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精细化管理
2022-11-25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 杜 晓
在我国电力工程数量不断增加过程中,我国电力建设项目水平持续提升。电力工程为国家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提供重要能源保障,有效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然而电力工程建设存在一定不足,比如管理模式不够先进、精细化管理的观念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电力项目建设质量,严重影响电力工程稳定发展[1]。
BIM技术与精细化管理在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属于重要内容,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准则就是“细”与“精”,主要以理论层次为主,BIM的基本准则是信息与数据,主要以技术层次为主,在精细化管理中应用BIM技术能够提供技术保障,而精细化管理也能够为BIMI技术提供理论保障,两者属于相互相成关系,成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供良好服务,充分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2]。
1 电力建设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施工准备环节:第一,在施工图纸方面缺乏良好会审能力,具有较强主观性,会受到2D图纸局限性影响,对于图纸中一些问题难以准确发现;第二,因为电力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开挖量大,设备材料多,传统场地方案对于建设环节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与碰撞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发现;第三,传统施工方案主要以纸面说明与CAD为主,同时主要以施工经验为主制定方案,无法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有效确定,在电缆敷设以及其他方案制定之后,会导致建设过程中发生较多不确定现象,导致工程返工,增加成本,拖延工期。
施工环节:对于施工质量管理,施工人员缺乏良好素质,设备、材料信息管理缺乏清晰性,技术交底不到位,现场质量管理缺乏全面性等;对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交底以及安全教育工作较为书面化与片面化,施工人员缺乏良好安全意识,现场安检工作不够全面,难以实时管控现场安全。总体来讲,各个参与方、施工环节较为独立,难以有效开展沟通,安全、质量管理无法进行统筹管理,出现信息孤岛问题,进而导致电力项目品质受到严重影响[3]。
竣工环节:传统资料主要以纸质存档为主,极易出现丢失问题,同时竣工资料采集与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结算方式落后,无法保证算量精准性,遗漏问题经常发生。竣工验收形式化问题严重,同时自动化与信息化程度不足,严重影响竣工验收效率。
2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中BIM应用分析
2.1 施工准备环节中模拟BIM系统应用流程
对于模拟BIM系统,BIM平台主要以施工准备环节为主,涵盖构建BIM模型、碰撞检测、优化模型、布置施工现场、优化施工方案等,在构建BIM模型中,需要对模型精度进行充分考虑。
2.1.1 构建与优化BIM模型
开展电力项目建设前,应该按照施工需求与设计图纸,开展机电、结构等专业模型建立,之后将主体结构模型作为中心,通过文件模型整合各个专业,之后向Navisworks软件进行整合,开展碰撞检测以及净高分析,结合检测结果与分析修改存在不足的地方,之后记录相关模型信息。
创建模型。结合电力工程施工需求,选择数据集中与分布式管理模式构建模型,主要涵盖机电、结构与建筑三个部分,以此为基础结合施工工艺需求,对各个专业细化地分为各种子系统建立模型。所以,同时结合电力工程的特点命名、配合电力机电专业的各个系统,并录入相关构件信息,为施工管理提供良好保障,并且便于识别;优化模型。完成BIM模型构建之后,根据各个专业开展碰撞作业,同时按照检测结果调整模型,之后整合各个专业模型,并对整合的模型展开碰撞检测作业,主要是检查、分析构件中不同专业碰撞、管线综合以及空间位置,之后优化以及调整检测结果。
2.1.2 布置施工现场
建立设施BIM族库:在电力项目持续丰富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种类与临时设施等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导致BIM族库无法对族构件要求进行充分满足,所以布置施工现场前,应该借助Revit软件建立确实族构件,同时针对尺寸展开参数化设置,进而为相似族构件提供数据保障。建立族库之后就能够建立施工现场3D模型。
现场布置方案:布置垂直运输设备。结合建筑物几何属性、场地距离以及施工方案等,对垂直运输设备位置、数量与类型进行合理确定,同时为了确保设备安装与拆除工作不会对施工作业产生影响,应该尽量在地下室外进行布置,之后采用设备图元向场地模型输入,完成导入工作后开展碰撞检查作业,防止施工环节中影响周边建筑;布置搅拌站、加工场与料场。完成垂直运输设备布置后,结合BIM软件与进度计划获得电力工程建设资源计划,以此为基础对加工场生产水平与储存空间需求量进行计算,之后根据就近原则,并按照运输设备工作范围,通过场地模型科学设置相关搅拌站与加工料场等[4]。
2.1.3 施工方案模拟
数据准备。在此阶段应该准备施工模型,之后准备施工工艺、人工材料设备配备以及施工计划等施工方案,最后准备施工规范。
流程操作。第一,整理现场资料,以提高施工资源与方案准确性;第二,按照施工方案内容,在施工模型中载入人工、设备、材料等资源;第三,根据导入的信息数据动态模拟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安全、成本与进度等因素对比施工方案,保证可以获得最优方案,同时进行演示视频模拟,向管理人员递交、由其进行审核。审核工作结束之后,详细分析复杂工艺,以此为基础开展精细化施工模拟,同时制作模拟视频为现场施工与技术交底等方面提供指导。
