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墅湖第二通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2022-11-24钱文斐
钱文斐,江 帆,宋 尚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1 工程概述
独墅湖第二通道工程的建设是为了缓解既有独墅湖隧道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强独墅湖两侧吴中区、园区的交通联系,提高区域路网沟通能力。工程总长3.93 km,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主线设计速度50 km/h,匝道设计速度30 km/h。主线隧道长约2.6 km,匝道隧道长约0.65 km。陆域段隧道工法采用明挖法,下穿苏申外港、独墅湖等水域段隧道工法采用明筑围堰法。
2 总体方案
本工程平面线形的制定主要依据规划,纵面线形相关控制性因素如下:(1)经过与河道管理部门沟通,隧道需下穿尹山河过水涵洞,为降低道路纵坡,涵洞底板与隧道顶板采用共板形式,路线纵坡为5.3%。(2)苏申外港段经过航道主管部门批复,标高需满足现行《内河通航标准》[1]相关规定:Ⅲ级航道条件下隧道顶部不应高于远期规划航道底标高以下2 m,确定河道口宽范围内隧道顶板标高为-5.09 m。(3)独墅湖段无通航要求,为远期预留水上运动休闲的船只通行条件,隧道建成后顶部最小覆土按1 m考虑。
主线隧道双向4 车道采用分离式单箱单室断面,双向6 车道采用两孔一管廊断面,其中管廊舱上至下分为3 舱,分别为电缆通道、安全通道、管沟通道。匝道隧道采用单箱双室断面形式。
独墅湖第二通道工程平面图和纵面图分别如图1、图2 所示。
图1 独墅湖第二通道工程平面图
图2 独墅湖第二通道工程纵面图
3 水域段隧道接头方案
水域段隧道结构节段长度对30 m、60 m、90 m 3 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考虑到温度应力工况下混凝土裂缝开展情况,从尽量减少接缝数量从而提高防水能力等方面因素出发,节段长度采用60 m,同时变形缝宽度取20 mm,以满足温度变化条件下节段伸缩空间要求。
为了降低变形缝两端差异沉降导致止水带“撕裂”造成防水失效,将差异沉降值控制在10 mm 以内,提出了在变形缝设置枕梁+ 桩基方案(见图3)。通过计算分析,此种方案较之常规的桩基方案,变形缝两端的差异沉降值可以减小约80%。
图3 水域段隧道枕梁+ 桩基方案纵剖面
4 基坑方案
结合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情况,本工程基坑围护选型见表1。
表1 围护形式一览
本项目基坑工程的关键点主要涉及2 处保护建筑物。
4.1 侧穿东吴寺
东吴寺为单层砖墙结构,浅基础形式,对于位移的变化十分敏感。基坑平面最小距离仅约3 m,开挖深度约12 m,环境保护等级为一级(见图4)。采取的支护方案如下:
图4 东吴寺基坑横断面图(单位:mm)
(1)采用MJS 在基坑与东吴寺之间进行隔离并兼作止水帷幕。
(2)采用φ800@1 000 mm 钻孔灌注桩围护形式并适当加深坑底嵌固长度。其中,靠近东吴寺侧在MJS 加固体内进行套打,远离一侧在钻孔灌注桩外侧设置φ850@600 mm 的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
(3)坑底内以下4 m 范围采用三轴搅拌桩进行满堂加固,水泥掺量为20%,通过被动区加固进一步减少基坑开挖引起的水平位移。
4.2 侧穿正荣国领
正荣国领为25 层高层框剪结构形式,桩基础形式。基坑为深浅坑,平面最小距离约13 m,深坑部分开挖深度约16 m,环境保护等级为一级(见图5)。采取的支护方案如下:
图5 正荣国领段基坑横断面图(单位:mm)
(1)在围护结构与保护建筑之间设置φ800@1 000 mm 的钻孔灌注桩作为隔离桩。
(2)采用1 000 mm 厚地连墙围护形式并适当加深坑底嵌固长度。
(3)对于深浅坑及隧道结构之间空隙采用C20 素混凝土作为传力体系。
(4)靠近正荣国领侧坑底采用三轴搅拌桩进行满堂加固。
5 围堰工程方案
5.1 围堰顶部高程
围堰顶部高程为设计水位、设计波高、设计风壅增水高度、安全超高之和。根据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2],确定本工程围堰建筑物级别为4 级,取20 a 一遇的防洪水位标准,本工程考虑到近些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繁性,设计水位取100 a 一遇洪水位。
