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索与实践
2022-11-25黄澳庆
□ 黄澳庆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的水平越来越高,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导致我国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我国的农村村落数量骤减,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个村落消亡或转变为城镇,其中甚至有许多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古老村庄。农村现居人员多为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童,农村的发展也缺乏青年人才力量,现有的农村发展模式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大量资源被浪费和破坏。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平衡发展,我国对农村的建设愈加重视,农村的发展作为我国社会多样化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一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新农村规划建设是基于我国现有的农村发展形势及未来需求所提出的重要思想,对于指引我国农村改革实践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困境
(一)思想认识落后,引导不到位
首先,对新农村规划建设重视程度不足。新农村规划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农村仍然忽视对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仅仅是为了应付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任务,并没有立足于农村的实际需求。在思想上忽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重要性,以形式化规划建设应付,没有真正做到改善农村村民生活、推动农村发展。
其次,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认识浮于表面。部分乡村对于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新农村规划建设就是建新房、建新路,因此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在建设新房屋、铺设新道路上,仅仅考虑了农村的住房和交通两个层面的建设,而缺乏系统的规划。
最后,缺乏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想指引。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离不开村民的配合,但是许多农村村民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并不能自主体会到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在农村呼吁规划建设,使大多数农民不易产生责任感,而怠于呼应规划建设管理,在落实相关规划建设任务时会随性实施,从而导致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受到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农民的思想认识引导,农民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想认识普遍落后,进行正确引导相关措施很难落实规划,但是许多新农村都将精力集中在规划建设的措施上却忽略了对村民思想的提升,只有思想认识统一,才能为新农村规划建设铺平道路。
(二)规划千篇一律,落实不到位
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探索之路虽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大多数农村规划建设仍然沿用城市规划建设的传统模式,或者是直接套用省市的农村建设政策,这些规划建设虽然对新农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既有的农村规划建设有较大进步,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城市的规划建设模式或是省市层面的农村规划建设政策脱离了各个农村的实际现状,在适用的过程中极易产生规划建设“水土不服”的情况,使得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际效用无法发挥。第二,我国农村的分布范围广,不同村落之间无论是习俗、文化认知、地理位置、经济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以普适性的政策来规制所有农村的规划建设显然是不现实的,普适性的政策规定只是为了给予新农村规划建设原则性的指引,而并非为了造就千篇一律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千篇一律磨灭了每个独有的农村的特色,固定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使得多样化的农村建设趋于一致,没有针对性地对新农村的个性优势予以发挥和展现,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发展的桎梏。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才储备不足,无法对政策进行专业化的调整和落实;对政策的理解因文化差异或管理人员素质参差等因素而出现偏差;相关设施配置不健全,导致政策落实缺乏硬件支撑;管理体系不健全,无法顺畅地将政策贯彻到位等各类问题,从而导致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相关规范落实不到位。部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规范被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滥用职权随意更改,导致新农村规划建设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发生。也有部分乡村脱离规范标准,自发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规划建设,偏离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际需求和目标。部分农村的规划建设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但是却缺乏系统、整体的规划,仅仅是在部分领域进行优化,没有考虑到新农村建设整体的衔接和配合,不合理的规划建设事倍功半,造成了规划建设投入大、收益小的不良局面。
(三)公众参与度低,忽略真实需求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发展本身就是为了服务农民,因此,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农民公众参与必不可少,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大量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公众参与度低,普遍忽视村民的真实需求。一方面,部分新农村规划建设照搬城市规划建设,只看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成熟、全面的一面,却忽略了农村的居民真实需求。农村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素养等方面都与城市大为不同,其对规划建设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加之新农村也存在城市所不具有的特色,不以新农村真实需求出发的规划建设只会是浪费资源,消耗人力。另一方面,部分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没有设置公众参与环节,作为新农村规划建设受益者的村民没有途径去表达自身的真实需求。往往是管理人员的自身意志决定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走向,缺乏对农村情况和村民需求的了解,公众参与度被大幅度削减,村民只能确保最低程度的知情权,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脱离实践需求,缺乏公众参与,实际效用较低。即使有公众参与的环节,通常也只是形式化的流程,村民的真实感受无法全面、有效的表达,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也极少采纳村民意见。
(四)轻视可持续发展,节能意识低
