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展示的传播方式与空间形式研究
——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秦淮灯彩非遗展馆为例

2022-11-24张弢马娜娜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灯彩秦淮展馆

张弢 马娜娜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非遗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位个体都是非遗传承的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融合进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对非遗展馆或展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非遗空间设计形式与展陈传播形式变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作为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我们将把非遗作为课题来研究与推广,让人们熟知这个重要概念,也是策划与建造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基地的重要初衷之一。

引例项目位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6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秦淮灯彩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陈列馆。展馆的策划设计分为三期。一期策划侧重于展览陈列;二期则偏向基于大师工作室的非遗产品演示与互动,三期为屋顶花园区域,是室内展馆的户外延伸,设计打造为研讨、互动与茶歇区域。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源于民间,充分体现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对历史应有的尊重。非遗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体现了历史的智慧与辉煌,有重要的文化与艺术价值。然而,当前的状况却是一些处于市级、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尚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体系的民间文化传统正面临失传,传承保护民间非遗势在必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对非遗保护有深远的意义。非遗项目和产品主要包括与其相关的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在内的表演艺术、社会风俗、节庆礼仪、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具有地域性、活态性、传承性与流变性等特征,秦淮灯彩本质上属于传统手工艺范畴,也反映了秦淮地区诸多社会风俗。

非遗文化艺术在“地域性”上体现的是各区域最具传承性的民间习俗沉淀,其与本土的自然风貌、社会形态、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联,区域性特色是非遗是在当地风土民俗、民间约定俗成的习惯等表现方式,在特定的区域内与环境融合,因此产生地域性特征。南京的秦淮灯会,是流行于南京,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民俗活动,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民间盛赞,秦淮灯会是全国唯一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灯会,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还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秦淮灯彩的文化角度看,其形制和所表达内容充分体现了灯彩、灯会的民间文化艺术精粹。从民俗学角度看,它是秦淮地区人民乃至南京市的精神气质、文化风格、社会价值和人生追求的缩影,开阔了南京本土民间艺术生存的延续空间。

非遗显著的特点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显现,因此体现“活态性”。它依托于人本存在,以产品、工艺、口身传授为媒介,以身口相传为文化线索而得以延续。因此对非遗传承,传承人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南京铁道职业学院秦淮灯彩展馆在二期中重点设计了“大师工作坊”,引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顾业亮先生及省级和市级的传承人往来互动,充分体现“活态保护传精髓”的非遗传承法则。

在“传承性”方面,非遗基本都是世代相传,传统上大多采用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的形式。传统文化的磨灭必然会影响到民族个性,导致民族特征消亡的走向,因此传承性显得尤为重要。以秦淮灯彩为例,陆有昌与顾业亮两位大师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在南京及周边地区经常参加线下非遗活动、教育活动、展陈与策划活动,把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三见”体现落地,贴合了非遗传承的意义。

从非遗本体来反看“流变性”,非遗产品项目工艺流程和表现形式都决定了其活态流变性。非遗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方式都是活态流变的,在文化内涵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在历史进程传承中会发生某些特定因素影响的变化,在传承者与被传承者之间对非遗的传播过程中,非遗的活态流变也是存在的。这些多维度的地域性民族文化与艺术手法潜藏在非遗之中作为其文化基因根植于民间,而后体现在各项非遗项目和产品中,从而随时代变迁而再创造的转化,时刻影响着非遗及传承人。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在南京及周边地区盛行以秦淮灯彩为首的大型灯会活动,历史的推演与流变,已让其在进程中或多或少地有形式上的增加与损失,如何展示这其中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形式显得尤为重要。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佳节,在明清时期通过跨国交流的传播载体来到日本、韩国、朝鲜与东南亚地区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因此,设计对非遗展馆空间架构形式与媒介传播手段时,增加和引入更多地域性富有色彩的特色传统文化,从而使非遗能在本质上实现提升和再发展。

