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灌肠治疗药物中毒8例的护理体会

2022-11-25张婷婷乔新立王晶晶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灌肠药液过量

张婷婷,周 洁,乔新立,陈 宏,唐 玲,王晶晶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78;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二乳腺科,北京 100078)

急性药物中毒属于内科急症之一,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症,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且发展迅速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急性药物中毒常因误服、滥用或过量服用药物尤其是有毒药物所致,并且目前绝大多数药物或毒物尚无有效拮抗剂或特异性解毒剂[2]。患者药物中毒发生后,急诊抢救是患者存活和进一步康复的关键。急诊接诊必须争分夺秒,有效迅速开展分诊、评估患者情况及生命体征,确保危重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3]。治疗药物过量和中毒的常用方法包括洗胃、催吐、导泄、利尿等。医院科室在常规急救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特色技术治疗急性药物中毒,旨在积极有效控制患者中毒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达到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目的,现将中药灌肠治疗8例药物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科室2021年6月—12月收治8例药物中毒患者,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20~46岁,平均(35.10±11.90)岁;过量服用佐匹克隆药物患者2例,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例,过量服用艾司唑仑药物患者1例,误服乌头碱患者1例;服药后至就诊时间为0.5~4 h,平均(2.25±1.31)h。

8例中毒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深昏迷1例,浅昏迷2例,谵妄2例,嗜睡3例。6例患者出现口干症状,5例患者出现流涎症状;3例患者出现心动过速,2例患者血压降低;3例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经静脉推注安定针抗癫痫治疗后症状缓解,其后未再发作;1例患者合并肝损伤,1例患者合并吸入性肺炎,因存在低氧血症行气管插管,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病情好转。

2例过量服用佐匹克隆药物、1例过量服用艾司唑仑药物、1例误服乌头碱的患者,经急诊洗胃、导泻、补液等治疗,加速药物代谢及促进药物经肾脏排泄。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碘解磷定注射剂0.5 g,每2 h静脉注射。碘解磷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活化剂胆碱,能够有效达到解毒效果,使用30 min后即可发挥药效,能够使中毒症状得到明显抑制,促进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4]。3例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使用安定针5~10 mg静脉推注控制癫痫发作;2例血压偏低患者经快速补液等治疗后恢复正常,均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8例患者均给予中医特色治疗中药灌肠,经积极抢救治疗后好转,症状逐渐缓解,最终 出院,住 院时 间3~23 d,平均(7.90±6.20)d。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2.1.1 洗胃和建立静脉通道:洗胃是抢救口服药物中毒患者的关键一步。洗胃目的是尽快清除胃内毒物,因此越早实施效果越好,最佳时间为服药6 h内[5],超过6 h者也应积极洗胃,但可减少洗胃液体用量。患者入急诊室后,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服药时间和剂量,立即准备洗胃,以阻止胃黏膜继续吸收药物。患者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从口中置入胃管,置入深度45~55 cm。使用25~38℃清水洗胃,洗胃必须及时、彻底,直至洗出胃液澄清无味为止。在洗胃同时,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大量补液。血压低者快速补液,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保证重要脏器灌注;血压稳定者给予速尿静推利尿,加快药物随尿液排泄,并记录24 h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此外,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注意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情况,进行床边心电监护。病情稳定后可延长监测间隔时间。

2.1.2 氧气吸入:给予鼻导管吸氧2~4 L/min或面罩给氧,气道内分泌物多合并低氧血症者经机械通气给氧能够改善缺氧症状;及时有效吸痰,避免分泌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2.1.3 体位及安全防护:昏迷期间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堵塞气道。每2 h变换体位1次,积极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意识模糊、谵妄躁动时,除使用药物控制外,加床档以防撞伤及坠床,必要时给予约束,定时查看约束部位皮肤情况,松紧度以“一指”宽度为宜。

