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型森林城市建设策略——以开封市为例
2022-11-25李秀英
李秀英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
森林城市指在城市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系统,且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城市[1]。森林城市的建设主体是城市森林,城市森林具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大气污染、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降低噪音、健身康养、游憩娱乐等多重功效[2,3],在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中起着核心作用[4]。
开封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为八朝古都,是国家历史名城,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河南省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开封市委、市政府以中原崛起战略为引领,以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为目标,积极抢抓中原经济区、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强文化开封建设,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另一方面,开封社会各界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成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广大市民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这些都为开封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
1 开封市情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开封市地处河南省中东部,属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东与商丘市相连,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河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2′15″~115°15′42″,北纬34°11′45″~35°01′20″。辖鼓楼区、禹王台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祥符区、尉氏县、通许县、杞县和兰考县5区4县,总面积为6252.98 km2。
开封市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总趋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程多在69~78m之间。由于黄河多次在开封决口、泛溢、改道,留下了许多古道残堤、缓岗、沙丘与槽状洼地,使微地形起伏不平,微地貌差异显著,形成了类型多样、差异明显的中小地貌和微地貌状态。黄河为开封市界河,在开封境内长74km。
开封市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旱涝频繁。年平均气温为14.2℃,极端最高气温为42.9℃,极端最低气温为-16.0℃。年均无霜期为207-220d。年均降水量为627.5~722.9m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8月份,占全年的68.4~76.3%。年均日照时数为2267.6h。
1.2 开封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意义
1.2.1 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流域省区经济快发展,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6]。
开封市位于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黄河在开封市境内为“地上悬河”,使开封市在众多的黄河沿线城市中具有特殊性,其生态安全对于保障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开封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将通过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因地制宜构建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林业体系,形成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1.2.2 坚定开封文化自信的需要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开封是一座“城摞城”的城市,地下叠压着六座古代城池,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北宋时期,开封称东京,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在城市的布局、经营的方式、都市生活的面貌等方面都与前代有很大变化。居民20多万户,是当时伦敦的四至五倍,超过了唐代长安的人口。据记载,东京的城内、城外、坊巷、院落,处处可见酒楼、茶坊、剧场,都市繁华热闹。商品种类繁多,不仅有来自各地的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还有来自日本的折扇、高丽的墨料和大食的香料等,并且营业时间很长,有夜市和早市,都非常热闹。另外,东京城还有娱乐场所,叫“瓦肆”。大的瓦肆可以容纳几千人,有戏曲、杂技和武术表演,还有艺人说书,热闹至极。东京城内有一条河流汴河从西向东横穿东京城,成百上千的大小货船,载来了各地的货物。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在清明时节,人们在汴河两岸及街市上活动的情景,勾画出了北宋汴京的盛世繁荣[6]。
森林城市建设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保护生态、传承文明是城市森林的根本所在。开封市将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努力寻找与城市性格相一致的契合点,将森林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此外,还能够将“文化+”、“旅游+”的新业态思维融入到开封发展中,提升城市的绿化内涵,促进生态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全面推进开封旅游产业的战略性转型升级,实现古都开封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坚定古都开封的文化自信。
1.2.3 是凸显开封水韵古都的需要
开封自古被称作“北方水城”,古城区拥有四分之一城区面积的水面,为整座城市点缀了灵气。开封的振兴源于京杭大运河开封段的开航,开封的衰落归于黄河水患的猖狂。开封因黄河河道比城市最高点高出13m而世界闻名。上善若水,水水相因。水,贯穿开封古今,是开封的一大特色。水,是开封的灵气之所在,也象征着开封明净而不屈的魂魄[7]。