以秦淮灯彩为例,在其1700余年的渊源中,秦淮灯彩的制作工艺可谓集众多传统技艺于一身,传统的编扎、绘画、书法,乃至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手工艺都是秦淮灯彩重要的过程性工艺之一。秦淮灯彩的材料就有很多种,比如,制作骨架的材料有藤条、竹子、树木、麦秆、兽角、金属等;制作光源的材料有石蜡、煤油、动植物油、松脂等燃料,以棉芯、竹子、树木、通草等为灯芯,因历史时期与当时的材料及手段的不同也会有些变化,随着科技发展,秦淮灯彩用电光源与其他新材料新工艺传达出更优美的产品。因此,特定历史时期与技术条件下促进了非遗活态流变,其本质上是非遗传承的内在规律。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空间的研究意义

非遗展馆的传播方式与空间形态探讨,是基于目前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所开展的研究,对了解与透析众多传承千年的非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非遗是各地民间文化与艺术发展闪耀的积淀,对研究当地社会形态、自然演变、文化历史等内容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非遗项目和产品被不少国家或地区重视,并将其保护和传承起来,且逐渐在国际社会上被视为是国家的精神力量之一,既能让人民了解到本土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也能在未来提升本土的文化软实力,其展陈形式则为不可或缺的研究主题之一。

非遗传承发展具有动态演变的特点,其传播过程中的多变性成为研究展馆空间形式和媒介传播的必要问题之一。元宵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在南京及周边地区盛行以秦淮灯彩为首的大型灯会活动,历史的推演与流变已让其在进程中或多或少地有形式上的增加与损失,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馆空间的研究可以在保护现有传统文化的同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本质上实现提升与发展。

非遗的展示方式与传播手法在近年逐渐引起大众关注,较早地源于一些地方性博物馆开辟出部分位置给传承人进行手工艺展示或民俗表演或临时性展览,但是这种昙花一现的瞬间并不能消除传承手段单一的弊端,在各式活动与临时展陈之后,鲜有个体再会深入了解非遗本身的魅力。无论成品实物的展示,还是活态表演形式展示,效果都是不能完全展示非遗本身魅力的,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完整和过程性的。这其中也包括非遗展馆或展陈的设计师与策划者因素,其自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内涵研究不透彻,也很难从场景设计、环境穿插、场馆展陈上感染受众。

目前,秦淮灯彩在南京地区有以非遗展馆形式显现的传承基地,但是在高校中并未出现。因此,在以南京铁道职业学院为传承基地的展馆设计与建设,不仅可以丰富秦淮灯彩非遗展示,也可以在地域性和受众群体上更多地使秦淮灯彩文化感染受众,从高等教育与地域性层面提升了非遗的传承守护。

三、秦淮灯彩非遗展馆展示的空间形式与样式

新型的非遗展馆的定位不应仅是文物和历史的展览馆,而会倾向于是一个地区的综合文化的博览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同时承担以下角色:文物和历史博物馆,非遗产品研学与互动中心,结合非遗传统、历史的现代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对数字高科技的有效利用和立体的、活态的、互动的展陈方式是这种新型展馆区别于传统博物馆的鲜明特征。近年来开始涌现出一些非遗专门展馆,如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等,这些大型展馆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与体验感,因而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和传承价值,这正是非遗展馆的现代馆的策划标准。如2022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南京城墙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东地区的边营地区,与中华门瓮城相邻,作为最大且唯一的中国古代城墙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展馆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示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展馆。2020年初,(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城防与军事遗产委员会ICOFORT)正式批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城墙博物馆)成为机构会员,成为中国首个加入ICOFORT的文博单位,这也为非遗项目与展示形式增加了更多的传奇色彩。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展馆的策划设计分为三期。一期策划侧重于展览陈列,通过反映秦淮灯彩的光芒和荣耀、展示承载民间文化的记忆和文明、收藏秦淮灯彩的品格和身姿、感悟秦淮灯彩的内涵和华章;二期则偏向基于大师工作室的非遗产品演示与互动,以“吸引、激励、教育、授权”为进阶的体验模式,满足观众心理,实现情感到行动的升华;三期为屋顶花园区域,是室内展馆的户外延伸,设计打造为研讨、互动与茶歇区域。秦淮灯彩非遗展馆采用了古代传统手法与现代材料与技术结合的方式,且根据秦淮灯彩非遗产品的衍生功能性划分了多个展区,传承1700多年秦淮灯彩的非遗文化,充分发挥出非遗展馆所应起到的作用。