2.2 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技术是将中药药液自肛门灌入直肠及结肠,使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的药液保留于肠道内,通过局部或全身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对药物过量或药物中毒的患者行中药灌肠,能发挥疏肝清热,通里攻下的作用,可有效加快肠道内的细菌及毒素排除体外,刺激肠部蠕动,降低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量,有效改善患者肠道和脏器微循环,避免疾病对患者组织的进一步伤害。此外中药灌肠能够促进胆囊收缩及胃肠蠕动,肝脏可将毒物转换并储存在胆囊中,并排出体外。中医理论认为,一般药物过量属阴寒性,对人体阳气损伤严重,党参、芒硝、干姜、附子、当归、大黄均具有温阳之功效,吴茱萸、肉桂等成分能够祛寒,药物成分中含有的硫酸钠等成分可增加肠道内水分,促进肠蠕动,及时将毒素排出,达到改善体内微循环、吸附有机磷的功效[6]。

科室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其方剂组成:吴茱萸10 g、肉桂4 g、甘草6 g、芒硝6 g、党参20 g、附子6 g、干姜9 g、当归9 g、大黄20 g。操作方法:水煎灌肠,取汁200 mL,患者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 cm,药液温度39~41℃,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 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插肛管时嘱患者深呼吸,使肛门松弛,插入10~15cm,缓慢滴入药液,滴注时间15~20min,药液滴完后夹紧并拔出肛管,擦干肛周皮肤,用纱布轻揉肛门[7]。

灌肠药液的温度应控制在39~41℃,应根据患者年龄(偏小或偏大)调整灌肠药液温度,提升舒适度。人体直肠局部温度36.8~37.8℃[8],灌肠药液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刺激已经有局部炎性反应的肠壁细胞,进而产生刺激性反应,引起不适。若药液温度过低(<34℃),会对患者的肠道造成冷刺激,从而影响其肠道对药液的吸收,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肠痉挛等症状;若药液的温度超过直肠内温度6℃以上,会对肠黏膜造成热刺激,从而可导致其出现便意[9]。对于保留灌肠的灌注液量,文献报道每次为50~200 mL,《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中对灌注液的灌注量要求为≤200 mL[10]。由于直肠壁对压力感受较敏感,当药液在直肠内积聚至150~200 mL时即可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排便反射,不利于药物长时间保留,故临床认为灌肠液的量应控制在≤200 mL。

2.3 心理护理

除因误服药物导致中毒的患者,药物过量或药物中毒患者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多为悲观失望、孤独、厌世心理、自卑心理、报复心理等,在临床救治过程中表现为拒绝救治、不配合救治。在救治过程中,应针对患者服药的不同原因进行适宜的心理疏导,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予以关注,利用共情、倾听、提问、表达等手段,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11]。

3 讨论

中医认为中毒是指有害毒物经人体食管、气道、皮毛肌腠或血脉侵人人体,损伤人体正气,造成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12]。过量服用药物导致中毒者,毒邪首先积聚于食道,经食道入胃,使得气血生化无权,毒邪假脾胃之途,侵入气血,弥漫三焦,内而脏腑,外达肌腠,致正气受损,气血失和,三焦枢机不利,津液输布无权,心、肺、脾、肾、膀胱等脏腑功能失调,甚则出现真阳亡失,真阴耗伤,阴阳离决,病位多见于肺胃,累及心脑、肝肾等。药物中毒者,毒邪积聚于胃肠,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可使肺气闭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水液输布失调,则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证。若毒邪逆传,内陷心包,则心失所养,元神逆乱,甚则毒闭清窍,上扰清宫,闭塞窍络甚者阴阳离决,出现神情淡漠、神志昏迷或昏迷谵语、项背强直、角弓反张等危重症。中药灌肠采用通下法或通腑泻下法,减轻毒副作用,促进毒物尽快从肠道排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在下者,引而竭之”,临床常给予大黄类方药或承气汤类方药通腑泄下祛毒,如《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大黄甘草汤、大承气汤等。科室采用中药灌肠的方剂组成中包含大黄,可改善胃肠微循环,又可将残留在胃肠道黏膜的毒物及时排出[13]。本组8例药物中毒患者,在给予常规急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特色护理可有效控制中毒症状,对提高急救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灌肠药液过量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B3M4 Sandstorms in Asia Teaching Plan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治斑秃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治慢性支气管炎
跟踪导练(三)2
药液熏蒸坐浴 治老年阴道炎
铝与酸、碱反应有关规律的讨论及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