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猪场寄生虫病防治的策略分析

2022-11-25张锐敏干甜甜王礼贤张海鹏

江西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养猪场驱虫寄生虫

张锐敏,干甜甜,王礼贤,张海鹏

(1.九江市柴桑区农业农村局,江西 九江 332000;2.九江礼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 332000)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目标,很多生猪养殖大省的规模化养殖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部分养殖人员为了谋求眼前的经济效益,采用的养殖手段和方式不够科学,还有一些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不断加大猪群密度,再加上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措施的不到位,导致养猪场内部寄生虫疾病滋生。因此,规模化的养猪场在饲养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寄生虫疾病的防控管理,注重对生猪进行定期的寄生虫疾病检查,及时地对病猪进行诊断并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寄生虫疾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1 规模化养猪场中常见的寄生虫疾病

1.1 疥螨病

疥螨病主要寄生在生猪的体表真皮层内部,这种寄生虫长期存活于活体猪身上,会引发病猪出现过敏性或者是慢性皮肤疾病。患有疥螨病的病猪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在发病初期,病猪的脸颊、眼睛部位以及耳部会出现皮肤疾病,随后,发病区域将会向病猪的肢体部位不断蔓延。发病期间病猪会感到焦躁不安,身体奇痒无比,可能会出现在栏杆上蹭痒等异常的行为,严重时,病猪还可能会出现皮肤组织出血、皮肤角质增厚、局部毛发脱落以及患病区域周边出现增生等病变状态。除此之外,患有疥螨疾病的病猪可能会在栏杆或墙壁上蹭痒,而蹭痒力度不当也会导致生猪局部皮肤出现伤口,从而为这种寄生虫疾病入侵体内提供了渠道,同时,在墙壁以及栏杆部位留下的寄生虫病原体,有可能会感染到其他健康猪群[1]。

1.2 蜱虫病

蜱虫病这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不仅感染率较高,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蜱虫病是一种体外寄生虫疾病,蜱虫可以通过吸食生猪的血液来不断汲取生猪体内的营养,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导致病猪出现贫血的症状。除此之外,蜱虫在吸取血液的同时还会分泌一种毒素,这种毒素经年累月地在病猪体内堆积,就可能会引发如脑炎等病毒性的疾病。当健康猪被少量的蜱虫叮咬过后,并不会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临床病症,随着叮咬病猪的蜱虫数量不断增多,病猪会感到疼痛或瘙痒,同时,还会出现摩擦或舔咬等一些异常行为,而这些行为也会导致病猪的局部皮肤出现水肿、发炎、皮肤增生或皮肤出血等问题。如果蜱虫长期寄生在病猪体表,就会导致病猪出现衰弱、体形消瘦、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时会导致病猪死亡[2]。

1.3 其他寄生虫疾病

规模化养猪场中还存在猪蛔虫、毛首线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球虫等多种寄生虫疾病。其中,猪蛔虫疾病在规模化养猪场的感染几率达到了100%,根据寄生虫的寄生数量不同,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猪的健康生长发育,导致生猪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僵猪、佝偻病等问题。这些体内寄生虫疾病感染严重时,生猪的肝脏内部将会存在大量的幼虫,导致规模化养猪场中生猪的肝脏变性,并且还会引发蛔虫性的肺炎。毛首线虫在医学中又被称为鞭虫,当生猪轻度感染这种疾病时,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如果这种寄生虫在生猪的体内数量增多,就可能会损害到生猪的大肠黏膜,导致生猪出现被毛粗糙、营养不良、慢性下痢、日渐消瘦等现象。食道口线虫又被叫做结节虫,病猪被感染之后,将会呈现出慢性腹泻、腹痛等症状,并且由于长期腹泻,还会引发肠胃细菌感染。类圆线虫主要寄生在病猪的小肠中,其幼虫可以穿过病猪的皮肤并且转移到病猪的肺部。患有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病猪会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问题。患有猪弓形虫疾病的病猪在临床中呈现出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并且病猪皮肤表面还会呈现出紫红色的斑点,会排出黑色的血,存在呼吸困难等问题[3]。