四、秦淮灯彩非遗展馆传播方式与空间形式

东晋习凿齿的《诗灯笼》有曰:“煌煌闲夜灯,修修树间亮。灯随风炜烨,风与灯升降。”诗中所云可见,其渊源可谓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东吴时期,每到元宵等喜庆佳节,除了东吴太初宫、昭明宫,东晋建康宫内张灯结彩外,居住在秦淮河畔的达官贵人也在自家宅邸内张灯结彩。秦淮灯彩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以透析秦淮灯彩历史为基础,整体展馆策划设定主题为“传—承—守—护”,传史之精魂,反映秦淮灯彩的光芒和荣耀;承国之瑰宝,承载秦淮民间文化的记忆和文明;守秀之曼舞,收藏秦淮灯彩的品格和身姿;护华之序曲,感悟秦淮灯彩的内涵和华章。

(一)秦淮灯彩非遗展馆定位

秦淮灯彩非遗展馆初期是依托江苏省教育厅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而建设的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因此,展馆的设计与建造具有双重角色,分别是秦淮灯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播与秦淮灯彩非遗传承示范教育基地及其互动成果展示。展示与传承目的,一是构成文化传承体系,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振兴传统工艺;二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平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重生,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三是担负文化教育的社会责任,打造成为面向高校师生、中小学生国学教育基地、周边群众,集展示宣传、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国学文化载体。

(二)秦淮灯彩非遗展馆展陈与互动设计策划

展馆规划分三期开发。一期为展览展示的重点区域,面积约576平方米,二期主要功能为传承手工互动区,面积约455平方米,三期以休憩交流为功能载体,是室内空间的户外延伸,空间形式为屋顶花园,面积约320平方米。展馆三期总面积约1351平方米。此外,6层带状空间可作为展馆韧性策展空间,面积约640平方米,使用后总面积的2000平方米。

根据确定后的非遗展馆总体定位,将展馆一期空间设定为六个区,分别是:序厅;“汗青流芳彩灯明——秦淮灯彩渊源(1700余年的历史展示)”;“岁月鎏金光影情——秦淮灯彩制作工艺及流程(劈、锯、裁、剪、削、熏、烘、烤、熨、浸、染、扎、裱、写描、绘、雕刻、装配等工艺)”;“薪火相传佳作频——非遗大师代表展示”;“活态保护传精髓——秦淮灯彩的保护和传承与经典作品展示”;结语与留言评价互动区域。秦淮灯彩的优秀作品展示区为非遗大师及其传承人作品;秦淮灯彩传统手工艺体验区为体验灯彩的手工艺制作过程并结合展品作为文创产品;秦淮灯彩数字化展示区为新技术、新工艺展示传统技艺制作,使受众在灯彩文化中徜徉历史;秦淮灯彩创新及衍生产品展示区则为“名汇坊”实物。展馆的空间展示形式与传播方式设计理念以受众为主要导向,从提升观看游览质量为抓手,采用沉浸式手法营造各分区场景,场馆采用展示与互动、实物陈列与场景模拟结合的方式,体现互动性与体验性的特色。

