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青花瓷器展览修复工艺应用
——以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盘为例*
2022-11-24陈洪梅李其江
陈洪梅 李其江 袁 枫
(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 江西 景德镇 333001)
元青花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但其存世量较少,特别是大件器物,同时又由于埋藏、保存、使用等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破碎和残缺。对于大件元青花器物的展览修复,因其工艺特点较为典型,在修复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在器物拆分上,拆分的方式有多种,对于大件器物以何种方式拆分最为恰当,目前还没有学者进行梳理;在器物清洗上,因元青花大件器物胎体较为粗糙,在胎体孔隙中存在胶体残留,这种残留胶体附着在瓷器胎体表面及孔隙内部,不易清除,且青花大盘较多的碎片需花费修复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在瓷器粘接上,碎片较多的大件器物不仅在修复操作中难以拼接,且对粘接剂的强度也有一定要求;在补配上,元代青花大盘硬度高、密度大,补配部分很难与其胎体特点保持一致,容易造成器物重心不稳,从而增加文物不安全因素;在打磨上,一方面,较大的体积使修复工作者很难准确的把握器型,导致打磨形状不准确,另外一方面元青花体积较大,打磨费时费力;在纹饰补绘上,体积较大的元代青花大盘补绘面积较大,且纹饰弧线较长,箍线是其典型代表,补绘时难以做到自然流畅。
笔者就以景德镇陶瓷大学所藏“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盘”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多次实验的方法,对元青花大件器物的展览修复操作工艺应用进行研究梳理,其结果不仅有利于对破损严重的大件青花器物修复以借鉴作用,也有利于减少因体积较大、碎片较多而产生的修复时间较长的问题。
1 文物基本情况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盘”(见图1),通高7 cm,口径45 cm,底径26 cm,体积较大。内底心绘云龙纹,内壁饰缠枝莲纹,间以弦纹五周,口沿饰二方连续几何纹一周,外壁饰缠枝莲纹一周,且盘底无釉。胎质细腻、坚致、略微泛灰,白釉莹润泛青。青花发色有淡雅、黑灰两种色调,并有少量的铁锈斑分布其中;由Al2O3含量可知,元代青花大盘瓷胎系采用高岭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制作而成。因受当时瓷器原料制备与瓷器制作技术的局限,胎体较为粗糙,底部的露胎处可见黄褐色斑点、窑裂、空隙等现象,而圈足的胎釉结合处呈现出火石红色。
图1 修复前照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WW/T 0057-2014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瓷器类文物的要求对器物保存状况进行分析,器物烧结程度较好,整体化学性质稳定。从器物完整程度上看,破碎多达79 片、缺损率为10%,釉面和胎体有轻微腐蚀现象,但暂无继续劣化迹象,表面存有修复病害,如残留石膏、残留胶水、釉面刮伤、错位等,最明显的是器物底部色泽不一,部分红褐色底部因过度打磨变为白色。虽然此大盘是已修复瓷器,但器身和断截面的附着硬结物仍未去除干净。其主要有两类污染物,通过超景深显微镜放大250倍观察到:一类分布在断截面处的污染物呈黄褐色结壳状(见图2);另一类布在瓷器表面缩釉点处的污染物为红色硬结物(见图3)。两者放大后结构疏松且有隙孔,应为不同环境下的土沁污染。
图2 断截面土沁
图3 缩釉处土沁
2 解决方案与实施
2.1 拆分
