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膝颗粒辅助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分析
2022-11-24李聪鹏张小婷乔志刚付雷
李聪鹏 张小婷 乔志刚 付雷
1许昌市立医院脊柱外科 河南许昌 461000;2康复医学科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有超过8000万人存在骨性关节炎,占骨科膝疼痛患者的50%,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严重疾病[1-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尚待深入研究,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受破坏,其基质软化并失去弹性、强度丧失,导致软骨出现硬化、囊性病变,进一步形成骨赘[3];随着病情加重导致机体整个关节受影响,晚期患者关节会出现变形,其功能也随之丧失[4]。有文献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参与了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过程,在关节软骨基质的降解中具有重要作用,红细胞沉降率(ESR)可反应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使用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药物,可达到缓解患者病情作用,提示其与膝骨性关节炎病程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5]。丹膝颗粒为中成药,有养阴平肝、清热除烦等功效,对于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患者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目前有关其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膝骨性关节炎经丹膝颗粒治疗后ESR、MMPs及TNF-α变化情况,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9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完整;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颁布的2018年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6];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膝关节骨折、半月板损伤等疾病者;②患有风湿性、肿瘤、原发性软骨瘤、炎症性关节疾病等累及关节的疾病;③膝骨性关节炎继发于创伤、感染或内分泌性疾病者;④两周内已经接受过关节腔内药物注射,应用非甾体或其他激素类药物治疗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关节镜下清理术)与观察组(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丹膝颗粒治疗。对照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40~80岁,平均(53.26±12.33)岁;关节镜下软骨病变程度分为:I度-II度30例,III度-IV度11例。观察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39~79岁,平均(50.26±10.93)岁,软骨病变程度:I度-II度31例,III度-IV度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患者选择仰卧位,麻醉使用硬膜外麻醉,先进行常规膝关节检查,了解患者病史,并记录患者膝关节基本情况,包括:软骨剥脱情况、滑膜增生的情况等。利用关节镜对患者病灶进行探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术中冲洗,去除增生的肥厚滑膜、游离体,以及有脱落风险的骨赘、不稳定软骨碎片,修整半月板,将其外侧狭窄的髌支持带松解,软骨内侧清理干净,在加压包扎后术毕。
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并口服丹膝颗粒(国药准字Z20060311,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10g*9袋),开水冲服,一次1袋,3次/d。
1.3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①治疗后3个月采用Shahariarre评分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估。优:疼痛情况、肿胀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良:疼痛情况、关节肿胀情况明显改善,无压痛感,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差:疼痛、肿胀情况均无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无好转,甚至更差。②治疗后3个月ESR、MMPs、TNF-α表达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抽取两组患者晨起静脉血5mL,检测其血清内MMPs、TNF-α含量,均使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进行测定。实验试剂为美国R&D System公司生产,实验仪器为酶标仪,为美国Hyperion MRIII型。所有操作均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按照试剂所配套说明书进行。ESR采用红外线障碍检测法检测, 采用意大利 Microsed-System全自动血沉分析仪。③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评分[7]: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估,VAS评分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WOMAC评分包括关节功能、 僵硬等 24项,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差。
2 结果
2.1治疗效果评估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两组治疗前后ESR、MMPs、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ESR、MMPs、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SR、MMPS、TNF-α水平比较
组别nMMPs(ng /mL)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对照组412110.20±311.221941.16±216.182.8560.005观察组532115.87±311.181723.50±216.577.534<0.001t值0.087393.053P值0.930<0.001
组别nTNF-α(ng/mL)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对照组41106.55±9.6373.62±5.4919.21<0.001观察组53105.47±9.7755.06±5.3732.918<0.001t值0.53416.456P值0.594<0.001
2.3两组治疗前后VAS、WOMAC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WOMAC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在老年人多发疾病中,骨关节炎较为常见,膝关节作为承重大、易磨损关节为最容易受累部位[8];多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骨擦音、关节功能障碍等,随着病情进行到晚期患者会出现关节畸形情况。软骨肿胀退变是骨关节炎患者最重要的病理表现特征,滑膜炎症又为软骨病变的中心环节,是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的最主要因素[9]。以往有文献研究提出,骨关节炎患者病情和其滑膜炎存在密切的联系,故在其治疗中以抑制炎症为主[10]。解热镇痛药在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起到解热、抗炎、镇痛的效果。非甾体抗炎药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药物,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且副作用小,在临床中使用广泛,但其在停药后易复发,其能否长期使用有待研究[11]。
骨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证”、“骨痹”等范畴,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导致筋骨失于濡润为此病之根本,外邪痹阻经络是其标本[12-13]。丹膝颗粒中牛膝乃本方君药,性平、味苦而酸,可走肝肾两经,重引下行,可起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之功;丹参、川芎和赤芍三者为臣药,均能养血活血,以达祛瘀之功,又兼以行气、开郁、止痛和通脉之效;生地可滋阴平肝、清热凉血、补血止血,桑寄生能补肝益肾、益血通络,天麻能平肝熄风、止痉通窍,三者共属臣药;淫羊藿可补肾阳,专治腰膝酸软等症,并助生地、桑寄生和天麻滋补肾精之功;栀子味苦性寒,善泻久病之郁热,与生地共奏清热泻火之功;火麻仁能养阴润燥、通腑泄热,开宣肺气,为佐药[14-15]。以上诸药经严密配伍,精炼而成丹膝颗粒,奏以滋养肝肾、育阴熄风、行气开郁、活血养血、通脉止痛之功[16-17]。在本研究中,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佳,提示关节镜下清理术后使用丹膝颗粒可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有研究指出,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程度与ESR、MMPs、TNF-α密切相关,随着患者病情进展ESR、MMPs、TNF-α表达逐渐增加,对评估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8-19]。观察组治疗后ESR、MMPs、TNF-α表达均明显下降,说明丹膝颗粒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可能与牛膝中存在三萜皂苷类成分有关,该成分主要功效为抗炎,其中齐墩果酸型皂苷的抗炎作用最强,可明显作用于巨噬细胞,对其所分泌的炎性细胞起到抑制作用;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药抗氧化活性较强,可明显减轻自由基损伤,多靶点发挥抗炎效果[20]。同时两组术后WOMAC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术后使用丹膝颗粒能够明显提高整体疗效,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丹膝颗粒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好,可降低ESR、MMPs、TNF-α水平,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促进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