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抽检工作难点与对策
2022-11-25陈健豪
陈健豪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1)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已是人们重点关注的焦点,食品抽检监管不到位是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易发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监管部门必须强化食品抽检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把牢食品安全准入关口。现阶段,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到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有效落实,笔者在此结合自身经历就这些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1 食品安全抽检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全面掌握食品安全状况,有力支撑宏观治理
食品的抽检工作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通过对市场上的各类食品安全进行抽检,可以全面、客观、真实、合法地反映当地食品安全状况,对食品生产源头、加工、运输及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制定科学、精准的政策与法规,加强对食品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对食品供应链的优化改革等提供坚实有力的参考。
1.2 有助于震慑不法商家,净化食品行业生态
通过强化落实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向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释放出国家高度重视,严打重治的强烈信号,警示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定期和不定期上门抽检已成常态,使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有所忌惮,不敢胡作非为,从而逆转以往“运动式、一阵风式”的抽检状态,结束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与抽检人员之间的“游击战”。当这种治理模式成为常规,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无机可投时,不得不提高对食品安全及规范经销等的重视程度,由此推动整个食品行业步入健康轨道。
1.3 有助于增强公众防范意识,维护消费者权益
抽检过后及时曝光不合格食品信息,让人们掌握不合格食品及不法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的信息,提高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引导广大消费者在采购食品时优先选择经检验合格的优质食品,自发抵制不合格食品,让低质伪劣、三无食品在食品市场难以立足,维护消费者权益。
2 食品安全抽检工作面临的难点
2.1 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配合意愿差,抽检工作阻力大
一些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对其食品质量缺乏信心,害怕抽检不合格,被追究召回食品、罚款、刑事处罚等相关责任。因此,这些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对抽检工作缺乏主动配合的积极性,存在着对抽检工作的抗拒情绪。一般情况下,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不会直接拒检,因为直接拒检,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作出行政处罚[1]。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会变相拒检,如以负责人不在,员工无权签字等为借口,要求必须要等相关负责人来才能处理,然而负责人总是以此不断拖延时间;当抽检人员提出要负责人授权员工签字时,要么以负责人联系不上,要么以公司内部文件规定,只有指定的食品安全员和门店负责人才能签字为理由进行拒检;还有一些食品经销商直接采取关门歇业的方式来逃避。为应对抽检,有些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达成合作默契,一旦有人听到或发现食品抽检就迅速通知其他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事先做好相关准备。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以各种理由回避抽检,导致抽检工作人员难以正常开展工作,甚至还可能引发一些矛盾冲突。
2.2 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反抽检能力,影响抽检效果
食品抽检工作作为食品安全的一项例行检查,各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抽检效果并不理想[2]。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食品检验及管理部门虽然有保密制度,但往往抽检了一家之后,有人来抽检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后面很多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都采取了关门拒检等应对措施,有的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甚至跟踪抽检人员的行踪。②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社会交际广泛,有的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通过长期活动和关系渗透,已经逐渐摸清了地方抽检工作流程,有的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还和某些有关工作人员建立了利益关系,形成了地方保护。此外,有些食品生产企业属于地方纳税大户,有些企业法定代表人还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身份,他们有能力从不同途径获得消息,导致不合格食品被暂时隐藏起来,使抽检工作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例如,在抽检农产品时,抽检人员和市场监督人员一起去现场做笔录,有的食品经销商已提前收到了抽检消息,将高风险的农产品隐藏起来,而接受抽检的农产品都是专门挑选出来的合格品,致使该地农产品抽检结果无法反映该地的食品安全真实状况,部分不合格食品依然在市场上流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仍然构成威胁。