通过观察,元青花大盘之前的粘结剂为一般高分子粘结剂,补配材料为石膏,由潘坤溶等的研究,主要拆分方式有干燥箱拆分法、热风枪拆分法、水浴法、化学试剂浸泡法、化学试剂湿敷法等,前3种方法是利用干热、湿热老化的方式使胶体失去作用,后两种方式是利用溶解、溶胀的方式拆除瓷器。在干热老化拆分方法中,器物易出现热胀冷缩从而产生炸裂等不稳定因素,且热风机温度较高。根据王维达等的研究,瓷器加热温度超过200℃会对热释光信号产生激活影响;水浴法是文物拆分中较常用的拆分方式,其温度不仅在100℃内,还可以通过在器物与煮水器皿接触部位放置毛巾等物品起到隔热的效果,大幅度降低了干热老化拆分的风险。但对于胎体较厚的大件元青花器物,水浴法不易操作,且需浸泡时间较长。据潘坤溶的研究,室温下水浴静态浸泡瓷器82 h的影响与2%硝酸浸泡瓷器2 h的影响类似,其结果都会致使瓷器表面粗糙度增加,部分金属离子流失;在化学试剂拆除方法中,据牛飞阐述化学试剂浸泡易使瓷器应力发生改变,故首先选取干预瓷器较小的湿敷法来拆分瓷器。
首先将大盘底部及周围铺上毛巾等较软材质的物品,防止脱落后产生危险,再将适量的丙酮倒入容器中,用脱脂棉浸入丙酮,最后使其覆盖在瓷器的拼接处,并将湿敷部分用保鲜膜包裹起来,以免化学试剂挥发降低效用,其效果显著(见图4),但是在其断截面上仍存有胶体和土沁(见图5)。
图4 解胶后
图5 解胶后的断截面
2.2 清洗
清洗是古陶瓷修复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清除瓷器断面、表面、缝隙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如器物埋藏在地下时,附着在器物上的土沁、钙质堆积以及金属有害锈等。根据文物行业标准WW/T 0057-2014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瓷器类文物,并通过微观分析和肉眼观察得知,拆分后在断面及气孔中仍有胶体附着物残留,且因该青花大盘埋藏环境不同,在瓷器断截面、表面有不同颜色的土沁。
由于胶体残留在大盘胎体的隙孔中,手术刀刮出等物理方法易对大盘断截面产生磨损,致使岔口拼接不齐,故首先采取有机溶剂在断面湿敷,利用化学试剂溶解或溶胀的原理使其老化失去效果,再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利用超声波使液体振动产生炸裂气泡的原理冲刷污垢,从而使胶体脱落。对于瓷器断面的土沁清洗,胡东波等研究表明:各种清洗材料或多或少对胎体、釉面存在一定损伤,酸性较强的清洗剂清洗效果好,但是对釉面胎体的腐蚀也强;碱性清洗剂的损伤更大,所以笔者选取六偏磷酸钠、甲酸、edta二钠盐、柠檬酸等对瓷器损伤一般的弱酸在同一个埋藏环境出土的青花瓷器断截面处进行清洗实验,如图6所示,edta、柠檬酸的效果较好,选择其中的一种清洗剂清洗土沁,其效果如图7所示。
图6 不同清洗剂清洗实验结果
图7 柠檬酸清洗结果
2.3 粘接
古陶瓷修复的粘接方式主要有两种:①用热熔胶临时固定,然后将粘接剂滴到缝隙处,使其渗透粘接;②在碎片的断截面处涂抹粘接剂,在拼接之后用热熔胶固定,等待凝固。对于大件器物,从器物碎片较多的角度考虑,在断截面涂抹粘接剂的方式会增加缝隙缺陷至使碎片之间拼接措位,故应采取第一种拼接方案,这就需要胶体有一定的渗透性。除此之外,对于胎体较厚的大件器物,还应考虑粘接强度和产品老化问题,避免因粘接度不够或因老化过快导致的频繁修复问题。经过对粘接剂的多次实验,最终选择了粘接强度、抗老化性能、渗透性等综合性能较好的Hxtal(NYL-1)作为瓷器粘接的粘结剂。
对青花大盘进行粘接时,首先要根据所有碎片的纹饰及断截面岔口对青花大盘进行预拼,并做好位置标记,从而确认粘接次序,以免遗漏。然后使用热熔胶将瓷器从底部向上逐步进行拼接。由于碎片较多,为防止拼接错位,在拼接过程中,瓷片不仅要与连接部分做试拼,还要与暂时没有拼接到的周围做试拼,最终确认瓷片位置放置准确。用热熔胶棒拼接完成后(见图8),结合分析结果,在瓷器拼接缝隙中滴入Hxtal(NYL-1)粘结剂,待10 min后,用脱脂棉蘸取酒精将遗留在缝隙表面的胶体清理干净,避免干固之后难以清理,待粘结剂剂固化后,除去热熔胶。
图8 热熔胶拼接完成后
2.4 补配打磨
补配的过程是用对胎体无影响的可塑性材料将器物破损残缺部分进行填补,从而恢复器物原有造型的完整性的过程。根据元青花大盘的制作工艺特征,经过多组材料测试,最终确认补配材料选取了硬度、密度较大的氧化铝作为填料与粘接强度、老化性能较好的红星509胶作为粘接剂,将两者调和后填充在元青花大盘的缺失部位。由于该器物器型较大、胎体较厚,在补配时采取了质地较为坚硬的自由树脂作为模具的方法复原器物缺失部分。
在青花大盘补全前,首先要在岔口边缘涂上一层可撕胶或胶带,使补配部分与瓷器釉面分离,从而避免打磨时对瓷器釉面产生损伤,再用自由树脂在元青花大盘完好的部位处翻模,然后将翻制好的磨具放至残缺部位,用红星509粘接剂调和氧化铝粉来填充模具,待补配部分完全固化后,将模具卸掉,同时用填料将元青花大盘上的缝隙填平补齐。
