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提高幼儿园社会活动有效性的教育策略
2022-11-25杜佳恋
杜佳恋
(武汉市江岸区实验星汇幼儿园,武汉 江岸)
幼儿园社会活动能够帮助儿童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提升社会经验,并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开展幼儿园社会活动的环节中,幼儿教师需要考虑材料选择、教学形式以及目标定位等因素,以此最大化地发挥社会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同时结合幼儿发展特点,将社会活动建立在趣味性的基础上,教师须确保儿童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此加强社会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新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教学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教学来提升幼儿对学习的热情。但是在实际活动过程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是非常困难的。部分新入职的幼儿教师还不能理解“活动”的真正内涵,带幼儿无目的地游戏,这种活动作用意义不大,活动内容没有深度,无法有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通常幼儿只重视玩乐,难以获得实际的学习感悟。因此在设计社会活动时,幼师需要根据以往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并围绕教学目标建立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挖掘幼儿的内在潜能。教师不应只注重社会活动的娱乐性质,还应把握活动主题,保证活动质量,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以加强幼儿社会认知为教学目标,发展活动的多元性,进而使幼儿在活动中既能得到良好互动,还能快速对活动的教育意义、知识进行接收。
二、注重活动材料的选择,为社会活动提供道具支撑
幼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社会内容,但对目前的幼儿来说理清这些信息是很难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心智有选择地学习和吸收,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人生经验。同时他们也会主动思考自己接触的事物,并对自己不认同的观念提出质疑。
社会活动所能利用的资源非常广泛,教师往往在具体选择时感到犯难,这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教师想要有效解决,需要留心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来完成教材的积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一些新闻报道,同时有选择地收集相关图片、素材,并将其布置到幼儿活动室中形成新闻角,或者做成PPT用于教学,设置问题引起幼儿的讨论。同时幼师也可以使用手机或照相机来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实践,进而在活动过程中为幼儿展示,使其体会到现实意义中的人和事。
三、制订三维目标,引领社会活动的有效性
在组织社会活动时,应围绕社会领域建立活动目标,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兴趣需求以及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目标内容,同时目标体系应该包括社会行为、社会情感、社会认知三个维度,以此形成有机整体,确保社会教学的有效展开,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入解读,对幼儿自身情况以及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剖析材料所能带来的教学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活动目标。三维目标的建立需要教师根据社会活动的教学内容来具体分析,比如大班的社会活动“独一无二的我”,可指定活动目标具体为:(1)阅读理解绘本,带领幼儿研读《各种各样的人》,促使幼儿对个体独特性有简单的概念,激发社会认知。(2)讨论不同的人都有怎样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组织幼儿相互讨论自己见过的人有什么特点,以此引导幼儿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兴趣特长,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3)通过观察,辨别自己的独一无二。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已对活动内容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认知,幼师引导幼儿通过经验大胆推测,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促使社会行为得到激发。
最后通过这种层层推进的教学模式,来让幼儿进一步掌握社会活动内涵,形成自己的感悟,加强活动效果。
四、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在组织社会活动时,应注意教学资源的整合性,社会活动具有循环渐进的特点,首先应对活动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保证社会活动的全面性,比如,在小班的社会活动“我爱爸爸”中,教材内容描述了小皮特通过了解爸爸来产生情感迁移,幼师根据内容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爸爸,以此激发对父亲的爱,最后让幼儿通过写信、画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增加亲子情感。
总的来说,幼儿园开展社会活动时要注重质量建设,并建立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社会活动对幼儿成长有重要作用,并且幼儿在其中能加强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感悟,在具体展开教学时幼师应注重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落实社会活动的社会性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