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2022-11-24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中华传统

贾 茹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引言

高等教育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基础性建设,是富民强国的根本保障。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造的不断深化,在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重要发展策略,高等教育必须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相互融通的方式发展,使中华文明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高等学校应当专注培育出一大批勇于承担、积极进取的杰出大学生,参与到中国创新创业浪潮中,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的意义

(一)培育创新创业精神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稳定的主旋律贯穿着变革的主线。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助力秦国强盛;汉朝实行的“推恩令”,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隋唐时期,首创的科举制度,为我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和阶级流动提供了畅通渠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变革精神,实际也是一种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将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利用古人的优秀事迹打动当代大学生,利用古人敢于创新、敢于变革的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让创新创业不再是横亘于大学生毕业发展的一堵高墙,而是大学生毕业就业发展的垫脚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创新、激励改革、引导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学中,促进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发展,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培育,促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学体制的健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创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鼓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事例和民族精神,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指南,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高校可以指导学生从中挖掘出值得借鉴的方法,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从而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指引创新创业的价值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理念,其中受到高度赞扬的为国为民、利国利民的思想,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方向起着积极的指引作用,指引大学生创新创业要立足于国家和人民,要着力于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思想,指引着当代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要不惧艰难险阻,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不能轻易放弃,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信心,为成功实现理想、创新创业成功而不断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精神也指引着大学生创新创业不能走偏路、走歪路、走错路,要坚持合理、合法、合规的原则进行创新创业,用劳动、用双手、用智慧、用汗水来实现创新,努力创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渗透于高校创新创业中,对大学生发展走向起着关键的指引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防止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走偏、走歪、走错,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在精神,鼓励和激励积极、阳光、正向的创新创业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来,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教育改革、人才培育的最新要求,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人才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需要。因此,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沉淀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来,指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方向和价值取向,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今天仍然具有先进的指导性、创造性价值,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思维,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理念融入应用到现代大学的创新与创业的教育与发展过程中,是真正实现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理念,与中国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理念的全面有机融合发展的一种必要手段。在现代大学的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我们传承与弘扬优良品质,促进当代社会良性发展。高校的科研团队、师资力量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有力支持。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继承和发扬,将会奠定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基调。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来,培育出具有远大理想抱负、自强不息、直面困难、脚踏实地、勇于担当、追根溯源的高校学生群体,以及进行创新创业,成为助力未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主力军。营造出和谐友爱的社会文化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当前,各个高校虽然都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支持不大。往往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对高校学生的帮助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和体系。另外,传统教育和家庭都倾向于宣扬读书学习高于一切的思想,对创新创业工作支持力度不大,倾向于传统读书学习教育。高校学生个人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够强烈,家庭往往不支持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寻求稳定的工作是更多高校学生和家庭的首要选择。社会上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也存在不足,缺少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创业失败的精神,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要求过高,又很少给予实际帮助。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做基础工作,实际支持不够,缺乏正确、积极、科学的指导。

许多高校都举办过创新创业大赛,往往设立丰厚的奖项,并且劳师动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比赛的准备和进行阶段,学校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比赛结束之后,对创新创业比赛获奖的高校学生以及没有获奖的高校学生没有采取更进一步的支持与鼓励,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指导与帮扶,这就导致创新创业空有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创新创业也只是为了比赛,而较少考虑实际情况与实操可能。

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不仅存在于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也存在于社会之中。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精神认识的不足是社会长期发展积累形成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熏陶形成的,是落后的思想与观念导致的,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严重制约了人才的多层次多方面培养,严重制约了未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看似遍地开花,但实际上高校创新创业培训的指导教师缺少专业的学习、指导与锻炼。目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往往更多地承接行政管理工作,对如何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科研工作准备不足,谋划不深,精力不够。这就导致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缺少专业的教师团队对学生的创新发展给予专业、科学的指导与培训,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得不到保障,创新创业活力不足,条件和政策措施保障不到位。同时,由于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个人进行过系统的创新和创业培训,对创新创业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缺乏经验,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难以及时、合理给出正确的答案或者方向,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地依靠高校学生自己的探索与努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往往更擅长行政管理工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较浅,缺乏人文历史素养,缺乏严谨的人文精神,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融合发展影响颇大。缺少专业的师资团队,导致高校学生难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都会产生阻碍。

