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去滓再煎”法探讨

2022-11-25赵桂芝于兴娟赵晓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药汁伤寒论柴胡

赵桂芝, 于兴娟, 赵晓旻, 王 秀, 祖 琦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 烟台 264199)

笔者在讲授《方剂学》过程中发现,选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覆代赭汤6方采用的煎法都是“去滓再煎”。因6首方子都用了有毒的半夏且都有呕吐症状,便想当然地认为此煎法是为了让病人少喝药量以减轻胃肠负担,以免加重呕吐,并且还可减轻半夏毒性。但仔细查阅《伤寒论》后发现,柴胡桂枝干姜汤一方也采用了“去滓再煎”法,然该方并未用毒性药物也无呕吐症状。而有些方剂或用了有毒药物或有呕吐症状,却未“去滓再煎”。清·徐大椿曾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1]”因此,有必要对张仲景“去滓再煎”之理进行深入探讨。

1 “去滓再煎”古今观

1.1 调和药性利于和解

赞成此说者较多,古有徐灵胎、左季云,今有岳美中、柯雪帆、刘渡舟、郝万山等。如郝万山认为“去滓再煎”法 “可使诸药气味醇和,寒热同行,攻补兼施,作用于同一枢机,更好地起到和解作用”[2]。他认为柴胡剂和解半表半里的枢机,泻心剂和解半上半下的枢机,二者都属于和解剂,都有一个对应的枢机点,所以都要“去滓再煎”。笔者认为小柴胡汤等柴胡剂和解半表半里的枢机和半夏泻心汤等3个泻心剂和解的所谓半上半下的枢机是不同的。半表半里的枢机其实是在表里之间即少阳,是所谓的一个枢机点。而半上半下的枢机并非一个枢机点,其本质是胃热脾寒,一在胃一在脾,一属阳明一属太阴。中医名家岳美中[3]也认为,“去滓再煎”有“调和之义”,并言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均属和胃之剂,用药是寒热并用,故也需“去滓再煎”以调和寒热之性。但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柴胡桂枝汤3方也皆属和解少阳之剂,却未“去滓再煎”;而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等方也是寒热并用之方,也未“去滓再煎”,故此说还有可商榷之处。

1.2 去掉渣滓减少吸附

柯雪帆[4]认为,“去滓再煎”的原因之一是方中柴胡用量多、体积大,必须用大量水煎煮。去掉药渣后再煎浓缩,可避免药汁吸附在药渣上而被弃。笔者赞同此说。

1.3 类似久煎减轻毒性

梁琳等[5]认为,再煎相当于久煎有减毒之功,笔者亦以为然。半夏有毒,通过配伍生姜和搓洗、久煎可以减弱其毒性。“去滓再煎”的7方中有6方用了半夏,确需减毒。但是柴胡桂枝干姜汤中并无似半夏的有毒药物,却也采取了“去滓再煎”,所以此观点只是7方“去滓再煎”的原因之一。

1.4 浓缩药汁减少呕吐

梁琳等[5]认为“去滓再煎”可以浓缩药汁,减少服用量以防止胃肠负担加重所诱发的呕吐。“去滓再煎”的7方中除了柴胡桂枝干姜汤“渴而不呕”外,其他6方都有呕逆症状,确需少入药量以防呕逆。但未解释主治中无呕吐症状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何也要“去滓再煎”?

1.5 便于有效成分煎出

柯雪帆[4]认为“去滓再煎”的另一原因是,药理实验发现,柴胡在弱酸性溶液中长时间加热便于有效成分煎出。那么如何使其他柴胡加芒硝汤等柴胡剂不用此煎法?旋覆代赭汤中无柴胡为何却要“去滓再煎”?我们用任何方剂都希望有效成分充分煎出而物尽其用,然并非所有方剂都如是煎法,所以认为此说应不是张仲景本意。

1.6 “去滓”可以“除烦去滞”

梁琳等[5]以麻黄汤去上沫可以不令人烦等为例,言和解剂去滓也去除了下层的杂质成分,保全了药液的纯净性和高效性,不令人烦。既然如此,麻黄汤为何不“去滓再煎”?该研究还认为:“各药物成分不受重浊黏滞之制约,各司其职,寒则温之,热则清之,使枢机得利,脾胃调平,则病势自除。[5]”令人不解的是,柴胡加芒硝汤等其他方剂也都会有杂质,也往往寒温并用,然并未“去滓再煎”。

