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组织理论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2022-11-25冬,鹿

关键词:爱国主义机制大学生

马 冬,鹿 伟

(1.华北电力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2.华北电力大学 党委组织部,北京102206)

一、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现代组织理论基础

(一)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类型分析

教育机制是关于教学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根据最新的教育学分析,教育机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根据教育的层次机制标准,教育机制可以分为宏观教育机制、中观教育机制、微观教育机制等类型;根据教育的形式机制标准,教育机制可以分为行政-计划式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监督-服务式机制等;根据教育的功能机制标准,教育机制可以分为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等。[1]22-23

上述关于教育机制的三种类型分析,也是观察和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基本角度,即首先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所处的层次范围,然后再观察其机制及其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发生关系和关联的运动方式,最后明确上述关联方式所发挥的不同功能。

(二)现代组织理论指导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

与传统组织理论把组织认定为一种结构性的封闭系统不同,现代组织理论又被称为系统和应变型组织理论,更把组织视为一种开放性的社会技术系统,重视研究组织内部相互作用和组织与环境作用的平衡发展,更加注重组织的扁平化结构和柔性化管理,突出组织的个性化特征。[2]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需要在现代组织理论的指导下,既充分重视教育机制内部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功能完善,更要促进教育机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积极协同,实现在系统内外完美协调联动的基础上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和功效。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教育类型分析

2016-2019 年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连续4 年共计组织2 个学院、3 个民族、25 人次大学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进行社会实践,围绕学校2015 级、2016 级4 位校友的工作经历和个人成长,连续开展田野调查、问卷走访、人物访谈、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努力拓展实践育人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和发展。

(一)教育层次标准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特点

高校举办的爱国主义教育项目一般由高校的二级学院组织,围绕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采用“三个课堂”任意一种或几种形式展开,项目充分调动了教育机制各个组成部分的积极性,着眼于其具体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更多属于典型的微观教育机制。

1.基层性

微观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具有明显的基层性特点,其实施充分调动了普通高校多个二级学院负责组织筹划、多个学生社团在多年间负责具体实施,并获得多层次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社会实践和田野调查又主要在基层村镇、民族社区开展,具体围绕的对象有时也是以普通高校校友为中心。

2.个案性

(1)行业性

微观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一般以相关高校拥有的行业平台和专业优势为依托,延续普通高校相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和行业基因,围绕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国家战略和时代命题,有些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大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专业、爱未来”的战略要求,有些关注西部无电地区的脱贫和解困,有些关心基层校友的发展和进步,希望通过协调政府、学校、企业、校友等方面的合力,推进高校大学生在国家重点项目、战略课题发挥相关作用。

(2)文化性

微观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作用的发挥,有些会在社会实践和田野调查中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遗产保护、国家通用语言推广、中东部人才引进和校友发展进步等文化发展内容,还充分吸引多民族多层次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无论对于开拓东部地区汉族大学生的视野,还是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和学科优势,都极大体现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文化软实力”在教育机制发挥方面的重要作用。

(3)民族性

微观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作用的发挥,有些会关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进步、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表现在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命题的思考和实践,以及在多民族大学生建功立业“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呼唤层面。

(二)教育形式标准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形式

以上述“南疆精准扶贫路上的华电人”社会实践为例,高校举办的爱国主义教育项目在教育形式的角度,其教育机制既体现在需要完成高校相关行政任务和计划要求,又体现在作为具体组织单位的二级学院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资金、物质、政策和人脉资源支持,在实践中引导和服务大学生团队的原创性和首发性。所以该项目教育机制更多体现出一种兼具行政-计划式机制和指导-服务式机制,即监督-服务式机制的特点。

这也体现了高校具体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一般特点,需要发挥合力而不能单纯只实行行政—计划式机制或指导—服务式机制;同时两种教育形式的发挥更多体现在侧重点不同,从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其相关“行政—计划式机制”的体现与完成“指导—服务式”管理的关系,更多是一种充分式的数学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三)教育功能标准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内容

高校举办的爱国主义教育项目教育机制功能作用的发挥,传统理论认为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1]23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激励机制体现在对于参队大学生核心学生干部身份的认可、社会实践团队获奖综合测评加分、大学生干部保研的储备团队、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等多方面。制约机制既体现在受限于资金束缚,相关社会实践和田野调查必须在短暂时间内完成;团队生活保障和团队人员数量务必精简;团队成员务必综合能力突出。还体现在社会调研和田野调查中务必尽力减少对于基层单位的影响。保障机制符合相关教育机制理论的基本要求,即包括资金、物质保障;政策、制度保障;服务、管理保障等主要内容。

