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个务必”看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建设

2022-11-25

理论建设 2022年4期
关键词:政党革命中国共产党

李 月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党的初心与使命作为融入中国共产党血脉的关键特质,是破解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带领人民攻克重重难关、取得震古烁今伟大成就的密码,因而也成为学术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多数学者从理论层面作出阐释,如李海青和黎远波从政党建设的规律、规划和规矩之间关系进行研究[1];唐皇凤从政党谱系入手,对使命型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我们党的建设经验[2];张紧跟从意识形态话语生产机制、民意吸纳机制、执政创新机制、权力监督机制等方面剖析使命型政党的治理机制[3]。以上学者所进行的研究为诠释使命型政党内涵及建设路径等作出了有益探索。值得注意的是,“使命型政党”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丰富的,且也具有复杂性,如果能选取党史中的一些具体实践作为研究突破口,或许可以更加详实、生动、深入地探寻建设使命型政党的基本经验。本文以“两个务必”这一重大论断为视角进行探究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从时空环境分析,“两个务必”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即将进入全面执政的新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居安思危,要求全党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彰显了不忘初心的担当情怀;第二,从使命型政党治党逻辑分析,“两个务必”饱含自励自警的政治定力,是修炼共产党人“心学”的关键;第三,从使命宗旨分析,“两个务必”凸显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人民守江山,坚持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永葆清正廉洁的鲜明政治本色。

一、“两个务必”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的关键切入点

使命型政党作为突破传统政党类型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独特性的关键视角而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承担起历史使命,与其作为使命型政党的治党逻辑有着密切关联,即将一般的政党治理上升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实现自我革命,进而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最终实现党的历史使命[4]。使命型政党具有自我革命的定力,始终把握时代发展变化,站在时代前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并审视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更能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清除自身毒瘤,勇于自我革命,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使命型政党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通过自我革命使党时刻保持肌体健康状态,增强党中央权威,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这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从传统话语体系中解放出来的“社会革命”,其目的在于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更加合理的社会秩序。

“两个务必”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使命的追求,它既包含对以往经验的深刻总结,又包含对未来发展的自我警示,因而成为理解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的关键切入点。从历史方位分析,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即将建立。站在这个关键历史节点上,作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加强自身锻造,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开拓进取,不惧风险、敢于斗争,通过对自身先进性与纯洁性的不断追求进而强化使命担当。面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预见到在巩固革命胜利果实以及今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浪,既有来自外部环境的考验,也有来自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如何科学统筹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要功能就成为当务之急。“两个务必”也是党中央对党员作风修养方面提出的重大要求,意在告诫全体党员戒骄戒躁,强调只有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厚植群众基础,才能走好今后的革命道路。

二、“两个务必”蕴含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的基本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从“两个务必”视角展开透视有助于我们继续强化使命担当精神,同时在提升使命型政党建设水平、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等方面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蕴。

(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从未停歇,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政权,走上民族复兴之路。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认为当时人民知识程度不足,并且受压迫、缺少民主政治的能力,“而中国人民今日初进共和之治,亦当有先知先觉之革命政府以教之”[5]。尽管“现在得到广东这片干净土做我们的策源地,可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但是孙中山依旧要求国民党党员同志要得各省的人心、全国的人心,因为“人心就是立国的大根本”。至于如何得人心的办法,他认为第一条便是“要本党现在的党员,人格高尚,行为正大”[6],不能有贪图做大官发大财的念头,要发扬牺牲精神以赢得全国人民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够巩固基础、守住地盘。在谈到他的“以党治国”思想时,孙中山更是极力批判所谓的“以党治国”就是用“党人做官”的错误思想。

回溯历史,孙中山救国救民的实践激励国人为之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7]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表现为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回顾历史、深刻总结经验和教训,是在我们党即将建立新中国之际所提出的重要论断,因此对于“两个务必”的认知,就非常有必要放在历史长河中,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角度,深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族复兴思想。

(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研判形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好准备

