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陆市松材线虫病现状分析及防控对策
2022-11-25喻卫国黄大勇朱筱婧
喻卫国 赵 飞 黄大勇 朱筱婧
(1.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 武汉 430079;2.安陆市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站 安陆 432600)
1 绪论
松材线虫病又称作松树萎蔫病症,是一种因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入侵松树的树脂道引发的毁灭性植物疫病,属于国际检疫对象[1]。由于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路径广、扩散速度快、致病性强且防治难度大等特性,能在短时间内引发松树大量死亡,引发山林的大片荒芜,因此被称作是松树的“癌症”[2]。1905年该病首次被发现,并于1934年首次被报道,迄今为止,松材线虫病已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发生,且对各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3]。1982年,中国首次在南京紫金山发现该疫病,截至2020年底,松材线虫病已遍及中国浙江、福建、辽宁、江西、江苏、安徽、湖北等17个省(市)。松材线虫病疫情已对中国松林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并严重影响到全国的生态安全。作为疫区之一,湖北省安陆市的生态建设、林农利益与贸易资源等也因为松材线虫病疫情受到严重影响。在实地考察与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安陆市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分布状况、防治现状与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防治松材线虫病工作提供参考。
1.1 病原与传播途径
松材线虫病由松材线虫引起,是目前对中国森林造成最严重危害的林业检疫性的有害生物之一,适宜生长于年均气温10 ℃以上的地区[4],是一种植物寄生线虫[5]。在中国常见寄主包括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i、黄松P.massoniana×thunbergii等25种松树,寄主范围已由松属植物延伸扩大至松科植物[6]。
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自然传播与人为传播两种[7]。前者主要是借助媒介昆虫,诸如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与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saltuarius等自然迁飞来完成。后者则是因为带有松材线虫的松材及其木制品经由异地运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被人为传入新的地区。当前,中国约80%的松材线虫病疫区的疫情都源自疫木与其制品的调运而传播[8],人为传播已成为松材线虫病在中国不断扩散与传播的主要原因。
1.2 症状与危害
媒介昆虫携带的松材线虫侵入树体后,松材线虫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随着松脂的流动快速遍及全植株,随后引发水分传输受到阻碍、蒸腾作用下降、树脂的合成迅速降低等症状,随着感病松树树脂分泌受阻,松树的针叶开始失水、褪绿、变褐、萎蔫,继而外表呈现出黄褐色或红褐色,最终因缺水整株枯死[9]。研究发现,松材线虫病最快大约在40 d就会导致感病松树死亡[10]。由于其快速传播与强致病性,导致松材线虫病在中国迅速蔓延,逐渐呈现老疫区成片发生以及新疫区跳跃扩散的疫情态势[11],同时,疫情发生的基数也越来越大,导致疫情在中国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扭转。
2 安陆市松材线虫病发生现状与问题
2.1 发生现状
自2016年起,安陆市多个乡镇陆续有松树病枯死现象发生,经过取样镜检,并未发现松材线虫。至2018年,经过专家采样鉴定,始发现松材线虫[12]。据2020年安陆市秋季普查结果显示,孛畈镇、陈店乡、接官乡、洑水镇、烟店镇、赵棚镇等6个乡镇均有发生,整体呈上升态势,共完成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清理约10万株[13-14]。目前,已经造成大量松树死亡,累计发生面积1 413.33 hm2,因松材线虫病致死松树16万余株,多地林相破坏、景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7 200万元。作为国家园林城市之一,安陆市林地面积37 933.33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3.57%,其中松林面积19 000 hm2,占林业总地面积的50%。一旦松材线虫病的疫情蔓延,将对该市的森林生态资源和生态安全产生严重危害,并导致不可预估的生态损失。
2.2 现存问题
为控制疫情,在省市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与部署下,安陆市共投入资金1 000余万元,采取清理疫木、诱捕媒介昆虫、喷药防治、天敌防治等措施[15],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病死木伐除不够彻底;疫木处理未完全严格按疫木除治技术标准执行;部分感染枝梢随意堆积或散落于松林,未及时进行除害处理;违规运输松木仍有“漏网之鱼”。因此,安陆市松材线虫病防治仍然面临严峻局势。
3 对策
3.1 监测与检疫
3.1.1 监测普查
