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提高营林生产效益措施
2022-11-25潘树峰
潘树峰
(国有新宾满族自治县北旺清林场,辽宁 新宾 1132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营林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此,相关单位必须明确营林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生产技术加强对林业种植与培育的管理。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营林生产相结合,不断探索有利于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创新措施,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提高生产利润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优化林业工程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实现营林生产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多重发展与进步。
1 营林生产的概念和发展趋势的相关概述
1.1 营林生产的概念
所谓营林生产,主要指林业生产过程中处理好病虫害防治与林木种植、抚育技术间的关系,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优势,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林木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林木的栽培成活率,从而达到预防、治理病虫害的目的,其中生物灾害防治技术最为有效,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森林病虫对林木的损害,还能最大化地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同时,还能保持生态环境的持续平衡,有效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整体进程。
1.2 营林生产的发展趋势
我国作为一个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存在林业面积范围小、分布不均匀、森林质量较低、结构不科学、经营管理不合理以及林木生长态势不好的情况,加上林业建设管理所涉及的部门较多、范围较广、内容较为复杂,从苗木种植培育到植树造林、成林的收益过程较为漫长,使得营林管理成为林业生产中持续周期最长、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而随着国家建设需求的变化,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重心正逐步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其中营林管理质量对林业发展尤为重要[1]。由此可见,我国的营林生产正处于不断探索的发展阶段,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技术在营林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推广优良种苗的普及应用,深入研究不同树种的选育实验,尽快研发适合各种地形条件的新品种。与此同时,加强科技资金投入与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优良树种的使用效率,从而为林业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3 营林生产的基本原则
新时期,营林生产规划设计必须深入贯彻“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严格遵循保护、开发、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生产原则,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状态,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选种、引种或育种。同时,秉承由远及近、先易后难的种植原则,科学安排相应的种植造林工作和更新工作,以此保护当地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发展。
2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重要意义
2.1 改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植被破坏问题日渐突出,一方面会导致人们出现各种病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及人身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植被损害以及生态不平衡的问题,使得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自然灾害能力较为薄弱。而提高营林生产效益,可以从根源上改善这类问题。科学地拓展营林建设的规模、范围,能够增加林木资源和植被覆盖率,有效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与空气净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洪涝、滑坡、空气污染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平衡[2]。此外,加大营林种植的覆盖范围,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的天然防护屏障,有效控制砂砾的飞扬,从而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树下种植相应的药品、水果等作物,进一步增加林业种植的经济效益。
2.2 推动营林工程建设进展
根据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营林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互相影响,只有不断提高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才能为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推动我国营林工程建设的整体进程,为林业产业开拓新的思路和格局。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营林生产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2.3 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林业资源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和基础物资之一。做好营林生产工作,不仅能够增加林业资源对各个行业的林木供给,还能有效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以及工程建设的持续进步。此外,提高林业生产效益有利于提升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益,在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使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发展思维、生态文化思想、环保理念、节约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从而带动各个行业的长久发展。由此可见,提高营林生产效益与管理水平,可以从社会、经济、环境、人文等多个方面带动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3 我国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营林队伍业务素质不高
在我国营林生产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认识不正确、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重点不明确的情况,极大地制约了营林生产的长远发展。一些地区由于缺乏对营林生产效益的重视,过于追求当前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相关的林业生产的监督管控,使得滥砍滥伐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因缺乏对树木成活率的评估、检查,导致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栽种、培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造林的成活率,增加了林业单位不必要的资金成本。另外,在营林生产环节中缺少完善的薪酬奖励机制和岗前培训,使得有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业务素质不高,在实际的营林生产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到位、无法胜任岗位要求,以及对工作环境不适应、工资较低的情况,导致营林生产一线中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进而难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营林生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营林生产所涉及的环节、问题颇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单靠政府财政拨款显然难以满足营林生产的各项需求,这不仅加剧了各项工作中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大大阻碍了林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还导致营林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监督机制无法正常实施的问题,对整个营林生产效益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除此之外,营林生产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净化空气质量、防风固沙、减少二氧化碳浓度、保护地表结构和维护地下水安全的作用,但在经济效益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最终的经济效益回收周期较长,加上营林生产极易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和病虫害的影响,进一步影响了营林生产的稳定性和经济产出比。
3.3 苗圃地与林木品种选择不科学