许多新农村规划建设仅仅注重当下的实际效果,而没有考虑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部分农村规划建设缺乏垃圾分类处理的理念,没有将垃圾分类处理作为规划内容之一,而多数农民也欠缺垃圾分类处理的理念和知识,大量生活和生产的垃圾被随意处理,环境更容易被污染,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十分不利。其次,部分村民由于欠缺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和能力,在进行建设工作时,对房屋、道路等的安全性考虑不周,使得建造出的房屋、道路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安全问题,如房屋间距过小,导致火灾极易大范围蔓延,道路宽度不够从而易出现交通事故,违章建筑占用消防通道从而影响安全救助等,造成极大损失。最后,部分农村的规划建设缺乏节能减排的考虑,在进行规划建设时,仅仅考虑当下的现实需求和成本控制,而没有对未来的使用如何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加以研究。燃烧木材、煤炭仍然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要供能手段,农民会选择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等等,新农村规划建设缺乏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思想认识
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当注重提升思想认识,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够为新农村规划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要认识到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并非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广大农村农民谋福祉的重要举措,其对农村发展的利好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应当在思想上重视新农村规划建设,只有真正认识到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质,才能够以先进理念指引实践行为,做到全方位、系统性地建设和规划。新农村规划建设离不开农村农民的积极配合,只有农民在思想上认可新农村规划建设,愿意主动参与到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进程中,积极打造适宜本农村发展的建设项目,才能够使新农村规划建设之路更加畅通无阻。
(二)注重因地制宜
我国大量的农村由于其地域分布差异,风俗习惯、文化发展、经济水平都存在差别,千篇一律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方案一方面会磨灭农村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使我国的农村发展更加单一化;另一方面,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农村实际情况,加大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难度。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因地制宜,充分了解农村的实际,不能够纸上谈兵。从农村自身的特色出发,立足于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宜该农村的规划建设。对于政策的落实也需要因地制宜,将省市的新农村规划建设规范作为工作的原则性指引,在不违背原则性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还要积极引入专业的新农村规划建设人才,确保对政策的解读能够准确无误,并且采取适宜的手段将政策融入到农村实际发展中去。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不能以短期的效果来评判好坏,还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对文化的传承等诸多因素,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十分必要。
(三)加强公众参与
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当以“农”为本。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公众参与,让农民能够参与到规划和建设当中去。二是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需求和意愿,从农民的需求出发,了解农民的意愿并且以服务农民为建设宗旨。譬如可以开展新农村规划建设代表大会,让每家每户派出一个代表对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提出几个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开展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工作,一来可以使新农村规划建设贴近农民生活需求,深入基层了解农民和农村,贴近农村实际情况;二来也能够让农民感受到新农村规划建设对农民的关爱和重视,从而更乐于参与和出力。农民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真实需求为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提出建议、出谋划策,使新农村规划建设符合实际需求,能够发挥实效,做到新农村规划建设从群众中来并且到群众中去,真正为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起到帮助作用。以“农”为本的理念让农民参与到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使农民感受到新农村规划建设与自身的农作、生活息息相关,更易于其对新农村规划建设产生责任感,在实施过程中也会积极配合。
(四)注重持续发展
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第一,要做到整体规划,避免浪费。新农村规划建设首先要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助力农村的农业发展;其次要进行生活方面基础设施的建造,如水、电、气等,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最后应当尽量满足农民精神需求,建设图书馆、体育场等,为农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农民农作之外的精神生活。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当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在宏观层面,应当对新农村规划建设设立全面、科学的方针政策,以其作为具体细节处理的参照,使新农村规划建设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例如,对于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水、电、热等设施的规划,应当根据建筑功能进行整体规划,在确保满足农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节能降耗,避免因为重复建设的浪费。第二,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当多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如可以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并在农村中设置垃圾分类的站点,避免因为垃圾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又如,可以指引农民在建设过程中多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引入现代化技术来便利农民生活,减少对木材、煤炭等资源的使用频率,做到节能减排。第三,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安全意识,以安全为首要原则。按照安全标准建设房屋,保证充足的房屋间距,应当在建设房屋时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积极采取手段加以避免。房屋建设在选址时也应当尽量远离具有安全隐患的地址,譬如,山脚处可能会有山体塌陷的风险,应当远离;在房屋建设时,应确保不妨碍正常交通,不堵塞应急服务通道等。
四、结语
新农村规划建设关系着我国社会的整体稳定与和谐,关系着农村的全方位发展,以及众多农民的切身利益,虽然我国农村已经在规划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但是还存在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思想认识浮于表面,对村民引导不到位;新农村规划建设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农村自身的独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内容,在落实规划建设规范时缺乏全面考虑,政策落实具有随意性和自发性,效果不佳;没有做到以“农”为本,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缺乏公共参与,对农民的真实需求缺乏了解和帮助;对可持续发展考量不足,规划建设过程中节能意识低等诸多现实问题。为了能够促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有效实施,应当提升思想认识,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公众参与,加强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利于现代农业发展、适宜农民居住的优质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