2 规模化养猪场的驱虫策略

2.1 不定期驱虫

不定期驱虫方式主要是发现猪群中已存在部分猪感染了寄生虫疾病后才会采取驱虫措施的驱虫方式。驱虫的时间点主要以诊断猪群感染寄生虫疾病的时间点为依据,一旦发现猪群中已经有部分猪感染了寄生虫疾病,就应该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这种驱虫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较强的特征,但是由于在这种驱虫模式下养殖者很难及早发现猪群中寄生虫疾病的存在,只能通过临时用药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4]。

2.2 定期驱虫

规模化养猪场中大多数寄生虫疾病会在春秋两季暴发,因此,定期驱虫的时间段也集中在每年的春秋两个季节,在这两个季节,需要对规模化养猪场内部的猪群进行统一驱虫。采用定期驱虫的方式,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对规模化养殖场中所有存栏猪进行药物驱虫。这种驱虫方式具有时间固定、操作流程简洁、操作方便等优势,但是由于定期驱虫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两次驱虫间隔了半年时间,因此,必须考虑到驱虫药物的留存时间,避免出现由于两次驱虫时间间隔过长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问题。

2.3 阶段性驱虫

阶段性驱虫主要是指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在某一特定的阶段中对所有存栏生猪进行定期驱虫。这种驱虫方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母猪、生长发育期的肉猪或后备猪,是养殖人员确保规模化养猪场猪群繁衍以及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阶段性驱虫通常在母猪配种前15天左右进行一次驱虫;而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肉猪,需要在45日、75日以及135日左右进行定期驱虫;在后备猪转入种猪猪舍之前也应该驱虫1次;对于养猪场内的生猪,每年应该定期驱虫2到3次。

3 规模化养猪场中常见的驱虫药物

3.1 咪唑噻唑类驱虫药物

咪唑噻唑类驱虫药物的临床制剂主要有左旋咪唑与噻咪唑。在通常情况下,左旋咪唑的药用价值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左旋咪唑药物制剂有片剂、针剂以及透皮剂等多种药剂形式,这种药物的用药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涂抹等方式给病猪用药。左旋咪唑类药物主要是治疗生猪的蛔虫以及食道口线虫等寄生虫疾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科学地掌控使用剂量,可以根据生猪的体重判断用药剂量,每千克用药7.5毫克,可以通过内服或皮下注射的方式为生猪驱虫。但是这类药物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因此,一般不能用于治疗怀孕的母猪。

3.2 苯并咪唑类驱虫药物

苯并咪唑类驱虫药物在临床医学中的主要制剂有阿苯达唑、噻苯达、尼妥达敏、氟苯达唑、甲苯达唑等等。在这些苯并咪唑类药物制剂中,阿苯达唑又被称为丙硫达唑,同时,阿苯达唑也是临床中使用最多的猪群驱虫药。这种药物毒害性较低并且驱虫效率较高,是规模化养猪场中公认的一种广谱驱虫药物。阿苯达唑主要是负责驱杀生猪体内的消化道线虫,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药物的用量,但不是根据猪的体重来判断药物用量,每头猪只需要服用5~10毫克的阿苯达唑,就能够达到良好的驱虫效果。

3.3 有机磷酸酯类驱虫药物

有机磷酸酯类驱虫药物在临床医学中的驱虫制剂主要有敌百虫、敌敌畏以及蝇毒磷等等。其中敌百虫这种制剂能够有效地灭杀生猪体内的消化道线虫与吸血类寄生虫,同时,敌百虫还能够快速杀灭生猪体外的寄生虫,例如猪血螨、蜱虫、跳蚤和血虱等等。但是敌百虫这种药物制剂中含有毒害成分,在大量使用过后还容易引起生猪中毒的现象,其制剂内部的有机磷化合物会危害到生猪的健康。因此,这种药物缺乏安全性,适用的范围较小。但是考虑到这种药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因此,在喂生猪驱虫药时必须要控制其口服用量,根据生猪的体重来控制药物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规模化的养猪场应该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针对养猪场内常见的寄生虫疾病,选用合适的驱虫模式以及驱虫药物。同时,在日常管理中也应该注重对养猪场的定期清洁以及杀菌管理,科学地使用驱虫药剂,正确判断驱虫药剂的使用次数和使用剂量,以达到理想的驱虫效果。

猜你喜欢

养猪场驱虫寄生虫
寄生虫与狼的行为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香榧驱虫述古今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猪场防暑与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