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思考

2022-11-24钟爱瑾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活动

钟爱瑾

(福州市长乐区文化馆,福建 福州 350200)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精神文化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人民群众开展更丰富、更全面的文化建设活动,来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导向,在基层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目标,以此来使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得到切实的满足,促进人类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应当对当前的群众文化工作展开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文化工作实践探索策略,并积极落实。

一、群众文化工作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高

在人类文明社会的不断推进中,文化发展的前提是要拥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能够得到人民群众认可与喜爱的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才是真正的优秀文化,也只有这种文化才能够引导着人类文明社会不断前行与进步。但是,在实际的群众文化工作开展中,相关管理力度还需不断提升,所创设的各类文化活动形式也较为单调,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或者农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娱乐活动往往都是以麻将或者棋牌类游戏为主,这类文化活动虽然对人民群众的身心能产生一定的愉悦作用,但是对人民群众的情操却无法有效地进行陶冶,人民群众的思想高度以及文化生活的内容十分受限,缺乏文体方面(类似于音乐艺术、体育以及舞蹈类等)能够强身健体并展现良好市民、村民风貌的文化活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精神生活相对单一,文化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相关部门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开展有效的群文工作,没有为人民群众引领正确的文化生活方向。

(二)设施不够完善

在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中,一部分通过自己准备的器材或者道具来开展活动,例如,在公园练习甩鞭或者舞剑的中老年人,或者自行准备棋牌来进行娱乐活动的人群,以及街头巷尾民间乐队、戏曲演唱等;另有一部分是通过体育场馆设施、剧场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的人民群众缺少相关的活动器材,或者缺乏活动场地,导致群众文化活动无法顺利地开展。从当前的城市建设发展现状来看,供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公园、小区配套的文化设施、图书室、训练器材以及活动场地等,政府所提供的免费开放场地和时间均有限,其余部分大多是收费性质的项目或者是绿化用地和装饰建筑用地。如此狭小的活动场地,是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活动需求的,这也导致了一些人民群众选择在非文化活动用地开展休闲文化活动,情况特殊的还有可能会引发扰民或者其他类型的纠纷事件。众所周知,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证人民群众顺利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基础,如果在设施建设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群众文化工作自然难以开展,我国的优秀文化活动传承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

(三)文化发展落后

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能够侧面体现出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幸福指数,对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形象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群众文化工作应当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应当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更应当做到接地气,如果将文化活动的建设门槛设置过高,不仅无法有效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性,还会对文化传承发展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承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现阶段的群众文化工作,并没有认清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也没有看清文化社会发展的具体方向,文化建设停留在表面上、停留在口号上,片面重视发展经济、忽略文化发展和文化扶持,观念落后、行动落后,工作内容脱离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工作建设若不能与时代的发展和群众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就无法为人民群众作出积极的价值引导,更无法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来更加优质的内容[2]。

二、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对群众文化工作要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的群众文化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所开展的群众文化是面向人民群众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其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由于各人的喜好不同,习惯和性格上的千差万别,再加上文化的风格和种类繁多等情况,导致群众文化工作在刚刚开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对群众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学会根据不同群众的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扎实有效的群文工作,认真对待群众需求。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要意识到,群众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对推动我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良好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根本利益,在宣传国家政策方针层面上、弘扬正确价值观等层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群众文化之前,需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这一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保持良好的觉悟和意识,从而为之后的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改善文化服务环境,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馆作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布局合理与否、功能室齐全与否,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与否,能客观反映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建设。当今各地市、区、县文化馆的布局和功能室开设的现状如下:(1)文化馆拥有广阔的占地面积,看上去显“高、大、上”,但是很多功能室形同虚设、长期处于关闭状态,文化活动形式较少,文化活动无新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一些文化馆由于建设时间已久,设备和器材陈旧需要更新,场地需要进行改造和修缮,但是由于欠缺资金,无法解决问题,导致群众文化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3];(3)一些地方政府未按照文旅部“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进行文化场馆建设,或者无独立的文化馆、或者文化馆面积不达标。群众文化需求自然得不到保障。

作为一个地方群文工作的引领部门尚且如此,在现阶段,基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应当重视“改善文化服务环境和确保足够文化场地设施”这一工作内容,打造高品质的文化服务设施环境,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当地政府可建设文化场馆综合体,实现场馆价值的最大化,可以设计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文化宫”等多单位一体的“文化场馆”理念,并落实。让市民共享文化馆、图书馆等不同场馆的优质资源,为市民创造便捷的文化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人民群众的情操,引领新时代的文化活动发展方向[4]。

(三)实施人才兴文策略,提高文化服务水平

近年来,政府部门的工作中心大多集中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对文化建设方面重视不够。由于工作机制以及人员编制等方面的限制,导致群众文化工作的规划和开展,相对滞后。由于缺乏文化文艺骨干和专业人才,群文工作也就缺乏专业的引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就无法得到满足和实现。许多基层单位,仅有的文化骨干需身兼数职,无法将精力集中到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群文工作效果大打折扣;许多地方政府不重视文化建设,把原本从属于文化工作的人员调配到其他岗位;有的地方还存在非文化专业人士身兼多职从事文化工作。由于缺乏人才引领,使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中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一直无法实现有效提升[5]。