同时我认为普通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表现,还可以包括动力机制、整合机制、评价机制等,限于本文篇幅不再赘述。

三、基于现代组织理论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内部体系创新

与传统组织理论把组织认定为一种结构性的封闭系统不同,系统和应变型组织理论(即现代组织理论)更把组织视为一种开放性的社会技术系统,重视研究组织内部相互作用和组织与环境作用的平衡发展,更加注重组织的扁平化结构和柔性化管理,突出组织的个性化特征。[2]

(一)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层次机制创新

1.领导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在领导机制方面的创新,除了继续保持原有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集体决策等宏观教育机制外,推进此领导机制作用的发挥还包括中观领导机制和微观领导机制。

(1)中观领导机制

中观领导机制主要体现在从组织的中级着手,实现教育活动和教育体制等具体事项的上传下达和左右贯通。在学校层面,普通高校团委、学生处以及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实现了对于该项目在不同二级单位层次的联络和组合,实现了该项目跨学院人员和资源的整合;在校地联络层面,普通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项目的推进建立在学校与地方政府之间校地合作和公务交接的基础之上;在地方层面,校友资源的发挥和行业平台的利用,也基本建立在与学校中级组织对应的层级方面,都体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中级组织高效的任务分解和政务调配能力。

(2)微观领导机制

以往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在领导机制方面的结构形成和作用发挥,更多体现在从上而下式、行政服从式的宏观教育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机制还可以通过突出微观教育机制的领导作用来实现。这里发挥领导作用的微观教育机制已经不再是一种服从式、行政式的被动完成,而是一种自愿式、服务式的主动需求。其一是微观教育机制的组织方和领导方出于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主观能动性的凸显,会积极主动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策划和组织;其二是微观教育机制的教育对象即大学生,出于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展现,也会在完成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个人和群体的价值,甚至这两方面微观教育机制的领导机制发挥会决定作为整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方向和效果。

2.组织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在组织机制方面的创新,其组织机制/整合机制的作用发挥更多体现在贯通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共同发挥合力方面。

(1)整合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南疆精准扶贫路上的华电人”社会实践的推进,重点围绕工作在南疆基层一线普通劳动者、华电校友的生活、工作,其中充满了他们的锻炼、磨砺、欢笑、泪水、进步、升华,无论过往他们经历了什么,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都看到了校友们“无怨无悔”、“使命在肩”的个人价值的承认和实现。也正是有了一个个“学校人”和“基层人”个人价值的集体升华和整体实现,汇集而成的“行业人”和“中国人”的社会价值才有了更充实的意义和方向,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虽然有社会价值实现的方向和目标,但是这个方向和目标的服务对象依然是每个人的个人价值。

(2)整合时代命题和历史责任

“南疆精准扶贫路上的华电人”社会实践的完成,践行着当代社会对于大学生建功立业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主题,同样也肩负着青年人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民族文化的完整、历史积淀的丰富、国家安全的保障、祖国统一的依靠。通过该项目的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和真实感受。

(3)整合个人技能和团队合力

普通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项目会吸引了多学院多民族多层次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成员在项目筹备阶段就明确了任务分工和技术岗位,但项目的成功推进和延续依托的是团队的合力和凝聚力,它建立在整合大学生团队多学科的专业支持、多项目的实践内容、多民族的项目组织、多层次的实践工作、多领域的职业体验的合力之上。

3.动力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在动力机制方面的创新还需要整合大学生团队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和谐统一,共同发挥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教育机制的合力。

(1)内部动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顶级也最能体现个人成就感的。“南疆精准扶贫路上的华电人”社会实践正是借助基层政府和校友的朋辈榜样力量推动大学生献身西部、服务基层的意志塑造,更以国家重点事业、核心战略工程的参与唤起大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魂,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促使大学生踊跃实践、积极报名,保证了相关爱国主义教育项目的持续开展。

(2)外部动力

“南疆精准扶贫路上的华电人”社会实践依托的是华北电力大学的行业平台和专业优势,围绕国家战略和学科前沿,传承大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专业、爱未来”的战略要求而构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工程。前期相关教育项目和教育机制的品牌效应和动力机制深刻影响了华北电力大学多批次大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华北电力大学爱国主义教育项目成功和延续的外部动力。

(二)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形式机制创新

1.监督—服务式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发展创新,在吸收传统的行政—计划式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侧重在宏观层次的氛围营造和环境支持、中观层次的联络沟通和资源共享,同时积极调动微观层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互相支持、集团冲锋的合力优势。