根据当前我国营林生产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正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中。伴随着各行各业对林业资源需求的与日俱增,建设良种基地逐渐成为营林生产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就当前的种植现状而言,良种基地的建设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种植品种单一、苗木数量少、母林更新不及时以及质量不达标等方面,使得整个林业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形。例如,在营林生产的过程中,有些林业建设的类型较为单一,未顺应新时期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针对苗圃地与林木品种的选择不够科学,没有秉承“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种植原则,不利于保障树木的成活率。并且,在新造林的工作中,对市场大环境调研程度不够全面,只能盲目地拓展种植规模,或以间种农作物为主的种植模式,极大地限制了林木生长的空间,最终导致林木的成活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4.1 做好营林生产的基础工作
针对当前营林生产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营林生产的管理机制,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做好营林生产的基础工作。首先,深入研究加强苗木适应能力和成活率的有效对策,从多个方面考察不同品种苗木生存的最佳环境,优化种苗的抗病虫害、抗灾、抗旱、抗寒能力,使其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并且,要加强对营林生产的管理、监督、控制力度,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优势,全面分析市场大环境的真实需求和林业生产的发展走向,做好相应的市场调研工作。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经济效益为目标,科学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有针对性地提高营林管理措施与优化苗木种植模式,不断提升营林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水准,为市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营林生产服务。此外,通过统筹规划不同区域内的种植数量,创新、优化营林生产的基础管理工作,为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其次,明确不同时期营林生产的发展目标,全面提高营林生产管理水平[3]。在实际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有效整合现有的森林资源和资金成本,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开展极具当地区域特色的营林生产工作。按照实际的营林生产进程,细致地划分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和生产指标,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基准,及时调整、改进当前的营林生产战略目标,保持营林生产与市场环境变化的步调一致。在此基础上,增加对造林水平偏低区域的扶持力度,综合研究营林生产中影响造林进程的各项因素和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及时改进和创新,有效实现营林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最后,参与造林的单位应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全面创新营林生产、经营模式,做好相关的苗木栽培、育苗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基础性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明确营林生产的工作重点与工作难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苗木种植的成活质量和营林生产效益,或者创新林木加工方式与培育手段,积极研发可供观赏的林木、花草等植物,不断增加营林生产的附加值,从而大力推动林业产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4.2 建立健全现代营林生产管理机制
在营林生产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快管理方式的改革速度,建立健全现代营林生产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具体可采用以下的几种措施:第一,为改善营林生产管理中资金投入不足、资金链不稳定的情况,建设单位应适当地增加资金投入,转变传统单一的财政拨款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资范围,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营林生产,如银行贷款、企业投资等,并给予捐助者一定的市场份额和资金利润,使营林生产与市场环境紧密结合,为营林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第二,优化营林生产管理制度,加大现代营林生产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创新监管责任机制,细致划分营林生产过程中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职责,在提高营林人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保证营林生产的各项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从根源上杜绝一切徇私舞弊、偷奸耍滑、以权谋私的行为,最大程度地保障营林生产的工程造价成本。并且,还应定期展开系统化的培训工作,创新营林生产、经营模式,强化育苗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栽培技能,使其能够根据时代发展需求,科学培育高质量的苗木幼苗,做好幼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提升营林生产中种苗工作的培育质量。第三,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积极地引进高素质、高质量的营销人才,结合考察结果统筹分布苗木品种的栽培方式,精准分析市场所需要的经济品种,有选择地创新苗木种类。同时,还应加强与各科研高校的协同合作,一方面利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政策为营林生产工作引进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如学费减免政策、提供就业岗位或提高工资待遇等;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聘请专家讲师深入营林一线进行现场指导,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营林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促进营林生产工作的发展与进步。第四,针对营林生产不达标、经营模式单一、技术含量低的情况,必须加强集约经营管理,严格管控苗木的栽种与抚育过程。对于长势不佳的林木,应进行科学施肥和浇水,一旦发现林木出现病虫害问题,需深入研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苗木的产量与成活率。另外,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现代化营林监管平台,对苗木种植、生长进行不间断的实时监控,帮助营林人员精准定位营林生产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强化营林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第五,建立专业的病虫害防治部门,在不同区域内设置高清检测仪器,全面检测苗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以便营林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防控。采用适当的杀虫消毒、林木开发、设置隔离带等方式,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尽可能将经济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4.3 科学选择林木品种与种苗基地
为保证营林生产的多样化,种植人员应详细了解不同林木品种的生长需求和生长规律,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同时,科学选择品质高、生长周期短的速生种苗或经济苗木,并结合林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引进多元化的苗木品种,最大程度地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产品的供应。在实际的营林生产工作中,利用现有的天然植苗,规范设计母系林木结构与子系林木结构,不断拓展营林生产的种植面积,构建系统、规范、科学的营林生产系统,彻底改善传统单一的苗木种植,凭借种苗混合种植的方式改良种苗基地的土壤性质与土壤肥力,为林木成长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确保营林生产效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营林生产还应充分参考优秀的农业生产案例,科学选择优良林木品种,将工作重点放在阔叶植物的研发培育上,努力提升阔叶树在营林生产中的所占比例。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坚持“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种植原则,适当调整、改进母系林木结构,淘汰生长态势较弱的母树,保留健康、有活力、生长迅速的成熟树种,在保证树木生长空间的同时,充分发挥母系树木结构的作用,既能解决好树木种子的质量问题,又能合理扩大种苗基地的建设规模。
5 结语
综上所述,营林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起到保持水土状态、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推动林业产业的高速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发展。因此,在营林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转变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结合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长远的战略部署和营林目标。要根据不同苗木的种植需求与生长特征,科学、合理地创新营林生产基地建设,优化营林生产技术与经营模式。还要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措施,全面提升营林生产的管理水平,不断增加营林生产效益,努力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