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及其理论价值分析

2022-11-25哈战荣

理论建设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发展

哈战荣,王 芳

(中央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206)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827,在发展的过程中“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的现象”[3]200,以及实现共同富裕这项工作“不能等”[4]480的理念和要求,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作了全面部署。在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5]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申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既是对我国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目标的审视与规划,也是对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富裕生活目标的强调与推进。随后,学界围绕这一议题从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演进历程、实践路径、取得成效、努力方向等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如有学者认为共同富裕内涵具有一般性与特殊性之分,一般性内涵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富裕与发展,特殊性内涵则是共同富裕具有非同步性、非同等性、非剥夺性和非享受性等表现和特点[6];有学者将我们党提出并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八大五个阶段[7];有学者认为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是为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高效创造财富[8];有学者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完善公平的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制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地区均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9]。但是,目前学界对其核心要义、观点实质、理论价值等内容研究比较薄弱。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探索共同富裕的历程,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的精神及其观点实质、核心要义,对提振全国干劲鼓舞斗志,号召和动员全体社会成员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保障。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现实境遇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需要,既立足两个大局,分析研判全球治理和我国发展现状,又能把握历史主动,积极统筹谋划未来美好蓝图。

(一)对全球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深刻洞察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如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快演化,种族歧视、环境问题等各种矛盾突出,全球贫富鸿沟扩大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2021年6月22日瑞士信贷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2021》显示,2020年全球百万富翁人数增加了520万,达到5 610万。其中,北美的总财富增加了12.4万亿美元,欧洲增加了9.2万亿美元[10]。表面上看,美国和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囿于资本主义难以调和的制度矛盾,上层阶级和底层民众收入鸿沟不断扩大。虽然这些国家推行一系列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过剩性危机,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矛盾[11]。贫富差距扩大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欠发达国家也因为长期的战争伴随着地区环境的动荡造成经济发展停滞,执政者推行一系列背离人民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更加严重,广大底层民众生活艰辛,贫困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进一步暴露了各个国家之间以及国内各阶层之间长期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国失业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贫困人口激增,社会性问题频发,各种矛盾激化。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对立引发了国家内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动荡与冲突,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与进程,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12]。

纵观全球遭遇的困难和挑战,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关系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崛起,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汲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贫富差距问题,避免民粹主义思想的侵扰,保证我国社会健康发展,党和人民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二)对新时代我国发展前景与面临形势的战略考量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论断是党对我国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科学研判,赋予了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现实基点,也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产生的现实土壤。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重申了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13],再次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中心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现深层次、多样性的特征,对我国新的时代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但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也产生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收入差距较大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阻碍因素。

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2020年我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我们党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激发了全国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和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迈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4]471党中央对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设定为我们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方针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更加紧迫,要求我们必须聚焦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问题,加快推进顶层设计,破解实践发展难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中补齐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不相适应的短板,确保如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我国实现更好发展的现实诉求。

(三)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4]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13]“是什么”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要干什么”是基于“是什么”前提下的行动目标。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不断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使命型政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的首要前提是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战争为人民生存发展争取和平的国内环境,又因时因地调整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三大改造,强调通过“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15]437,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过去平均主义、同等富裕的经验教训,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鼓励先富带后富,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找到了有效的路径[16]。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提出要在分配领域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旨在消除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1994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把重点放在解决8 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上。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在1995年前后基本实现了小康,但是仍有不少贫困人口。21世纪初,面对新世纪的发展难题,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共同富裕这一重大命题的认识,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7]624,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与生存条件,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向共同富裕迈进了一大步。

纵观党的百年历史,在党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们形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采取了有效措施,使全社会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大为改善与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全国人民的愿望已经从追求量的满足上升到质的提高,更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在迈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接续奋斗。

(四)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时代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8]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性课题,早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基于社会主义建设多年的经验和教训,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对其做了深刻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373这一表述的内涵深刻而丰富,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决定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积累丰富的物质基础、创造丰富的精神产品,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其次,剥削和两极分化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改变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根本途径。最后,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完善实现共同富裕[20]。可以说,发展生产力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条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洞悉与概括,为党中央带领人民开启对共同富裕的崭新探索铺就了基石,确立了方向和目标。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精髓,结合时代形势的变化,创造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江泽民同志强调:“从根本上说,高效率、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决定的。”[21]137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2]6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83,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3],掀开了探索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把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奋斗目标,推动共同富裕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以如期实现共同富裕。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核心要义是理论和观点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属性、思想和内容,是在实践中首先要落实、贯彻的目标和任务。正确认识和理解了核心要义也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阐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四个内涵,即“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提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24]。不难发现,共享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共享发展理念四个方面的内涵就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与目标、出发点与落脚点。

(一)全民共富——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18]该论断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问题,即富裕的主体、对象问题,也将理论、历史和现实三者有机统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来看,未来社会是“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25]787,全民共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遵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看,全民共富是对富裕主体的拓展[26]。毛泽东同志着眼于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现实状况,突出富裕的主体是全体农村人民,并以此带动全国人民走向富裕;邓小平同志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地区和人民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率先富裕,然后带动后富群体经过努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7]。从新时代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全民共富是对共享发展理念“人人共享,各得其所”理念的延伸与拓展。不管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面临什么条件,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追求也是相同的,那就是全民共富,不落下任何人和任何地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和追求所在。