2.2 施工环节的实时BIM系统应用
2.2.1 安全管理精细化
安全技术交底。主要按照地质条件、设计文件等因素开展。进行交底准备工作时,主要是结合施工内容对实时BIM模型进行调取,搜索相关标准规范、专项方案与施组设计等材料。全面分析施工过程中设备、人员等方面影响因素,明确注意事项,制定有效防控措施,通过Navisworks软件进行3D场景安全技术交底文件编制工作。在3D施工场景能够实现可视化漫游,让现场工作人员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便于接受以及理解。另外,安全技术交底内容能够随时导出JPG等格式图片文档,进而建立交底图集,同时向管理平台中传输,能够向工作人员发送相关链接。
VR+BIM的VR体验馆。VR主要是基于电脑技术建立的3D虚拟世界,借助模拟触觉、听觉与视觉等,能够让用户无限制、真实地观察3D空间事物,进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VR与BIM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让工作人员在真实虚拟的工程模型中体验坍塌、坠落以及触电等事故,对项目工程施工环节中存在的安全事故进行真实感受,引导其建立方案意识。同时,此种教育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工作人员参与兴趣,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5]。
2.2.2 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在应用实时BIM技术过程中可以结合PDCA循环法,可以有效提高精细化管理效果。
计划环节。在电力工程施工中,一般需要进场变压器、配电柜以及架构等设备,为了确保顺利施工,可以借助BIM技术对设备进场顺序进行模拟,进而科学确定进场顺序,同时,此类设备进场之后应该向BIM平台传输设备信息,同时关联相关构建,通过此种方式促使材料设备和厂家数据库之间能够保持良好联系,之后借助二维码扫描技术有效控制现场材料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还能够促进设备后期运维工作。
实施环节。该环节的关键任务就是施工人员基于技术交底与管理系统移动端实施施工进化,在施工时遇到不解或是疑问的问题之后可以随时登录BIM平台对BIM模型与相关信息进行查阅,进而充分把控施工质量。同时,开展施工活动时,在发现问题后可借助移动端发起施工任务,将相关文字与图片等信息传输到移动端,便于管理人员处理问题。
检查环节。管理人员借助管理系统移动端对BIM模型进行查阅,检查现场具体完工情况,同时借助ipad、手机等移动端拍照采集质量信息,也可以借助扫描技术实时记录,同时应用互联网向平台中传输。发现问题后借助移动端发起质量任务,对问题展开简要描述,同时附加视频、图片等资料。完成问题填报工作后,添加审批人等人员,为了保证问题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可以开启短信对审批人进行通知,针对紧急问题应该设置紧急标识,之后核对问题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
处置环节。该环节主要是对上一环节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级处理,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发布整改通知单。对于相关责任人接到通知单后及时到现场处理问题,同时上传整改后的资料以及照片等,对BIM模型位置进行关联。之后由质量管理人员审核检查整改情况。若是发现整改不达标或是整改不充分问题,应该返回相关责任人,继续进行整改。
2.3 竣工环节中交付BIM系统的应用
创建交付BIM模型。在竣工环节中,交付BIM模型具有重要作用,其对于竣工验收质量以及后期运维管理工作存在紧密关联,所以构建正确、完整的交付模型属于重要任务。交付模型主要是以实时模型为基础,结合工程完工具体情况删除重复信息,将后期运营设备信息录入其中,进而对工程中各个施工信息进行正确修改,建立符合实际建设情况的3DBIM模型。
资料管理。在传统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资料方面,一般是根据各个专业、材料设备等开展分类存档,同时均为纸质存档,因为电力项目具有庞大规模,所以设备材料类别多,导致相关资料较为繁杂,查询过程中费力费时,对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通过交付BIM平台管理竣工资料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提供全新工作思路。该平台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向管理平台传递海量信息,展开集成化管理并共享相关信息资料,进而实现电力工程建设资料的全过程收集以及管理,另外为工程资料安全性与私密性提供保证,针对使用人员可以设置权限,电力工程建成后需及时开展施工验收工作,此过程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统一平台查阅资料并展开沟通交流,充分保证验收效率[6]。
竣工验收。在传统电力工程验收管理中,竣工资料收集以及管理较为落后,验收过程较为形式化。借助交付BIM系统,继承了所有验收资料、隐蔽工程资料、工程变更信息以及模型等信息,所以开展验收工作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端平台开展可视化验收作业,充分节省实体和2D图纸的对比实践,提高验收过程直观性与清晰性。开展验收工作时,相关参建方可以对验收资料进行快速、随时调用,充分保证验收效率。交付BIM平台可以为建立后期运维系统提供良好数据依据,同时可为建设企业与项目团队针对电力工程的扩建、改造与维修等方面提供有效信息,充分保证电力工程运行效率。
3 结语
以BIM技术为基础的电力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共享以及交互信息,借助此种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充分提高工程管理效果。针对现阶段电力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管理问题,可借助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