监测:在落实护林员监测疫情责任的前提下,搭建起网格化的疫情监控网络。同时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及测报责任机制,大力优化监测点布局,加强测报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用卫星、无人机遥感监测与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进行监测预报。对监管辖区中的松树定期展开日常监测工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保证监测全覆盖,及时掌握发生动态和趋势。对发现的枯死木应立即开展调查,及时取样鉴定,确保及早发现、及早预警、及早处理。
普查:森防检疫及护林员应坚持对辖区内所有松林进行春秋两季的普查工作,特别是散集大量木材处、工程建设(例如:公路、基站、水电路、铁路)的施工处周围、电网与通信线路等设施附近和景区内的松林。
3.1.2 检疫执法
调运检疫:充分调动森林公安等林业执法队伍力量,配合森检部门,对过境和调入的松木及其制品进行严格查验和检疫。凡是入境涉木制品,依据一车一证申办和携带调出地相关部门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在运达安陆市后,当地检疫人员应开展复检,确认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若发现弄虚作假、意图逃避检疫或不经报备与检疫,擅自运输疫区松木及其制品,并引发疫情风险或导致疫情蔓延的,将追究当事人和相关企业或单位的刑事责任。
专项执法:常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与开展有关松材线虫病检疫执法的专项行动以及专项清理和整顿松木的工作,登记监管辖区内的涉木个人与单位,依法查处疫木及其枝丫非法运输、加工、使用疫木与其制造产品行为。加强整治清理涉木企业与市场的执法力度,督促疫木定点加工企业整改并加强监管,对疫木定点加工企业与涉木单位建立专门信息档案,严查逃检与漏检等违规及违法行为。
3.2 防治措施
3.2.1 疫木清理
严格检疫与封锁已经发生松材线虫病的乡镇,严防疫情的扩散蔓延趋势。同时,对疫区内的病死(濒死、枯死)松树进行全面伐除,须先封后伐。选择在当年冬季和翌年春季之间的时间段(11月~次年4月底,即媒介昆虫的非羽化期)伐除疫木。伐除的疫木及其直径超过1 cm的枝丫,须彻底清除与销毁。此外,还需要对伐桩进行除害处理。伐除过程应按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
探索常态化精细除治。在非除治窗口期(即每年5~10月),若发现死亡松树,针对每株死树所处地理位置、郁闭度等综合因素精准制定单株除治方案,砍伐前,以死树为中心半径10~30 m范围内喷洒1%噻虫啉微胶囊剂或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等杀虫剂,以防除治过程中造成人为扩散。砍伐的主杆及枝丫必须全部就地焚烧或粉碎,伐桩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处理。
3.2.2 除害处理
就地焚烧:在平坦或可实施烧毁堆放的场地,确保森林防火安全的条件下,对采伐的疫木及1 cm以上的枝丫,进行就地焚烧。
切片或粉碎:对交通便利并且树木切片与粉碎机等机器可以直接到达的区域,对采伐下的疫木及1 cm以上的枝丫,可就地进行切片(厚度不超过0.5 cm)或粉碎(厚度不超过1 cm)。
不锈钢丝网罩法:对不便焚烧疫木、交通不发达或位于高山区的山场,采伐下的疫木及1cm以上的枝丫,可通过不锈钢丝网罩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3.2.3 防治媒介昆虫
对于重要生态区域的珍贵名木古树或松林,可以辅以地面喷药、打孔注药或者飞机施药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防治。在媒介昆虫羽化期内(每年5~10月),通过连续多次施加高效低毒的缓释型药剂,清理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同时,辅以天敌防治,增加林内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健康度。
3.2.4 打孔注药
对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区等重要区域的古松树以及特种用途松树、新发疫点健康松树,于1~3月开展打孔注药,使其免遭感染,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
3.2.5 加强宣传
进一步加大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湖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等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宣传力度。印发松材线虫病相关的宣传图册,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防控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知,进而配合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语
当前,安陆市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风险大,若防控出现纰漏,导致大面积扩散蔓延,将对当地松林资源造成毁灭性灾难。应从保障措施和技术层面两方面同时发力,形成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配合,林业部门主管的齐抓共管的局面,严防扩散,不断压缩发生面积,降低病死树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