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2-11-25黄英强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收缩压血压剂量

黄英强

崇左市江州区人民医院 广西 崇左 532200

高血压即收缩期或(和)舒张期的动脉血压值上升超出正常值,当前成人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即可确诊为该病[1]。伴随生活方式变化和老龄化程度加剧,高血压患病率也在相应升高,病情严重者能出现脑梗以及肝肾疾病等,为患者和其家庭带来经济及生活负担。虽国内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上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形式依旧严峻,居民中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仍不高,该现象于老年群体中尤为严重,是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的一类主要原因[2]。在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积极开展降压治疗能使其明显获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治疗研究进展,具体内容如下:

1 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治现状

伴随年龄增加,机体的血压水平相应升高,高血压发病率也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周茜[3]等发现,随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升高,年龄<60岁人群当中,患高血压人数占比27%,有20%属于2级高血压;80岁左右人群当中,高血压患病率在75%左右,高达60%属于2级高血压;此外,年龄不低于80岁人群当中,仅7%血压水平正常,提示老年群体患高血压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重视老年高血压预防及治疗工作对提升人群疾病防治水平意义重大。

高血压老年患者常存在多类并发症,需采取多类药物进行治疗,易产生药物副反应,是否需降压治疗依旧存在一定争议。据有关调查显示[4],25%医师认为超过85岁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弊端大于利端,58%医师认为于收缩压超过160mmHg时才需采取药物治疗。临床实践发现,中老年高血压的血压达标率和治疗率不高。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较低和多方面原因有关,其中医师对疾病危害缺乏认知、过于担忧老年群体降压治疗的副反应可能属于关键性因素[5]。以往部分学者认为血压上升在老年群体中属于一类正常生理现象,但近些年来部分循证医学研究发现高血压老年患者开展降压治疗有着重要意义[6]。

2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

2.1 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收缩压属于心脑血管意外一类重要的预测因子。伴随年龄增加,老年人收缩压相应增加,舒张压会伴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经临床研究证实,收缩压和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的相关性较舒张压更强[7]。因此,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属于严重影响老年群体健康的疾病,在高血压老年患者中占比60%[8]。

2.2 脉压差较大

老年人群的血管弹性下降,因此该类人群脉压差有一定增加,而脉压差增加属于心血管事件重要预测因子。

2.3 血压的昼夜节律存在异常

正常人群血压的昼夜节律呈现出杓型变化,血压的改变幅度为10-20%。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呈现非杓型变化者高出60%,使得心脑血管意外出现比例明显增加。和年轻的高血压患者相比,老年群体靶器官受损程度和昼夜节律关系更加密切[9]。

2.4 并发症较多

高血压老年患者常常引起高血糖、高血脂、老年痴呆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并发症,会使疾病预防及治疗的难度明显增加,进而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10]。

3 老年高血压正确治疗方法

就高血压老年患者治疗方法而言,当前主要包含下列几点:(1)多予以老年患者支持和鼓励,改善其生活质量。(2)对隐蔽的危险因素进行合理控制。(3)正确指导患者使用药物。(4)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

3.1 治疗目标和治疗意义

维持患者血压于最佳血压值时,其出现心血管病机率较低。需对患者开展适当降压,过度降压会使其心梗、脑梗发病率升高,因此临床应结合患者生理特征、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对其开展合理降压治疗。王国彬[11]认为,和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比较,老年患者治疗时难度更高,更易出现死亡。因此,为高血压老年患者开展治疗时需使其全面掌握疾病特征,予以支持和鼓励,使其树立起正确态度,积极配合有关治疗工作。

3.2 合理应用降压药物

因降压药种类较多,每种药物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患者如何正确、合理选取药物控制血压是困扰临床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降压药正确选择方法进行总结,具体如下:患者选取降压药时,首先需考虑药物效益,该药能否适用于一整天治疗,若患者血压存在大幅度波动,能联用短效与长效药物。需注意的是,患者应用降压药时,应先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避免刚开始就大剂量口服,以免引起一系列副反应,至使用后期,患者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咨询医师后合理增加药量。联合使用药物需要经过医师合理指导,使降压效果得到最大优化,最大程度减少副作用。

4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现状

当前,国内超过60岁老年人群当中,有超过一半老年人存在高血压。伴随高血压有关治疗药物不断增多,老年患者因沟通能力、记忆力、听力以及视力均存在程度不一降低,无法正确全面掌握药物各类属性,使得其无法正确应用降压药物,以下是几类常见用药误区:

