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虫害防治的生态安全策略实践

2022-11-25耿利枝张付生

江西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虫害害虫

耿利枝,张付生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山东 滨州 256600)

病虫害问题是影响农产品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为充分发挥农业植保技术的价值,需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对绿色植保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 人类防农业虫害的历史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都在用化学武器对抗虫害。但时至当下虫害还在持续,而这些年,农药残留、生态污染等问题频出,使大众开始质疑农药的负作用。那么,不用农药是否也能防虫害?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早在春秋时期,有用牡菊灰烬或烟熏防治虫害的记载。在古巴用蔬菜地种玉米,以玉米喂饱虫害的生态防控思路,降低了虫害对蔬菜的影响。此外,在我国山东平邑的弘毅生态农场,严格实行农田生态管理,结合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措施来确保农场生态的多样性,在稳产高产的基础上全面禁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是国内生态防治农业虫害的典范。

2 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是通过培养害虫天敌等措施达到虫害防治的目的,这需要根据农作物品种及常见害虫,提前培养害虫的天敌,然后借助天敌消灭害虫。在使用生物防治手段时,农户及相关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根据害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天敌品种进行培养外,还需要根据农作物种植规模把控好天敌培养的数量。生物防治技术对生态环境及农作物正常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小,与其他生态防治技术配合使用会获得更好的虫害防治效果,所以生物防治技术具有非常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2.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提高农作物病虫害抵御能力并降低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不良影响,其中涉及到良种选择、土地整理及加强农作物管理等工作环节。

首先,良种选择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及病虫害抵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农作物品种得以改良和应用,农户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及土壤条件合理选用优良品种,并在播种前按照种子特性进行适当处理,对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率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土地整理主要包括土壤深耕以及对种植区域进行清理等工作内容,这也是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很多农作物病原细菌及害虫虫卵都会在土壤和枯死植物中生存、越冬,如果农户能够及时对土壤进行深耕,并对种植区域的杂草、秸秆等杂物进行科学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清除适宜病虫害生存、繁育的场所,还可以增加土壤养分,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除此之外,农户合理使用间作和轮作等种植技术,也可以达到改善土壤条件及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率的目的。

第三,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水肥的精细化管理及田间巡查等工作内容,水肥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加充足的养分,还可以营造出不适宜害虫生长繁衍的环境,也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及病虫害防治成效的重要工作环节。

3 农业虫害防治的生态安全策略

3.1 强生态适应性虫害

3.1.1 危害特点

此类虫害的环境适应性强,种群逆生长能力强。在一年四季中,此类虫害无处不在,只要是绿色植物都会吃。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态势下虫害的行为和生活习性会发生变化,表现出较强的耐抗性并在特定区域集中爆发。比如:棉铃虫适生能力强,高密度爆发时具有不规则迁飞特点,直接成为集中性爆发虫害。金龟子幼虫隐藏土中进行为害,成虫为害果、叶、茎,适生能力强,可造成花生的大面积减产。甜菜夜蛾虫吃食范围广,抗逆性强,可在多生态范围适生,会造成极严重的农业危害。

3.1.2 生态防治策略

①调整农田生态环境。就该类虫害发生特点来说,生态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改进栽培技术和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上,通过创造不利于虫害生长的外部生态条件,以达到减低虫害基数、降低虫害威胁的目的。比如:选种双价基因抗虫棉,可增强棉田抗棉铃虫能力;小麦套种花生改为套种玉米,对降低蛴螬虫害效果显著。②调整联控联防策略。即点防与面防相统一,预防和治疗相结合,并以预防为主。防成虫与幼虫结合,主害作物与次害作物结合,主害代与次害代治理相结合,最终体现空间上点面结合,种群上主次结合,控制上防治结合。还要强调的是,无论用何种措施,都要做到联防联治,并在大面积内执行,而且区域越大往往效果越好。