站在历史崭新起点的中国共产党,既要面对如何建设新中国,还要面对如何建设好发展好社会主义的伟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具有使命必达的决心与执行力。旧中国城市经济被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所操控,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使得我们党在全国政权建立之前就已经着手准备接收和管理城市工作。首先党要适应的就是从农村工作到城市工作的转变,具体就是要掌握政权、实现民主、发展工商业。人民解放军发挥工作队的角色,在尊重城市特点基础上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鱼水关系,使军队保持良好作风,确保接管顺利。工人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但是由于我们党的主要工作长期在农村,这个时候就要格外耐心,“说明共产党所领导的政权即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使工人明白国家政权是自己的”[8],在分清公营私营基础上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新政权奠定基础,团结其他群体,恢复和发展生产,做到城市和农村共同兼顾,工业和农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筹备政治协商会议,为民主政府的建立作好准备,学会整合不同阶级利益,同他们商量和解决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思维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从而使反革命势力陷入孤立局面,扩大我们的阶级基础。

使命意识是使命践履的前提条件,党只有对所处环境变化的充分感知,才能够摆脱路径依赖问题。在政权建立后,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和平安定的新环境,从战争到和平状态的转变,意味着敌人也会隐藏起来,“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9]1427,看得见的斗争将会被看不见的斗争所取代,帝国主义依旧虎视眈眈,敌人还是会继续挣扎顽抗,反动派将会用糖衣炮弹迷惑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同志,如果这个时候沾沾自喜,对于取得的成就滋生骄傲和享乐的情绪,就会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没有使命的政党注定会被强大的权力所异化而作茧自缚[10]。由此可见,党在夺取全面胜利的前夜提出“两个务必”是基于深远的考量,既有历史因素,也有我们党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结合执政后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进而发出的,告诫每一位党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锻造,提升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认真走好执政后的道路。

(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保持优良作风,对党的事业认真负责

政治建设居于党的建设首要位置是使命型政党建设的核心命题,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守初心担使命,坚定从政信念、恪守从政本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的鲜明特征。高度政治责任感意味着赤胆忠心,在长期斗争中保持优良作风,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对党的事业认真负责,这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在讲到“两个务必”时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9]1438-1439,之所以使用“继续”一词表述,因为这是我们党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优良作风,在夺取全面胜利后面对的诱惑更多、困难更多、考验也更多,因此不能有所懈怠,必须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清醒和责任感,对党的事业始终高度负责。“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其形成和发展与这一时期党开展接管城市、土地改革、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

我们党领导军队和人民在夺取、接管城市的时候非常注重作风建设,要求将士们打胜仗了也不能骄傲,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反对个人英雄主义,不能忘记我们是依靠人民群众才走到今天,要以作风建设来增强军事战斗力。朱德同志在总结攻打石家庄经验时指出胜利并非偶然,充分的准备、动员工作、讲究战术、善用俘虏都是我们夺取这次胜利的重要经验,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充分的准备,“打石家庄准备了一年”,认真考察敌情,对敌人的兵力了如指掌,对作战的方略认真部署,每一个环节紧密相扣,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既准备攻坚,又准备打援”[11]221,所以敌人工事虽坚但我们还是胜利了,不要骄傲。“你们要把这些经验好好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学习和发展”[11]223。朱德同志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反对把荣誉都加给个人,因为这是向敌对阶级的进攻,有那么多战士、工人、农民流血牺牲,“不经过工农群众,哪里来的功!”[11]224革命事业的胜利是因为有人民群众支持,不能把功劳算在自己头上。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使农民能够解放,中国共产党采用土地改革的方式让农民彻底翻身。但是在土改过程中,有些地方的干部并没有从客观实际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不对复杂关系进行研究,导致分土地分浮财不合理,出现急性病甚至冒险主义的问题,这样就很难获得后方,也不利于团结可以真正团结的力量,更不利于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毛泽东同志强烈批判土改过程中地方存在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为扭转这一局面,毛泽东同志要求地方同志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开展整党工作,反对不做调查研究不认真分析问题的经验主义,并明确指出“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9]1332。虽然胜利在望,但是也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决策科学性。毛泽东同志为中央起草《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报告,进一步对党委书记与成员关系、如何开展工作等问题详细介绍,并要求领导者“力戒骄傲”[9]1443,保证党的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实,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好处,进而赢得民心。我们离胜利越近就越不能对自己放松要求,越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不良风气作彻底斗争,这样才能确保全面胜利后政权的稳固性。

