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

2022-11-24

新课程 2022年17期
关键词:小学生情境探究

卢 斌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建设小学,甘肃 定西)

在当今教育制度下,想要学生学会学习,老师首先要找对方法,在讲解与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换学习方式,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提出质疑,敢说敢做才能实现自主探索。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正确教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不仅为学习语文打下基础,更为以后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找到方法。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对高效的学习方式并不清楚。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求老师具备优良的教学能力,还要求老师能够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难题。在情境中,学生更容易进入语文的世界,然后教师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与个性特点,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改进学生学习中的不足。通过老师创造的学习环境与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探索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与小伙伴聊天和具有活跃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学习的热情学习语文。

一、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使学生不能保持良好的纪律性。为了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将好奇心用在对的地方,将好奇心转变为对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小学生的学习感受,不能对他们过于严格,从而导致学生不敢思考、不敢发言。长期严肃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害怕上学,课堂氛围的压抑会导致学生无法专心接受知识,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也不利于后续各方面的学习。但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容易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没有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主学习思考体系。当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时,学生便会陷入学习的迷茫中,在课堂中找不到存在感。所以正确引导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逐渐提高。

二、探究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从兴趣爱好入手,使求知求学欲望迸发

在小学学习阶段,达到自主探究学习最好的结果就是初步学会在文章阅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案,并不是创新发现前人还没发现的问题。因此,从小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唤醒小学生求知求学的强烈欲望,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有更好的效果,掌握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感,牢牢利用他们好玩好动的特点,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地发现、解决问题,从而领略语文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便能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比如,在进行《司马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给学生分配角色进行司马光落水、砸缸救人等相关故事的演绎,根据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分配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人物身上的角色特征与故事发生时的心理变化,以便学生更快速地进入语文学习情境,从而掌握课堂上老师传授的语文知识。

(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与批判式思维,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老师不应该一股脑儿地将所有知识完全灌输进学生的脑子中,而不给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空间。老师要创建一个开放的平台,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能够自主寻找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与同学、老师进行学术上的探讨,逐渐感受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解方式学习小学语文知识。老师在开展一些课堂活动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根据不同个体的差异给予更加明确的指点,从而扬长避短并逐步改正缺点。

比如,在进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前查阅相关知识,组内分工合作进行整理,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如果对其他小组的调研情况有疑问可以当场指出,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并找到正确的答案。最后老师再对课堂上所有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优秀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在给予鼓励的基础上点出问题所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将好奇心与精力放在语文学习上,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生从打牢基础开始便形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一点一滴地接受语文知识,掌握所学知识后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具备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以后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小学生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是小学生
感悟三角形的高
非常小学生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