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酮用于早孕保胎治疗的最新进展

2022-11-25黄珍菊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保胎黄体酮黄体

黄珍菊

(都安县高岭镇中心卫生院,广西河池,530705)

自然流产在临床妊娠中约占15%,且高达80%出现在妊娠前12 周[1]。因此,早孕期开展保胎治疗对降低流产率意义重大。孕酮作为女性一类孕激素,能促进生殖系统及胸腺生长,给妊娠奠定基础。孕激素可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缩宫素敏感性,抑制宫缩,进而加快胎儿在宫内的发育。产妇机体中孕激素水平较高,可对淋巴细胞毒性产生抑制作用,提高母婴免疫耐受力。此外,孕激素还能提高水钠排泄效率,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脱落[2]。由此可见,孕酮于早孕保胎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孕酮在早孕保胎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具体内容如下:

1 妊娠期间孕酮主要来源

产妇于妊娠时期,其孕酮主要包含两个来源,分别为滋养层与妊娠黄体,于妊娠初期孕酮多来源于黄体,妊娠至8 周之后,黄体分泌孕酮的能力逐渐降低,胎盘代替黄体进行孕酮分泌,这时孕激素多源于胎盘内滋养细胞[3]。伴随妊娠进展,产妇血液内孕酮含量逐渐升高。临床开展孕酮保胎治疗常在12 周之前,12 周之后孕激素缺乏多为胎儿因素所致[4]。

2 可导致妊娠早期缺乏孕酮的主要原因

2.1 黄体功能障碍黄体功能障碍被称为黄体期缺陷和功能不全等,于月经周期内卵泡发育期间,分泌的孕激素缺乏或黄体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发育欠佳,主要表现为分泌期的子宫发育欠佳、受精卵和内膜未同步发育等,和产妇流产有着直接联系。据有关调查显示[5],早期妊娠流产者中,高达45%是黄体功能不全所致。有关黄体功能障碍原因,当前临床多认为是卵泡刺激素处在较高水平,使得性腺分泌激素产生异常,于排卵期黄体生成的激素较少,子宫内膜中孕激素受体异常,导致内膜对于孕酮反应不足,进而引发黄体功能不全。

2.2 体外受精体外受精是指于不孕女性的机体内取出卵子,开展体外受精培养之后再移植至子宫中,使其继续发育最终成为胎儿的过程。将卵子取出前,需要先对垂体功能进行抑制,提高卵巢兴奋性,进而加快卵子排出。促排卵能使卵泡更成熟,进而增加受精机率,但该过程会引发黄体功能障碍,原因是取卵期间可损伤到颗粒细胞[6]。促排卵会对垂体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同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导致黄体周期和妊娠时间缩短,因此,于辅助生殖期间,需孕酮开展黄体支持,进而确保早孕安全。

2.3 子宫内膜异位症于正常月经中卵泡期,在雌激素作用下使子宫内膜有关孕激素受体增加,进而提升孕酮对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转化作用。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其孕激素受体表达处在异常状态,引起孕激素缺陷,主要表现是孕激素缺乏[7]。腹腔液可刺激颗粒细胞生成孕激素,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腹腔积液也会对孕激素分泌产生影响,导致孕激素水平降低。

2.4 多囊卵巢综合征于育龄期女性当中,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一类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包含卵巢多囊病变、月经不调、不孕或者伴随肥胖和脂代谢异常等。黄体发育不良属于患者妊娠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该病期间加用孕酮十分重要。在子宫内膜受体低含量状态下能引起孕激素下降,进而导致流产,于治疗期间需先对机体中激素水平进行调节,进而调整最佳受体含量[8]。

3 孕酮促进和维持妊娠的机制

3.1 免疫保护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于抗原刺激下能分泌出Th2 细胞因子,流产患者生成的多为Th1 细胞。黄丽清[9]提出,孕酮可对Th1 细胞因子生成起到抑制作用,维持Th1/Th2 细胞因子平衡,进而提高母体胎儿免疫耐受性,给胎儿基础发育起到支持作用。经诱导孕激素,使得抗体封闭,对维持正常妊娠作用重大。因此,于早孕期使用孕酮十分重要。但临床治疗期间需注意孕激素的浓度,以0.1nmol/L 浓度疗效最佳[10]。

3.2 胚泡着床排卵之后,于孕激素影响下,子宫内膜往分泌期转变,进而使其胚胎着床具备容受性。植入胚胎之后,于孕酮作用下使得子宫腺体不断增大,胸腔内糖原会使血管处在充血状态,进而表现出结缔组织肥大。使用孕激素能对子宫内有关因子表达起到调节作用,确保胚胎着床安全性[11]。