(三)创新创业价值观偏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进行专业的指导与培育。高校中部分学生存在偏颇的价值观念,一部分高校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在追求财富和金钱,追求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容易走偏路、走歪路、走错路,盲目追逐金钱利益,不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创新创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高校部分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忽视个人努力,妄想一蹴而就,妄想不劳而获。这种心理也严重制约着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价值观念的重视不足导致了以上种种问题。这种偏颇的价值观,会造成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容易掉入陷阱,遭到歹徒恶意诈骗,损失大量金钱与精力,会严重打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都会产生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

纠正创新创业价值观念的偏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价值观念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与传承。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宣传和引导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需要在社会上、学校中、家庭里、学生之间进行有力的宣传和引导。大力宣传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重要性。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对创新创业精神的认识与了解,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创新创业精神融入社会、融入学校、融入家庭。

通过组织宣讲会、宣传讲座、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方式,加深社会、学校、家庭和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精神的认识,通过选树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例,培育创客文化,鼓舞和激励广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中来。组织家庭走访,讲解创新创业的意义与价值,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家庭环境,引导家庭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形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求新求变的变革精神,通过宣传商鞅变法、“一条鞭法”等创新变革的事例,激励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来。对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做好教育传播与思想引导,感染广大高校学生勇于改革创新、勇于实践探索、敢于承担责任。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君子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鼓励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自立自强,勇于实践创新与创业;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优秀品质,鼓舞学生不畏困难,坚定信念,进行创新创业;弘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品质,培育有担当,有理想,有责任,有内涵的新时代高校学生,培育立足于人民群众、着眼于社会、心向国家的创新创业精神。

通过在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正向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创新创业融合发展,凝聚鼓励创新,鼓励创业,包容失败,营造勇于探索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氛围中凝聚意识,用意识反作用于实践,用双手创新创业,创造未来。

(二)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专业教师团队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来,需要优秀的、专业的教师团队支持。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契合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大学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合理分工,科学分配,打造一支包含专业的创新创业辅导、人文历史指导、行政管理指导的教师团队。

通过内部挖掘培养、外部人才引入、社会经验人士吸纳等多种手段,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要提高质量,吸引高素质人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才的要求作为其中一个考量点。通过打造高素质、高度专业化的教师团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支撑,为培育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

同时,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提供学习进步的平台与机会,让内部教师可以与时俱进,学习到先进的思想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团队得到可持续的补充与强化,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来,需要优化相关的课程体系设计。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需要。在创新创业的课程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落到实处。

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多参考成功创业人士的建议与意见,也要吸取创新创业失败人士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参考人文历史方面专家人士的见解,形成有优秀经验,有失败教训,有专业指导的课程体系设计,引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推动教师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成功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本身就要注重创新,发扬创新精神,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创新,采取创新的课程设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创新思想与创新意识,在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中做好创新精神的示范。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要深入挖掘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融入创新创业基础教材中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契合,从基础抓起,为人才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育打牢根基。

(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全新教学模式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来,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学模式。在新时代下,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大众普及,信息技术手段已经逐渐走入学校、走入教室、走入千家万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辅助发展,也可以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发扬创新精神,助力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高校可以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师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对接世界最先进、最潮流、最优质的思想理念,并将其本土化、实践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以借鉴和利用,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创业。

(五)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辅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注重实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促进学习和进步的最好方法。高校可以联合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建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聚合资源,协同发展。加强教育与产业、科技等资源的统筹和协调,打通政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渠道,通过企业社会投资、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等多种形式,配合将学校、企业、社会连接起来,发扬共享精神、共赢精神、奉献精神,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

组织开展多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奖学生予以贷款支持;可以组织学生到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的企业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创新创业文化,学习创新创业理念;可以组织学生组队参加“互联+”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发动团队的力量,加入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来。

四、结语

时代的大潮翻涌向前,青少年作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得到高校和高校学生的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优良的精神、高尚的品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来,符合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符合个人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须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创新创业精神的宣传和引导,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优化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打造全新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建立实践实操基地,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凝聚多方力量,助推创新创业,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推动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助力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中华传统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