(1)顶层监督

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设置后,尤其在宏观管理层级突出强调对于方向的把握和政治性的监督,同时释放一定的组织管理权限,为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形成和教育效果的发挥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好政治关、方向关、立场关。同时监督好相关中观层次组织的配合和联动,积极监督和推动相关部门的工作效能发挥,实现互相补位和协作。

(2)政策支持

合理、积极的政策支持是实现监督-服务式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重要制度保障,在高校放权的前提下可以充分营造宽松、积极的教育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条件,在法制的基础上又能够建立公平、法治的教育机制凸显价值的制度支持,在效能的发挥方面更能够刺激各层级、各环境人力资源、政策效能的发挥。

(3)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积极挖掘校友资源,现在是开展实践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释放监督-服务式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活力的重要依托,“共享、共有、共治、共赢”的发展理念是命运共同体精神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实现教育机制作用发挥的查缺补漏、协同进步。

2.休闲—需要式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之间的关系还应该借鉴休闲教育的品质和特征,不仅可以事半功倍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更能够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南疆精准扶贫路上的华电人”社会实践就充分借鉴了华北电力大学以往关于休闲教育成效方面的研究成果。

(1)方向性原则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可以秉持多元文化熏陶与核心价值观辩证统一的方向性原则,在拓展文化、学科、方法、理念多元互补的前提下,围绕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紧贴时代要求、大学生心理的相关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以提升大学生的成就感、事业心为目标。

(2)主体性原则

本着“休闲文化+游戏精神+自我实现+建立自信”的理念,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检验手段、督导方式的检验核心始终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但是绝不能为了大学生的好恶而放弃教育科学的规律和原理,从而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成才、自主发展、自主跨越。

(3)疏导性原则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虽然并不完全放弃和否定灌输的教育作用,但是对于相关理论教育教学主要还是采用熏陶式、推理式、自我研究式、自主创新式的疏导性的方式方法,鼓励大学生在导师和研究团队的指导和协助下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进行专业和实践方面的自我学习、自主探索。

(4)科学性原则

以“休闲文化+游戏精神+教育科学”的学科交叉形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尝试和探索,但也不能离开教育科学的规律和原理,不能离开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更不能离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论原理。规律性、发展性、系统性、实践性是休闲教育科学性原则的主要标志。

(5)开放性原则

休闲-需要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不仅倡导多学科的交叉熏陶,还主张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教育只关注教师教学,忽视大学生接受心理的教学方法,重新重视和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心理、自主心理、成才心理。同时,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时代性、系统性。[3]

(6)实践性原则

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升以往课堂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指导意义,休闲-需要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应该更多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基层,鼓励大学生采用职业生涯体验、职业岗位实习、职业专业实践的形式,亲身感受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亲眼观察民生和社情的发展。

3.自助—发展式

爱国主义教育现象的关系还可以是一种“自助式”的关系互补,从而最终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助人自助”、“助人发展”的功能。

“自助”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帮助他们增强自己的能力以应付各种挑战,即帮助他们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以达到自助”[4];二是“所谓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的心理性需要,促进心理素质向积极方向发展,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包括促进学生主体心理发展而自己激励自己;为了解决自身的心理困惑而自己调整自己;为了实现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共同提高而学生教育学生”。[5]

(三)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功能机制创新

1.激励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激励机制除了包含传统的物质激励、成长激励外,还应该包括责任激励、利他激励。

(1)责任激励即爱国主义教育机制除了可以在物质保障和个人成长方面对于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带来直接的效益外,还应该体现教育活动执行者和执行单位的社会责任,可以通过相关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项目促进社会的平衡发展。

(2)利他激励即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实施可以帮助和推动教育活动对象的完善和进步,可以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平衡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完成可以给教育活动执行者、接受者、协助者带来双赢、共赢的结果,这也为该教育活动的持久、持续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2.制约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制约机制除了一般认为的制度约束、人事控制等内容外,还应该在动力-功能层面实现创新,即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抗和进取功能的发挥。

(1)内部不充分发展的制约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功能机制中的制约机制首先来源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压力和制约,正是需要带动大学生正视和体验这种不均衡、不充分,所以才会组织相关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形成相关教育机制;同时这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正是为了实现激发大学生爱家爱国、奋发有为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和功能。

(2)外部不公平待遇的制约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功能机制中的制约机制还来源于外部的压制和歧视,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对自己是一个机遇,而对于既得利益方就是一种压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所面对的外部敌视和压制也是促使相关教育活动建立和发展的有益制约机制之一。

