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监测在AMI患者左室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2022-11-24张晓晨许丹丹尚一楠
张晓晨 许丹丹 尚一楠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郑州 45001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n, AMI)主要为左心室病变,患者多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对于此症,目前临床多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2]。相关研究指出,AMI患者病发后,其心电图T波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由直立变成倒置、升支、降支对称,对于心室复极敏感性较高,可有效反映患者的心室复极过程,在评价AMI病情中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3]。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监测在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随机选择我院8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中以整体样本抽样法抽取8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按照患者心电图T波检查情况,分为直立组(n=40)和倒置组(n=40)。直立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4.00±5.12)岁;体质量44~70 kg,平均体质量(57.00±6.21)kg;合并高血压13例、糖尿病18例、其他9例。倒置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4.50±5.14)岁;体质量44~71 kg,平均体质量(57.50±6.19)kg;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18例、其他1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确诊为AMI。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且经冠脉造影检查;具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合并严重恶性肿瘤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无法耐受心电图检查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1.3.1 常规治疗
患者发病后,给予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制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1.3.2 心电图监测
由我院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心内科影像学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动态心动图机(美国迪姆DMS 300-4A)检查患者T波情况,持续监测24 h。确定AMI后,根据心电图情况分为直立组与倒置组。
1.3.3 左室功能测定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型号:Vivid FiVe)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对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水平进行测定,经M型、二维超声,选择标准左室长轴切面,进行测量。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LVESV、LVEDV、LVEF水平;统计心电图T波3个月、6个月、9个月恢复直立患者的左室功能并对比,分析心电图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对患者随访1年,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Speraman相关性分析,多组间数据对比采用方差分析法。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左室功能
直立组LVESV、LVEDV低于倒置组,LVEF高于倒置组(表1,P<0.05)。
表1 左室功能比较
2.2 心电图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
倒置组40例患者在不同时间心电图T波恢复直立的左室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P<0.05);心电图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患者LVESV、LVEDV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06、0.713,P<0.001),与LVEF水平呈反相关关系(r=-0.629,P<0.001)。
表2 不同时间心电图T波恢复直立的左室功能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随访1年,与直立组相比,倒置组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表3,P<0.05)。
表3 不良事件发生率[n(%)]
3 讨论
近些年来,AMI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此病病因复杂,多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引起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5-6]。对于此症,治疗的关键之处在于改善冠状动脉血供、增加心肌再灌注量,静脉溶栓治疗为治疗此症的有效方法,可解除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血流速度,从而减少心肌坏死的数目,使梗死面积缩小[7-8]。但此种治疗方法易延长患者心肌复极,使T波振幅、形态发生改变,形成T波倒置,引起不良事件[9]。因此,对患者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是心血管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具有无创、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优势,且通过对患者心电图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患者心肌梗死累及的范围、血管分布情况进行正确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0]。吴荣荣等[11]研究指出,AMI所导致的QT间期延长与患者预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静脉溶栓之后1 d,AMI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且其心肌缺血改善的主要标志为,其梗死部位得到心电图T波呈倒置的现象[12]。还有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后,早期易发生T波倒置,并且肌酸激酶的峰值越低LVEF水平随之越高,患者梗死面积亦越小,心功能恢复情况越佳[13]。本文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者LVESV、LVEDV、LVEF左室功能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直立组的LVESV、LVEDV更低,LVEF更高(P<0.05),数据进一步提示T波变化对于AMI患者的心功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研究还发现,不同心电图T波恢复直立时间的左室功能也有明显差异,且与患者LVESV、LVEDV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LVEF水平呈反相关关系。LVESV、LVEDV、LVEF可客观、准确地反映患者左室功能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电图T波实时监测,对于评价患者左室功能、心肌再灌注的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随访1年,与直立组相比,倒置组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P<0.05),表明患者心电图T波表现为倒置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
综上所述,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与AMI患者左室功能具有紧密的关系,对AMI患者采用心电图T波监测具有重要作用,为评价患者病情、预后提供可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