早在明代《明成化河南总志》一书中对“汴京八景”就有记载。即:“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人李濂又重新编写“汴京八景”:“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八景中的五景是与水系有关的,可见水文化在开封景观中占据的重要位置。所谓“一城宋韵半城水,半园烟柳半清波”,就是对开封水景的描绘与赞美[8]。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注重城市与水的关系,开封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抓住“北方水城”这一城市特色,进一步凸显开封水韵古都特色,建设具有开封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
2 森林城市建设难点
2.1 造林用地空间有限
根据开封市林地变更调查报告(2017年),截止2016年底,开封市林业用地面积97739.69hm2,仅占市域面积的15.63%。林业用地中,乔木林地49220.67hm2,灌木林地627.41hm2(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346.11hm2,其他灌木林地281.3hm2),疏林地154.58hm2,未成林地4469.09hm2,苗圃地733.91hm2,无立木林地8375.84hm2,宜林地33181hm2,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977.19hm2。
2.2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林种结构方面,开封市几乎全部以经济林为主的森林,商品林所占比例为91.30%;缺少生态功能型的永久性森林,公益林仅占8.7%。
林龄结构方面,开封市幼龄林所占比例为39.43%,中龄林所占比例为43.89%,近熟林所占比例为8.54%,成熟林所占比例为8.11%,过熟林所占比例为0.03%。中幼林所占比例达到乔木林总面积的80%以上,林龄结构不够合理。
2.3 生态福利有待加强
截止2018年,开封市建成面积13448hm2,绿地面积4599.21hm2,绿化覆盖面积5262.2hm2,绿化覆盖率为39.13%。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126.8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1m2/人,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率为80.9%。市郊有11处面积20hm2以上的大型生态旅游休闲场所,大型生态休闲场所20km服务半径对市域覆盖度达60%。全市89个乡镇中,22个乡镇所在地建设有1处以上休闲公园,尚有67个乡镇未建设休闲公园;全市2387个村庄中,仅有280个村庄有公共休闲绿地,2107个村庄没有公共休闲绿地。沿护城大堤、明城墙遗址、西湖等处建设有绿道,总长度为122.07km,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为0.23km。城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服务、大型生态休闲场所服务、乡镇休闲公园、村庄休闲绿地、绿道网络等反映生态福利的指标均有较大发展空间。
2.4 森林生态网络尚不完善
道路绿化方面,开封铁路、县级以上公路道路适宜绿化里程864.47km,已绿化里程587.13km,道路林木绿化率为67.92%;水系绿化方面,开封市适宜绿化的水系岸线总长度为1382.54km,已绿化长度为1049.30km,水岸林木绿化率为75.90%,城区周边河道沿线绿化薄弱,城区内湖泊周边绿化面积不足;农田林网建设方面,宜建林网的农田面积为339957.04hm2,已建林网的农田面积为281877.7hm2,农田林网控制率为82.92%,且存在部分林网断档的现象。为此,要加强森林生态网络建设。
3 建设策略
3.1 挖掘造林空间
在村庄,加强对土地的规划和利用,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大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力度,充分挖掘宜林荒地、农户周边空地和隙地、村镇四旁绿化用地、道路水系边缘地为种植区域,拓展植被建设的空间,在城区,建立自然为主、景观点缀为辅的城市森林,提高现有生态用地的绿量空间;在有条件的单位,要加强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拓展地上空间绿量,提高绿量和绿化品质;在城乡结合部,要以构建近自然的森林为首要目标,建设城郊型森林公园和城郊防护林带[9]。
3.2 构筑永久森林
开封市林木资源90%以上均为商品林,缺乏生态公益性永久森林,难以保证森林城市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应构建永久性森林,主要策略可以考虑在现有国有林场范围和大片宜林地内,通过新造林及现有用材林改造,营造近自然森林,在此基础上建设各级森林公园,形成自然保护地,划入生态红线,作为永久性森林保存下来。
3.3 完善森林网络
林网化与水网化是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之一[10]。开封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道路绿化、河流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建设生态廊道,形成农村与城市建成区的自然过渡;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网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
3.4 提高生态福利
在城市建成区,因地制宜、见缝插针、不拘大小,建设居住区绿地、街头绿地等,以提高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覆盖率;不断完善和建设生态服务休闲场所,并对市民免费开放;抓住“北方水城”这一城市特色,结合水系和道路绿化,建设遍布市域范围内的绿道网络,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健身场所;结合乡村绿化,加大乡镇、村庄中的休闲绿地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场所。
3.5 弘扬历史文化与生态文化
开封市正在打造以宋文化为主的旅游名城,不断加强古城、古迹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要素。森林城市建设中,要将开封市的历史文化要素与生态文化要素相结合,对公园、古迹等以开封市的历史变迁为主线,增加生态文化科普内容,起到历史文化与生态文化同步宣传的作用。
3.6 发展林业产业
开封市林业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菊花产业和泡桐相关产业,森林城市建设中,应以此为依托,进一步研究产品深加工技术,形成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带动群众参与,鼓励多方投入,促进民生林业发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林农对森林城市的支持率和参与度。
4 结语
开封市属于典型的平原城市,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知名度高、人口众多,在国内同级别城市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森林城市建设的难点在国内平原型城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本文提出的建设策略,对开封市森林城市建设有积极意义,对于其他平原型城市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