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团结观的核心要义及其时代价值

2022-11-25李国庆

关键词: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民族

李国庆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40)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民族团结观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民族关系,而且对于维护国家主权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五千年历史,由于长期处于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历史上民族融合且交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坚持民族团结观才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目标。

一、新时代民族团结观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探赜包括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民族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民族团结观的核心要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上强化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民族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1]。

强化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民族团结提供了政治保障。 首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才可以使各个民族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能更加合理有效地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将西部民族聚居地区作为重点开发区,其中包括文化、经济、社会内容等。 在脱贫攻坚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将民族地区作为脱贫重点地区,采取有力的措施帮助当地农民脱贫。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更好地做好民族工作,无论是党,抑或是人,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需要认识到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并对其加大培养力度,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干部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团结中的带头作用。 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必要的,这样才可以保证民族团结真正成为现实。

(二)制度上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根源,民族区域自治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强调各民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包含“民族”与“区域”双重内涵,民族强调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区域”涵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特点。 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各民族人民在结合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谋求共同发展,为民族团结提供了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3]就中国目前各个民族的具体情况来看,为了提升民族区域事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各民族人民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必要的。首先,在民族团结中,制度是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基础,可以使民族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实现各民族在多方面的平等,真正地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在保证民族权利的基础上促进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中坚持因地制宜,可以使各民族地区针对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和问题因地制宜地进行解决,这样既不损害国家利益,又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上推动民族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经济是否高质量发展对民族团结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而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又将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不可分割。 中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比经济较发达地区仍存在差距。 虽然部分民族地区的经济具有较好的发展方向,但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文化发展条件等局限,仍然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可依托产业联盟这种组织形式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4]通过树立民族团结观发展产业联盟进而促进民族特色产业向前发展。 注重推动民族地区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也为民族团结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时代民族团结观中,更加注重把民族地位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民族经济的发展,重视对深度贫困的民族地区进行扶贫工作,使各个民族可以守望相助,坚持民族团结这一理念,共创美好未来。

(四)思想上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当前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努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5]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初心,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斗。 团结就是力量,民族团结也是如此,只有民族真正的团结,才可以在矛盾中前进。 我们需要重视民族团结观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联接各个民族,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发展,使56 个民族真正地成为一家,真正地连为一体,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在民族的团结合作中,有利于其达成一致的奋斗目标,进而更好地实现中国梦[6]。 因此,为了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各族人民应该团结共进,合为一体,群策群力,为祖国未来添砖加瓦、铺路架桥。

二、新时代民族团结观的主要特征

新时代民族团结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在党的十九大之前,被部分学者归纳为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经过历史的理论积淀,这一表述被规范为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重要论述,或者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观,并具备鲜明的特征。

(一)新时代民族团结观具有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特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民族团结工作也与时俱进,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 就目前民族团结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既与民情相符,也与世情相符,更与国情相符,是新时代的产物。首先,民族团结观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复杂性。一方面,民族地区不论是人文地理资源,抑或是生态环境,都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民族地区不论是基础设施,抑或是经济发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毫无疑问,新时代民族工作较为艰巨,内容及面临的形势是十分复杂的。 其次,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与之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深入研究民族团结重要论述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民族矛盾,而且对于民族矛盾中的新特征的应对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民族地区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涉及文化、经济、环境、政治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最后,在新时代视域下,国内外的形势也有所变化。 在时代的发展中,各个民族之间有着更加频繁的交流,而各个民族之间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不同,其在交往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些摩擦和矛盾。 与此同时,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可能会产生一些与民族团结相关的不利言论,对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有消极影响。此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及地缘政治风险也给中国的民族团结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新时代民族团结观具有促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展的时代特性

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是我国处理民族事务的有效方法,要求在开展民族工作过程中,既要着眼于其前进方向,也要以整体的视角看待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民族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要不断促进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发展[7]。 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坚持以国家为先,以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为目标。 “在中国的民族工作话语中大家庭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用来形容中华各民族之间相互 依存的亲情共同体,即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8]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有效地增强了各民族的凝聚力,提升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使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心更加接近,彼此更加理解,共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中国的民族事业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撑着民族团结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可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感受到整体幸福感的提升。 同时,民族团结观也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方方面面涵盖在内。

(三)新时代民族团结观具有基于问题导向的时代特性

首先,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是民族团结的理论根基,而且也是实践的结果,具有创新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有成员,各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9]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继承与发展。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将坚持“四个自信”融入其中,从而使民生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其次,新时代民族团结观也是实践上的创新,结合各种历史时期的特点,形成独具特色、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保证其正确性,促进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是基于问题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明确问题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创新的起点,认为其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所以坚持问题导向是必要的,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中的问题更快、更好的解决,同时这也是民族团结观创新性的具体表现[10]。

三、新时代民族团结观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更好的开展,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目标。

(一)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

目前的民族工作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民族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出现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有利于各个民族之间更加团结,增强其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因此,不断对其进行理论创新是必要的,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使思想理论更具科学性和创新性。新时代民族团结观可以促进民族团结更好的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一些民族地区文化正在消失,优秀历史文化遭到现代文化冲击。”[11]新时代民族团结观中蕴含的民族优秀文化、内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可以抵御文化冲击,有助于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二)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

在民族问题中,发展尤为关键。 将民族团结观应用在民族关系中,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人民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重视民族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和谐发展,也对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影响。 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人民平等交流,合作共赢,从而促进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百年奋斗目标。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十分重视民族团结问题,将其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内容。 在新时代团结观中,团结是重中之重,其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手段,另一个是目标。 一方面,通过团结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民族向心力的提升,使其更好地发挥对民族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从而促进中华民族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民族团结中,团结也是党和各族人民奋斗的目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追求“和而不同”的大国,历史上无论是和亲和睦,抑或是战争矛盾,总的方向都是为了追求民族团结,以期实现和而不同、共同发展这个最终目标。 目前,在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在民族团结事业上已有所成就,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在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在奔向共同富裕目标的奋进中,民族团结工作任重道远。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民族团结观的理论指导作用,使各个民族各个方面都可以有所发展,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进而加快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

(三)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工作更好的发展,在具体的民族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各地区民族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社会各阶层、团体要坚持新时代民族团结观,认真分析民族工作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民族工作的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发展,使民族地区更加稳定和谐、团结和睦。 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方法应有所侧重,需要有可操作性的新思路,使民族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建立长期任务和目标,不断地创新相应的方法和路径,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长期发展。 同时,在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2]。 只有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地对其工作方法和实现形式进行丰富,使其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使各族人民真正地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坚定地支持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时,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团结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纳入全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工作等理论层面的教育与学习[13]。

结语

在中国的发展中,民族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是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因此,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我们要将新时代民族团结观真正地落到实处,根据民族工作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新时代民族团结观为理论指导,促进民族工作的解决,弘扬各民族多元文化,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