展馆以新中式风格为导向风格,根据功能区的划分,使用镀锌板作为隔断框架的钢索与仿古瓦当结构、木结构展示板、木作与钢化玻璃展示柜为主要区域划分材料,软性装饰材料有图案纱幔、竹帘、藤垫、石粉与金属字、彩绳、高弹性尼龙布、中粗麻绳等并使用现代技术可以使秦淮灯彩数字化赋能。序言部分展示形式为“立体字+互动沙盘”;秦淮灯彩1700年的历史渊源展示形式为平面展示(书籍记载、投影)、立体实物(玻璃钢雕塑场景)、全息投影;秦淮灯彩制作工艺及流程展示形式为秦淮灯彩制作工艺的情景展示、实物展示柜(灯彩制作工艺)、全息投影、互动投影、非遗大师代表展示的主要形式为实物展示(荷花灯、向日葵、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代表性实体灯彩等)、全息投影、互动投影;秦淮灯彩的保护与传承和经典作品展示形式为实物展示(经典作品与灯彩新工艺作品)、全息投影、互动投影;结语部分展示形式为墙面展示、墙面留言、电子留言与互动。

在展馆二期的设计策划部分,倾向于互动体验。由于展馆定位是面向高校师生、附近居民,集展示宣传、科普教育、文化交流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互动式展馆。二期里主要是互动工坊区,做三种性质的分区工坊空间:(1)原有无窗房间做多功能厅(70平方米左右)(会议室、接待室、理论知识教学沙龙);(2)现有半封闭空间做隔断,为单独大师工作坊(40平方米)古典窗格与走廊视线互通;(3)走廊部分做受众带状手工体验区(200平方米)(开敞空间)。在分区设计后,二期空间还包括了灯彩与节日展区(80平方米左右)、“名汇坊”非遗手工艺工坊相关文创产品售卖区(120平方米左右)、灯彩与国际交流展区(60平方米左右)、灯彩与现代科技(80平方米左右)、灯彩与传统文化(60平方米左右)等,与一期形成闭环互通展区。

(三)秦淮灯彩情景还原

秦淮灯彩情景的还原可以更好地展示非遗项目中产品与传播的效果。秦淮灯彩非遗展馆采用虚拟展览馆用户体验评价与量化模型为沉浸式体验及重要反馈手段,运用了新颖的展示手段与传播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能够真实感受情景还原,将设计艺术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传达出南京与秦淮地域性的特点。照明设计除了非遗展馆的基础照明以外,还设计了灯彩展品上的重点呈现的点光源与烘托环境氛围的辅助点光源。在空间近实远虚的原则上,借鉴了江南古典造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手法,留白处理灵活运用中国画“计白当黑”的画面营造手法,为受众提供充分的思考想象余地,能够保障观众的审美连续性,这些处理手法可以使受众在任何角度感受到非遗的意境与语境。长带状空间分离采用镀锌板结构做隔断,淡化了长直线带状纵深感过强的空间序列,金属材质与仿古瓦当的结合运用了江南园林的用材手法,营造出金陵城南的城市意象,留白处理借鉴中国画的画面营造手法,能够保障观众的审美序列。展馆的灯彩与科技展区,使用全息互动数媒产品循环灯彩工艺教学与现场不定期的传承人互动足以让受众沉浸感染在其中。数字展演场通过近30台全息投影影像技术,增加了趣味性与生动性,使受众感受到展陈空间新颖的视觉冲击力,与传统文创作品相比会有不同的体验感,体现秦淮灯彩的参与性和开发性。

五、结语

秦淮灯彩非遗展馆既要完整地将其历史渊源与展品展示出来,让人们能够对灯彩认知和了解,还要激励受众对秦淮灯彩非遗产品的兴趣。秦淮灯彩非遗展馆作为秦淮灯彩非遗展示与互动的载体,正在不断深化与软装,为活跃地方文化气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目的起到重要作用。此外,不定期举办各类灯彩非遗活动使其更系统化地传承下去,使受众不仅成为灯彩的制作参与者,也要成为主动的宣传者,达到沉浸式互动体验。

猜你喜欢

灯彩秦淮展馆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点亮心中的那盏灯
——记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姑苏灯彩社
浅谈硖石灯彩艺术文化传承与传播创新
新馆落成
真假天麻
秦淮看月记
广州国际车展展馆参观指南
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探析
秦淮灯彩考察报告
我们的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