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与巨细胞病毒的关系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2022-11-25黄艳宁

今日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抗病毒

黄艳宁

(象州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80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恩病[1]。其中,UC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好发部位为直肠及乙状结肠,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2]。目前,临床对本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显,患者以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3]。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机会性致病病毒,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感染后多为无症状携带者;但UC 患者合并CMV 感染的人数较多[4]。故本文综述溃疡性结肠炎与巨细胞病毒的相关性及临床提出的相关治疗策略,为今后医师合理分析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巨细胞病毒

1.1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疾病发生CMV 是疱疹病毒科DNA 病毒,该病毒感染在成人群体中普遍存在。有数据调查显示,检测血清CMV 阳性率在40%~100%[5]。健康个体在初次感染CMV 往往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样表现,随后病毒在体内持续潜伏存在;而当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时,导致潜伏病毒被再次激活,从而引发CMV 感染性疾病[6]。视网膜是CMV 最常侵犯的器官,其次为大肠。CMV 大肠炎是免疫功能缺陷患者较为常见的机会感染性疾病之一。IBD 患者自身存在异常免疫反应,治疗过程中需要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再加上肠道炎症水肿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CMV 对炎症性黏膜具有一定趋化作用,均可引发CMV 感染。有研究指出,CMV引发的大肠炎尽管临床发病率低,但其一旦发病,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且CMV 感染与IBD 的急性发作、疾病复发、药物难治程度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存在密切联系[7]。

1.2 CMV 感染与UC 病程进展有报道认为,CMV 感染与难治性UC 疾病发生及病情恶化存在紧密联系[8]。机体感染CMV 后不断增殖,该病毒通过损伤结肠黏膜细胞、分泌毒素等途径导致患者产生炎症反应,并激发免疫过程,从而出现各种病理损伤(如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变性、坏死等),加重UC 患者的溃疡面积及组织损伤,从而导致其病情逐渐恶化,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9-10]。黄英[11]等人分析110 例UC 患者临床特点,发现共有23 例UC 患者感染CMV 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0.9%(23/110);而CMV 阳性组病情明显重于CMV 阴性组,在中重度病例中合并CMV 感染的占比高达91.3%;CMV 阳性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MV阴性组;内镜表现方面,CMV 阳性组深大溃疡多见;提示UC 合并CMV 感染会导致UC 患者病情加重、疾病病因复杂化,从而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这类患者临床多表现出腹痛、发热及体质量下降等症状,结肠镜下可观察到深大且不规则溃疡面。黎涛[12]等学者研究也指出,UC 患者感染CMV 后出现糖皮质激素治疗抑制及依赖人数明显多于未感染者;其血液标本内血红蛋白(Hb)及白蛋白(ALB)水平均低于未感染者;故通过观察糖皮质激素用量、严密监测UC 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可及时筛查出其是否合并CMV 感染。另外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其主张CMV 感染仅参与临床UC 患者病程进展;机体感染CMV 后UC 患者发生腹泻等症状的概率显著增加,导致其预后时间明显延长[13]。

1.3 UC 患者并发CMV 感染的影响因素张瑜鸿[14]等人采用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显示,曾使用糖质皮素、存在深大溃疡、Hb(<100 g/L)及白蛋白(<30 g/L)均属于UC 患者并发CMV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原因分析如下:(1)UC 患者血清Hb 及ALB 含量偏低表示机体存在营养不良状况;这种状况下机体免疫能力也相对低下,从而增加CMV 感染的风险;(2)患者在感染前1月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患者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从而诱导CMV 再活化,并促进其增殖;(3)CMV 感染会导致UC患者溃疡面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深大溃疡,故临床观察到深大溃疡提示肠道可能已出现CMV 感染。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积极开展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CMV 感染发生率,同时,针对已发生感染的患者需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以达到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

2.治疗策略

(1)临床针对大部分轻度UC 患者:主要采用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等传统药物开展治疗,针对中重度UC 患者:予以激素类药物静脉输注或口服,以达到缓解其临床症状或控制病情进展的作用。但临床近些年又出现部分对常规治疗反应差或无反应的患者,即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临床针对这类患者选择应用多种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或开展各种非药物治疗(如干细胞移植、白细胞吸附、手术等)。相关报道指出,UC 患者发生激素抵抗及激素依赖的机制主要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基因异常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紊乱等因素有关,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作为病因最为突出,故RUC 患者优化治疗中应重视抗病毒治疗[15]。刘京龙[16]等人报道中指出,针对CMV 感染导致病情复发的患者采取积极抗病毒(更昔洛韦给药3 周)后、加用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在第0、2、6 周给药作为诱导缓解治疗,剂量为5mg/kg)的用药方案,其治疗总有效率(88%)显著高于单用生物制剂组(53%)。尹凤荣[17]等学者研究中通过meta 分析发现,CMV 感染组的UC 患者病情更重、肠道病变范围更广泛、激素依赖/抵抗风险及结肠切除风险增加,而抗病毒治疗则能够显著提高UC 患者早期临床缓解率,降低其结肠切除风险。

3.小结

综上所述,CMV 感染与UC 患者病程进展密切相关,针对UC 合并CMV 感染患者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但关于CMV 感染与UC 疾病发生的关联性仍有待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抗病毒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