1.7 减轻柴胡发汗之力

张锡纯认为,小柴胡汤中多用柴胡是为借柴胡之力升提少阳之邪以透膈上出,多用之又恐其向外发汗,减弱上升之力,故去渣重煎以减柴胡发汗之力[6]。诚如张锡纯所说,上述柴胡加芒硝汤等3方都是柴胡剂,都治疗少阳证,也都需要以柴胡之力提升少阳之邪以透膈上出,却未“去滓再煎”。中医名家岳美中对此也有疑问,认为此说并非张仲景原意[3]。

1.8 减免柴胡劫持肝阴

冯佳悦[7]提出,“去滓再煎”可“减免柴胡劫肝阴”之说。先不探究柴胡是否真能劫肝阴,《伤寒论》中用柴胡的方很多,如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等,这些方均未“去滓再煎”,此说显然不通。

1.9 久煎尤能补益正虚

梁琳等认为和解剂多用于正虚之人,必须使药物的寒凉之性被中和。去渣再煎可使药液中的成分互相反应中和而去其烈性,以免伤正,是取其味而不取其性之法[5]。若果如其说,治疗虚劳里急的小建中汤、治疗阳气阴血俱虚的炙甘草汤等补虚方剂也都要“去滓再煎”才好。而且若寒热并用之方在煎煮的过程中药性会被中和,那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等方就无法发挥既散寒又清热的作用了。

1.10 方含干姜或者生姜

王晓霞[8]等认为,去滓再煎方剂药味数量较少,且均含干姜或生姜,可能是去滓再煎的原因之一。首先,去滓再煎的方剂药味并不少,少则6味多则8味;其次,张仲景方用生姜或干姜的方子很多且尤喜用生姜,然其他用生姜的柴胡加芒硝汤等方却并未“去滓再煎”。

2 “去滓再煎”之我见

“去滓再煎”的上述10种理由,笔者有赞同亦有反对。以笔者之浅见,小柴胡汤等7方“去滓再煎”的原因不尽相同,总体有三。

2.1 减轻药物毒性以防中毒

“去滓再煎”的7方中,除柴胡桂枝干姜汤外,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覆代赭汤6方中皆用了有毒的半夏半升,约合今之67 g[9],需要久煎以减毒。“去滓再煎”相当于久煎,可减轻半夏毒性。

2.2 减少药汁吸附以防减效

正如柯雪帆所言,“去滓再煎”的方中柴胡用量多、体积大,药汁易被药渣吸附而减低疗效。其实“去滓再煎”7方中,仅大、小柴胡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了半斤柴胡。大柴胡汤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12枚组成。按照仝小林[9]和李可[10]之说,一两约合现在的15.625 g,半夏半升约合67 g,大枣十二枚约合48 g,枳实4枚约合57.6 g,该方药量约合今之469 g。小柴胡汤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12枚组成,按上法折算约合今之428 g。由上可以看出,两方不仅柴胡用量多,总药量也相当大,故需加大量水分煎煮。大、小柴胡汤中半夏有毒,若通过久煎减毒,大量的药渣会吸附许多药汁而影响疗效;若不久煎,剩余药汁多服用后会加重胃肠负担并加重呕吐,且方中有半夏还会中毒受害,所以“去滓再煎”是最巧妙的方法。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炙甘草二两组成,按上法折算约合今之375 g。该方虽未用有毒之半夏也无呕吐症状,但张仲景也采用了“去滓再煎”法。笔者猜测或许是因该方主治少阳病兼水饮内结之证,为避免影响水液代谢、加重水饮内停,故需少摄入药汁。但若直接久煎,因方中药量多、质地松、体积大,药汁会被吸附而降低疗效,故亦采取“去滓再煎”法。

笔者对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覆代赭汤4方的药量也分别进行了折算。其中半夏泻心汤由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12枚组成,按上法折算约合今之318 g;生姜泻心汤由生姜四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12枚组成,按上法折算合今之349 g;甘草泻心汤由炙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黄连一两组成,按上法折算合今之287 g;旋覆代赭汤由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组成,按上法折算合今之381 g。由上可见,上4方虽未用柴胡但是药量也不少,且笔者认为旋覆代赭汤中的旋覆花质地亦松,也会吸收大量药汁。上4方都用了半升半夏需久煎以减毒,但久煎会使大量药渣吸走很多药汁而减效,故亦巧用“去滓再煎”之法。