在打磨过程中,由于缺失面积较大,视线总是聚集在眼前一处,很难完整地把握瓷器整个造型,这就要修复工作者不断的与器物保持一定距离来把握整体造型。同时在打磨操作时,借助打磨工具能够加快打磨效率。首先使用硬质合金旋转铣刀钻头对补配部分进行粗磨,其次用金刚砂磨头钻头进行整平,最后用贴好砂纸的粘盘磨头进行细磨(见图9),但在补配部分与青花大盘连接处的边缘位置用砂纸进行打磨处理,避免工具打磨面积大而造成的瓷器损伤,打磨时要遵循砂纸目数由粗到细的原则选取合适的砂纸,反复打磨补配材料表面使其平润光滑,直至手触缺失部位与青花大盘本体光滑一致时即可。
图9 用粘盘磨头进行细磨
2.5 补绘
补绘即是对修复部位进行上色处理,使其釉色、纹饰与青花大盘的原部位大致相同,从而达到减弱修复痕迹的目的。在颜色的选取中,选用老化性能、色彩表现较好的丙烯颜料,将与瓷盘胎体相致颜色的丙烯颜料、仿釉材料等进行混合,用喷笔喷涂底色,达到和原青花大盘底色相一致。
由于青花大盘器型较大,大盘底色是由不同的烧成气氛形成的多种颜色,在做底色时,一方面要找到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变化前的基础色,并根据色彩变化规律,不断调整颜色。由于每次调出的颜色较难完全一致,故调色容量尽可能多调,避免多次调色需要频繁调试所绘颜色之间的色差。
另一方面,对于青花瓷器来说,底色的着色是相对困难的,因为我们肉眼观察到的底色包含底部的胎色、表层透光度较强的釉色、中层的青花发色以及釉层中的气泡互相叠加呈现出的颜色,所以底色在肉眼中有多种的色彩倾向,故在此大盘的底色中微微泛蓝的同时也泛黄、泛绿,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理清思路且不断调试,才能配制出最合适青花大盘的底色。待底色调配完成后,用喷笔喷绘上色,喷绘时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其覆盖面积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底色上色完成后,为做青花纹饰时便于修改,还需喷涂一层透明保护膜层。
图10 水转印贴图补绘
在青花图案的补绘中,也应从肉眼观察到所占比例最大面积的基础色做起,采用毛笔涂刷加喷笔喷绘相结合的技法,由基础色不断调整深浅逐步完成青花上色。在大盘纹饰缺失面积较大处,可采用水转印贴纸进行贴图补绘(见图10),这既节省操作时长,同时也能使补绘效果更为自然和谐;对于元青花大盘缺失纹饰线条弧度较长的纹饰,可借用圆规、压手板、转盘(见图11)等工具使其纹饰变得流畅。
图11 用圆规辅助画弧线
2.6 仿釉
元青花大盘(见图12)是釉质肥厚的高温瓷器,因此釉质较为光亮、坚硬。针对瓷器的这一特性,我们选择了光泽度更加大的油性仿釉材料,其在干燥后可形成无粘性的较硬釉面瓷膜,且该材料可运用喷笔或毛笔进行多层或单层对修复部分进行加工,喷涂错误时可用乙醇清除,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图12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盘修复完成图
3 结语
对于修复大件青花瓷器,首先要对修复对象作出全方位的观察与分析。一方面应从历史资料记载情况出发,掌握所修器物所处的社会发展历史背景、纹饰演化规律等;另一方面,还要对所修器物的基本物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分析,包括判断其损伤程度、病害情况、修复类型等,一定要在全面评估器物自身状况和病害类型的基础上,提出正确可行的器物保护修复路线。
笔者认为大件青花瓷器的再修复,在拆分上使用湿敷法能够在最小干预瓷器的基础上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在清洗上对于瓷器胎体内的残留胶体,使用湿敷法结合超声波仪器,能够在不对断截面磨损的前提上,提高了清洗效率;在大件器物的拼接上,采取先热熔胶临时固定,再用Hxtal(NYL-1)粘结剂渗入缝隙中进行粘接的拼接方式,更能使瓷片拼接位置准确;在补配打磨上要选择适合的打磨工具;在补绘上应用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补绘;在仿釉的使用上对于高温釉下青花瓷器,应选取光泽度较大的油性仿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