三、“两个务必”对当代使命型政党建设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培育使命型政党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两个务必”的提出始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此后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两个务必”寻绎使命型政党建设经验,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不忘初心并紧紧依靠人民,保持良好“赶考”状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即肩负起历史使命,践行使命与使命型政党培育是同构共生关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欺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摆脱奴役实现解放。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早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人民”[9]1129。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违背人民意愿的蒋介石反动集团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承载着人民希望的政党,是肩负着伟大使命的政党。我们拥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迷信武器枪炮,反对单纯依靠军事就能夺取胜利的观点,以人民作靠山,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完全一致,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党与人民一体同心、休戚与共、生死相依”[12]。经过百年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好,我们也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这一切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这就意味着使命的践履必然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全面执政意味着使命的现实化、具体化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实践兼具合法性与合理性之维,从对“物的依赖”到追求“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使得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成为判断执政效能的关键。尽管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不能骄傲,必须时刻保持良好“赶考”状态,要意识到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重大变化,不能有喘气歇脚的想法,也不能有故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的打算。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要永远坚持下去,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路上,党必须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向往,扎实埋头苦干,未来还需要继续依靠人民不断取得更大的胜利。

(二)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增强政治自觉,掌握历史主动权,为未来发展不断开辟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优势。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历史任务,都有不同阶段的鲜明特点,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展开奋斗的重要实践。总结经验是为了能够坚定信心、少走弯路,从而更好地承担历史使命。毛泽东同志在《学习和时局》中指出我们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大的骄傲,这些骄傲都使得党遭受重大损失。毛泽东同志还要求大家认真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并在之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正式提出“两个务必”,可以说“两个务必”的诞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是每一位共产党员为之奋斗终身的光辉事业。迈入第二个百年征程,我们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使命型政党的建设与中国共产党践行历史使命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不断调适、更新、完善使命型政党的建设逻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这是我们党在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作出的重大决定,深刻总结出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基于大历史观视野,从纵向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实践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来看,“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13],不断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回顾历史是为了能够接续奋进力量,继往开来,朝着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迈进,这是一个不断增强使命意识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使命型政党的重要方法。