3.2 迁飞性虫害

3.2.1 危害特点

此类虫害迁飞性强,会在不同区域间远距离迁移,适生危害性较大。生态学上将该危害特点归纳为同期突发,可在某一时间段大面积爆发、大规模破坏。归纳起来,表现为时间递进、空间开放、数量庞大。个体特点:飞翔能力突出、爆发与气象条件相关,像粘虫、草地螟、东南亚飞蝗等,都属于此类虫害。

3.2.2 生态防治策略

第一,针对虫害的流行特点,提前做好迁入测报,掌握虫源性质、异地流行特点,提前选在最佳期防治。第二,联系迁飞原发地进行统防,当前,泛滥严重的粘虫原发地在华南、江南,应加强生态防治。东亚飞蝗原发地在河南,应做好黄河滩的治理工作,从而调整虫害空间聚集,避免出现远距离迁飞。第三,强调关键期防治,选在迁入为害盛期进行防治,或者做好超前防治。联防联控,协调统一,力求在短时间内大面积用生物制剂进行控制,不要延误防治。

3.3 危害隐蔽性虫害

3.3.1 危害特点

此类虫害危害的隐蔽性较大,或潜伏在植物体内,或蛰伏在土中,或隐藏在植物保护体内。就分类来看,存在客体隐蔽、主体隐蔽、复合隐蔽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统一的特点就是病发隐蔽性大而且危害大。

3.3.2 生态防治策略

此类虫害危害隐蔽、形式多样、习性差异大,防治策略应区别对待,以确保生态防治效果。第一,注意保护天敌,在此基础上开发利用寄生天敌、微生态制剂。此外,近期推广的植物性杀虫剂也是不错的生态防治措施。第二,选准防控时机,尽量选在隐蔽危害前的薄弱环节,这个薄弱环节也就是敏感期、关键期。但是,此时期的时间短,要掌控好,不要错过。第四,抓好虫害休眠期的防治工作,通过刮树皮、清除残枝落叶,高强度使用生物触杀剂、渗透剂等等,以起到降低虫害基数的目的。第五,配用其他防治措施,地下虫害危害最隐蔽,必须配用灌根、根施等隐蔽防治措施。而对危害茎、叶严重的虫害,则配用抹药、插毒扦等形式,以达到预期防控效果。

3.4 嗜食性虫害

3.4.1 危害特点

因寄主作物空间结构不同,而呈现小区域内暴发态势。或者因生长季节不同,多数种类繁殖能力强,易暴发成灾,能主动迁移扩散,扩大危害范围。或者与寄主作物生育期相关,在生育期内危害最重。

3.4.2 生态防治策略

第一,掌握虫源所在,搞清越冬场所分布,以破坏越冬场所,降低虫害基数。比如:捡拾、破坏稻茬,以驱杀三化螟越冬幼虫;刨树盘,以驱杀萤叶甲越冬成虫。第二,改进农艺技术,调整作物播期,将虫害为害期与作物生育期错开。比如:通过水稻早插秧,错开三化螟三代为害与孕穗期,以控制虫害。第三,遴选耐抗品种,比如:选散穗品种,对控制高粱小穗虫效果不错。

3.5 单食性害虫

3.5.1 危害特点

因协同进化作用,加上时间周期的变化,此类虫害每隔一段时间爆发一次或数次。比如:水稻苞虫,间隔4~5年发生1次。褐飞虱,间隔8~10年发生1次。吸浆虫,间隔10~15年发生1次。

3.5.2 生态防治策略

第一,做好流行病调查,掌握虫害的流行频率及危害程度。第二,大流行年份,提前做好警惕。第三,了解危害的特点,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做到因虫而定。第四,根本上要从优化农田环境、恶化害虫繁殖条件、降低虫害基数着手。

4 结束语

当前,探索农业虫害的生态防治刻不容缓,我们应持续加大生物科研的力度,运用好各种新技术,以新理念推动虫害生态防治的新思路,切实降低虫害基数,同时保护周边生态,以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虫害害虫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分析与阐述
美国油梨虫害进一步加重
把粮食保管好/一个消灭米象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