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第二课堂 “四史” 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2-11-25李良敏

关键词:活动性四史第二课堂

李良敏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沈阳 110122)

一个民族要想走到时代的前列, 不能没有历史的传承。 党史、 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简称 “四史”), 如何科学地设计“四史” 教育路径, 关系到 “四史” 的育人实效能否充分发挥的问题。 本文重点基于第二课堂,以活动性课程为载体, 探讨新时代大学生 “四史” 教育路径, 提升 “四史” 教育实效。

1 “四史” 内容概要

历史是最好的 “教科书” “营养剂” 和 “清醒剂”。 “四史” 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底气、 骨气、 正气, 提升党性修养水平的根本依据和内生动力, 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整体来看, 党史是我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 通过党史的学习, 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史是中国社会由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真实写照, 虽然充满艰辛, 但是, 它也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一部分。 新中国史的学习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 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 改革开放史充满了我党集体的智慧, 充分体现了我党主要领导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它是一部以开放促改革, 以改革促发展的优秀历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有利于我们弄清我们从哪来, 目前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 以及未来要朝向哪个方向走的问题。

可以说, 在内容上四史中的任何 “一史” 都是大部头、 大容量。 因此, 有效推进 “四史” 学习教育, 就不能 “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花真功夫、 下大力气, 要抓住重点、 区分层次, 引导大学生从思想认识层面上, 深刻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 重点帮助大学生明白近代中国的曲折发展史, 清醒认识到我们今天的胜利成就来之不易, 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2 第二课堂 “四史” 教育活动性课程载体设计

2.1 设计 “四史” 教育活动性课程体系

新时代大学生第二课堂 “四史”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探索 “四史” 教育的有效途径, 因此, 如何搭建重点突出、 载体丰富的 “四史” 教育活动性课程体系, 发挥协同育人机制,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是本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因此, 本着 “贴近社会、 贴近企业、 贴近学生” 的原则, 按照 “主题鲜明、 设计合理、 富有特色、 形成机制、 成效显著” 的课程标准, 设计 “四史” 教育活动性课程, “四史”教育重点依托 “入学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节、 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教育” 等活动性课程载体。

2.2 分级递进式实施 “四史” 教育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和需求, 围绕 “四史” 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开展活动性课程。 一年级“四史” 学习重点依托入学教育; 二年级 “四史”学习重点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节、 社会实践; 三年级 “四史” 学习重点依托毕业生离校教育。 通过创建完整教学体系, 努力将传统 “学生活动” 颠覆性地转变为 “活动性课程”, 将 “四史” 部分教育内容依托活动性课程进行传授。 努力将传统第二课堂转变为 “四史” 教育的重要阵地,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夯实 “第二课堂” 立德树人实效。

2.3 创新第二课堂 “四史” 教育育人形式

(1) 举办 “四史” 教育大讲堂。

利用第二课堂开展 “四史” 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其授课载体极为丰富, 因此, 打造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感的大讲堂意义重大。 以模块化的方式将红船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融入大讲堂, 邀请一些优秀讲师团进行集体授课, 尽量减少平淡无奇、 枯燥无味的陈述, 配以播放视频、 展示图片、 线上游览纪念馆等方式帮助广大学生切身感受新中国创造的长治久安的政治环境和富足昌盛的经济奇迹,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历史,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

(2) 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创新宣传活动载体。

利用第二课堂开展 “四史” 教育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 依托入学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节、 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教育等活动性课程载体, 组织学生观看 “四史”教育相关的电影, 情景剧等。 例如: 《八佰》《建国大业》 《夺冠》 《金刚川》 《我和我的家乡》等等, 帮助学生聆听跨越历史的豪情壮志, 将动人的历史画面珍藏于心, 为学生们带来沉浸式的历史体验, 帮助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3) 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开展 “四史” 教育文化活动。

高校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所学的专业, 开展丰富多彩的 “四史” 教育活动。 例如: 开展 “四史” 教育知识竞赛、 演讲比赛等活动。 以专业团队的形式积极组织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广大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祖国走过的峥嵘岁月,身临其境地体会前人艰难的革命奋斗历程, 实现学生的 “四史” 教育, 实现在行走中学习, 在沉浸中体验。 这类活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更利于形成高校 “四史” 教育的特色文化品牌。

3 第二课堂 “四史” 教育要充分发挥 “文化+实践+网络” 育人功能

3.1 以 “四史” 教育强化第二课堂文化育人功能

“四史” 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何深入挖掘 “四史” 育人的文化内涵, 将文化内涵与学校第二课堂的教育资源有机融合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例如: 如何发挥学校红色展馆的育人作用, 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关系到的第二课堂文化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问题。 学校应召开专题研究会议, 探索 “四史” 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融合点, 丰富文化育人教育素材, 挖掘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突显 “四史” 教育文化育人功能, 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3.2 以 “四史” 教育激发第二课堂网络育人潜能

当今社会处于网络化、 智能化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第二课堂网络育人潜能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 “四史” 教育能否取得实效。 第二课堂 “四史” 教育网络育人潜能的发挥应该依托互联网+教育” 的育人模式,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以“四史” 学习为契机, 以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为载体, 让网络技术红利转化为驱动思政教育全面覆盖的核心力量, 帮助广大学生延伸思政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在传统思政课堂之外开展课外思政学习。

3.3 以 “四史” 教育引领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

学校要高度重视 “四史” 育人实践活动建设,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 “四史” 教育主题活动。 具体包括红色研学、 主题演讲、 文艺汇演、 竞赛答题、 暑期 “红色之行” 等,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感悟 “四史” 的文化魅力和社会政治意义, 努力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行为实践, 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实践素养, 激发学生爱国爱党情怀。

4 推进 “四史” 融入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4.1 “四史” 融入第二课堂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通常意义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倾向于将 “四史” 教育与第一课堂, 与书籍、 史料联系在一起。 其实, “四史” 教育不仅仅体现在第一课堂、 书籍、 史料中, 一些历史纪念馆、 历史遗址更蕴藏着生动的 “四史” 教育内容, 而第二课堂的活动更利于历史纪念馆、 历史遗址教育作用的发挥, 帮助 “四史” 教育实现政治性、 灵活性、 生动性的统一,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推动 “四史” 教育入脑入心, 取得实效。

4.2 “四史” 融入第二课堂利于拓宽思政育人有效半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隶属于第一课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将 “四史” 教育融入第二课堂, 通过两者叠加有利于丰富传统课堂之外的教学形式, 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育人的壁垒, 实现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有机融合, 让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衔接, 这一做法扩宽了大学生的历史视野, 拓宽了思政育人有效半径, 形成了 “四史” 育人的合力, 提升了 “四史” 育人实效性。

4.3 “四史” 融入第二课堂利于 “四史” 与现实相贯通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 “好” 这三个重大问题是 “四史” 教育的核心内容, 将 “四史” 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 更利于“四史” 教育与现实相贯通, 因为第二课堂的很多活动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和鲜活案例, 更利于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的诠释, 利于实现 “四史” 教育的实境育人模式, 更利于激发学生对党领导人民取得成绩的自豪和底气, 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

总之, “四史” 育人深入第二课堂活动性课程, 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深入发掘重要史实中蕴含的育人价值, 将其科学运用于第二课堂活动性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活动性四史第二课堂
01—02合刊
变中求恒 稳中求胜——中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大揭秘
第二课堂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