(三)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气概,强化责任担当

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从实际问题出发,不断修正自身、朝着远大使命奋斗。马克思指出:“什么也阻碍不了我们把政治的批判,把明确的政治立场,因而把实际斗争作为我们的批判的出发点,并把批判和实际斗争看做同一件事情。”[14]在马克思这里,明确的政治立场是第一位的,并且这种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兼具革命性与建设性。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是一种彻底的批判,既包括对外也包括对内的自我批判,所谓自我批判对政党而言就是指政党的“自我革命”,对自己的“否定之否定”,从而不断增强践行使命过程中的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5]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在迎接各种各样的考验,党通过自我革命一方面破除沉疴旧疾、清除各种隐患,另一方面不断增强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困难中不丧失斗志,在胜利时保持清醒。在西柏坡时期,为纠正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尽管各项工作繁忙,我们依然没有忽视党务工作,按时召开支部小组会,过组织生活,检查党员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我们党在思想认识上不松懈、不掉队,凝聚奋进力量。为迎接胜利以及走好胜利之后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在全党范围内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强化使命担当精神,在众多考验和诱惑面前严格要求自己,自我加压,开拓进取,保持昂扬斗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党心民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原初动力,应当科学分析研判环境形势,把握好主客观条件。新时代的社会革命具有很多复杂性和特殊性,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全党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励精图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科学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坚守初心勇于自我革命,扶正祛邪敢于向自身问题亮剑,在各种考验中顶得住诱惑、抵挡住风浪。“两个务必”是对执政党兴衰存亡规律的深刻揭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其具体内涵。全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不动摇,始终牢记人民才是“阅卷人”,从人民的立场而非某些小团体私利出发,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同一切腐败乱象和危害人民利益的问题作斗争,还必须从思想层面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抓实干,同各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作斗争,从而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升使命型政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四)增强忧患意识,增强战略主动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得我们党很快就要夺取全国胜利,毛泽东同志没有任何懈怠,他十分清醒地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9]1438之所以需要花费很久时间和很大气力来巩固胜利:就目标任务层面而言,旧中国积贫积弱,我们要建设一个崭新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我们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在发展生产、建设城市方面很薄弱,难度之大可以想象,如果完成不好的话那么就会使得“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9]1438;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同志担忧取得胜利后部分党员同志会有贪图安逸不求进步、躺在功劳簿上的心态,这才是最大的危险,所以他告诫全体党员不能骄傲,要保持“两个务必”,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的忧患意识包含“忧国”与“忧党”两个方面,其中“忧党”是最核心的方面。

使命型政党也存在衰退的风险,主要包括功能性衰退、结构性衰退和主体性衰退三种类型[16]。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17]迈入新时代,基于三个方面的重要原因,我们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只有充分认清局势环境,才能够增强战略主动性。第一,就外部环境而言,目前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中,由于美国的肆意妄为,其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基础已经动摇,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这一切变化使得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自身的锻造,勇于自我革命,以更加主动姿态迎接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第二,就国内形势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脱贫攻坚更是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持续增长,我们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更进一步,但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依然存在各种难题,这就是我们依然需要强调“两个务必”的重要原因,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洞察历史方位和全方面认清形势,不能够因为取得的成绩就沾沾自喜、裹步不前。第三,就中国共产党自身而言,必须警惕“历史周期律”问题,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继续全面深入推进从严治党,把握关键少数,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在实现使命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身,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抵制腐败现象,妥善处理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忧患意识作为促成使命自觉的基本要素,有助于我们认清所处的时代环境,发展的道路上充满崎岖,我们只有保持清醒、认清形势,才能够找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机遇、赢得飞跃。

(五)从严从紧从细,重视作风在使命型政党培育中的重要价值

使命型政党建设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其中作风维度尤其重要,“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党中央即将赴京“赶考”之际、站在全新历史方位向全党作出的重大要求。“两个务必”的提出,是党中央预见到革命胜利后,可能有党员同志产生骄傲情绪而不愿艰苦奋斗,可能有党员同志经受不住资产阶级的捧场被糖衣炮弹打败。革命时期,我们依靠群众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执政后,我们还需继续依靠群众并意识到居功自傲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风险因素。党的作风建设围绕中心任务展开,新的历史特点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党在执政环境下更需要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执政中的风险可分为外源性风险与内源性风险。与外源性风险相比,根据历史经验,内源性风险的危害性更加巨大。我们要意识到新的执政环境下会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而问题的解决不能够照搬战争环境下的处理方式。作风展现的是党的形象,党的形象背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与人民紧密相依,在思想上不能因为获得执政地位就产生“官老爷”的想法,听不进群众的意见,只想依赖行政权力解决问题。在此期间,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和懒散作风是最要不得的,这会导致我们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疏远。新中国成立已有70余年,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经验。党中央在不同时期始终强调坚持“两个务必”,作风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细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整治“四风”问题为着力点,出台系列准则、条例,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增强使命感,重视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等在作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意识到这项工作的全面性和紧迫性,将作风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联系,用“钉钉子”的精神继续严抓党风建设,坚决遏制歪风邪气侵袭,全方面、深入细致地提高作风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政党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第二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