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节运用毫火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经验※

2022-11-25庞雪妮指导汪节

中医药通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火针通络气虚

庞雪妮 指导:汪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风患者数量不断增长,而肩手综合征常发于中风后,主要表现为患者上肢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甚至导致肩关节及手部关节变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其发病机制现多认为是脑卒中后损害了交感神经,造成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现代医学主要运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具有易复发、不良反应多等弊端[2]。毫火针是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汪节副主任医师(以下简称“汪师”)从事临床多年,临床运用毫火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归属于中医学“痹证”“偏枯”等范畴。究其病因病机,《素问·痹论》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认为风、寒、湿三淫乘虚而入,气血闭阻,不通则痛,发为痹证[3]。《明医杂著》记载“古人论中风偏枯……以血虚、死血、痰饮为言……邪入血脉、经络……难于屈伸举动”,指出中风后气血亏虚,无力推动运行,使得瘀血、痰饮阻滞经络发为偏枯[4]。《素问·举痛论》有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血证论·瘀血》记载:“瘀血流注,亦发肿胀。”亦指出寒邪、瘀血是导致痹证的重要因素[5]。

汪师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多形体肥胖,伴有乏力畏冷,及上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因此,汪师认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寒痰均是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重要形成因素。其病机多为气虚血瘀,寒痰阻络。究其原因,首先,中风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患者年老体虚,加之中风病的病程较长,“久病多虚”,气血亏损,气虚则无力帅血,瘀血内生;其次,患者多形体肥胖,因“肥人多痰”,加之患者年老阳气虚损,阳虚不能运化痰湿,寒痰阻络,发为肩手综合征。气虚血瘀,不通则痛,表现为疼痛、关节活动受限;阳虚寒痰阻络则表现为乏力畏冷、上肢肿胀。

2 治则治法

汪师认为,肩手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寒痰阻络,治疗则应遵循益气活血、温化寒痰、通络止痛的方法。治疗上应充分发挥毫火针的优势,同时结合中药内服,以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目的。针刺用毫火针透刺加留针,中药内服运用补阳还五汤合解语丹加减。

3 取穴要点

汪师认为,针刺取穴宜采用近部选穴、辨证选穴、对症取穴的方法。

近部选穴主取阳明经穴。阳明经多气多血,针刺可以益气活血,且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肩,“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刺之可疏经通络止痛[3]。取穴:肩三针(肩髃、肩前、肩后)透刺、合谷透刺后溪、手三里、曲池、手五里、外关。肩三针透刺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改善肩部疼痛、活动不利症状;手三里、曲池、手五里、合谷均属手阳明大肠经,分布于上肢,同时采用了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的取穴原则,以达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之功;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络穴,现代研究[4]表明,针刺外关穴可疏通三焦经,通络止痛,又可使三焦之气运行,以利寒湿,改善肿胀症状。

对症取穴主取八邪穴。八邪穴为经外奇穴,亦为局部取穴,刺之可祛风活血,通络止痛,《针灸逢源》称“八邪八穴……俱治手臂红肿”,可改善手部麻木肿痛[5]。

辨证取穴主要取关元、丰隆、阴陵泉、太冲、血海、膈俞等穴位。关元可培元固本,扶助患者正气;丰隆、阴陵泉、可散寒祛湿、化痰通络;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可平肝熄风,中风的发生多内风上扰,取太冲可从根源上改善患者中风后并发症;血海、膈俞可活血化瘀。

4 针刺手法

汪师在运用毫火针治疗肩手综合征时,让患者取坐位,放松肩肘关节,充分暴露针刺部位。用75%的酒精棉球对所要针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使用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规格为0.35 mm×40 mm的贺氏火针(北京珞亚山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放在点燃的酒精灯外焰,倾斜针身,燃烧针身中前段,加热直至针身变红变亮,直刺时迅速垂直刺入所选穴位,进针0.2~0.5寸,而透刺时进针1寸。直刺与透刺均不行针,留针5 min后出针,出针后不按压针孔,使清亮液体微微渗出以散寒湿,若有出血则及时用干棉球按压。整个过程手法遵循快速、准确原则,进针垂直迅速以达一定深度,出针缓慢防止损伤肌肉。出针后令患者休息留观15 min,若无不适方可离开,并嘱咐患者当天针刺部位不可沾水。此操作隔日1次,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5 中药内服

