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情志疗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2022-11-25包丰源招辉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情志疗法分会北京100089

江西中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求助者情志调理

★ 包丰源 招辉(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情志疗法分会 北京 100089)

中医情志疗法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传统特色方法,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学理念,强调精神情绪因素对于身体的影响,通过化解和消除不良情绪、改变患者的思想认知来实现疾病的好转。在现代医学中,研究人员运用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数据进一步证明了情志疗法理念和思路的正确性。近年来,针对情志疗法,我们不断明确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释放情绪的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理论创新和应用突破。

1 传统中医情志疗法的基本思路和特点

中医认为,人的心理疾病主要由七情引起,情志的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会使人体气机紊乱,气血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因而致病,即所谓“七情内伤”[1]。

传统的中医情志疗法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情志相胜法、顺情从欲法、移精变气法、言语开导法、五行音乐法等常用临床方法。

1.1 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法出自《黄帝内经》,强调引发一种情绪来克制另一种情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情志相胜疗法的基本原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提出了更为详细而又实用的治疗方法:“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这一方法重在情绪的缓解,而无法实现情绪的化解,在使用一种情绪冲击另一种情绪的同时,新的情绪会给身体再次留下应激反应,造成情绪的叠加。

1.2 顺情从欲法

顺情从欲法是通过改变求助者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来满足求助者的基本需要,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弱外在的致病因素。因此,顺情从欲就是顺从求助者的想法和情志,认可求助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有其存在的必然性[2]。

这一方法主要通过改变外在环境或其他人来满足求助者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求助者的境遇,从而实现内在的好转。但是,这种方法也无法真正改变患者的内在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3 移精变气法

移精变气法出自《素问·移精变气论》,书中载:“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通过疏泄情志来谋求求助者的心理平衡,改变求助者精神意念活动的指向,以缓解或消除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所谓移精,就是转变求助者的精神注意内容;变气,就是改变求助者的气机,调动人身体的力量。

这一方法强调情绪的宣泄,通过释放情绪实现身体气血的正常运转,但在如何释放情绪方面,并没有形成系统和科学的方法。

1.4 言语开导法

言语开导疗法,即以患者的个人病情和心理状态作为出发点,以语言交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情志疏导以纠正其病态情志,从而恢复正常情志[3]。《灵枢·师传》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这一方法强调告知患者疾病的发展进程、导致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以及药物治疗的疗效等情况,使其充分认识到心情好坏对病情转归的重要性,努力调整心态,增强配合治疗和生活的信心[4]。

1.5 五行音乐法

五行音乐法以音律作为调理疾病的方法,将五行生克理论同角、徵、宫、商、羽五音相结合,通过对音势、节奏、音色、和声、配乐等多种元素的处理,可调节人体脏腑气血以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5]。

这一方法通过音乐来舒缓人的情志,并且不同音乐和不同脏腑器官相对应,实现较为有针对性的治疗。

2 传统中医情志疗法的效果和不足

2.1 治疗效果

众多研究均证明了传统中医情志疗法的运用,对于改善患者疾病状况和心理状况具有良好的效果。

邱亚丽[6]将8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配合情志相胜法,结果表明情志相胜法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抑郁症状的改善。能够有效的改善脑梗死后期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张琦等[7]将中医情志疗法运用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主要采取了顺情从欲、开导解惑、情志相胜、移精变气、暗示诱导等方法,发现中医情志疗法在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时体现了传统中医的价值,可进一步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吴玢等[8]将7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常规健康教育疗法,试验组采用中医特色情志疗法,观察干预前后发现,中医情志疗法能改善早期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艾春启等[9]将抑郁症病因和音律进行了不同的匹配,分为肝郁气滞型(生机盎然的旋律)、心脾两虚型(宽厚结实的旋律)、气结痰阻型(角调式乐曲配合宫调式乐曲)等5型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2.2 问题和不足

传统中医情志疗法的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在临床应用上依然未得到全面推广,运用不足,即使参与治疗,也主要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出现,主要因为其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缺乏情绪与疾病之间对应关系的系统认知。在不同疾病对应的情绪上,依然主要依靠《黄帝内经》中“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笼统描述,在现有病症逐渐细分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判断出疾病对应的情志问题,给诊断带来难度。阮鹏[10]提出利用李克特量表法加上试探技术对患者情志现状进行诊断,并进一步细化情志疗法的治疗规范,但其指标体系主要用来对患者的情绪问题严重程度进行判断,规范也是在遵循古代方法的普遍操作之下细化了流程,对于导致喜怒悲忧思等情绪原因的归纳较为笼统,无法确定具体疾病所对应的情绪。

(2)没有形成完整的操作规范。传统中医情志疗法的方法虽多,但都是从缓解患者当下的情绪,改变患者的认知角度入手。至于情绪形成的历史性原因,则没有较多涉及。对于情绪发生的根源性问题,也缺乏有效化解手段。这些方法仅有较为笼统的概念性描述,关于如何进行情志化解或处理,则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步骤,在临床治疗中无法形成规范化的操作方法,难以在实践中进行有效普及和推广。

3 中医情志疗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

本研究所指情志疗法,在传统中医情志疗法的基础上,对以上两项根本性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实现了理论创新与突破。

一方面,形成了情绪与疾病对应关系的谱系,明确了数十种疾病和情绪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通过疾病症状快速地找到对应的情绪问题。以常见的疾病为例:颈椎问题源于对父母、领导、做得好的人等有看不惯、看不顺、不服气、不认同、生气、较劲等情绪;哮喘源于小时候被父母或监护人管教得很严格,受到压抑,有想说但又不敢说的话,有被父母或监护人所压制的情绪;胃痛源于对某些人、事、物有不能接受、生气、怨恨的情绪等。

