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山水格局的公园城市建设研究
——以柳州为例

2022-11-25梁莉

花卉 2022年18期
关键词:山体柳州绿地

梁莉

(柳州市龙潭公园管理处,广西 柳州 545001)

0 引言

随着我国步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和绿色发展新阶段,老百姓对环境的关注和思考越来越多,提倡和追求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公园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为城市向科学发展、人性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指引。柳州是广西第一批公园城市试点建设城市,是山水风貌独特的国家园林城市,其东、西、北三面环山,柳江穿城而过蜿蜒成壶形,呈现出青山环抱、碧水绕城的山水格局。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指引下,如何在柳州山水本底的基础上建设独具特色的公园城市,需探索出构筑山、水、城、人相依共融的宜居城市建设途径[1],使柳州城市建设迈上更高的台阶。

1 时代背景

2018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2018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绿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2020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

2020 年,广西首次将推进公园城市试点工作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2020 年3 月,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各设区市抓紧实施公园城市建设试点。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以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城市创新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了广西公园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得到自治区高度肯定,获列入广西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 柳州山水格局概况

柳州素有“世界第一大天然盆景”的美誉,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地貌以岩溶残蚀型峰林平原和峰林丛洼地为主,低山丘陵穿插其中,东、西、北三面环山,柳江水系蜿蜒曲折呈横S 形穿过市区绕成壶形,河流阶地地貌与岩溶地貌叠加,形成“自然山水在城中,城在自然山水中”的城市空间格局。城中矗立多处秀美石山,如马鞍山、鱼峰山、雀儿山、蟠龙山等,或孤立一隅,或相依相连,亦或傍于水畔,绿树成荫。柳宗元在登上城门观景时写下“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柳州青山翠树连绵、江水穿城流淌的“山-水-城”独特地貌格局。丰富的山水风貌成为柳州极佳的自然本底,也是开展公园城市建设的宝贵资源。

3 基于山水格局的公园城市建设途径

3.1 尊重自然,保护先行,维护绿色山水格局不变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方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园城市理念提出园中建城的思维模式,由过去的人定胜天转为敬畏自然,把上天赐予的自然资源保护好,从而收获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生态平衡的健康生活环境。

奇峰秀水不仅是柳州绿色景观之精髓,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自然本底才能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护山、护水,维护柳州“天然盆景”的整体山水格局不变,是开展一切建设之基础。通过对全市山水资源进行摸底,划定山体、水体保护线及保护等级,联合其周边缓冲区域共同保护,以保持山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水源地、生态敏感区、森林公园等进行重点保护[2],对荒漠化、石山开采、水体污染等问题进行治理、恢复。建立山水资源档案,落实监管保护责任,严格控制资源消耗,严禁侵占资源用地,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3.2 生态优先,科学保育,维护稳定的生态系统

自然山水是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科学保育,保护自然山水区域内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完整性,是发挥生态效益、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

通过加强山水资源的精细化管养,开展植被抚育养护,促进植被健康生长。保护山水植被不受破坏,保护大树和各级古树名木,不得随意砍伐。增强乡土植物优势,适地适树,通过乔、灌、藤、草等多层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绿地,形成以接近自然的森林植物群落。山体植物配置上,土层薄处种植乌桕、石山巴豆、银合欢、云实等石山植物,土层厚处和山脚种植夹竹桃、三角花、洋紫荆适当进行彩化花化,为山体景观增色添彩。按照城市防灾、安全、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发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维护江、河、湖城市水系网络的高连通性,保护驳岸安全性及连贯性,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体水质,确保水质稳定达标,严禁污染及滥捕滥杀。划定柳州市水生态空间和保护红线,实行柳江沿线两侧建设用地退让蓝线不小于50m 距离的政策,保障足够的河岸生态空间。推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推进沿江沿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同时,通过推进林长制、河长制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科学保育工作,为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打好基础。

3.3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构建山水城交融之面貌

严格保护城市原有的山水格局,对自然原有的山水不光要显山露水,更要保护它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功能的完好性,从而保护自然生境,保护物种资源[3]。保护山水轮廓线,严格控制柳江沿岸及山体周围建筑高度,不可阻挡景观视廊。合理布局,显山露水,打造“源于山水、超越山水”的城市新面貌,体现山水城绿交融之美。

对全市山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估,针对不同保护等级、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地提出规划建设方案。针对破坏山体、水体、棕地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填补并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在保护的基础上,将自然山水引入城市,与绿地构成网络状相连的绿色空间,使生态功能实现最大化。构建山-山之间遥相呼应的景观视廊,体现城之宽阔、山之高远;构建山-水之间依偎相连的景观片区,体现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构建山-城之间的对话联系,展现山水间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

3.4 以人为本,扩绿提绿,满足百姓康养休闲需求

以自然山水为依托,在保护的基础上推进山体公园和滨水绿地的建设,构建“300m 见绿,500m 见园”的绿地系统。

柳州市内散布着60 余座孤山及群山,石山数量之多、形态之奇、文化之深属国内罕见,不仅是城市的天然绿色屏障,而且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鱼峰山、马鞍山、鹅山、蟠龙山、驾鹤山等多处著名山体已建设成公园,此外,还有较多具备建设条件的山体处于自然原始状态,有待保护性开发利用。遵循保护性原则合理建设山体公园,在保护山体原有地貌、植被、水系的基础上,利用山体较平坦区域及山下平地建设活动广场,安装健身器械,配套休息亭廊、坐凳、公厕等设施,建设健身登山步道,选择视角开阔、风景优美处设置观景平台或亭台楼阁,形成健身结合赏景的登山道。挖掘山体历史文化内涵,选取代表性诗词和文章名句,通过摩崖石刻展现山体文化,形成山体的标志性景观。

