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困境与突围方式

2022-11-25孙世哲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承包工程承包商工程

孙世哲 唐 洋

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6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指的是我国施工企业对其他国家开展工程承包,在承接工程项目之后,由我国的劳动力、设备供应、施工技术以及相关工艺,将项目建设完成,并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践行方式,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展迅猛。但是,2018年后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放缓,过去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也逐步暴露。面对上述情况,本文将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困境以及突围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等,提出几点思考。

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特点分析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起源于国家提倡的“走出去”战略,是将国内的劳动力竞争优势、产能优势等运用到其他途径的有效方式,并且通过开展此类业务给我国带来更多的生产价值和外汇收入。

2000-2012年是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展的扩张阶段。2003-2010年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基本保持在20%左右的高速增长阶段,中国企业利用国内机械设备及工程材料的制造优势、高素质低成本的国内劳动力优势以及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等,在海外市场规模的扩大上,实现了高速度的增长[1]。2013年,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进入调整转型期。2017年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完全开放,同年年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新签合同额突破2万亿美元。在此期间,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 规模大型化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承包商参与海外工程项目的商业模式已由过去的土建、安装、设备供货等分包工作,发展到越来越多的承包商采用总承包的方式签署项目协议,体现出我国承包商总体项目管理的能力和跨文化、跨语言交流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签约合同金额也大幅提高,2007年前后开始出现上亿美元的总承包合同,近几年中国承包商斩获十亿美元以上国际项目的新闻也屡屡见诸报端。

1.2 项目开展区域不断扩大

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覆盖区域从亚洲、非洲的传统优势市场,进一步扩展到拉美市场、中东市场、中东欧市场、南太地区市场等区域。我国企业在亚太、非洲、中东区域的业务份额已位列各国承包商的首位。202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覆盖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国家业务占比过半[2]。

1.3 业务模式升级

在中国信保公司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模式也在逐渐进行转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投融资能力,现阶段FEPC、BOT、BOO、PPP、PFI等项目开发和工程建设模式已成为中国承包商的重要商业竞争模式。

1.4 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2021年,共有78家中国承包企业入围ENR(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占比达到31.2%,企业数量位居各国榜首,且有3家中国企业进入了前十强。除欧洲、美国、加拿大市场外,在其他地区市场业务前十强榜单上均有中国企业的名字出现。从细分领域来看,中国企业在交通运输、电力工程、工业建造、水利工程等领域均分别有3家及以上企业排名进入前10位。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从零到有,已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困境分析

201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首次出现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在经历了2019年的短暂增长后,2020年,受全球疫情流行、经济衰退、中国资金“走出去”力度大幅收缩以及国际政治局势动荡的叠加影响,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1.8%,完成营业额同比下降9.8%。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2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新签合同额258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完成营业额1549.4亿美元,同比下降0.6%,依然处于增长乏力的状况。因此,切实分析和研究出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面临的诸多困境,思考和探索应对之道,是实现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2.1 传统主权融资类项目模式不可持续

2019年全球债务创下255万亿美元的峰值,全球债务规模相当于全球GDP的3倍。截止2020年底全球有105个政府债务较高、经济脆弱的国家向IMF提出了纾困申请,部分国家宣布债务重组。以往传统主权融资市场均出现了外债负担过重、外汇储备不足、对外举债受限等问题,2020年后全球经济的走衰更是雪上加霜,由政府主导的主权类融资项目推动愈发困难,基于主权担保的优惠贷款和商业贷款类承包项目大幅度减少。

2.2 市场不景气导致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压力增大,欧美、日韩等全球一流承包商重返中低端市场。发达国家企业拥有设备专利、技术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等优势,再加上大国间博弈持续加剧、区域地缘格局动荡,中国承包商面临更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

2020年后,全球环境的剧烈变动致使很多东道国纷纷推迟原计划的项目招标时间或开工时间,甚至取消一些已招标或授标的项目。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不景气又导致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

2.3 承包商面临的非项目建设要求增多、非传统安全风险加大

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保护本国承包商以及当地就业,在项目招标文件中要求外国中标企业落实转让技术、劳动力配额、投资建厂等措施,对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环境保护等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对其提供贷款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也给予更大的关注。除此之外,由于对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和性质的理解不同,部分国家会在投资项目的招标中,提出一些针对我国企业的限制要求。

国际工程项目的非传统安全(即公共安全或社会安全)主要是指境外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合作业务中的社会安全方面问题[3]。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各种突发事件以及突袭事情频频出现,给国际工程项目人员的生命和心理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国际承包商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风险考验难度加大。

2.4 项目利润率进一步大幅下滑

由于低价格中标策略和管理水平有限,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境外项目利润率普遍不高,远低于国际一流承包商的盈利水平,抗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

2020年后,承包商因防控对其员工、雇主、工程师代表采取的隔离措施、消毒措施、检测措施造成的额外成本增加;由此打乱工序、导致的返工、变更、加固等产生的额外费用;因疫情传播污染,导致的材料、成品报废等产生的各种浪费[4]等,造成了项目建设成本的大幅超支。海运物流受阻、现场停工、人员隔离等又导致项目工期的大规模延误,进一步推高项目成本。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境外项目利润严重下滑。