汪师认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主要由于患者气虚血瘀,寒痰阻络所致,故临床治疗以补阳还五汤合解语丹加减。补阳还五汤以黄芪作为君药,益气以养血行血;当归为臣药以活血补血,黄芪、当归合用补益气血使全方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助邪外出,共为佐药。地龙为使药,具有息风通络之效。全方益气活血,通经活络[6]。解语丹出自《妇人大全良方》,具有息风止痉、化痰开窍的作用,可用于中风病的治疗。方中附子温阳散寒;天麻、胆南星温化寒痰,息风定惊;木香理气化痰;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全方共奏化痰通络之功[7]。两方合用,共奏益气活血,温化寒痰之效。汪师在二方合用的基础上,加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以健脾和胃,助中药运化,并重用黄芪以增强补气之功。

6 病案举隅

宋某,男,57 岁。2021 年7 月15 日因“左下肢活动不利伴左上肢肿胀疼痛半年余”入院。患者于7个月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外院颅脑MRI 示“脑梗死急性期”,予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等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但仍有左下肢活动不利,左上肢肿胀,疼痛,握物不稳,手指麻木等症状。查体:神清,精神疲软,焦虑面容,步入病房,言语尚清晰,对答切题,查体合作。两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略浅,示齿口角右歪,伸舌稍左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80 次/分。双下肢不肿,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Ⅱ级,左肩压痛(+),左手肿胀,握力差,肌张力偏高。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左侧针刺觉减退,左侧腱反射亢进,左下肢巴宾斯基征(+),舌暗淡,苔白腻,脉细涩。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高血压病病史2年,未规律服药。西医诊断:脑梗死恢复期;肩手综合征;高血压病(3 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辨为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处方:采用毫火针联合中药内服治疗。(1)针刺取穴:肩三针、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外关、八邪、合谷、后溪、丰隆、阴陵泉、关元、太冲、血海。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外关、八邪、丰隆、阴陵泉、关元、太冲、血海直刺,肩三针透刺,合谷透后溪,均留针5 min 后出针。隔日1 次,7天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2)中药予补阳还五汤合解语丹加减,药用:黄芪30 g,当归20 g,鸡内金5 g,赤芍5 g,川芎10 g,桃仁3 g,红花3 g,焦山楂6 g,附子3 g,胆南星3 g,僵蚕5 g,全蝎3 g,炒麦芽6 g。14剂,日1剂,水煎服。

2021 年8 月5 日复诊:左上肢肿胀疼痛症状明显好转,麻木、疼痛感觉消失,可正常用力握物,肌力、肌张力恢复正常。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左侧腱反射正常,左下肢巴宾斯基征(-)。

按该患者形体肥胖,平时喜食肥甘厚味,酿生痰湿,因脾喜燥而恶湿,痰湿内蕴伤脾,则气血生化乏源,导致脾气虚损,故而出现乏力、困倦、自汗、畏冷等气虚的症状;气虚不能行血,血运受阻,瘀血内生,与痰湿互结,阻滞脉络而诱发肩手综合征。治疗上使用毫火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点刺出针后微有清亮液体渗出以散寒湿;内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加解语丹加减,益气活血,温化寒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7 讨论

毫火针是一种新型针法,由传统火针改良而成。通过加热针身,对相应部位或者穴位闪刺、留针或施以行针手法以达治疗目的。毫火针雏形由来已久,早有《千金翼方》记载“大癥块,当停针,转动须臾为佳”,即使用火针治疗癥积时可采用留针和行针方法。当代医家贺普仁教授的“贺氏三通法”中提出用火针留针法治疗囊肿、肿瘤等疾病。刘恩明教授又结合了火针与毫针的优势,最终形成毫火针。现临床主要用于痹证、痛证、寒证等的治疗,涉及病种范围广[8]。传统火针较粗,大体分为单头、平头、三头、三棱火针等。单头火针粗细不等,可分为细火针和粗火针,细火针直径在0.5 mm 左右,粗火针直径在1.2 mm 左右[9]。传统火针进针后灼烧感强烈,刺激强度大,速进速出不留针。毫火针较传统火针细,临床上大部分直径为0.25~0.35 mm,长短不一,刺激强度较传统火针小,可久留针又可做行针手法,能够将温热之力充分传达到腧穴、经络,既具有毫针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又兼有火针温阳补虚,散寒除湿之功效。汪师运用毫火针治疗肩手综合征,加用局部毫火针透刺扩大了针刺面积,增强了针刺强度,使毫火针的温热之力和针刺感应更充分传达,直达病所。其运用毫火针治疗肩手综合征具有操作安全方便、取材少、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点。现代研究[10]表明,毫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大脑皮层,加快血流速度,促进大脑功能恢复,改善肌张力过高症状。因此,运用火针治疗肩手综合征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综上,汪师认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病机为气虚血瘀、寒痰阻络,临床上予毫火针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合解语丹加减)内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火针通络气虚
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贴麻后火针剥除术治疗甲周疣*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