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基层农技推广中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
2022-11-25李满龙
李满龙
(平江县伍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平江 414500)
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在显著提高,随着水稻种植技术发展,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要高度重视水稻种植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做好正确的指导服务,产前产中产后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以提高水稻种植技术的质量与水平。
1 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
1.1 注重良种发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绿色水稻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必须寻找科学高效的水稻种植方法,对水稻选种进行全面优化。通过新型的种植技术,采用高效的手段对良种进行培育,在水稻种植地点选择时要做好全面的勘察,寻找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包括对土壤结构、生态因素、地势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保障水稻生长品质更高。采用绿色耕作技术栽培的农作物与传统的耕作方式存在较大差别,首先,采用自然生长方法进行栽培,可以有效地避免病虫害,降低农药对其他农作物的危害,并阻止害虫从发生源进入农产品。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应用于可食性作物,而且也可以应用于经济作物,因为这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和农药会对作物的关键部位造成损害,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和推广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将有利于企业、组织、生产者的生产模式的优化,使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更加协调,从而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与一般的农产品相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较好的品质,可以通过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农民越来越多地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市场供需格局发生改变,对农业生产的健康、绿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与我国环境友好型低碳节能发展的社会目标是高度共存的,是实现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必要前提。与大规模使用化肥、杀虫剂和其他化学物质相比,绿色耕作技术更多的是通过温度管理、选种改良、密度控制等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而不是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同时也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1]。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绿色种植技术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和化学残留,从而减少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消耗量,确保作物收割后的肥力。同时,将科技手段与绿色种植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资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资源的浪费。利用高效合理的自然资源,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传统农业创新的重要体现,在学习、研究和实践绿色农业栽培技术后,有关农业生产者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灵活、创新、实践、循环的发展思维,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1.2 落实关键技术
水稻高效高产需要做好生态环境管理,绿色水稻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秸秆还田、统一集中育秧以及统一田间施肥管理。在秸秆还田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水稻收割,并且将收割后的秸秆充分融合到土壤之中,这样既能够保护土壤资源,而且也能避免水稻秸秆焚烧后产生污染。统一集中育秧则是需要对插秧机进行全面优化,保护水稻的营养成分,目前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80,按照标准为667 m2,大田要准备100 kg混有足够多的壮秧剂的细土作为盘土,在插秧期间要保证有足够的秧盘,实现标准化插秧。统一田间施肥要摒弃现有的种植方法,利用新型的种植模式进行水稻种植,在水稻培养过程中应该按照土壤的不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准确分析,尽可能地对吃肥量进行合理调控,保障土壤养分更加均衡全面。
在水稻种植期间要合理控制密度,根据光照条件、土壤养分含量,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管理,并按照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要求控制水稻田内部的光照和温度,如果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则光照、温度和养分等资源无法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最终影响水稻品质。水稻田水深和栽培密度与水稻优质高产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水稻的合理栽植密度应当是:栽插密度13.3 cm×20.0 cm或16.7 cm×16.7 cm,每丛插3~5苗(蘖),即每667 m2插2.0万~2.5万丛,8万~10万苗(蘖)。水稻田水深应该是:栽秧1~7 d,灌水以4~8 cm为宜;栽秧后7~30 d以浅水灌溉为主,一般保持2~4 cm水深为宜,以利于水稻分蘖,并防止杂草生长;栽秧后30~60 d撤水晒田;栽秧后60 d至蜡熟期间采用干湿交替灌溉,重点防止倒伏;收割前4~6 d撤水晒田以利于收割。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栽培水深,是保障水稻绿色优质高效的关键。在水稻栽培阶段,应该对土壤、温度、水分等关键性因素进行合理控制,保持良好的光照和土壤条件,促进水稻高产高效[2]。
在田间灌溉中需要根据土壤条件的差异性和栽培环境进行分析,重点了解本区域环境栽培的实际特点,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进行管理,为水稻田间灌溉工作提供恰当的参考依据,避免水量灌溉过度而导致水稻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在水稻的不同生长环节所需要的灌溉量也各不相同,种植人员要严格按照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做好灌溉工作,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含量。水稻灌溉期间,如果田间蓄水量过多可以进行适当的排水,避免受到水淹导致水稻根部腐烂,总之要合理安排田间灌溉工作,提高水稻的整体品质。如果水稻田中的杂草过多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所以要及时将多余的杂草全部清除,为水稻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应该采取绿色防治措施,加大预防力度,通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来消除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针对二化螟的防治,首先可以在入冬时节直接利用田内的水分将二化螟的幼虫淹死,避免害虫越冬。其次要尽可能选择抗病性能强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要确保水稻田的深化将稻桩中的泥深埋,有效减少二化螟残留量,避免病菌传播。还可以通过在水稻田间放置诱虫灯来诱杀二化螟,在水稻害虫羽化初级阶段以及后期阶段设置捕杀器直接捕杀害虫,诱虫灯或者诱捕器要合理放置、把握放置的密度,避免部分区域无法捕杀害虫。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还需要选择科学高效的药剂,减少对水稻的破坏,同时也能提高水稻的整体产量,在每次施药之前要严格控制施药量,避免药量过度而造成水稻品质下降,等到田间病害好转后,要减少施药量,从而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
