膀胱颈狭窄位置,Pura为86 cmH2O(1 cmH2O=0.098 kPa)。影像尿动力同步影像显示膀胱颈口开放不良。

3 讨 论

气态传导测压系统是一种新兴测压系统。其压力作用在导管顶端一个围绕聚乙烯导管周向放置的微型充气球囊上(充气后体积约0.1 mL,可测得球囊周围360°的压力),利用测压管里被压缩的气体来传导压力至外部换能器[8]。传导介质和感压结构的差别是气态传导测压系统和液态传导测压系统最大的不同之处。气态传导测压系统的优点在于:①得益于空气测压传感器的特殊设计,空气测压导管与其在开放状态下紧密相连后,整个测压管路仍保持同大气压相通,此时的置零即为ICS规定的体外调零过程;②由于气体无重力,调零过程中传感器无需同耻骨联合水平齐平;③压力传导介质为空气并且同膀胱内液体相隔离,因此避免了传统液态测压系统的压力测定过程中反复的调整测压管路中气泡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是传统检查中最耗时的步骤),这就极大精简了调零过程并保证了更准确的测压,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④ 空气测压导管尖端气囊封闭,不与尿路相通,完成每例检查后仅需更换测压管,而不需更换其他连接管等部件,检查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较WFC降低[4]。⑤空气测压导管具有圆周测量能力,测压接触面积大,导管方向不会影响测量结果,因此可以更准确、稳定的测定尿道压力,从而明显简化了传统液态导管的尿道压测定程序,大幅度提高了尿道压力测定方法的临床实用价值[4,6,9]。

本研究中213例女性BOO患者中带管无法完成排尿期的共54(25.35%)例,同张鹏等[7]另一项数据(27.7%)相近,证明女性患者尿动力检查中带管无法排尿的患者比例可能是比较固定的。也就意味着有超过1/4的患者采用常规压力-流率测定是无法得到尿动力排尿期数据,从而无法明确是否存在BOO及梗阻位置,这种情况在尿道括约肌痉挛患者中更加突出(36/54),占全部尿道括约肌痉挛患者的66.7%,而应用气态传导测压系统的尿道压力测定联合压力-流率方法,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明显提高了女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诊断正确率。本研究中带管无法排尿的54例患者通过进行尿道压曲线描记了异常位置分析并精准判断,且描记出的异常位置与排尿期膀胱-尿道显影结果一致。

很多单位不常规开展液态测压系统化尿道压力测定,以及国内大多数单位没有影像尿动力检查仪,另外,如果单纯采用液态管行压力-流率测定进行检查、而不进行尿道压测定,可能既得不到有效诊断又导致经济损失和患者身体损伤(加大尿路感染风险及身体不适等)。本研究采用的空气测压导管具有可同步行尿道压力测定的优势,能在排尿期观察到尿道压是否同步下降,可明确是否存在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通过观察测量静态尿道压描记的尿道压曲线特点(是否为双峰图或单峰高压图及功能尿道长度是否延长)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与存在梗阻位置(图1)。特别是带管无法排尿的患者可在不借助影像尿动力设备前提下,更精准诊断BOO——既定性和定位、又提供BOO的定量数据(实际尿道压力),这可以说是空气测压导管较传统水测压管的优势所在。

本研究局限性在于:目前缺乏气态传导测压系统各种参数的正常参考值,目前仍依据液态测压系统的正常参考值进行比对,需要后续收集多中心的大量数据,亟待尽快建立气态传导测压系统的正常值参考范围,特别是尿道压定量标准及相关判断各种部位梗阻的分界点值等。

综上所述,以气态传导测压系统为基础的尿动力检查结合静态尿道压曲线描记,能以尿道压力曲线图对不同位置的膀胱出口梗阻进行定性、定位、定量诊断,尤其对于排尿期带管无法排尿患者更有意义,可以作为对传统压力-流率测定的补充。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气态括约肌传导
储存条件对气态和液态样品15N丰度的影响*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火电厂精处理再生废水气态膜法脱氨工艺中试研究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为什么太阳系里只有气态行星,没有气态卫星?
排便的奥秘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微藻对低温响应的Ca2+信号传导途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