5.2 围堰形式
围堰采用双侧钢管桩+ 中间填土形式,其中临水侧钢管桩除满足受力要求外,尚需起到止水帷幕的作用。以较深水处为例,临水侧采用锁扣钢管桩规格为DN630×14 mm,背水侧钢管桩规格为DN500×10 mm,其间设置土工布和土工格栅起到挡土作用。两排钢管桩通过上下两排φ48 圆钢拉杆、[28a 槽钢形成的围檩对两侧钢管形成拉结作用,填土后可以形成类似“重力坝”式围堰(见图6)。为了避免临水侧湖水对围堰底部的冲刷,湖床上设置复合土工膜,并在其上堆载2 m 高的袋装土。背水侧堆放隧道基坑的挖方,高度控制在3 m,后期可作为基坑回填土。
图6 双排钢管桩围堰横断面图(单位:mm)
对于围堰分期实施需设置横向围堰,其设计方案为:在已建隧道顶部设置槽墙,形成两个0.8 m(宽)×2 m(高)卡槽,以固定钢管桩,其余做法同前(见图7)。为避免二期围堰施工期间湖水通过一期结构底板产生渗流破坏,在一期隧道结构底板下设置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长度需隔断承压水层。
图7 横向围堰剖面图(单位:mm)
5.3 苏申外港段
苏申外港现状为四级航道,远期规划为三级航道,长度为29.92 km,通行的船只大多在500 t 以下,流量约13 艘/h。根据航评、洪评评估报告,施工期间拟分两期以保证施工期船只的通行及泄洪,需满足如下要求:航道通航水深不小于3.2 m,底宽不小于45 m,口宽不小于60 m,平面半径不小于320 m。为此,围堰采取分期实施以满足上述要求,为了消除船只直接碰撞围堰的安全隐患,在围堰外侧设置了DN630×14 mm 的钢管桩防撞措施。根据海事部门要求设置相关的标志并进行安全巡查。关于防撞钢管桩的设计需满足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条文中碰撞力工况下的安全性。
本段基坑开挖深度范围为13~21 m。受航道通行影响,围堰与基坑之间的距离按9 m 考虑,在基坑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大,工程实施风险高。为此,适当加强了围护设计,采用了抗侧刚度大的1 200 mm、1 000 mm 厚地连墙,并加大了嵌入深度。经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出,基坑开挖对围堰产生的累计水平位移为20.49 mm,累计向下竖向位移为14.69 mm,由此得出通过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对围堰的不利影响可控。
苏申外港段航道一期、二期实施平面示意图如图8、图9 所示。基坑开挖对围堰影响位移云纹图如图10 所示。
图8 苏申外港段航道一期实施平面示意图
图9 苏申外港段航道二期实施平面示意图
5.4 独墅湖段
独墅湖湖泊面积9.19 km2,湖泊岸线长度为18.07 km,其中工业园区境内12.19 km,吴中区境内5.88 km。根据洪评评估报告,独墅湖段需采用两期实施(见图11)。一期北侧、南侧纵向围堰长度分别为1 174 m 和910 m。二期北侧、南侧纵向围堰长度分别为600 m 和708 m。其中,二期围堰利用一期围堰长度为258 m,横向围堰长253 m。为了满足独墅湖的环评要求,达到土方工程“取之于湖、用之于湖”的目的,在北侧围堰与湖内基坑放坡坡脚间预留100 m 空间作为临时堆土场。
湖中段基坑主要采用放坡开挖形式。通过计算分析,边坡坡率均为1∶2.0,边坡间平台宽度为2.5 m。边坡表面采用C20 早强喷射混凝土80 mm,钢筋网片规格为φ6@200×200 mm,并设置了1.5 m 长、间距为1 500 mm×1 500 mm 的φ16 插筋固定钢筋网片。为了进一步提高坡体的稳定性,坡顶设置降水井。
围堰与基坑布置以“互不影响、自成体系”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围堰布置在2 倍基坑开挖深度以外(见图12)。
6 结 语
截至目前,本项目土建结构部分基本完成,以上的关键技术研究结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其中,水域段变形缝处采用“桩基+ 枕梁”方案在施工期间监测反映变形缝两侧差异沉降值在5 mm 以内,后期拟在隧道运营期继续进行相关沉降值的观测,以验证“桩基+ 枕梁”方案的合理性,并将在今后水下明筑围堰法隧道工程中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