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练赛评”高中篮球模块教学
2022-11-24王兴亮北京体育大学
王兴亮 北京体育大学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将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1];2021年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实行)》明确提出“教学,勤练,常赛”的体育课堂要求,打造相对应的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以单一技术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实际需求。体育课堂急需构建“内在统一,纵向递进、横向一致”的新的教学模式。《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纲要》呈现出强调体育课堂教学的技能习得和技能运用的教学导向。从“技能、体能、运动”的模块构建,再到“教材三个一”的教学流程,[2]《纲要》形成以“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模式。本文在此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探索改革与实践高中篮球模块教学。
一、“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一)满足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的单个知识及单个技术动作的掌握,忽略了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单个技术与组合动作割裂开来,一次次的反复训练,学生渐渐会对所学动作产生消极,懒惰的心理。课堂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缺乏嘘唏的主动性,难以对所学知识与技能产生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体育锻炼止步体育课。“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学中以比赛中应用为目标,所学技术动作都是为比赛和改变规则的比赛服务,创设应用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布鲁姆最早提出认知结构化理论,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以“知识结构”为内核,学习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是以知识结构为中心,以发现为主要手段;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提出,新知识的学习要建立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上,而学习的本质就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融合,将原来所学到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对知识进行重新解释、编码与吸收,在建构的过程中,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练赛评”以一体化教学注重打破单一的技术动作习练,一方面,将具有内在关联的技术动作进行串联和整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运动情境和比赛情境中学习和练习。另一方面,学生学会和练会是比赛中应用的基础,从外在环境和内在需要两个层面,指向学生结构化的知识掌握,同时结构化的学习促进学生纵向深度学习,了解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进而更好地参与体育训练。
(三)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将体育课中单纯的技能培养目标转向综合的学科核心素养,其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在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不仅要简单地考虑教学方式的改变,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学生以前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思维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如果我们简单地为了让学生探究而探究,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自主而自主,那样体育课堂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如果我们把“学练赛评”一体化看作一种教学的理念,“学、练、赛、评”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的关联和对接,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教师在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将学习方式与“学、练、赛、评”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学练赛评”的内涵及内在关系
“学练”是基础,“赛”是巩固与应用,“评”是激励与反馈[3]。
“学”是起点,任何运动项目的学习都是从掌握最基础的运动技术开始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运动技能后,需要通过课内外的“练”巩固提高所学技术,将所学技术内化吸收,构建自己对所学技术知识的框架。所学技术成为自己“武器库”中的一个“武器”这样才能在比赛中运用。学生学习技能的目的就是为了比赛,比赛是运动技能“学练”的最终形态。“评”是对所学内容的检验,是学生自我认知以及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依据,因此“学练赛评”四个教学环节是内在统一,纵向递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分组教学,推全体学生的深度学习
“学”是一切后天技能习得的开始,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前提,而课堂教学是“学”的主战场。在高中模块教学中[4],分层教学是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不同学习、运动能力的学生共同发展。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因素。
比如我们在篮球课堂的学期开始就将学生通过异质分组的形式分组,学生在学习“持球交叉步突破”时教师首先进行讲解示范,带领学生分解练习、整体练习后,教师布置分小组练习的任务,最后分小组进行评比打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帮助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学得慢的学生主动去向学得快的学生请教,学得好的学生帮助学得不好的学生。最后在小组评比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指导。在学生的“学”的过程中以小组教学的方式融入“探究、合作、自主”的学生方式,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创设阶段性递进情境,“练”学生运用本领
在学生集中练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运动技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我们要在练的过程给学生提供递进行无限接近实际比赛的运动情境,在“练”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技术动作吸收内化,转变成自己的一项“武器”为了促进学生的这吸收,教师需要创设递进情境,为实际比赛做好准备。在篮球模块教学中,采用从“无防守—消极防守—积极防守”的递进情境设计,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逐渐接近实际比赛。比如表1我们在练习篮球的变向运球结合行进间底手上篮组合动作时可以先进行递进式情境设计。
表1 递进式情境设计表
(三)以“赛”为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赛”是“学练”的目标,学生所学的单一技能,所练的组合技术动作,都是为了在比赛中实际应用出来,同时比赛也是学生技能掌握的最有效评价方式。一般来说比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改变比赛规则的教学比赛,另一部分是相对正式的小型赛季,共同为学生能参与常赛提供支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进行改变规则的比赛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达到“赛中学”的目的。另外,我们也可以在模块教学的最后几节课设计一个小的赛季,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比如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我们在“模块三:三人篮球比赛的赛季运用”的模块教学主体下,设计一个小的赛季,贯穿整个模块中,围绕比赛的顺利展开进行分组教学、以队为单位结合自身及对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练习。模块整体结构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模块设计结构表
(四)优化评价方式,反馈激励学生发展
秉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在实施过程上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的原则上注重及时性评价与易操作性评价。评价内容上,强调多样化评价内容,注重组合技战术的学练及真实情境中的应用、体能、规则意识与裁判知识、项目文化以及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培养与发展;在评价主体上,倡导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主体参与。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过程性评价采取“课课评”的评价方式,每节课进行小组点评,然后小组进行加分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在量化评价上构建了10个模块的递进评价体系。促进评价在模块间的递进行以及系统性。体系评价的指标结合了模块间的递进关系,单个技术、组合技术以及比赛应用能力和体能的全面性评价(见表3)。
表3 模块量化评价递进表
四、小结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满足学生兴趣,指向学生深度学习,是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高中模块教学中我们要灵活把握“学、练、赛、评”的内涵和关系,以“赛”为核心,注重“学”的方式,创设递进练习情境,评价反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