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企业自动化转型与发展研究
——以德化豪晟有限公司为例*
2022-11-24陈少鸿陈柏林江祎婷万雨欣温亚峰
陈少鸿 陈柏林 江祎婷 万雨欣 温亚峰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智能建造学院 福州 350202)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制造业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研究表明,在未来近十年内,会有许多制造企业的大多数工人被工业机器人所取代,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在当下就有大量的企业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从而进行转型升级改造,在这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的转型升级并不是迅速的。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来说,乡镇企业的转型受地理位置、市场环境、企业环境等影响,转型升级尤为缓慢,特别在工业机器人的引进升级迭代方面。
本文数据来自乡镇企业泉州德化豪晟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与工人的数据事实调查。该数据由本团队深入当地企业的实地考察,其中考察包括了工业机器人使用情况、机器人效率运转、机器人成本、企业工人轮班制、工人薪酬工资、工人薪酬福利、个人发展、工人年龄、企业管理、企业年龄、工作执行效率、工作场所、场所环境、企业产出效益等进行了考察,并对相应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主要研究方法及其运用如下:
(1)文献调查法。通过寻找文献收集相关企业、政策信息。
(2)比较研究法。对工业机器人及工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对比,对当中产生的一系列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为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当中面临的困难,尤其是乡镇制造企业的发展瓶颈,提出合理的建议。
1 自动化生产线产生的问题分析
1.1 机器投入费用高,企业生产压力大
从表1可以看出,5个机器的单价、节约效率、提高成品率以及提高效益的数据。可以得出:自动上釉系统QJR10-1六轴机器人在节省人力以及提高成品率上是性价比最高的机器,单价低、节省人力、提高成品率和效益都是最高;而全自动陶瓷快速注浆成形系统FHZDZJ2800-40的机器性价比最低,成本高,效率最低。所以在注浆时,可以多采购全自动陶瓷快速注浆成形系统FHZDZJ2800-40,可大幅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但从总体来看,五大机器的成本需约600万元,节约人力共24人,且从表3可以看出,使用机器工人的工资每人约6 000元,每台机器使用寿命约10~15年,平均每台机器使用工人为2 人,且还从表3可以看出每台机器的单价,从而得出10 年仅使用机器,可节省工人开支约等于928万元。
表1 机器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每台机器各自可增加的利润、降低的制造成本率和减少不良产品率,分析得出全自动滚压成形生产线ACPM-30-1-100这台机器的不算机器成本所带来的质量产值最高。
表2 机器产能
综上得出引进机器设备,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引进先进设备却成了企业的难点所在。机器的引进需要高资本的投入,而机器的高昂费用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担的。从表1可以看到,一台全自动陶瓷快速注浆成形系统FHZDZJ29800-40需要将近82万元,一条全自动滚压成形生产线ACPM-30-1-100需要将近93万元,而这仅是购买机器的费用,后期设备的保养维修,更是一笔大的开支,即使政府对此有相应的政策和补贴,但企业仍需大量的投资。对于大型企业这些费用还可勉强承担,但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这些费用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使得小微企业在转型的路上难上加难,而德化又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所以对于全县企业的转型任重而道远。
1.2 无专业人员具体操作,生产过程易出现问题
从表3以及表4可以看出,使用机器和制作陶瓷工序的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都是以中小学为主。在此基础上机器的熟练程度都在51%下,且机器维修能力差,此处重点突出了机器的维修能力,反映出了每名工人在对机器的运用以及知识水平技能上在能够完全使用机器且维修的能力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不难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对机器的不熟悉和非专业化操作,导致生产效率难以达到其预定水平,使得工人必须以高度紧张的状态和最大的体力消耗配合机器的运转速度。每台机器引进时的寿命年龄每台可达到10~15年,如发挥其15年的功能,在没有机器损坏等不能使用的情况下,从表2得出可增加788万元的利润,但在工人无法维修,保养机器的情况下,每台机器的利润输出将大打折扣,并且在降低制造成本率和减少不良产品率上将大幅度上升,当产生这系列问题时,企业还将对此花费更大的人力财力对机器进行维修保养,这将导致成本的不断上升,利润下降,很大程度上可能对企业产生副作用。所以合理地引进先进技术工人的必要性,一方面可以替代大量的工人,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从而为瓷器企业保驾护航。但纵观到整个德化的企业,企业因内部培养成本较高,惧怕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被同行挖墙角的风险。所以对这一块的投入都是微乎其微,导致出现了有专业机器却无专业操作人员的现象。
表3 员工使用机器情况
表4 制作工序员工情况
1.3 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企业内部运转困难
从表5 可以看出,自2020 年疫情防控以来到2021年12月企业职工的人数从2019年1月的74人到2021年12月54人,两年时间裁员了有20人。裁员力度如此之大,反映出了在疫情反反复复的大背景下,原本出口的德化瓷器企业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转型升级,由原本对国外的销售,转为国内的销售。据了解德化豪晟有限公司全厂的货品有90%是销往国外的,是典型的出口型企业,并且在疫情的不断冲击下,市场需求量不断地下降,大量的订单减少或取消,也最终导致了裁员的发生成为结果。近期由国家提出了“能耗双控”政策,各地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出了相关的限电、限产措施。根据福建省工信厅,泉州市工信局启动有序用电文件精神及德工信商务[2021]72号文件要求,对德化陶瓷企业进行限电,限荷生产等措施。众所周知,机器的运转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在企业一个季度和一整年内的用电量,机器的用电量占据了主要部分,占比高达67%,所以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对企业的生产会造成影响,在有限的用电期内,企业只得限产限量,订单量也随之减少。
表5 疫情之下的减员
2 对产生的问题的建议以及解决方案
2.1 政府加强政策补助,企业自身内部协调
政府可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不同的政策补助,对大型企业的机器引入可提供补贴政策,主要费用由企业自行承担,一部分维保、零部件费用政府可对其补贴。对小微企业的机器引入可提供帮扶政策,政府承担一定的费用,并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做好安置工作,保障小微企业的机器使用。部分企业也可结合自身情况,不一次性直接引入机器,可进行二手采购或者租赁机器,这样成本在其可控范围之内。
2.2 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企业应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开设相应人才培训班,对工人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工人对机器的操作熟悉并灵活运用,形成一套专业化的操作流程,并每隔一段时间对其进行进修指导。政府也应协助企业健全人才培训服务机构,完善教育培训基地。对企业进行技术型指导,让企业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培养策略。创立企业同盟会,进行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分享各自自动化生产线使用经验,推动区域化产业链。
2.3 内部优化外部协调,既符政策又保经济
企业可针对限电政策结合自身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在限电的时间段,可以给机器进行合理的检修。优化生产工序,将主要高耗能的机器使用时间调至夜间,这样即错峰用电,又降低了电费成本。政府可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用电补贴,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遵守限电限荷,合理用电的企业进行鼓励政策,放缓一定的限电时长。供电公司也应与企业做好对接,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限电措施,确保企业应产尽产,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三方共同协作,在履行国家“能耗双控”措施的同时,也能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3 结语
通过对德化企业的调查分析得出,企业在面临“用工荒”、“人才断层”等问题时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的措施来寻求企业转型,虽然暂时缓解了一定的问题,但随之其他问题仍然对企业的转型带来了困难,所以这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让企业的转型更加容易,创造更好的企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