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如何做到减负增效
2022-11-25吴奎盛
吴奎盛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大同镇第一初级中学,甘肃 永登)
在“双减”政策下,针对学校怎样才能卸掉学生为做作业而苦恼的思想包袱,或者如何才能杜绝学生因为作业问题而导致辍学、失学的现象发生,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力求以精选课堂作业题目、改革作业评判标准、优化课堂作业等三个方面论述,找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继而寻找一条推陈出新的途径,以期打破传统课堂作业的范式,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实现既“减负”又“增效”的目的。
减负增效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卸下学生为作业而发愁的思想负担,怎样才能不拘泥于陈旧的作业模式,这些都是“双减”工作中必须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课堂上学生语文作业的布置、书写的规范要求与批阅情况,这三者都是教学目的是否达标的表现。但是,目前在不少中学,特别是农村初中,从语文作业的布置情况来看,具体表现为“滥”“虚”“无用功”等特点。“滥”指的是课堂作业量太大,学生进入题海战术就苦苦相搏;“虚”指的是学生之间抄袭作业的现象极其普遍;“无用功”指的是学生所交作业和教师批阅作业都是耗时费力、身心俱疲的,又收效甚微。如何切实解决好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业中的“高耗低效”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提倡严格控制语文课堂的作业数量,而且要从提高作业质量的方面入手。从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来看,笔者认为初中语文作业要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精选语文文本知识的作业题
语文课堂作业的精选问题,教师要从当天所授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出发,在教学大纲的规定范畴内做到难易适度、有的放矢。教师可以从课后习题中精选或者根据教育部指定的专用材料,以及当地教育部门出版的配套练习册当中筛选作业题,抑或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编排设计一些既不超越教学大纲,又能提高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水平的分层训练作业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笔者认为要从学生作业的“质”与“量”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从“质”的方面来讲,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更能感受到筛选语文作业的实效性。假如学生是通过单纯地做作业来学习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交际课程,那么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作业“质”的这一关。练习中要呈现听、说、读、写的训练,要给学生做好“量体裁衣”的思想准备,布置作业时讲求统筹兼顾、难度适宜,以基础知识为起点,让学生完成一些灵活多变、短小精悍的作业,另外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附加一些丰富生动、趣味性较强的作业内容,从而达到“练而不烦、做而有效”的高质作业的教学目的。
从“量”的方面来说,纸质作业是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最原始方法。但是人为地仅靠“题海战术”获取文本知识,就“堂而皇之”地增加了学生的作业量,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语文教师都会明白,语文学科教学始终要坚持和遵循“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获取知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切记勿求立竿见影。以往的教学成绩能够证明语文作业宁少勿滥,教师更不能武断地认为多练就能绩优,此时要倡导作业要精选、精练的思想,这就是减负提效的重要前提,绝不能弃置不顾于脑后。
从当前学校的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堂作业质量参差不齐,从教师的工作量和态度来说,这的确彰显了语文教师的认真、细心和专注、耐心。教师务必要精选一些适合自己学生学习水平的练习题,从而达到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巩固、熟练运用的功效,还应该用更高的知识眼光去把握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要体现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方向。从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来看,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与文本知识体系紧密相连的时效性作业题,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这些习题布置到学生当天的作业之中。此外,教师最好将每天的课堂作业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做到难度适中、精学妙练。适时练习一些反映时代前沿理念、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作业题,甚至还可以编写一些常见的错题分析、答案多选的开放性试题,结题成册,反复讲练,以便给“吃不饱”的学生搭建一个提高知识技能的平台。对于严重超越教学大纲的文本练习题,教师要敢于大胆放弃。
二、建构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型的作业批阅标准
“双减”背景下,学校的书面作业评价标准也为之发生变化,真正把课堂教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坚决杜绝教学过程一言堂以及作业多就能提高学生水平的陈规陋习。教师应该大胆地放开手脚进行教学变革,对学生懵圈的练习题马上停做,不理解的习题懂得取舍,要充分发挥“因人练习、因题制宜”的教改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当天的作业。
1.要求学生找出在上交的书面课堂作业中,能够独立完成的练习题或者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才能够完成的练习题。
2.找出当天书面作业练习中,你无法下手或者完不成的习题,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最终能够正确分析出该题结果的练习题。
3.在当天的书面作业练习中,学生要明白自己学得了哪些知识要点,提高了哪些相关知识问题的解决能力,或者情感教育上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第一个作业问题的设置,目的是让教师迅速、准确地了解到学生当堂掌握知识能力的熟练程度。
第二个作业问题的设置,要使教师知晓:文本知识体系以其严谨逻辑为由,绝不能让学生上交的书面作业马马虎虎。那些上课认真听讲、反应速度较快、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往往会表现得轻松自在。即便他们遇上一时无法动笔的试题,在既定的时间内反复琢磨后也可获解。第二个问题中出现的“症结”,要求教师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力求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在哪儿卡壳,明白自己对哪些知识点还存在认识模棱两可的迹象。对于反应速度较慢、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积累文本知识,还需要教师课后耐心地辅导和讲解,然后要求他们完成当天的练习作业。在教学中,正是因为第二个问题的设定,使某些学生对不理解的试题会产生放弃的念头,继而做出抄袭别人作业的事。这时如果教师或者同学能够帮助这些学生解决这个症结,那么他们就会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下逐渐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心理状态,他们就会主动去分析症结难点,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于是学生会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再有畏惧作业的心理,继而也摒弃抄袭作业的行为,同样也放下学习能力差的思想包袱。
