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研究
2022-11-25赵保彦
●赵保彦 刘 洋 王 伟
(1.吉林市昌邑区河湾子木材检查站 吉林 吉林 132000;2.吉林市昌邑区林业工作总站 吉林 吉林 132000;3.吉林市昌邑区国有林总场 吉林 吉林 132000)
1 林区概况
吉林省舒兰市某林区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夏季湿润,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4.3℃,年平均降雨量683 mm。林区范围内主要种植红松、白松、落叶松、柞木、紫椴等林木。舒兰市积极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林业建设目标,力图在2025年,使舒兰市森林覆盖率达53.4%以上,森林蓄积增长至3340.4万立方米,进一步推动舒兰森林生态建设[1]。
2 森林资源管理策略
2.1 完善森林培育
2.1.1 调整林分在全面调查森林资源情况基础上,确定低生产力林分与残次林,结合当地情况进行低产林改造,以此提升林地生产力。在林分调整期间,需对本土珍贵树种、天然林分进行细致保护,借助天然更新进行冠下造林,用以保障森林资源质量,对林分森林资源结构进行调整。营林造林活动的开展需适地、适树,不能将木材生产效益视为单一目标,林区自然条件、现有树种结构、重视珍贵的阔叶树种,使人工林分结构更为稳定。通过林分结构调整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资源展开生态保护。
2.1.2 合理抚育森林资源管理期间,可通过科学抚育采伐,营造健康和谐的森林资源生长发育环境。案例林区森林资源主要是中幼龄林,此时应注重中幼龄林抚育工作,制定符合林区森林资源实际情况的抚育计划,清除中幼龄林周围杂草、藤条,避免其争夺中幼龄林养分。采用平切法等方式,修剪超过中幼龄林木1/2高的死枝、枝条,若郁闭度超过0.8,则需进行透光抚育,间密留疏,调整林分结构,合理间伐,将郁闭度降至0.6,以此保障各类森林资源良好成长。发生火灾或病虫害后需对危险树木、灾害木等进行合理采伐。为保护森林资源,对危险树木、灾害木进行采伐前,需由主管部门进行危险树木、灾害木鉴定,通过后方可将其清理。
2.2 应用先进技术
以无人机技术为例,可从以下方面实现全面应用。
2.2.1 森林资源调查无人机具有操作便捷、工作量少、结果精准的优势,并可将无人机所调查的数据信息转化为更为直观的表格图像,且无人机受地形、天气的干扰较小,调查人员通过无人机即可了解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生长动态,为后续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时,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了解森林资源规划情况,运用无人机技术详细了解区域范围树种类型、面积范围、数量位置、生长动态,更为清晰地完成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2.2.2 病虫害防治可借助无人机预测林区病虫害,并对现有病虫害进行跟踪,起到及时发现、针对预防的效果。例如,该林区对往年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规律,在病虫害高发时间段,运用无人机跟踪森林资源生长动态,采用低飞的形式观察森林生长情况,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无人机则会发出警报,将数据及图像传输至管理中心,确定病虫害种类后即可及时展开针对性预防。此外,在森林资源日常管理期间,可根据林区实际情况制定无人机航线,定期巡检,观察林区树木生长情况及颜色表现,以此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使病虫害防治作业更为有效[2]。
2.2.3 森林防火救灾无人机日常巡航不仅能够观察病虫害发生状况,还可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或及时控制。火灾发生初期有烟雾蔓延,且火灾周围温度较高,采用传统方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定位火灾位置,此时可借助无人机进行调查,迅速完成火灾定位,及时开展救灾行动。在日常管理期间,可运用无人机对火灾常发区域进行重点筛查,并将红外相机、高清相机配置到无人机结构中,使无人机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取火灾情况,实现火灾动态跟踪。除定位跟踪火灾情况外,还可借助无人机进行救灾,运用无人机载物功能,投掷灭火吊桶、灭火弹,确保森林火灾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2.2.4 强化森林执法运用无人机定期巡检,对森林内的私自采伐、乱捕滥杀行为进行全面监督监管,并可在无人机的帮助下快速定位违法、违规行为,为森林执法提供便利。
2.3 优化森林养护
案例林区在森林资源养护期间按照季节特征采取不同养护技术。
2.3.1 春季养护林区干燥多风,林木逐渐展叶发芽,此时需按照林木生长情况进行施肥。通常情况下,若林木胸径低于15 cm,则每3 cm施有机肥1 kg;若林木胸径已超过15 cm,则每3 cm施有机肥1~2 kg;若林木处于发育壮期,此时林木急需养分扩大树冠,应适当增加施肥量。为保障施肥效果,需按照林木冠幅设置施肥环沟,通常情况下,施肥环沟的宽度与深度在25~30 cm。此外,春季养护需注意防治病虫害,补植缺株,拆除防寒物,剥芽去蘖,确保林区森林资源能够得到恰当养护。
