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中突触核蛋白-γ的表达及意义

2022-11-25侯亚彬曹改改李静茹郝崇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黏液腺癌直肠癌

侯亚彬,张 宇,曹改改,李静茹,郝崇华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约有19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93万人死于结直肠癌[1]。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但由于检查的侵入性、取材差异、患者依从性等因素,仍有一定的局限性[2]。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可辅助诊断结直肠癌,但缺乏特异性。突触核蛋白基因家族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主要表达于突触末梢、外周神经组织和某些肿瘤中的小分子可溶蛋白,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γ, SNCG)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可通过MAPK、PI3K/AKT/mTOR通路及DNA启动子甲基化等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包括乳腺癌、胃癌、肺癌、膀胱癌、口腔鳞状细胞癌以及子宫癌等[3-8]。本文采用免疫组化分析结直肠癌中SNCG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探讨SNCG作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的意义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20年9月~2021年6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存档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126例,同时获取相应的癌旁组织及远端正常组织。其中男性74例,年龄30~83岁,平均(65.1±11.8)岁;女性52例,年龄37~82岁,平均(62.3±12.0)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均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

1.2 方法鼠抗人1#SNCG单克隆抗体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提供,兔抗人BRAF V600E抗体购自上海罗氏公司,鼠抗人HER-2抗体及二抗小鼠/兔聚合物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组织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5 μm厚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结果判读SNCG及BRAF V600E染色结果判读采用四值分类法进行评分:(1)按染色面积评分:<10%为0分,>10%为1分;(2)按染色强度评分:弱阳性为1分,阳性为2分,强阳性为3分。将两项得分结果相加:≥3分为SNCG阳性,<3分为SNCG阴性。HER-2染色结果判读:(1)无阳性染色或≤10%细胞呈现不完整的、微弱的细胞膜染色为阴性;(2)>10%细胞呈不完整或完整、微弱~强的细胞膜染色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端正常组织中SNCG的表达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SNCG表达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组织中SNCG的表达SNCG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及远端正常组织中染色见图1。126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SNCG的阳性率为65.1%(82/126),高于癌旁组织(0,0/126)及远端组织(0,0/126)(P<0.05)。

2.2 SNCG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NCG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类型、血管内癌栓、侵犯深度、TNM分期、分级和HER-2表达相关(P<0.05,表1),即黏液腺癌、血管内存在癌栓、侵犯深度T3+T4、TNM分期Ⅲ+Ⅳ期、肿瘤分级G3级以及HER-2阳性患者组织中SNCG高表达。

2.3 SNCG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SNCG表达为因变量,各自变量赋值说明见表2,采用逐步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中SNCG表达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黏液腺癌、血管内存在癌栓、TNM分期Ⅲ+Ⅳ期以及HER-2阳性是结直肠癌组织中SNCG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

3 讨论

目前,虽然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仍在增加,生存率未发生较显著的变化,因此有必要探寻结直肠癌新型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位。国内外有关SNCG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此本实验对结直肠癌组织中SNCG的表达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SNCG表达主要与肿瘤性疾病相关,其可提高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的磷酸化水平,增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通路活性,促进肿瘤的增殖和迁移。同时,还可提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即AKT)及雷帕霉素受体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介导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此外,SNCG启动子中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ytosine phosphoric acid guanine, CpG)岛的去甲基化可使SNCG基因上调,从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增殖能力[9-12]。本实验SNCG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为65.1%,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和远端正常组织。其在乳腺癌、胃癌、卵巢癌、口腔鳞状细胞癌[13-15]中也有类似的表达,表明SNCG可作为一种细胞恶变的标志物。本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中黏液腺癌、肿瘤细胞浸润组织越深、浸润血管、TNM分期越晚、分级越高及HER-2阳性结直肠癌患者中SNCG阳性率越高。文献报道黏液腺癌、浸润血管、TNM分期Ⅲ+Ⅳ期以及HER-2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16]。本实验结果显示,黏液腺癌、浸润血管、TNM分期Ⅲ+Ⅳ期以及HER-2阳性可作为结直肠癌中SNCG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SNCG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

综上,SNCG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在肿瘤细胞增殖、浸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一种反映肿瘤恶性进展程度的标志物,对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的恶变程度和治疗预后等具有较广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黏液腺癌直肠癌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