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脓毒症休克应用不同液体疗法的效果分析
2022-11-25张小芹彭荷玲曹觅邵兰
张小芹 彭荷玲 曹觅 邵兰
脓毒性休克也被称作感染性休克,属于脓毒症比较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损害组织细胞和器官代谢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失调与微循环障碍的一种综合征。脓毒性休克死亡率高达45%~80%[1],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抵抗力不高,是脓毒症的易发群体[2],小儿脓毒症危险性更大,严重时可致死。儿童发生脓毒性休克后,难以充足保证各个脏器及组织的氧气获取量。因此,临床上除了综合用药治疗之外,还会采取针对性的液体疗法,液体疗法可以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对患儿病情改善具有较大作用,当前应用比较多的液体疗法包括传统扩容补液法、快速液体复苏法等。我院特选择80 例脓毒症休克患儿进行不同液体疗法,详细调查结果见下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在我院就诊的80 例脓毒症休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BX1457),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年龄1-11 岁,平均年龄(5.98±1.26)岁;男22 例,女18例。参照组年龄1-11 岁,平均年龄(6.35±1.62)岁;男21例,女19 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诊断依据是《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3]中脓毒症相关疾病内容。纳入标准:符合脓毒症临床诊断标准者;年龄不超过12 岁者;血乳酸>1 mmol/L;肾小球滤过率≥15 mL/min/1.73 m2;家属知情并签署调查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治疗药物过敏者;肾脏移植手术史或须接受肾脏移植手术者。
1.2 方法(1)研究组接受快速液体复苏法治疗:将20 mL/kg 生理盐水在15-20 min 中内快速静脉滴注完,如果患儿未能实现循环稳定标准,重复应用2 次左右,之后以5-10 ml/kg 输液剂量持续输液6-8 h。(2)参照组接受传统扩容法治疗:将15-20 mL/kg 生理盐水在30-60 min 中内静脉滴注完,随后以30-50 ml/kg 输液剂量持续输液6-8 h。
1.3 观察指标(1)对两组患儿循环稳定时间、补液量、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循环稳定判定标准[4]:患儿不应用镇静药物时不存在意识障碍,四肢转暖,血压无异常,动脉搏动无异常,中心和外周动脉搏动相一致,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70%之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不超过2 s。(2)实现循环稳定目标后,抽取两组患儿5 mL 空腹静脉血,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同时记录尿量。(3)观察记录两组肺水肿和死亡发生情况。补液过量判定标准[5]:发生肺水肿征象,出血呼吸加快,缺氧严重,肺部水泡音突发性增加,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呈血斑片状致密影、碟状影,气管插管后气管导管存在血性泡沫。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获得数据采用软件SPSS 24.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x±s)与(%)表示,行t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循环稳定时间、补液量、住院时间见表1。
2.2 肌酐、尿氮素、尿量情况比较见表2。
2.3 肺水肿与死亡率情况见表3。
3 讨 论
脓毒症属于感染导致的一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目前ICU 常见的一种小儿疾病,根据严重程度划分成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倘若脓毒症进展为脓毒性休克,治疗难度以及致死率皆随之增高。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混合静脉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减小,血液中乳酸浓度增强,部分患儿伴随低血压[6]。血容量补充,酸中毒纠正,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重要脏器功能维持是脓毒症抗休克治疗的主要步骤方法,脓毒性休克表明患儿已经出现全身严重感染,造成患儿血管通透性较高,血管内组织间隙渗入大量液体,各类代谢产物以及炎症因子等导致血管收缩功能减弱,毛细血管床滞留更多血液,由于呕吐、腹泻、进食减少等原因影响,患儿存在相对性循环血容量不足问题,所以选择合适种类体液复苏对保证抗休克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合理的体液疗法能为对症治疗争取更多时间,避免休克时间过长对患儿靶器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传统扩容法是临床上应用率比较高的一种液体疗法,快速液体复苏法近年来应用率也在逐渐提升。液体复苏法在临床上已经具有上十年的应用史,但很多医师在抢救脓毒性休克时依旧会首选传统扩容法,因为一些医师认为脓毒症休克患儿不仅会发生细胞缺氧缺血,而且心肌组织较大程度受损,倘若抢救中快速连续输入液体,可能会导致肺水肿,而且容易引发心力衰竭,该认知是造成快速液体复苏临床应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但相关动物实验表明,快速液体复苏并不会对实验动物造成肺水肿[7];该结论和本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结论显示两组肺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快速液体复苏法应用在脓毒症抗休克治疗中的安全性较高。肌肉组织代谢产生肌酐,氨基酸代谢产物形成尿素氮,尿素氮与肌酐皆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尿素氮与肌酐水平会随着肾脏受损而增加[8],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尿素氮与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方式对肾脏的影响效果较为一样,不会对肾脏造成较大损伤。快速液体复苏和传统扩容法都会控制液体输入量以及输入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但研究组补液量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尿量高于参照组(P<0.05),这可能和研究组总补液量更大有关。研究组循环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低于参照组(P<0.05);这表明快速液体复苏法能够改善患儿血液循环,对机体循环稳定具有较大作用,通过纠正代谢紊乱,实现脓毒症抗休克治疗目标。原因在于快速液体复苏法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补充血容量,促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恢复循环血量,增强组织输送氧量。快速液体复苏法能够迅速对患儿循环障碍进行逆转,提供充足氧气量给心肌细胞,同时减小心肌细胞负荷,有助于增加心输出量,血容量补充对感染灶清除具有积极意义,实现患儿供氧量与需氧量的平衡,还能避免末梢脏器缺氧缺血加重,帮助组织器官恢复,促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康复出院,减少患儿家庭经济支出,增强患儿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小儿脓毒症休克采取快速液体复苏法治疗效果较佳,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循环稳定目标,减少患儿治疗时间,有效降低肺水肿以及死亡发生几率,对患儿预后以及生活质量保障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快速液体复苏法在临床上有着较高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