2.3.2 夏季养护林木在初夏生长旺盛,需注意补充水分,案例林区为大陆季风气候,夏季降雨集中,应注意总结降雨规律。在灌溉期间,为确保水分能够充分被林木根系吸收,夏季灌溉应于早、晚进行,依据林木树种差异及立地条件,合理规划灌溉方案,避免过度灌溉损害林木。进入盛夏阶段后,降雨逐渐集中,此时需做好林区汛期排水防涝,对易涝树种、地势低洼处做好排涝准备。此外需按照林木养护经验进行中耕除草,新种植林木若出现倾斜情况,需将其支撑扶正。
2.3.3 秋季养护进入秋季后温度逐渐降低,林木落叶,在当地土地封冻前,做好灌溉工作,并对不耐寒新种植林木进行防寒处理,确保新种植林木可安全越冬,顺利生长。针对林区内珍贵树种,需施加有机肥,确保营养供给。
2.3.4 冬季养护此时林区内树木进入休眠期,应注意防控病虫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灌溉或堆雪,确保林木在冬季仍可获得充足的水分。为保障造林区域的林木生长,需对新栽植林木进行修剪。
2.4 加强天然林保护
吉林省具有丰富的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区域,按照《关于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维护天然林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力争2035年达到9382万亩,保护天然林生态多样性,提升生态承载力,以天然林为切入点,加快吉林省生态林业发展步伐。
2.4.1 精准化保护在持续落实天然林生态保护红线基础上,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红线及生态区位情况,因地制宜,搭建吉林省天然林分级保护制度,按照分级情况展开细致管理。
2.4.2 体系化管护总结天然林森林管护经验,将其推广至全省,逐步建设天然林管护体系,搭建局、场、站、护林员四级管护架构,逐级明确管护职责,层层落实,同时于管护期间主动应用高新技术,使森林管护更为科学合理。
2.4.3 科学化保护遵循“保护优先、生态为本”原则,依据自然规律,根据森林发育及演替阶段进行保护修复,在此期间人为修复为辅助性作用,主要为抑制天然林分退化,加强森林资源生态功能。
3 生态林业发展要点
3.1 搭建绿色发展模式
案例林区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搭建了无公害经济链条,强化森林资源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林业经济。
首先,案例林区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迎合时代发展形势,建立了当地森林资源信息化系统,将无人机等先进数据采集设备与森林资源信息化系统对接,所采集到的森林资源动态数据可直接传输至信息系统内,将其分类后集中存储,并定期更新森林资源数据,借助量化统计的方式帮助林区管理人员了解森林资源情况,为林业生态发展提供依据,继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林业建设。
其次,案例林区主要为阔叶混交林、人工落叶松林、柞树林以及其他林分结构,在生态林业建设期间,应根据整个区域不同林分结构做好差异化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树种生长特征及生态经济效益,开展细致化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在保障林区森林效益的同时推动生态建设工作。
再次,按照相关文件,落实林区生态建设责任,将生态建设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林区护林员生态责任意识,从根本处入手,规避森林污染,同时在生态建设发展期间,需按照责任标准核算案例林区范围内生态恢复成本,确保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建设专项资金应用到实处,以此全面推动生态林区的建设工作[3]。
3.2 激活林区生态功能
3.2.1 规划放牧按照吉林省规定,发展林牧经济时,注意控制放牧规模,并依据休牧计划进行林区森林生态修复,避免过度放牧而损害林区原有生态。
3.2.2 重视森林环境依据林区生态管理规划,严禁过度砍伐,合理造林营林,最大限度维持林区森林生态。
3.2.3 加强宣传将林业生态保护观念宣传给林区周围居民,并引导林区周围居民参与到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监督工作中,使林区生态建设成为常态化作业持续推进。
3.2.4 多样性保护案例林区生态结构相对复杂,不仅有各类林木资源,还生活着各种动物,且具有水源体系。在生态林业建设期间,应注意保护物种多样性,涵养水源,从不同角度促进林业生态发展[4]。
3.3 组建专业管护团队
在生态林业建设期间,定期开展护林员培训工作,将森林资源养护技巧、无人机操作技巧、信息系统应用技巧、生态环保理念等作为护林员培训内容,通过常态化护林员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护林员素质,以确保其能够正确应用养护技术管理森林资源,并以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日常林区作业。舒兰林区搭建了多级工作责任制,20个联动部门责任制,采用“一林一警”的形式进行林业监督监管,各个乡镇配备一名警长与一名警员,旨在强化涉林刑事案件侦办,为舒兰林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