3.3 抑制宫缩孕酮可对子宫收缩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利用经典基因组机制、非基因组机制两类方式,通过核受体介导发挥其抑制宫缩的作用。机体中孕酮核受体能分成两大类,依次是nPRA 与nPRB,其中nPRB 主要用于孕酮介导,nPRA 用于抑制孕酮受体。由此可见,孕酮基因组反应性和nPRA、nPRB 比例有着紧密联系。孕酮和受体相互作用维持了子宫舒张及收缩,孕酮使子宫细胞膜敏感性下降,进而起到保胎作用[12]。

4 孕酮在早孕保胎中的应用

4.1 黄体酮针黄体酮作为一类孕激素,能经抑制宫缩以发挥其保胎作用,张怡[13]经黄体酮针对125 例先兆流产患者开展保胎治疗,最终94 例保胎成功,余下31 例保胎失败,说明黄体酮针能对先兆流产患者起到一定保胎作用,保胎失败者需行清宫手术。赵建方[14]等发现,对于羊膜腔穿刺手术后孕妇采取黄体酮针、皇普谧保胎灵片的保胎效果相当。当前,有关黄体酮应用剂量临床仍未达成一致意见,周宗艳[15]对早孕先兆流产总共72 例患者开展研究,依据黄体酮治疗剂量分成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组三组,最终发现,三组足月妊娠率、致畸率和完全流产率相比无差异,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的稽留流产率相比无差异,但大剂量组的稽留流产率比中剂量和小剂量组更高,提示对于早孕期的先兆流产者采取不同黄体酮用药剂量不会显著影响其临床疗效、足月妊娠率、完全流产率和致畸率,然而大剂量使用该药会增加稽留流产风险,因此,于临床治疗期间应避免盲目增加黄体酮的使用剂量。使用黄体酮后能经促进子宫内膜腺体增长,使得子宫充血和内膜增厚,松弛平滑肌,降低子宫兴奋性,进而确保胚胎安全生长[16]。应用黄体酮对早孕期的先兆流产患者开展治疗通常于5-8d 之内能收获良好效果,若超过以上时间采取肌注黄体酮保胎需要对胚胎的发育状况开展动态化监测,于治疗期间定期对孕妇的阴道流血状况、B 超结果进行观察,做好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测定,以评估胎儿情况,出现异常需适时停药,避免盲目坚持用药,以免产生宫内胚胎稽留。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黄体酮针多用于妊娠期需要保胎的患者,主要适用于妊娠早期出现下腹隐痛、阴道少量出血等先兆流产患者,在排除宫外孕确认为宫内妊娠的情况下,能采取黄体酮保胎,通常每日肌注20-40mg,直到症状缓解之后停药,于妊娠中期也能采用黄体酮保胎。

4.2 黄体酮胶囊既往临床采取黄体酮针肌注,肌注时推注困难,易出现注射位置红肿和硬结,还有报道显示能引发严重的变态反应,部分患者需要对注射位置进行热敷[17]。黄体酮针肌注患者通常需有人陪同前往医院,基层医院的交通不便,会导致患者奔波劳累,影响到保胎治疗地实施。口服黄体酮胶囊虽有副反应,但能避免上述麻烦,提升患者依从性,更有助于保胎工作地开展。何志媛[18]发现,对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采取黄体酮胶囊口服能改善其内分泌失衡,起到良好保胎效果。笔者认为,黄体酮胶囊口服属于一类有效、安全的保胎方式,辅以卧床休息、心理治疗和忌性生活是基层医院对先兆流产患者开展治疗的有效方式。

5 小结

伴随工作及生活压力增加和环境污染加重,孕妇于妊娠初期的先兆流产发生率不断升高,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出现先兆流产有关迹象时未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可导致流产,需要尽早治疗。孕酮于早孕保胎治疗中有着良好效果,基层医院使用较多的药物有黄体酮针以及黄体酮胶囊等。临床治疗期间需要明确孕妇孕激素分泌减少的原因,结合其实际情况选取适宜治疗方案,以提升其保胎成功率,改善其妊娠结局。相信伴随未来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会有更多的早孕保胎治疗方案出现,为早期流产患者带来福音。

猜你喜欢

保胎黄体酮黄体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中药保胎 安全疗效好
保胎这件事 真是《坑娘》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CT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诊断价值
妊娠母猪保胎技术要点(上)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循证评价
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