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2022-11-25杨涛
杨 涛
(舟曲县第二中学 甘肃甘南 746303)
分层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此在教学工作开展时更具针对性,将工作重点放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效率,改变教师自身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划分出学生不同实际情况与教师的教学重点,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在保证课堂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开展更高效的分层教学法教学。
一、分层教育国内外研究
美国教育研究者认为教育是培养公民的一种方式,任何教育制度都须与公民需求保持一致,美国对于教育的一贯追求是公民接受终身化教育,教学课程与所使用的教材都需具备层级化与多样化的特点,满足不同类型被教育者的需求。美国有51 个州,每个州都对于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准备不同程度的教学课程,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到符合自身水平的教学。比如,一些学生在初中时决定不再进入大学深造,这种类型的学生与其余学生,教材与教学课程都有许多区别,即使是同类型学生,其在每个阶段中所接受到的教育都大不相同。英国的教育特点是全球著名的区别化教学,SMP 教材作为英国最有名的教学材料,其层次区分非常鲜明,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一般与学习能力较强的不同类型学生,都拥有不同的教材编制,这种教学开展方式,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设置这种教材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分层教育概念真正引入国内,是十九世纪末期,国内许多教育专家在引入这个概念后,对此做出大量文献与实践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几名教育研究者,例如,白宝敏认为,设计课题框架时需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还需遵循价值性、全面参与性与公平性等原则,综合优化学生学习能力;扬水森提出,不同类型与层级的学生需设计出不同练习策略;吴莉萍认为,将不同水平学生按照座次进行分层,具体做法是将水平不同的学生做同桌、邻桌与前后桌,在分组过程中按照同组不同质的标准。吴莉萍认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是分层教育的本质,两者互相结合,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减少自卑感,帮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增加自豪感非常重要。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分层教学理念主要指教师能照顾到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可以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率,以此为基础对不同状态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投身到学习过程中。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习其感兴趣的物理知识中,减少低效率学习时间,增加高效学习时间,在获取相关知识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该知识点的见解,以此获取学习自豪感。不仅如此,教师还需根据班级中每一位个性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相应的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固有的教学思维来实现学生更高效的学习,在该教学理念指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学习特点,研究并实施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点与以往的差异化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在初中阶段教学过程中,物理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知识点相对抽象与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也相对困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变通能力有着较高要求。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脚步,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对物理学科产生惧怕或厌烦等不良心理情绪。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分组,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时不会出现掉队情况,帮助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高效学习。
三、初中物理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传统大班教学无法兼顾所有学生
部分学校中教师人员与实验器材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校园内学生的需求,因此,这些学校都以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为主。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循规蹈矩地进行灌输式教育,沿袭以往传统的讲解定理、讲解例题、课后练习的课堂教学三大步。由于每节课的教学时间都限制在40 分钟以内,教师为按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需在课堂教学中将更多时间分配到新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在讲解课后练习与例题环节中,教师只能随机挑选几名学生,关注其做完练习后,对于新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情况,无法对全班所有学生进行一对一考察,了解其知识吸收的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跟随课堂教学进度,但教师为保证按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继续开展原定教学计划。长时间使用这种教学模式,部分学生在其中一节课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展,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其无法正常开展学习过程,致使班级内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二)教学思维较为陈旧
在全新教学时代背景下,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深刻,其教学思维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也不具备创新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无法体现,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到学生取得的分数上,只传授一些学生考试需要的知识点,非考试知识点便一笔掠过,其教学范围具有局限性,无法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学生进行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接受更加全面的知识,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满足不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学生无法跟随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度,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的疑问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教学方式趋于形式化;第三,教师处于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降低,难以积极主动地投身课堂学习过程中,被动式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层次划分,提升教学针对性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开展中需注意两部分,一方面需考虑该学期教学目标,围绕该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规划与方案,保障学期结束前按时完成相关知识传授;另一方面,需把握学生的认知情况与发展需求,将其融入教学工作中,促使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具科学性与完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法与初中物理教学二者的有机结合,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了解与把握,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相关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进一步加强物理知识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例如,开展《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结合相关视频资料,介绍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紧接着做一些实验来验证视频的真实性,展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例如,拿尺子敲击桌面后尺子会产生振动,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就像人类在说话时产生的声音,也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好奇心,愿意积极主动投身到物理学习中。对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需考虑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做好层次划分。第一层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速度较快;第二层为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理解能力;第三层为学习能力较差,对学习难以产生兴趣的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层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后,引入课外知识点开阔其学习视野;第二层学生要立足于教材内知识点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第三层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理解,帮助该类学生养成学习兴趣,提升物理知识学习意愿。通过层次划分来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为基础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升物理教学深度。
(二)做好策略选择,推进层次学习
推进分层教学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教师需考虑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立足于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做好相关教学策略选择,针对性开展教学工作,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对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充分吸收理解。教师需选择合适的区分策略与教学策略,以学生视角考虑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开展《融化与凝固》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做融化与凝固的教学实验,拿出提前冻好的冰块向学生展示融化过程,并在该过程中告诉学生融化需要的物理条件,其附近的温度比该物品的熔点高,其吸收附近的热量才能完成融化反应。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凝固反应发生时的视频资料,告诉学生凝固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最后,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融化与凝固化学反应,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物理知识的学习规律。理解该知识点较简单且需要记忆的部分较少,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教学策略,对该知识点的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层次划分,只需对物理学习兴趣较差的学生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层次学习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开展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尊重学生差异
教师应调整传统教学目标,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考核内容与考试方式,制定出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例如,开展《串联与并联》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电路板展示串联与并联的不同,阐述串联与并联两者的优势与劣势,告诉学生平日中所能见到的大部分电灯之间都是并联,并向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电器是串联,哪些电器是并联等问题。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布置,第一层学生要将课后作业全部完成并开始下一堂课的预习;第二层学生需完成部分课后练习,并总结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第三层学生只需将串联与并联等物理词汇充分认识,对相关的概念及定理背诵即可,若有能力书写课后作业,根据自身能力来完成相应练习。只有给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努力来尽量完成相关知识学习,避免该类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尊重学生差异,帮助不同学生挖掘自身最大潜力是教师做出的最大贡献。
(四)分层评价学生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推进发展分层教学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制定不同教学目标,还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评价方式,改变传统教育所有学生统一试卷考核的评价制度。在以往试卷考核过程中大部分都采用“6+3+1”试卷难度,即60%基础知识,30%中等难度知识,10%最高难度知识,许多年以来一直沿用这种难度分布的试卷对学生考核,但分层教学评价体系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大不相同。例如,开展期中考试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三种不同类型试卷,第一种试卷包含更多拔高类题目,减少基础题目;第二种包含更多中等难度题目,减少一些拔高类题目;第三种包含更多基础题目,删去拔高类题目。这样的试卷设计才能考核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减少因试卷分数不同导致学生产生骄傲与自卑的心理情绪,在第二层与第三层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考出优异成绩时会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投身于学习过程中,而第一层学生也不会因为考试成绩优异而产生骄傲心理,懈怠未来的学习。分层评价体系有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考核其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鞭策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班级内学习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开展中,加强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对不同类型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更具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研究该学科,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增加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同时,也培育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