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食用菌主产区的气象条件和对策研究
2022-11-25刘振元班立桐金海东
刘振元,班立桐,金海东,张 虹,黄 亮,王 玉,金 波
(1天津市蓟州区气象局,天津 301921;2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 300192;3天津市宝坻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天津 301800)
0 引言
食用菌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是非常适合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1]。2017年及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将食用菌产业列为提倡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2-3]。据统计,全国80%的国家级贫困县采用食用菌产业进行脱贫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4]。
天津市食用菌生产具有明显的品种多元化、专业化、区域化特点和结构优势[5]。按照生产模式分为林下、工厂化和温室设施栽培3 种。其中林下和温室设施栽培模式受气候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林下栽培由于气候条件限制,仅夏季在静海区、宝坻区的林地进行种植[6]。温室设施栽培主要集中在蓟州区,以香菇、白灵菇等为主。2018 年天津市鲜菇总产量约为16 万t,蓟州区作为天津市温室设施栽培的主产区,鲜菇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50%左右,逐步发展成为华北地区香菇、白灵菇的重要生产基地。在蓟州区出头岭镇、西龙虎峪镇等镇已经形成规模化食用菌种植,占地面积约400 hm2,2000 多个温室大棚,菇农达1400 余户,食用菌成为当地的主要特色产业。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不但需要充足的养分(包括碳、氮、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并保证营养平衡(如适当的碳氮比例),也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氧和二氧化碳、光照等气象因素[7]。因地制宜地根据本地区的气象条件,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来合理安排不同季节对各种食用菌或同一种食用菌的不同菌株的引种和生产,是开展食用菌栽培的前提。本研究分析、总结蓟州区食用菌主要栽培品种的适宜生长气象条件和极端气候条件下易出现的病害及防治措施,将有助于本区食用菌生产的顺利开展,引导食用菌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科技助农、科技兴农、科技惠农。
1 蓟州区主要食用菌品种适宜栽培的气象条件
根据天津市蓟州区气候条件(见图1)和栽培模式,适宜栽培中低温出菇品种,主要有香菇‘L808’、‘0912’,白灵菇‘50869’、‘TN01’、‘中农1 号’。主栽品种的适宜栽培气象条件总结见表1和表2,可见蓟州区在6月至翌年4月均为食用菌的主要生产期,如果再加上前期的菌种的制作时间,几乎形成了全年的食用菌生产“一条线”:母种→原种→栽培种→子实体。
图1 天津市蓟州区逐月平均气温及湿度(2009—2018年)
表1 蓟州区香菇‘L808’适宜栽培气象条件
表2 蓟州区白灵菇适宜栽培气象条件(棚内)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而在全球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中最多的是香菇(占22%)[8],目前欧美各国香菇产业基本实现了全过程、全环节工厂化生产,而中国大部分地区香菇仍在使用传统栽培方式[9-10],香菇品种‘L808’具有以下的特点:栽培周期长,出菇期长,菇形圆正、菌盖厚、菇质致密,菌盖吸水后变化不明显,货架期长,适宜鲜销等,目前在当地种植户达50%以上[11]。香菇品种‘0912’又称“辽抚4 号”,由天津农学院食用菌研发中心2018 年从抚顺市农科院引至天津市蓟州区栽培示范,具有出菇早、菌丝洁白浓密、抗杂性好、菌棒坚实,高温季节出菇质量好等优点,目前成为当地主栽香菇品种之一[12-14]。
白灵菇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大型真菌,子实体质脆、可口,被列为中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十大珍稀食用菌之一[15-18]。1996年,北京市通州地区从新疆引进白灵侧耳菌种,开展试验栽培获得成功,1997年,北京金信食用菌公司开始对其进行大面积生产[19-20]。2000年白灵菇售价最高达到100~140 元/kg,随后,由于生产厂家急剧增加,产量上升,市价逐步回落至20元/kg。天津蓟州区从2001 年开始栽培中国农科院的白灵菇ACCC50869 菌株,种植规模最高达500 个大棚,随后部分菇农种植‘中农1 号’菌株。白灵菇菌株‘TN01’(津登食用菌2018001)由天津农学院食用菌研发中心选育,具有子实体形态优、生产周期短等优势,目前成为当地主栽白灵菇品种之一。
2 蓟州区主要食用菌品种栽培过程中的气象灾害对策
蓟州区作为天津市食用菌设施化温室栽培主产区,有近30 年种植食用菌的历史,部分菇农积累了一些生产经验,但遇到栽培环境条件变化、极端天气出现时,往往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栽培管理技术及应急管理措施而造成损失。如表3所示,对照2020年的正常气候条件,2017年8月香菇棚内温度偏低,导致发菌时积温未在正常时间内达到出菇要求,引发了大多数菇农的临时性恐慌;2018 年7 月台风来袭,棚内进水,菌棒被淹,同时高温天气出现且持续时间长,造成菌棒大面积污染。
表3 蓟州区2017年及2018年部分月份气候总结
根据蓟州区在香菇和白灵菇不同栽培阶段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作者分析总结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详见表4 及表5。许多菇农对香菇生产中气象灾害的重视不够,不能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容易致使生产中出现许多问题并造成经济损失。在实际生产中菇农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对恶劣天气尤其是夏季菌棒需经历夏季高温易发生“烧菌”提前做好防范,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1-22]。
表4 蓟州区香菇常见气象灾害及防范措施
表5 蓟州区白灵菇常见气象灾害及防范措施
白灵菇的栽培模式有3种,蓟州区菇农大多采用垒泥墙立体两头岀菇方式[23-24]。该方式的优势是生物学转化率较高,缺点是容易出畸形菇。白灵菇栽培期间主要要预防杂菌的污染,而不利的气象灾害会加剧菌棒的病害,在防范措施方面:一是气象服务部门及时通知菇农,作者建立了“蓟州区-新型农业-气象服务”的微信群,其中已有100 多户菇农可以及时收到气象预警。二是科技人员的科技帮扶群的及时应答模式,天津农学院食用菌研发中心建立了“天津市食用菌蓟州科技帮扶”微信群,可实现菇农与科技帮扶人员的即时对话并提供免费现场指导服务。
3 结论
通过合理的温室大棚内的人工气候调节可以实现有限程度的微环境改善,如加盖保温被及电暖器可以使得棚内温度高于棚外2~5℃,通过喷淋装置可以增加棚内的湿度至食用菌的生长需求等,但偶遇的连续低温、高温、雨雾、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仍会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或直接伤害。因此,今后应在现有农业气象服务基础上,加强蓟州区食用菌主产区长期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御工作,做到灾前预估提示、灾中实时跟跟进、灾后调查评估及技术解答,为促进天津市食用菌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对天津市蓟州区香菇及白灵菇的适宜生长条件、气象制约条件及其气象服务需求的分析可知,天津市的食用菌产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如利用物联网技术[25]监测菇棚内的气象条件、加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推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