2 农技推广中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应用策略
2.1 提高认识
有关部门需要将在水稻试验田内具体的试验情况及时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发布,让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成果直接展现给人民群众。还可以主动指派专业技术员下乡指导与推广,构建绿色高产栽培数据库,确保水稻种植品质和产量显著提升,提倡推广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将先进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3]。在推广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等途径宣传推广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的相关知识,增强种植户的责任意识,并促使其积极应用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种植技术。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推广适宜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使有关部门对绿色种植业有更好的认识,认识到绿色耕作和人民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高农民的道德意识,积极倡导绿色耕作,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使全民了解绿色食品,引导大众进行健康消费,促进绿色产品的普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的健康需要。
2.2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当前,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的绿色农业技术还没有真正推广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去,而农户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还不够。为此,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通过补贴补偿等手段,鼓励生产者积极利用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强财政扶持,确保绿色农业的发展。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大力推行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种植技术,并结合当地实际,落实有关政策,实行绿色水稻高产高效种植,促使种植户从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步向绿色耕作过渡,并主动学习耕作技术。要想进一步提高水稻绿色栽培技术的推广效益,有关政府部门和农业基层技术骨干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掌握栽培技术,并且加强示范,确保推广培训水平全面提高,针对农户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答,消除误解,真正使得新技术落到实处[4]。
2.3 创建示范基地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设立绿色农业示范基地,让农民直接感受到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主动学习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这不仅可以突破传统的推广模式的局限性,而且可以促进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的推广。例如,采用高科技生物调控技术来生产农作物,因为减少了农药的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并确保粮食的安全、稳定,为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合理的绿色耕作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耕作基础,使农民能够真正认识到其与传统的耕作技术的优缺点,并主动掌握其基本原则及操作要领。
2.4 加强对绿色农业的调查
我国的绿色农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新技术在理论上的研究与应用还不成熟,制约着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者会对绿色的耕作技术产生误解,从而丧失生产的积极性。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力度,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健康发展。
2.5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相对于发达国家,绿色农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另外,在发展绿色农业时,要注意减少化肥使用,加强对绿色产品的监督与管理。各地农业生产管理部门要树立学习先进理念,积极学习国外绿色种植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可操作性强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例如,农业部门可以引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建立牲畜和牲畜粪便的再利用系统”、“改进绿色农业在区域内种植绿色作物的指标评估”等经验。
2.6 增加投入
绿色农业是一项以节能、环境友好为主的农业生产技术,目前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加强对绿色农业栽培技术的研究,并运用经验领域中的试验操作方法来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农业科学院要从技术和质量两方面着手,强化人才的培训。要进一步推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就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关部门要保障制定惠民政策,除了为农户提供充足的经济补偿之外,还应该加强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消除农民的负担[5]。
3 结束语
在水稻高效高产栽培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重要的就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绿色化管理措施,切实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同时要确保与农户主动交流,利用全媒体对水稻发展的动态进行宣传与普及,帮助农户消除疑虑,提高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技术的推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