2.5 全球新能源革命给中资金融机构带来的融资模式挑战

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革命加速,新能源行业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国际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理念不断加强,对绿色环保项目的倾斜度和支持度越来越高。而中资金融机构一方面由于海外市场风险显现,对海外项目风控要求趋紧,态度趋严,逐年收缩境外资金支持力度,一方面无法适应新能源项目“短、平、快”的特点和融资要求,传统出口信贷的商业模式、决策效率、审批程序和时限面临诸多挑战。

3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困境的突围方式

面对当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遇到的困境,可以看到许多中国承包商在努力探索“破局”,寻找有效、可实施的突围方式,重塑和巩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承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市场资源和发展空间。

3.1 通过跨境并购、重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跨境并购与核心业务高度相关且具有发展潜力的海外资产,对海外同行业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收购可以帮助企业整合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集中资源大力发展建筑业务和相关投资项目开发,同时也降低企业的整体成本并降低对其他公司的依赖程度,进而推动业务规模进一步增长[5]。如中国交建先后收购澳大利亚JohnHolland公司、巴西Concremat设计咨询公司以及葡萄牙MotaEngil建筑公司的部分股权,中建收购法国BETOM设计集团,中国铁建收购西班牙Aldesa建筑公司等跨境并购活动,扩大了商业版图,有效规避了市场准入壁垒,丰富了市场竞争手段,有助于企业在逆势中保持核心竞争力,支撑业务发展稳中有增。

3.2 打造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打造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结合目标国别项目特点大胆创新融资模式。探索项目债市场、租赁等融资方式,结合项目业主和承包企业实力,有针对性的提供承包商带资解决方案,例如部分国别可利用工程保理、信用证贴现以及特险融资等多种模式提供融资。深挖有油气、矿产资源或特殊经济作物可创汇的新兴市场国别,创新卖方信贷融资模式。

3.3 加大创新力度,关注新兴产业,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

要适应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巨大变化和激烈竞争,我国企业需要从工程本质出发,增强对工程施工工艺的理解,研究和创新出新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式;主动跟进和学习新材料、新技术等有助于提升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的研发成果,在有条件的项目现场积极实践,提高自身竞争力;在企业内部提倡创新精神,增强团队创新意识;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商业模式以及投融资模式,提升企业的业务实力,打造企业提供项目全周期、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能力。

创新是获得超额利润的来源,也是产业进步的动力。承包工程企业的创新是多元的,既要探索实用性创新,提高对多元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和效率,又要结合新技术在基础创新领域积极探索和实践[6]。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关注行业未来的重大发展规划和新兴产业,例如在能源转型方面,多国已出台氢能顶层设计和战略路线,按国际氢能协会预测,未来将超过万亿的市场规模。

3.4 强化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加强企业内部建设,精细化管理,构建技术水平较强,管理完善的施工一体化的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项目综合管理能力,明确岗位职责和管理链条。重视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管理体系和项目台账,细化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步骤,调整和优化生产组织结构,对项目的各执行单元进行成本控制,提高利润,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需要综合性的专业人才。企业要重视海外业务骨干队伍的建设和锻炼,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懂语言、会商务、通法律、精技术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有条件的企业,还应积极开展属地化经营探索。属地化是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对复杂国际市场环境、打破政策文化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国际经营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中国承包企业需尽快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跨境资源整合能力,培育属地化团队,提高项目本土协调、专业配合、总部支持的默契程度,克服全球环境当下对项目开发和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3.5 构建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

境外工程面临的各种突发情况和风险越来越多,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应急和保障机制,提前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在分析评估后做好风险预防处置方案,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控制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针对单个境外项目,企业还应该结合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局势、民生经济等情况,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好应急预案,对项目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团队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能够较为冷静地面对突发情况并正确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人员的人身安全。

3.6 做好国内国际市场规划,发挥产业链优势,成建制出海

响应国家“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政策,“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可依托中国工业能力优势,在国内市场打造项目“一条龙”产业链集群,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境外竞争模式,“抱团取暖”,生产企业与建筑企业、建筑企业与投资人组队成建制出海,合作共赢。

国内市场目前发展较好,中国企业要做好国内国际市场的资源协调,依托国内市场稳住业务基本盘,稳定企业现金流,补齐短板,增强能力,积累和储备项目经验,同时防范国际市场的动荡对国际业务板块的冲击,妥善安排国际业务团队,积蓄竞争能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增长后,面对当前国际工程的基本情况,传统项目开发模式已不可持续、全球疫情流行和大国博弈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变化、全球能源革命加速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然而,挑战即是机遇,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结合国家有关战略和政策指导,认真布局国际业务的未来发展计划,做好内部建设,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增强自身竞争力。相信伴随中国国力不断上升、国际形势逐渐明朗、全球经济日益复苏,中国承包企业的耕耘和投入必将促进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早日冲出困境,向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继续前进。

猜你喜欢

承包工程承包商工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土建工程造价在总承包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国内外企业承包商管理与实践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发布
第三选择思维的妙处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承包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