全民共富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更强调富裕主体的范围,因此“要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18]。公有制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他们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就能够据此控制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果,也就掌控了自己的命运[8],所以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民共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二)全民共创——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28]7-8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和互帮互助,共同前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主体,劳动是现实的人的本质性规定。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出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科学、艺术等精神文化财富,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只有在劳动中,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才能实现真正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与西方社会大量人群依赖政府救济、不愿意从事生产的消极态度和懒散状态不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相互交织中,在实现美好愿景的过程中,调动我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发挥应对困难时的坚韧性和进取心等优势和特性而提出的,指引人民群众在自主自觉的劳动中体验满满的获得感和浓浓的幸福感。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艰巨的历史性任务,需要多种积极因素的共同配合与发力。一方面,政府要构建公平的市场化机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保障,将效率和公平结合起来,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与内生动力,为每一个主体提供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机会,从源头上解决每个主体因为获得的发展机会不同等原因造成的财富两极分化等问题[29];另一方面,每个主体都要积极投身到实现共同富裕的洪流中,凭借专业技术、聪明才智、独特资源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合理报酬,在高质量发展中共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为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29]。

(三)全面共享——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阶级除了工作之外,还需要满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需要,“还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般的文化状况决定”[30]269。即是说,人的需要可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物质生活的需要;其次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8],“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前进”[31]153。这些指示和要求,是对在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的清晰表述与规划,也是对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时从何入手、重点为何以及要突出“全面”、做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协同推进的全面部署与顶层设计,是对发生转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艰辛发展的基础上,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所要实现的共同富裕的内涵、目标、要求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变化了的时代和形势为我们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更高层次、更丰富内涵、更多目标指向与价值追求的共同富裕,必须重视教育事业对人们思想层次的重要提升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群众精神追求,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涵养人文情怀,创作出以人民为导向的优秀文艺作品,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与提升和精神世界的满足与丰富才有基础和条件、可能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状况才会有飞跃性发展、全面性提升和根本性改变。

(四)循序渐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新社会就是要“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32]299,说明富足的物质生活需要一天一天的积累才能实现。正是因为有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规划,邓小平同志在思考我国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时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先是解决人民的温饱再到实现小康,然后再使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裕,以达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3]。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怎样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明确目标和强调紧迫性之后,还专门谈到了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4]480,也多次重申要不断积小胜为大胜,脚踏实地,分阶段、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地区资源禀赋、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也存在差异,进而推动发展、走向富裕的方式和进程也不尽相同,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为了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各地要坚持着眼现实和谋划未来的辩证统一,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针对不同的发展基础,探索与设置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举措,在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科学理论的价值是多个方面的,既能使人们明白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系列问题,还能明白在实践过程中如何以理论为指导有序推进,并避免走弯路,还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目标制定、理论形成、实践推进积累经验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富裕思想,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为解决当今人类所遭遇的两极分化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富裕思想

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明确提出“共同富裕”这一概念,但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中昭示着对共同富裕的科学认识。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武器,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一般发展规律,揭示了最终实现未来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历史必然趋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以进行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阐明了两个决定性的前提,一是“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34]336,如果不注重生产力的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35]166;二是批判了过去阶级社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被非劳动者占有的不公平现象,主张未来社会必须使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所有,以此消灭“生产资料对人的奴役”[32]3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清晰定位共同富裕在5 000多年中华文明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百年党史中的重要地位,深化了实现共同富裕在当前党和国家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重要使命。围绕这一目标部署了各项工作,制定了各项政策,指出要大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36],重点强调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鼓励积极参与,保护劳动所得,推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享有者。实现了对人的异化的积极扬弃,达到了人与劳动、人与社会和人与人本身的和谐统一,深化了对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者等基本要素的认识。

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中汲取丰厚营养,使共同富裕战略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入实施与推进,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终生追求的价值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实践,赋予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显著的中国话语特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1世纪的中华大地上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为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

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继承发展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经验,对共同富裕进行总体布局,明确了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阐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三个阶段,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也规划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针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分析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强调既要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又要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分好蛋糕。继2019年、2020年提出第三次分配之后,第十次会议再次系统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鼓励社会群体参与公益慈善事业[5]。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方面对共同富裕作了阐释并提出构想,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思想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广大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磅礴伟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新路径。

(三)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夯实了根基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4]480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基是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二者统一于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征程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政党。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从夺取政权到执掌政权并长期执政,百年党史始终闪耀着人民性这个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维护人民的利益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丰沃土壤,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50多名党员发展为目前人数达9 600多万、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的根本原因和宝贵经验。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6],要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7]。2022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再次强调,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时代发展的深刻变革和人民需求的具体变化中,习近平总书记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致力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带领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之后,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出台多项措施缩小贫富差距,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在迈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只要有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带领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13]。

(四)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范式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8]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逐步转变的一个过程,本质上来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是由这个国家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4]474。从近代中国被迫开始现代化的进程起,经过几代人的艰辛探索,新时代的中国以独特的魅力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风采。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38],尊重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更加美好世界。不仅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提供经济、技术和人员支持,也为后发国家提供了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的新路径,保证了个人在共同体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构建公平和谐的全球治理体系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值得各国借鉴与学习。

“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39]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共同富裕这项伟大的历史任务,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迈向美好生活的具体实践,我们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发展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