4.1 擅自增加或者减少药物剂量

部分患者迫于急切降低血压,擅自增加用药剂量,以发挥迅速降压效果,进而导致副作用出现,因此,老年人群在口服降压药的过程中,应避免随意擅自增加用药剂量,需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以缓慢降低血压至标准水平。

4.2 血压下降到正常水平后擅自停药

部分老年人群因自身血压处在正常值,随意停止药物使用,遇到该类情况需要首先询问医师意见,结合医师指导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因高血压疾病较为特殊,需要患者通过长期或者终身使用药物以控制其病情,禁止随意自行停止用药,以防突然性的血压升高,使其病情恶化。

4.3 仅注重药物治疗 忽视饮食或其它治疗

部分患者仅通过药物以控制自身病情,未注重饮食方面的控制。日常饮食不忌口,摄入鸡鸭鱼肉、煎炒烹饪类食物较多,导致体重增加,这些均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患者建立起良好生活习惯,于用药期间合理控制自身饮食和钠盐摄入量,及时做好钾、钙补充,开展适量运动并维持良好心态。

5 老年高血压常用药物

5.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该类药物能转换附近组织紧张素,同时起到抑制作用,减少血管紧张素产生量,除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之外,还能起到良好的肾脏保护效果。卡托普利以及依那普利属于临床两类常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杨继中[12]等发现,通常患者于服药初期药效发挥较为缓慢,但药效可伴随用药时间延长不断增强。

5.2 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属于临床一类常见降压药物,其能降低肌细胞中钙离子的进入量,降低血管的收缩能力,为心血管系统发挥保护作用,同时能影响到糖脂代谢和电解质生成,可长期使用。氨氯地平、尼莫地平以及非洛地平等属于几类常用药物,经研究证实对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效果确切,但存在一定的副反应,如潮红、头痛和轻度脚踝水肿等,需引起临床重视[13]。

5.3 利尿剂

利尿剂属于联合用药时的一类基础性药物,其在减少细胞外液容量、排除钠的过程中,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进而发挥良好的降压效果。该类药物药性温和、无耐药性同时副反应较少,常见药物包含吲达帕胺以及氢氯噻嗪等。夏碧荣[14]等发现,噻嗪类利尿剂可防止中风发生,减少心血管事件出现,治疗花费较多,被纳入到一线降压药中,然而大剂量使用有可能影响到机体代谢。徐杰[15]发现,和氢氯噻嗪比较,氯噻酮能更有效降低24h的收缩压水平,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适用性较高。中等剂量的利尿剂使用期间常见副反应是低钾血症,同时可能使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加重,甚至引起2型糖尿病。

5.4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于20世纪被认为是抗高血压一线类药物,能显著降低患者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出现和死亡率,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对患者心率、心脏正常传导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引发糖脂代谢紊乱。美托洛尔、比索洛尔以及阿替洛尔属于该类药物常用种类,多采取口服方式使用,长期应用该药的患者禁止突然中止药物使用,需要逐步降低用药剂量,以防出现撤药综合征[16]。

5.5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该类药物属于新型药物,能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相结合,将血管紧张素II功能反应和压力反应隔断,同时不会对前列腺素生成产生明显影响。氯沙坦、替米沙坦以及厄贝沙坦属于常见药物,经研究发现能降低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且刺激性较低,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可长时间用药[17]。

5.6 联合用药

和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同,为控制血压达标,较多老年患者需联用降压药物,多采取噻嗪类利尿剂或者钙拮抗剂无法获取满意的血压控制效果,需要首先考虑联用以上两类药物。后血压依旧无法达标,能在此基础上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虽较多研究发现[18],β-受体阻滞剂无法当作无合并症老年患者的一线降压药物,但经以上治疗血压依旧无法到达目标范围,仍能考虑采取该类药物或者α-受体阻滞剂。

6 老年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除对高血压老年患者积极采取降压药物治疗之外,还需对其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干预,指导其建立起健康生活习惯,维持乐观向上心态;指导老年患者合理控制自身饮食,每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运动等,这些均能起到辅助降压效果,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出现。

7 小结

高血压作为临床一类常见疾病,对于老年人群危害比年轻人更严重,老年患者出现靶器官受损和死亡危险性明显升高。于老年患者中积极开展有效合理降压治疗能使其获得和年轻患者相同甚至更高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实践中发现,老年患者高血压控制率较普通人低,一定程度影响到整体人群的高血压防治水平。因此,需要临床重视老年人群的高血压防治工作,深入分析降压治疗开始时间和降压目标值,遵循指南指导合理选取降压药物,使得老年患者获得理想降压效果,改善其预后。

猜你喜欢

收缩压血压剂量
·更正·
稳住血压过好冬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