另一方面,形成了处理致病情绪的有效操作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情绪处理,能够快速地消除病因,减轻病灶。从当下生活中的情绪出发,找到与此情绪相关联的生活事件,回到事情的原点进行有效处理。很多情绪的形成是累积的结果,需要层层递进回溯生活事件,定点清除其导致的情绪问题,具有快速直接的效果。

该情志疗法并不以情绪刺激为手段,而是致力于对情绪的化解和清除。情绪的刺激或替代,依然会留下情绪作用的痕迹和影响,只有彻底地消除情绪的伤害性作用,才能够根治和预防疾病。情志疗法的优势在于通过对情绪的回溯,进行根源性处理,从根本上重塑认知。

3.1 主要思路

该情志疗法从患者当下身体状况出发,找到细胞记忆中不健康的情绪记忆,追溯导致情绪发生的生活事件,释放、化解、清除相应的情绪,帮助患者走出情绪困扰,恢复气血正常运转。同时,引导患者重新认识导致情绪发生的生活事件,回顾生命历程中的自身思想认知障碍,改善心智模式;引导患者重新审视疾病与生命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正确对待疾病、尊重生命,提高自身免疫力、激发修复自愈能力,最终全面改善身心健康水平。

3.2 应用案例

本文通过对乳腺增生、心脏早搏、肺结节、抑郁症等具体疾病的调理过程进行分析,展现情志疗法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发挥的积极作用。

3.2.1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乳核”的范畴。本病的病因多与强烈的情绪作用于人体,超出情绪承受范围后导致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倦内伤等有关。

患者麦某,女,46岁,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前其左侧乳腺BI-RADS分级为3级,右侧乳腺BI-RADS分级为4a级,属于较严重的情况。进行了2次情志疗法处理,每次60 min。调理时,患者表达了自己在家庭中多年压抑、委屈的情绪。情志疗法调理师引导其释放了对姐姐的不平情绪,并为其疏通乳腺增生在淋巴部位的淤堵点。之后,患者再次进行乳腺彩超检查时,其双侧乳腺BI-RADS分级已降为2级,增生状况明显改善。

3.2.2 心脏早搏 西医所指心律不齐,多见于早搏、心房颤动等病,在中医为“惊悸”“怔忡”范畴。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

患者廖某,女,40岁,调理2次,每次60 min。调理过程中,第1次引导其释放了因女儿产生的担心和害怕情绪,第2次引导其释放了对丈夫身体情况的担忧情绪。经过上述释放过程后,患者心脏早搏的紧张害怕情绪得以清除。两次调理后再到同一家医院进行同样的检查时,显示心脏早搏症状已消失。

3.2.3 肺结节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降,通过呼吸运动,吸清降浊,调节人体气机出入升降。肺在志为忧,忧悲伤肺,悲则气消。

患者陈某,男,39岁,2020年10月在常州一家医院进行胸部CT扫描时发现肺部中叶有1个12.4 mm的不规则毛玻璃结节。个案调理时得知患者平时喜欢和人较劲,尤其是和父母。因为父母对其打骂得厉害,使其形成了压抑的性格,内心想反抗但不敢反抗。情志疗法调理师引导其释放了自己多年的压抑情绪和在生活事件中担忧的情绪。后续患者继续学习情志疗法,清理内在的多种情绪。调理后再次复查时,CT报告显示肺结节已消失。

3.2.4 抑郁症 郁证的病因病机,多因郁怒、忧思、恐惧等七情内伤,使脏腑气血运行失调,出现湿、痰、热、食、瘀等病理产物阻滞经络,进一步引起五脏虚衰,不能养神,神无所安而出现情志障碍[11]。

患者李某,女,14岁,2019年11月医院检查出抑郁症,服用舍曲林,但会引发强烈的肠胃不适,一天只能吃一顿饭;2020年病情加重,服用奥氮平,食欲大增,半个月增重10 kg,双下肢水肿;接受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0次,没有效果,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调理时,首先是对其母亲进行心理调整,在其母亲消除了内在焦虑情绪后,女儿也释放了其在学校受到压抑和委屈的情绪,开始出现了积极的改变,不再沉迷网络和游戏,开始读书、运动、画画。患者自身进行了内在情绪的释放,并且积极改变思想认知,从休学状态到回归学校,能够正常完成学业以及和同学相处融洽。

3.3 主要特点

3.3.1 科学创新性 在理论层面上,实现了从理念到科学理论体系的突破;在应用层面上,实现了从心理抚慰调节到科学标准的情绪处理操作的跃升。该疗法实现了创造性突破,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有望成为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贡献更多价值。

3.3.2 安全可靠性 情志疗法无需借助药物或手术治疗,属于非药物疗法。通过科学的非侵入性方法,帮助患者找到诱发疾病的情绪源头并进行调理,快速有效地缓解情绪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无创伤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3.3.3 适用范围广 情志疗法既可以作为主要手法进行疾病调理,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法用于对身心健康的调理,在临床治疗中从情志角度发现与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3.3.4 易于学习和操作 情志疗法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形成了标准化的体系,易于学习和操作,能够使更多的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科学普及和推广应用。

中医情志疗法通过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和突破,能够明确指出不同疾病背后对应的情绪问题,并追溯到情绪问题产生的源头生活事件进行处理,进而改变患者对于生活事件的认识,重新塑造内在心智,一方面经由情绪的处理实现气血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经由思想的改变实现身心状况的健康平和发展。这一突破,为中医情志疗法进入临床应用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各类身心疾病的改善均具有积极价值。

猜你喜欢

求助者情志调理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拒绝的正确方式
一例关于社交恐惧症的行为矫正方案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心理案例论文
流产者的饮食调理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