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研究进展

2022-11-25黄维文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风溶栓脑梗死

黄维文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00

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因其具有较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复发率的特点因此备受关注。主要包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与出血性脑卒中两类,AIS包含栓塞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血栓性脑梗死等,出血性脑卒中是依据出血不部位不同分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据2017年一项全国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40万人新发脑卒中,约110万人死于脑卒中,现存脑卒中患者1100多万人,其中AIS是最为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70%[2]。近年来,因机械取栓、静脉溶栓和卒中单元发展,AIS救治模式发生改变,因静脉rt-PA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狭窄,部分患者无法在时间窗内前往可开展溶栓治疗中心而失去溶栓治疗的机会[3]。研究表明[4],患者每延误一分钟,将造成脑细胞死亡190万个,对此,卒中救治具有高度时间依赖性。卒中救治分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与院内延误相较,院前急救成为患者就诊延误突出因素,进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5]。本文现就院前急救体系和技术进行综述,以减少院前延误、提升救治效率和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1 院前急救进展现状

1.1 自我识别能力

我国公民对卒中识别普遍较弱。相关研究表示,提高对卒中症状识别,能缩短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英国于2009启动FAST卒中认知教育大众传媒运动,在4个月内医疗求助电话数量增加50%[6]。因此,我国有学者关注该领域,形成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卒中的认知教育新形式。以“中风1-2-0”中学生教育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国内中学生卒中症状识别能力,且进一步将卒中相关知识传授给家庭成员[7]。戴璟[8]研究不同人群对中风120认知,发现整体人群对中风1-2-0认知较为欠缺,故提出可通过多样化宣传与健康教育、不同人群差异化宣传等,进而有效提高群众健康意识。一项英德市家属对"中风120"认知水平及急性脑梗死院前延误就诊的影响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中风、使用救护车转运、首诊本院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在提出应着重宣传急性脑梗死的严重性,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后能立刻拨打120,并前往具有溶栓治疗技术的医院首诊能有效减少院前延误,使更多患者从静脉溶栓中获益[9]。

1.2 院前评估

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中调度员在卒中院前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调度员通过电话提供信息识别患者是否为卒中较难[10]。一项国外研究显示[11],454名患者最终确定是卒中,但仅有52%患者在院前评估中被初步怀疑为卒中。为提高卒中识别率,欧美等国家普遍推荐公众使用FAST作为卒中识别工具,主要包含卒中三个突发症状,即上肢无力、言语困难、口角歪斜,进而建议发现上述三种症状应快速拨打急救电话。我国有学者提出中风1-2-0作为人群快速识别卒中工具,1代表看脸,2是查看两只胳膊,0代表聆听语言,同时也作为我国急救号码,进而提高公众对医疗急救服务呼救率[12-13]。

1.3 现场处理

现场急救包含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评估,监测生命体征等,通过开通静脉通路,并获取患者病史、近期手术、凝血障碍、抗凝剂使用以及确定卒中发病时间等信息。一项前瞻性研究报道,接受紧急医疗培训救护人员有效缩短了急救时间,并提高救护人员自身水平,缩短了现场急救时间[14]。由DRENCK[15]报道,520例急性卒中患者因耗时操作、医院低质量沟通为导致现场延误主要因素。对此,急救医务人员需进展实现规范化卒中院前急救培训,能有效缩短了现场急救治疗时间、降低院前延误。

1.4 院前分流与转运

一般院前转运模式包含两种,即将所有卒中患者全部优先转入到高级卒中中心;将卒中患者依照就近原则转至最近医疗机构,上述模式均有各自有缺点。例如,就近原则转运可能会被转运到无法进行静脉溶栓医院,需再次转运;高级卒中中心距离较远则易造成患者错过最佳溶栓时间。于2015年,Fargen等[16]提出卒中地域救治理念,同年,我国政府颁布《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进而为我国卒中中心区域构建蓝图。2016年任力杰等率先构建深圳卒中急救地图,起到精准快速转运急救卒中患者至有能力救治的医疗机构。并由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17],深圳市卒中地图使救护车达到现场中位时间从17分钟缩短到9分钟,并使溶栓率从83%提高至9.7%。

移动卒中单元(MSU)该理念于2003年被提出,于2008年被正式使用。MSU是专门应对卒中而发明的一种移动急救系统,其配备CT扫描仪、远程医疗系统与信息传输设备等,能完成现场诊断、远程会诊、溶栓治疗与急诊转运等[18]。相关研究表示,在该理念下,不但未增加死亡率,且将溶栓率提高6倍。郭修凯[19]分析MSU救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结果表示,其能够优化和缩短患者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呼叫120指静脉溶栓时间以及MSU到达现场至静脉溶栓时间,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救治质量。但MSU广泛使用还具有一定挑战,设备昂贵,增加了患者医疗成本,因此,还需深入研究评估MSU应用效益。

1.5 院前-院内衔接

急救人员急诊后,在转运途中将疑似卒中患者信息通过车载信息系统、电话、手机APP等传输至医院,实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并有利于医院在患者抵达前做好接诊准备,建立绿色通道。并注意转运中,通知接诊医师内容包含卒中识别及严重程度、最后正常时间、神经缺损症状、预计达到医院时间等,以实现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进而加速患者院内救治速度,提高治疗效果[20]。

2 小结

院前延误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解决院前延误需指定适宜各个国家的战略包含教育工具、持之以恒的教育项目,进而提高卒中识别意识。为获得救治时间,全球范围内可利用5G技术车载CT移动卒中单元实现卒中筛查和治疗,并相信在未来急救体系会进一步完善,使卒中救治能力大大提高。

猜你喜欢

中风溶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