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自然生态系统

2022-11-25主编王向荣教授

中国园林 2022年9期
关键词:景观人文人类

主编:王向荣 教授

一些历史学者认为,人类的祖先源于非洲开阔的稀树草原,他们的部分后代虽然离开了非洲,迁徙到欧亚大陆而后又分散到世界各地,但是在内心中仍然沉淀下了对开阔、草木茂盛并栖息着大量食草类群居动物的环境的偏好,这种近乎天生的环境偏好一直延续到今天。而在不同文化的景观设计中,似乎都有寻求创造类似稀树草原型环境的倾向,如英国园林,甚至日本园林[1]。

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人类在定居以前,整个地球的表面就是一片荒野。那时人与动物的行为没有本质的差别,都是采集、狩猎、进攻和防御。当时人类的栖息地偏好一定是既有安全保障,又能方便获取食物的环境,如稀树草原。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逐渐脱离了动物的属性,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动物只能构筑简单巢穴,或通过迁徙选择栖息环境,而人类则有能力改造自然,建设定居家园,并不断改善栖居环境。

人类定居的基础是农业,农业生产必然伴随着对环境的持续改造和管理,目的在于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在原生自然的基础上就形成了一种经人工梳理和改造的自然,这是一种人的影响与自然过程相互叠加、不断融合且动态变化的自然。这类自然反映了人类与土地的关系,记录着人类对土地的影响,具有文化的属性,是一种文化的自然。

文化的自然是人居环境中的自然,是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精神、宗教、伦理和审美等需要,依据自然条件,不断改造自然的结果。人们对自然的改造将人文的影响浸入自然之中,使得自然经历了人文化的过程,呈现出文化景观的面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人们塑造出的文化的自然也不相同,但大多远离了人类起源地稀树草原式的景观面貌。或许人类会遗传有偏好稀树草原栖息地的远古基因,但当人定居于不同区域以后,为追求理想生存环境而对原生自然改造所形成的文化的自然便会更直接地影响到人的环境偏好和在各种营建中的审美倾向。如在古代尼罗河流域,人们珍视的是河谷中丰产富饶的田园;而在两河流域,人们偏爱的则是有着灌溉水网的良田,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园林都是对当地农业景观的直接反映。18世纪产生的英国风景式园林或许与稀树草原有一定的联系,但更直接的背景在于英国毛纺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对羊毛的大量需求,从而促使了大量的牧场取代农田,英国风景园就是对牧场景观的响应。而日本园林则与稀树草原无关,它们更多的是来自生活、日本海岛的环境以及中国文化的影响。

随着人类对环境改造强度的加大、范围的扩展和体系的完善,人们就会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起一个人工与自然互相依存、互相融合的新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就是人文自然生态系统。人文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需求,对自然施加影响和改造,形成的既满足人类合理的生存方式,又保证自然生态可持续、人类影响与自然过程相互适应的生态系统。

任何区域的人居环境的存在与发展都必须依赖各自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的支撑。作为世界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对环境的大规模改造也始于农业。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并由此繁育出众多的江河湖泽。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农业生产在中国有着先天的困难:首先是作为山地国家,适于开垦的土地数量有限;其次是季风性的气候造成年内降水十分不均,且降水的自然过程与农作物的生长需水周期不合拍,对作物生长不利。所以中国发展农业,必须依据地理和气候条件,改造地表以开辟耕地;营造灌渠、陂塘、运河等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水以灌溉农田并提供生活用水;围筑海塘以保护田地和家园……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中国人精雕细琢地整理土地,重新塑造了国土景观,造就了中国的文化的自然,建立了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相对完整和功能综合强大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

5世纪时,陶渊明用一篇《桃花源记》描绘了心中理想的风景和社会,在这以后的1 600 余年间,无数后人声称考证出或寻找到桃花源原型的地点。其实在中国,基于独特的山水地貌以及悠长的农耕历史,类似于武陵胜境般的景观空间数不胜数:崇山环绕着平旷的阡陌田畴,山口有茂林或修竹,谷中岗地上屋舍掩映于桃林之间,院中生长着桑树和果树,潺潺山溪沿村而过,塘渠将水引入村子的中心和大田中的陂池,再将水注入良田……这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特定的地貌上形成的文化的自然,是由中国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支撑的一个典型聚落,是中国人居理想的一个单元和缩影,也是中国人偏好的美好景观原型之一。

如果将视野从村落扩大到城市,我们会发现,与桃花源的空间结构相似,中国所有的城市均具有穿越城市内外,将山、水、林、田融为一体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支撑城市的生活和城外的农业生产。如果再扩大视野,我们将看到,为了土地更加丰产及可持续,我们的祖先依据地理与气候条件,不断改造环境而建立的覆盖国土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支撑着国土的生产、生活、安全和韧性。这一系统将互相分隔的不同的地理单元联系起来,使得中国成为山水相依,人工与自然交织,山、河、渠、湖、田、林、城、海相互关联、融为一体的国家。

在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前,历经数千年的积累,中国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适应这片土地的管理、调控和营造体系,建立了中国特有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的哲学、文化和信仰,而它们反过来又影响到中国人对自然的管理和对土地的利用,并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的拓展、延续和传承,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到中国人的环境偏好和审美。

[1]史蒂文· 布拉萨.景观美学[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9-104.

猜你喜欢

景观人文人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景观别墅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人类第一杀手
《景观平面图》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