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2022-11-25何龙先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负性心肌梗死状态

何龙先

(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广西崇左,532200)

现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迅猛发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逐渐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1]。该治疗措施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等优势,但其仍属于侵入性治疗,其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引发较大的不良情绪[2]。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骤然、病情危重、术前准备时间较短,极易出现负性心理。

有相关数据显示[3],冠心病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不良情绪发生率高达90~95%,且较多患者存在不确定感,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与预后。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临床针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护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整合,综述如下。

1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理状态现状

1.1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理状态特征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会给患者造成身体创伤,且治疗过程中需较高的费用,手术过程中存在风险,同时术后需患者配合长时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于术前将上述问题详细告知患者,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心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4],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手术知情出现不良情绪的风险相较于正常人群高10~15%。

1.2 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因素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因素主要包含: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不确定感、负性心理、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及经济压力等[5-6]。同时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担忧也会增加心理负担。若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不良情绪进一步加重。此外,部分患者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否需开展二次手术产生担忧,会引发负性情绪,其中介入手术前产生的胸痛症状,也会加大不良情绪风险。

2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2.1 心理疏导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开展心理疏导,能缓解患者术前负性情绪,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缺血风险[7]。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能协助其在短时间内熟悉医疗环境与角色转换。灵活应用交流技巧,耐心的向患者节将手术流程、注意事项,予以鼓励,能有效提升其对抗疾病的信心,从而缓解不良情绪。给予舒适度的手术体位,指导患者开展深呼吸放松疗法,促使其心境平和,身心放松,有助于肱动脉穿刺。术中与患者建立交流,给予安慰,适当采取肢体动作,提升其自信心,促使患者切实的感受到关怀,有助于耐受能力,积极配合手术。韩娜[8]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有利于改善其预后效果。杨彦萍等人[9]研究发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开展叙事护理干预,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躁、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利于其早期康复。

2.2 信息支持若不能给予及时、全面的健康宣教,会造成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从而影响机体功能与心理状态[10]。临床因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与文化程度制定不同宣教方案,告知患者病情、协助其解除疑惑,纠正不良情绪反应,向其提供有利于治疗与康复的信息,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内心希望水平。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医护人员需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述手术流程,并讲解既往成功案例,缓解其不良情绪,引导其放松身心。郑文静等人[11]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术后心理状态,有利于快速康复。徐静静等人[12]研究显示,针对急诊监护室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开展阶段性健康教育,能有效促使患者低疾病的认识和预防,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提升其生活质量。

2.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体感受的情感或实际上给予自身帮助的各方面的总称。有相关研究显示[13],缺乏社会支持会导致患者出现相对危险的增加。因此,需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协助其消除顾虑,保障其情绪稳定,缓解心理负担,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引导其多与患者交流,给予理解、关怀与支持,进一步提升其对抗疾病的信心,保证治疗措施的顺利开展。

2.4 行为干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开展行为干预,可有效提升其运动耐受程度,改善其心脏功能,同时提升患者对药物治疗的遵医行为,缓解负性情绪。放松训练可分散患者注意力,提升痛阈,改善心理状态。赵爱纯等人[14]研究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开展心脏康复训练配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其心功能,降低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郭宇飞等人[15]研究显示,对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其焦虑状态,积极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促使疾病康复。

3 心理护理的进展

针对患者的自身状况,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理干预分为一般性心理护理、治疗性心理护理,前者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为患者营造舒适、整洁的诊疗缓解、保障良好的医患关系,并运用健康宣教、心理支持等措施缓解不良情绪,从而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该方式实施简便,普及性强[16]。对患者应用教育、充分交谈等心理干预,有效降低术后的焦虑程度,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需求,一般性心理护理难以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因此,出现了综合护理、多元化护理措施等,这些措施采取两种以上心理干预措施,协同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4 小结

总而言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属于侵入性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带来并发风险,同时在治疗前后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需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剖析患者心理护理需求,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出现情绪障碍的原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及时给予心理干预,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从而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有利于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负性心肌梗死状态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含2,3,5,6-四氟亚苯基负性液晶合成及液晶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