3.保障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保障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环境保障方面,因为“南疆精准扶贫路上的华电人”社会实践的实施后,我们还能够去追求教育体制进步和教育机制创新,更主要的原因是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虽然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但外因的推动作用也同样重要。

四、基于现代组织理论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外部关系创新

以上述“南疆精准扶贫路上的华电人”社会实践为例,爱国主义机制的创新还要聚焦机制系统与环境的平衡协调,借助现代组织理论突出开放性团队、扁平化管理、柔性化分工、个性化特点等特点,实现一种开放性的社会技术系统的形成。

(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开放性团队

无论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组织团队、执行团队、保障团队、后勤团队,都需要打破行政、人事阻碍,实现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的大交叉、大配合、大协同、大融合,在合作共赢、团结共享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现代组织理论的组织内部相互作用和组织与环境作用的平衡发展。

在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时非常强调大学生的参与度,无论是在团队的组织方面,还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都可以广泛的号召多专业、多层次,甚至多地方、多行业的青年人参与,尤其为了突出共享、共赢的目标,还可以实行邀请式、联谊式的教育形式,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参与锻炼、实现发展的积极性。

(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扁平化管理

在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层次机制方面,更加注重中观机制的创新作用和微观机制个性特色;同时它们与宏观机制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服从和执行,而更加注重中观机制、微观机制对宏观机制的反作用。

同时为了提高教育机制工作的效率,“南疆精准扶贫路上的华电人”社会实践项目实行监督-服务职能的靠前和主动作为,休闲-需要职能的灵活和人性作为,自助-发展职能的科学和智能作为。

1.监督—服务职能的靠前和主动作为

在中观和微观层级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作用发挥中,活动的策划、部门的配合、政策的支持、后勤的保障等相关环节作用的发挥以及合力的形成,都不再是传统服从和命令的行政式模式,为提高效率、发挥干劲,要求各环节、各部门间的合作和作为务必是主动的、自觉的、预案的、自律的,工作前有计划和预案,工作中有支持和监督,工作后有保障和服务。

2.休闲—需要职能的灵活和人性作为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创新非常需要在活动形式、活动载体、活动策划、活动主体等方面充分借鉴青春主题、时尚形式、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等元素,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创新力,克服原有的灌输式、刻板式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设计,真正关心教育客体的需求和教育效果的需要,事半功倍、润物无声的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3.自助—发展职能的科学和智能作为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效果应该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自助式成长的主动需要,相关教育机制的形成和作用发挥应该在充分尊重大学生心理特点、成长需求、生涯规划、人格完善的基础上,灵活多样的调动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参与热情;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恰到好处的融入大学生学业、科研、实践、社团等评价机制,以制度评价的管理方式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良性发展。

(三)充实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柔性化分工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中层次机制的领导机制、组织机制、动力机制,也属于大功能机制范畴;同样功能机制中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也可以分层次在宏观、中观、微观发挥作用。这种多元化的分工和协作,既符合现代组织理论的扁平化管理要求,又体现了系统论的系统组成部分的协调平衡关系。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中的领导机制、组织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等组成部分的层次定位的区分、形式关系的表现、功能作用的发挥都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也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所谓柔性分工要求各个组成部分要一专多能、主动作为、积极协调、互相补位。

(四)彰显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个性化特点

以“南疆精准扶贫路上的华电人”社会实践项目为例,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具备个性化的特点和功能,在层次机制方面注重扁平化管理,在形式机制方面注重柔性化渗透,在功能机制方面注重沁入式养成,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既需要注重吸收教育机制、教育体制的基础理论,更需要吸收和借鉴实践育人的经验和总结,体现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论发展过程。

五、总结

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作为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可以借鉴现代组织理论与教育学的教育机制类型分析理论相结合实现创新。

为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机制诸要素的内部相互作用和与环境作用的平衡发展,扁平化结构,柔性化管理,个性化特征等现代组织理论目标,在层次机制创新中,贯通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合力,推进中观领导机制和微观领导机制灵活作用的发挥;施行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时代命题和历史责任、个人技能和团队合力相结合的组织原则;整合大学生团队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和谐统一。在形式机制创新中,继承发挥监督-服务式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机制的同时,开拓性提出休闲-需要式、自助-发展式2 种形式机制,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在功能机制创新中,思辨性提出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在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的辩证性发展和矛盾性统一。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机制大学生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皮革机制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