充分建设滨水绿地,建设柳江主流及次支流水系的生态廊道,结合防洪堤岸设置绿色公共开敞空间,形成连续的绿色防护带。丰富江河、溪水、湿地、塘泊、浅滩等多种类型的滨水空间,种植水生植物提升水体观赏性,修建亲水步道及亲水平台,设置趣味小品增加人与水间的互动,打造“百里柳江、五彩画廊”的景观风貌。绿地建设注重增加健身运动、户外休闲、交流互动的设施,在游赏的同时,满足人们康体健身的身体需求以及回归自然的内心向往。

在已建成的山体公园及滨水绿地,以人为本,将公共服务配套与公园绿地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和推行丰富多样的“公园+”模式,推行公园+体育健身、文化艺术、科普教育、园事花事、惠民服务、康养休闲、旅游探险等多功能、多主题的发展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体验公园,丰富民生服务内容,激活公园绿地的活力,提升全龄段参与的热度,打造全民同乐的多功能绿色生态空间[4]。

同时,注重山体绿地、滨水绿地与其他公园绿地的连通性、整体性、系统性,可通过绿道相连成网,提高市民进入绿地的便捷性,既增强绿地间的沟通与联系,又能提高生态效益。

3.5 传承文化,丰富内涵,彰显城市特色及精神面貌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从千百年前走来,历经时代变革与发展,不断锤炼沉淀以至丰厚浓郁,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精神面貌和素质修养,更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重要特质。在公园城市建设中,要重视文化建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文化价值,充分展示柳州独特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时代风貌。

柳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有着2100 多年建置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内的鱼峰山、马鞍山、鹅山等山峰成为自古以来闻名于世的城市形象代表。柳州古八景“南潭鱼跃、天马腾空、笔峰耸翠、鹅山飞瀑、驾鹤晴岚、罗池夜月、东台返照、龙壁回澜”描绘的均为山水美景,柳江如一条游龙蜿蜒盘于山间,并有“八龙见于江中”的传说,老市长柳宗元、旅行家徐霞客也曾赋情于山水间,可见古人对柳州山水之钟爱。复杂多山的地貌形成相对较封闭的地理空间,奇山秀水之间生活着侗、壮、苗、瑶、仫佬等33 个少数民族,多民族融和共生,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称为柳州“民族风情四绝”,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凝聚着民族智慧,神秘、多彩,引人向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从过去的柳江人、柳宗元、张翀、杨廷理,到后来的李宁、东风柳汽、宝骏、螺蛳粉等,柳州的名人、名企、名物都在体现着这座城市勇攀高峰、急流而上、开拓进取、创新拼搏的精神面貌,诠释着从古至今的“龙马精神”。

在建设山水景观时,以文化为魂,以历史为魄,一方面注重保护柳江人遗址、鲤鱼嘴贝丘遗址、历史名人、抗战英雄、古墓葬等宝贵的历史遗存,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各区域的历史渊源、人文典故、诗词文章等丰富内涵,通过石刻、雕塑、亭廊、楹联牌匾等多种载体进行展示,在公园绿里中形成“一园一品”特色,以达到树立文化自信、引发共鸣、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心态的目的。为山水景观烙上文化印记,打造不可复制的地域生态人文景观,既传承了文化,也充分彰显了城市特色[5],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3.6 全民参与,共管共享,与公园城市共同发展

公园城市姓“公”,归根结底是为市民而建的城市,也是老百姓自己的公园。城市公园应追求公益性和福利性最大化,公园的存在应该以提高广大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公园城市理念紧扣解决矛盾,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城市全面协调发展,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建设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服务、高效能管理,让人们在共建共管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城市山水景观的保护和建设需要充分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各年龄人群功能性、体验性、参与性的融入,建设过程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建成后让老百姓切实享受绿色成果,提升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识,日渐提高全民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在已建成的公园,可以通过招幕市民园长、志愿者服务、认建认养等方式,让社会力量加入到公园建设和管理中来。从建设初的共商、到过程中的共建、到建成后的共管,最终实现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态均衡稳定、城市繁荣发展的公园城市愿景。

4 结语

通过多年的建设与努力,柳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绿地充足、品种多样、功能完善、景观独特、内涵深刻的“缤纷花园之城,灿烂人文之城,绿色生态之城”。如今的柳州,山清水秀四季花开,“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紫荆花城”成为柳州的形象名片,公园绿地提量提质,生态环境令人称赞,吸引多项国际赛事与知名企业落户柳州,整个城市犹如一个宜居宜业的大公园。

“柳州山水,子厚为之生色”,基于丰厚的自然山水宝库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柳州在公园城市理念的指引下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绿为心,坚持城市“后花园”莲花山片区、古亭山片区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推进建设土伏山公园、小马鞍山公园、文笔公园、龙壁山公园、官塘滨江湿地公园、北部生态新区千亩湿地公园等一系列山水生态公园,以唱活山水歌、盘活山水魂、乐活山水间,铸牢绿色生态之屏障,谱写健康发展之乐曲,为建设山水、城、人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城而努力。

猜你喜欢

山体柳州绿地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售楼处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走进绿地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