2.3 抽检方法单一,重点不突出,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食品种类繁多,商品批量较大、均匀性较差,抽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抽检需合理安排监督抽检、评价性抽检、风险监测等不同类型的抽检方法,合理安排抽检代表性的重点食品及采样量,以最大限度地反映该地的食品安全水平。但目前在一些基层抽检工作中存在抽检方法单一,习惯于采用普遍性的方法,没有结合区域特点对特色食品进行重点抽检、存在形式化现象、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影响到该地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4 抽检效率与抽检样品的客观、真实性难同步提高
为避免发生权利寻租现象,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只有做到“抽检人员随机、抽检地点随机”,才能保证抽检样品的客观、真实。“抽检人员随机”就是抽检人员要流动,抽检人员要经常随机组合,达到相互监督的目的,但抽检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也会导致抽检人员之间在短期之内难以配合默契,影响抽检效率的提高。“抽检地点随机”就是某抽检人员不能长期在一个地方抽检,避免抽检人员和抽检对象混熟,但抽检人员到一个新的地区,就要重新进行市场调研和制定采样计划,会耗费大量的有效工作时间和人力资源成本,同样影响抽检效率的提高。因此,抽检效率与抽检样品的客观、真实性难同步提高[3]。
3 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建议
3.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依法推进抽检工作
对于被抽检单位的无理拒检和故意推诿,检验管理部门或执行工作人员应充分借助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教育并推进工作落实。①工作人员要明确告知责任人,公司的内部文件属于内部管理规定,当与法律、法规相冲突时,必须依法依规进行调整,促使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若执意抗拒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②若抽检人员已向负责人明确宣讲法律法规,指出其逃避行为不当后,责任人仍拒不签字,又不委托其他员工代签的,应将其视为拒检行为,抽检人员应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上报并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3.2 完善抽检工作机制,严防相关信息泄露
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不让少数不良食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有足够的作弊时间,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抽检工作方式和方法。①强调信息保密。在满足抽检工作的前提下尽量隐密抽检内容、抽检方式及抽检时间等信息,以达到对抽检对象突击检查的目的,同时明确相关人员的主体责任,各级人员层层签署保密协议,对自身抽检过程负责。②为最大压缩被检对象的反应时间,达到突击抽检获得真实结果的目的,可以优化抽检流程,在正式抽检前先去食品经销商处锁定样品,然后再联系市场监督管理人员,最后再告知食品经销商开始正式抽检,这样市场监管人员不用全程陪同,既节约了办案资源,又避免了食品经销商隐藏高风险食品的可能性。
3.3 突出重点,合理选用抽检方法
为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食品安全水平,抽检工作要重点突出,合理选用抽检方法。①由于市面上的食品种类繁多,要想对其逐一抽检,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只能选取有代表性的食品进行重点抽检。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按当地人口比例或按当地的商业数量等分配该区域抽检总量,随后合理安排代表性的重点食品及采样量,突出重点进行采样,确保抽检结果更准确。②在抽检任务量大,批次数多的地区可以实行普检;在加强监督抽检的同时,附带一些评价性抽检,从而有效地评价不同地区的食品安全水平;在市场食品质量有通病又没有抽检限量标准的地区,应对该地区的主要食品实施风险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整改[4]。
3.4 健全能适应长期出差、专业熟练和思想过硬的抽检队伍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食品安全抽检既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社会活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又同时对其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有很高的要求,打造一支优秀、专业的食品抽检队伍是一项重要任务。①食品抽检需到全国各地抽检,因此需要抽检人员身体健康并能适应长期出差。②抽检人员每到一地需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以取得当地有关部门支持,因此需要抽检人员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③食品抽检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从快速买到符合采样标准的食品到拍照、登记、打包、发货等环节都满足标准要求,因此需要抽检人员专业、熟练。通过激励机制、加强业务培训以及廉政教育,健全能适应长期出差、专业熟练和思想过硬的抽检队伍,以做到“抽检人员随机、抽检地点随机”,从而保证抽检的样品客观、真实,解决抽检效率与抽检样品的客观、真实性难同步提高的 问题[5]。
4 结语
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大事,抽样检验工作必不可少,鉴于当前实施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引以高度重视。建议主管部门立足实际所需,从法制宣传、机制完善、方法更新及队伍建设入手,构建一个综合性、长效化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