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学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

2022-11-25郑宗成

新课程 2022年27期
关键词:课文初中语文语文

郑宗成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甘肃 定西)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如学生主体地位受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情况难把握等,相应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在当前新形势和新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亟须进行。而要充分保障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则需要明确具体的改革方向、目标、方案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创新优化教学。其中,积极践行“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学施教”理念,正是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改革路径,值得教师在实践中积极尝试与探索。

一、“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学施教”的内涵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内涵

“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学施教”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求基于课堂,植根课堂,引导学生积极进入课堂、参与课堂,全面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情况,同时对每位学生给予合理的引导与教育教学,从而保障整体教学质量,有效避免“教”“学”分离、学生非正常两极分化的情况发生的教学改革理念。该教学改革新理念实际上是亟须改革传统教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的产物。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出现了部分学生主动预习、其他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导致学生在进入课堂时起点有所不同。同时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这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相应的教师难以针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教学。而该教学改革新理念恰恰是对语文教学课堂进行大刀阔斧般改革的重要体现,同时要求教师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既要引导学生对问题意识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进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有良好的收获和成长,在保障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体的高水平学习与全面发展。

(二)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和践行此教学改革理念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它能从多个维度推动教学优化,改善教学现状。

首先,统一学生进入课堂的起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须面向所有学生,才能有效保障整体教学效果。在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尽量将学生进入课堂的起点维持在同一位置或者相近位置,这样能够很好地削弱学生个体差异对集体教学的影响,进而保障课堂教学实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升。一方面,教师不用费心考虑不同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差异以及进行复杂化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教师不用为了实现预设好的目标提前考虑每个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有效避免了对学情的错误估计。

其次,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该教学改革新理念的关键在于立足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学生就会在好奇心、兴趣的驱使下自觉自愿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即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长期以来,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动力不够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中较为普遍,同时课堂教学很容易陷入“唯本是教”“唯本是读”的状态,使学生难以在课堂上自主、有效地学习,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强调立足课堂,引导学生先学质疑,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能从多个维度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形成高质量教学模式。

最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基础,引导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打破传统教学完全局限于知识内容的局面,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而践行与实施该教学改革新理念,正是立足于课堂、调动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差异性的主要体现,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思考、探究、感悟,进而确保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核心能力与品质的提高。打破传统课堂格局,形成更加契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全新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有积极意义。

二、基于“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材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一)合理调整教学目标

在该教学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调整与改变,构建更加契合学生学习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为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引。教师需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着重围绕学生的感受、收获等设置多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而保障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大纲、课本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从多个维度设置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并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优化教学。

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从预读能力、字词、朗读、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等层面设置了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从预读能力层面看,课堂教学目标为:通过预读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从字词层面看,课堂教学目标为:掌握“镶嵌”“发 髻”“响 晴”“慈 善”“水 藻”“宽 敞”“贮 蓄”“澄清”等生字词;从朗读能力层面看,课堂教学目标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修辞手法层面看,课堂教学目标为: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切身感受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从情景交融写作手法层面看,课堂教学目标为:领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的核心要领,学会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从思想感情层面看,课堂教学目标为: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陶冶审美情操。这些适合学生且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具体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支持。

(二)科学组织课堂预读活动

为了贯彻落实“立足课堂”理念,减少学生课前预习的差异性给课堂统一教学造成的影响,教师需要积极组织课堂预读活动。即教师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同时也不反对学生自行预习,并在课堂上组织所有学生参与预读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进入课堂的起点即便不能完全维持在同一水平,但是基本上可确保所有学生的起点均超过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进而保障所有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切实避免因学生进入课堂的起点不统一、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预估有偏差等而造成的各种问题,促进教学质效的明显改善。而在组织课堂预读活动时,教师应当按照所有学生都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设计与组织,以免部分学生完成了预习活动而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而影响预读活动的开展。在预读时,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对包含大量生字词或者内容较多的课文,应当让学生自行朗读;而对生字词较少且内容较少的课文,则可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在学生进行课堂预读之前,教师应当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进而确保学生在预读后能够真正有所收获,而非盲目地预读课文后却毫无收获。

