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

2022-11-25薄静艳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受试者障碍疾病

薄静艳

(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453000)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患病率逐年递增,对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生命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肿瘤是目前治愈率最低的一种疾病,大多肿瘤疾病都只可控制,而无法痊愈,癌痛、食欲不振等各种肿瘤疾病症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状态,例如睡眠障碍等。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放射治疗具备长期性,患者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睡眠障碍是恶性肿瘤放疗后的常见症状,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烦躁的情绪之中,不利于其病情的康复,也不利于其心理健康。护理干预是一种完整的、全面的护理模式,本研究选取70 例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旨在评价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受试者都在本院所收治恶性肿瘤进行放疗后产生睡眠障碍的患者中选取,总计为70 例,然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病例数完全相等,仅有干预方法差异。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8 岁,最大71 岁,平均为(54.5±4.2)岁,病程最短0.2年,最长2年,平均为(1.1±0.5)年,疾病包括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和头颈部恶性肿瘤等。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7 岁,最大71 岁,平均为(54.1±4.3)岁,病程最短0.3年,最长2.1年,平均为(1.2±0.7)年,疾病包括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和头颈部恶性肿瘤等。受试者满足有关诊断要求并经过病理学明确诊断,治疗后出现睡眠障碍,没有各类精神疾患或其他严重疾病,精神心理与社会功能完全正常。收集有关资料能发现,受试者彼此之间并没有鲜明差异(P>0.05),能够采取不同干预方法进行效果的对比。

1.2 方法(1)对照组:常规护理。放疗前,简单说明放疗过程以及需注意事项,注意观察放疗过程中患者的各种表现,遵医嘱完成各项干预措施。(2)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关注患者的癌痛程度,适当安抚,利用注意力转移法、按摩法等方式减轻疼痛,放疗前后,注意放疗知识的宣教,同时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担忧,以免影响睡眠,建议患者按时起床,白天身体状态允许可适当到户外走动,呼吸新鲜空气,白天有1h 的午睡时间即可,睡前养成泡热水脚的习惯,通过听音乐的方式促进睡眠,叮嘱患者睡前不要喝过多的水、浓茶、咖啡,睡前放松全身肌肉,掌握一定的助睡眠技巧,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例如调低室内光线等,以舒适体位入睡。大部分肿瘤患者都存在强烈的悲观情绪,寝食难安,因此要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此阶段家属的参与和陪护十分重要,要不断予以鼓励支持,加强疾病知识、放疗知识的教育工作,饮食方面,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注意清淡易消化原则,重度睡眠障碍的患者,合理使用睡眠药物,需要强调睡眠药物的副作用,帮助患者形成自然睡眠的良好状态。

1.3 观察指标统计2 组患者的睡眠情况,采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量表,评估日间活动、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安眠药使用,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SPSS24.0,评分以“(±s)(平均值±标准差)”呈现、并“t”检验;当(P<0.05)内时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的评分收集能发现一个现象,观察组受试者临床PSQI 评分明显更低,而护理满意度评分则明显更高一些(P<0.05),证明有关护理能取得一个较好的护理质量,对患者睡眠障碍改善积极。

3 讨论

肿瘤属于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健康细胞的基因受到致癌因素影响发生改变,出现调控能力、正常生长能力缺失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浆细胞变异,目前肿瘤疾病主要是采取手术、放疗、化疗三种治疗方案,其中放疗虽然可以将肿瘤细胞杀死,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影响免疫、消化等功能,进而影响睡眠质量。睡眠是不可或缺的生理现象,具有保存力、恢复能力、保持抵抗力的作用;睡眠质量的好坏对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生活均会造成影响。

放射治疗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常用方法,也是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放射疗法的针对性较差,不仅对癌细胞产生杀伤性作用,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细胞,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症状,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对于在放疗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上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改善其睡眠状态。本研究显示,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并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充分体现了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护理干预是一种较为完整且具备人性化特征的护理模式,放疗肿瘤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均处于特殊状态,此时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以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并让患者逐渐脱离对安眠药物的依赖,帮助患者形成自然睡眠的状态,这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具备积极意义的。护理干预在制定和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性化,不断的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可以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放疗与护理,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对于医患、护患关系的健康长远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放疗后伴有睡眠障碍的肿瘤患者护理中具备积极意义,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受试者障碍疾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