第三个作业问题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上课听讲的专注程度,以及文本知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启迪性,同样也能提升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能力,这就是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知识的亮点所在,最终也营造了学生熟练掌握以及应用知识、技能的良好氛围。
作为教师要深深懂得,国家层面大力倡导实施学生减负增效的政策,但是千万不能放弃教学质量,教育要力争以最小的教学研判与付出换取最大的质量。譬如,“双减”工作不仅要实现“量的减负”,而且要使教学达到“质的增效”。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教师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努力了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在这种教育政策的鼓舞下,学生脱离了求学于苦海的课堂,跳出繁重作业的牢笼,主动地转变学习态度。于是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劲头足了,作业质量和成绩也就随之提高了,这才是“双减”政策下的互利双赢,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件幸事。另外,教师在批阅作业时,要多一点认真和耐心,潜心分析当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问题,做好课后或者课前及时点拨与讲解的安排,让他们明白错题之“错”,同时针对学生作业做出详阅与略批的计划。这样也会缩短教师处理作业的时间和工作量,以便教师腾出时间专心于文本知识的研究,筛选作业习题就会事半功倍,可谓一举两得。
三、探索与总结“双减”背景下课堂作业优化的最佳途径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备课的智慧,提高“双减”政策的教学站位,扎根于基层教学课堂,研究、实践和改进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总的说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优化作业设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作业质量、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作业布置的环节要杜绝拿来主义的题海战术、机械重复地练习作业。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作业设计提到具有前瞻性、实效性的高度来落实。
优化作业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要从学科性质、内容的重难点出发,做到步步紧扣、层次渗透。最好要体现控制学生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丰富作业形式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彰显和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性质与特点。
(一)趣味性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如果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课堂气氛也随之变得活跃。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练习产生兴趣,教师布置作业要从“趣味”上下功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无谓的低效劳动。譬如教学古诗《钱塘湖春行》,教师通过美图给学生展示诗歌意境:诗人骑马游玩西湖,一路上西湖美景尽收眼底,欣赏初春季节黄莺飞往向阳大树、燕子忙碌筑巢的动画。分享浅浅的淹没马蹄的春草、纷繁而众多的春花生长绽放的情景。从感官的角度赏析了视听结合、仰望所见的“莺歌燕舞”图。学生就会带着兴趣了解水涨云舒、燕舞莺歌、花乱草绿、绿荫遍地的西湖早春之美景,也水到渠成地总结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的诗意主旨。由此可见,有趣味的课堂总是能把教材内容变得声色俱全、生动形象。学生的心灵经过春天的洗涤,势必对文章内容产生熟读与更深层次理解的欲望。兴趣学习所带来的课堂教学功效是教师手拿粉笔时绘声绘色的讲解无法达到的,在这种美丽的画面与讲解下,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会立竿见影地大幅提升。接下来,教师就要趁热打铁地布置一些分层作业,要求学生翻译、背诵、默写这首古诗,或者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家乡的春天”的小作文。课堂上学生有兴趣地了解和学习了钱塘湖的春天,那么课后的写作练习他们更会兴致勃勃、有感而发地走进自然,寻找家乡的春天,试想学生带着兴趣完成的习作能不精彩吗?完全掌握这首古诗岂不更有成效。
(二)层次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班级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课后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因素,精心设计一些适合本班学生的有层次性的作业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体验到快乐。在教学说明文《苏州园林》时,学生无法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建筑美以及艺术美,教师可将本文中讲究亭台楼榭布局的自然之趣、讲究假山池沼配合的自然美、花草树木映衬的图画美、近景远景层次的景致美,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在课堂上进行分层讲解。首先总括苏州园林在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方面加以说明,这样对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就达到了互相照应、前后提挈。最终学生都能理解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此,课后设计的作业中要体现难度适宜的层次性练习,如说明顺序的掌握、说明方法的理解、说明结构的辨析等,要方方面面地考虑、层层渗透地交汇巩固。
(三)综合性
每年的中考、高考,题型多变。作为一线教师,要在平常的习题设计中遵循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夯实学生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再如赏析《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教师讲解“求书之难”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家贫难致借书自抄、天寒地冻砚台结冰、手脚僵直录毕走送之的艰难,然后分析“求师之难”的缘由。从语句理解作者尝驱百里之外求师,毕恭毕敬、察言观色,终有所获。从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四肢冻僵热水浸泡的“奔走之劳”方面给学生上好人生价值观的课。通过对比展示“太学”与“同舍生”求学条件,让学生明白古时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生活追求,也让他们理解文本“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个最为理性的句子。在作业设计时要凸显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疑难句子翻译,作为专项训练写一篇“读后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综合性目标,又凸显了育人的目的,更能给当代学生以正能量的学习与传递。
综上所述,以上论说的目的就是“学生精炼作业”与“教师灵活研判”。只要教师思想走在时代前列,研判越深刻、越到位,学生的习题练习就会越精巧,逐渐养成乐学、总结、反省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要虚心地与有经验的、成绩好的同行学习,时刻做到与政策相适应,与学校成绩相发展。任何科任教师都要有主人翁的态度与精神,齐心合力,真实研判,使优化作业、减负增效的教学工作落地生根,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努力培养适应教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同时也把自己培养成拥有新时代教学理念的合格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