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教师设置了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使用语境,积累好词好句;抓住几个关键语句,揣摩每个段落和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要义;整体、全面、多角度地感知课文脉络,赏析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修辞美、情感美,弘扬尊老爱幼的优秀品德,提高人文素养等。而课堂预读则要为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打牢基础、创造条件。在组织学生进行预读之前,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将不认识的字、词标记出来,并通过查字典、相互讨论的方式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以及用法。通读完全文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课文进行分段,思考每段描写了什么以及有什么作用,课文中有哪些优美的句子。通过这些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学生能够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课堂预读,并在预读的过程中去思考和探究,进而通过预读有所收获,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

(三)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及思考

在该教学改革新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更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究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只有自己学会质疑,才能真正实现思考能力的良好发展,否则依旧很容易陷入被动地按照特定思维去解决问题的怪圈,从本质上讲,后者与传统的题海战术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自主提问、探究的机会,真正做到将学习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同时通过适当的指引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完成自主学习与探究。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能够基于思维认知、语文基础、学习经验、联想思考等进行综合思考,进而找出合适的问题切入点并进行提问。这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发展学习能力,进而在持续积累中逐步发展提问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如在教学古诗单元时,教师从《观沧海》这首古诗入手,带领学生进行课堂预读。而在引导学生预读《观沧海》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应当先对诗人生平以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加以研究,然后通过朗读简单感受整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并通过抓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关键字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古诗的深远意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堂预读积累了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理解了诗歌内容,领悟了诗歌意境,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根据预读经验对其他三首古诗进行自主朗读和学习,并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前提下一边阅读古诗、一边提出合适的问题。学生自行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你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标题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悬’二字的妙处是什么,可否换成其他两个字?”“《天净沙·秋思》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提出问题后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不仅顺利掌握了知识内容,更实现了提问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等的良好发展。

(四)运用多样化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立足课堂”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优化,其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正是可行路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以学生感兴趣、易接受、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不得长期沿用某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否则,学生会在长期接收某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兴趣和耐心,甚至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厌恶等负面情绪。尤其是长期采取讲解说教方式进行教学,将会严重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在“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学施教”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实践中合理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构建高质量课堂,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诸如游戏法、情境法、问题法、合作法、任务法、表演法、多媒体法、演讲法、竞赛法等,均能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且具有吸引力,教师可在实践中灵活选择与运用。

如在教学《狼》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预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让学生朗读成诵,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并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认识狼贪婪、凶残、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之后,教师结合本单元的主题以及写作主题“如何突出中心”,采取竞赛法,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与探究,布置“描写一种小动物”的短文训练任务,并要求学生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得直接对动物名称进行描述。之后,学生依次到讲台上进行演讲,朗诵自己写的小短文,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描写的是什么动物,比一比谁描写的特征最为突出和准确,并最快被其他同学猜出来。通过这种别开生面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实现了读写结合教学,还带给了学生新颖、有趣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大幅改善了教学效果。

(五)合理协调集体教学与个性教学

该教学改革新理念的一大要点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教学策略、内容、方法等。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从整体上关注学生的表现,还需要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学生间的差异性,并在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协调集体教学与个性教学,进而有效践行“因材施教”。考虑到初中学生数量众多,而教师的精力以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那么教师必然不可能完全关注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是要合理利用分层教学法等方法,将集体教学与个性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如结合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通过分层的方式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成长。

如在教学《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语文基础良好、一般与较差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任务,同时提供了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了有所差异的教学方法。针对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通过具体的任务指导学生学习速读,掌握用复述、概括等方法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斯科特身上感受人的精神魅力并完善自己的人格。针对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索完成教学任务。而针对语文基础良好的学生,教师则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提问、自主学习与探究,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后还需进行拓展阅读,深化理解和认知。

三、结语

综上可知,“立足课堂,先学质疑,因学施教”是新时期新背景下指导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成果之一。教师应深化对该教学改革新理念的认知、理解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立足于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共同构建自主化课堂,让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他们的课堂中有效学习、良好成长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文初中语文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背课文的小偷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