其他柴胡剂方中虽有毒性药物,或主治虽有呕吐之症,但因柴胡的用量少,不会过多吸附药汁,所以未采取“去滓再煎”法。如柴胡桂枝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皆用柴胡四两,是“去滓再煎”柴胡剂方柴胡用量的一半。柴胡加芒硝汤中柴胡用量更少,仅二两十六铢。

2.3 减少药量以防加重呕吐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覆代赭汤6方证都有呕吐症状,“去滓再煎”可浓缩药液,减少摄入,以防加重呕吐。之所以“去滓再煎”而不久煎,一如前述是因方子药量大、药渣多,久煎会吸附药汁,降低疗效。

3 没有“去滓再煎”的特例

《伤寒论》中主证有呕吐症状的,或用了有毒中药的方剂,为何未“去滓再煎”,或许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药物量少且不太疏松,吸附性不强,不会过多吸附药汁,故久煎即可。如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吴茱萸汤、葛根加半夏汤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疗呕吐,且方中半夏有毒,煎法是“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中“去滓再煎”的7方都是从一斗或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而本方直接从一斗煮取三升,明显是久煎而且也是每次服一升。吴茱萸汤治疗阳明中寒“食谷欲呕”,方中吴茱萸还有小毒,煎法是“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从七升煮取二升也有久煎之意,而且每次才服七合,比“去滓再煎”7方每次“温服一升”的量还少,未再煎胜再煎。葛根加半夏汤治疗“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煎法是“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从一斗煎到三升,明显也是久煎,以此既可减半夏毒又可减少摄入量,以免加重呕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可见“食入口即吐”,煎法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有久煎之意。“分温再服”,每次服一升,量同“去滓再煎”7方。

另外,《金匮要略》中的小半夏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也治疗呕吐,也没有去滓再煎[11],两方都用了半夏一升,加水七升,煮取到一升半(一升五合),分温再服。“去滓再煎”方中的半夏用量是半升,虽然《金匮要略》两方的半夏用量是“去滓再煎”方半夏用量的2倍,但并未采取“去滓再煎”法。概因《金匮要略》两方的药物仅两三味,总药量远远少于有6~8味药之多“去滓再煎”7方的量,所以不会过多吸附药汁,直接久煎减毒、减量防呕即可。从七升煮取一升半,明显经过了久煎,而且每次才服7.5合。

二是虽未明言“去滓再煎”,实际就是“去滓再煎”。如有“气逆欲吐”症状的竹叶石膏汤,方中半夏有毒,煎法是“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从条文描述可知此煎法实乃“去滓再煎”。

三是虽未“去滓再煎”,但实际摄入药液量并不多,甚至比小柴胡汤等有呕吐症的方还少,以此亦可减少中毒几率、减轻胃肠负担。如甘草干姜汤、栀子生姜豉汤、猪苓汤、四逆汤等。甘草干姜汤证和栀子生姜豉汤证都有吐逆症状,两方每次才服7.5合,比“去滓再煎”七方每次一升的服用量都少,未浓缩胜似浓缩。猪苓汤也可治疗“咳而呕渴”,煎法是“以水四升……温服七合”,每次服用量更少。四逆汤证可见“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方中生附子有大毒,煎法是“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即每次才服六合。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梳理、总结,笔者认为张仲景“去滓再煎”7方的主要原因是因其药量大且或用了毒性药,或用治呕吐、水饮症,需要久煎以减毒、减量。但若直接长时久煎,大量药渣会过多吸附药汁而降低疗效,故出此煎服法。这启示我们以后在用或有毒性药物需久煎减毒,或有呕吐、水饮症需久煎浓缩,且药量较大的方子(尤其是含有柴胡、旋覆花等质地疏松、易吸附药汁的药方)时,可用此煎法减毒性、减摄入、减吸附而提高疗效。中药方剂的疗效高低与煎法至关密切。“去滓再煎”等煎药古法,蕴含了古代医者的智慧,值得后人传承并深入研究。鉴于查阅资料不全或许理解不当,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猜你喜欢

药汁伤寒论柴胡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基于柴胡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治脾胃虚寒
中药偏方去头屑
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数字化保存及应用研究
治声带息肉
高手过招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
《伤寒论》重言词医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