为了提升当前的文化服务水平,首先,应当解决文化馆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编制问题。应该创造条件,解决人员的编制问题,适当增加文化馆人员配备和编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让专业人才能安心从事群文工作。同时,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结合人员的能力特点来安排其到合适的岗位,做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使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人才兴文的发展目标。

其次,要打造科学的文化工作人才培训机制,结合科学的培训内容,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以此来满足群文工作需求[6]。文化馆每年要定期安排时间,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业务培训活动,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文化,拓展文化视野,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学习培训,将新的工作理念以及策略融入群众文化的实际工作中,同时,不断积累自身的工作经验,使自身的综合工作能力、知识文化水平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通过学习培训,打造出一支具有创新意识、业务精、能力强的文化工作队伍。

最后,文化馆要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馆办艺术公益课堂”,形成专业的培训阵地。文化馆要重视开展各种文化艺术培训活动,打造覆盖全民的艺术公益课堂网络,实现文化全民共享。以总分馆制为运行模式,在中心馆的统筹安排下,各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层层联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开展各类活动,真正体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体市民综合素质的宗旨。同时,要积极召集和寻求一些专业的文化艺术人员和骨干力量,打造文化文艺队伍;也可以寻找一些具有一定文艺特长且积极参与文艺活动的群众,作为文化馆的志愿宣传人员。通过开展文化艺术团、文化志愿者征集等活动,开设一系列艺术公益课堂培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弘扬正能量,有效带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良好发展。

(四)丰富文化服务内容,注入新鲜文化血液

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对文化服务的模式以及内容进行创新,不断提升文化服务的质量以及水平,让人民群众的真实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文化服务内容的设定,应当接地气,以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基础,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活动形式亲民化,活动内容实际化。例如,在春节、元宵节等节假日活动中,可以增添一些节日色彩、民间习俗的元素和特色,以此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话题性。在文化活动的设计中,积极融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做到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起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类似于剪纸或者竹编等民间艺术的非遗技艺展演,都可以作为设计理念,融入文化活动的内容中,一方面留住乡愁和记忆,另一方面也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7]。

三、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思考

(一)创新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群众文化工作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样化趋势,并且在文化活动的内容设计方面也实现了质量的显著提高,现阶段的群众文化工作已经迈向了文化活动多样化,以及文化内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按照这一发展建设理念,在未来的群众文化工作开展中,应当积极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走向,落实人民群众的真实精神文化诉求,以此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打造更加接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内容,来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文化活动中来,促进文化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良好发展。相关人员应当利用并结合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以及传统节日的习俗特点和地区民俗,来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将这些文化特性融入一些展览、游艺、体育、晚会、音乐会以及校园文化活动、非遗宣传展示或者广场文化、各类群众性比赛(歌手赛、合唱比赛、朗诵比赛、视频制作比赛、广场舞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活动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此外,也可以借助一些特殊的纪念日,如“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农民丰收节、民俗文化节”等来举办一些演出或者特别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通过活动来回味乡愁和记忆,感激当前的幸福生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人民群众思想高度的提升[8]。

(二)创新艺术扶贫思路,推动脱贫工作发展

文化活动的参与权从来都是属于每一个国家公民的权利,而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也是全体人民群众。对一些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当地的人民群众也应当享有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权利,因此,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应当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因为地区偏远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或者因为工作难度大,就对部分偏远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持以放弃态度。要避免群众文化工作的死角,长期关注农村和关注贫困,创新艺术扶贫思路,为偏远地区以及经济落后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持续送温暖,确保落实文化需求。同时,在国家攻坚扶贫政策的战略引导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与国家主流政策文化相结合,开展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让当地人民群众感受来自政府的温暖。政府部门也要重视该方面的工作建设,给予资金保障,通过艺术扶贫汇报演出、图片宣传展示、优秀美术书法展览等形式的文化活动,向当地人民群众展示艺术扶贫的成果,推动艺术扶贫工程在当地的创新发展,真正做到通过文化艺术来为当地人民群众带去福音。此外,也可以为贫困地区市民群众常态化提供免费的艺术公益培训,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共享,以此提高全民的艺术修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文艺人才[9]。

(三)组织文化精品创作,彰显区域文化优势

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和鼓励文化文艺精品创作,创排出时代特色的舞蹈、曲艺、小戏、戏歌、小品等精品文艺节目,并为优秀的文艺作品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在历史文化街区、景区、社区、公园等地建设相对固定的“百姓大舞台”,常态化开展街头文化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打造街头文化艺术品牌,形成当地的文化特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策划建设音乐厅或者演艺中心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开展原创音乐、高雅音乐活动,邀请专业的文艺工作者或演出团体将人民群众的文艺创作编排为演艺节目,在其中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为人民群众呈现出高质量的文化汇报演出,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与此同时,也可以积极联系相关的出版社,大力发展文艺类报刊的印刷和发行,并以此来作为当地文化输出以及文化宣传的重要方式,让当地的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进行了解,同时也带动其他地区一同开展文化工作和文化活动的建设。此外,也要积极鼓励当地文艺骨干以及文艺演员排练出能彰显地方民俗特色以及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并经过当地电视台的录制与播出,让当地的文化内涵输出到其他区域,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也有助于拉动当地的文化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文艺精品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一个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水平,也能展现城市自身的文化底蕴,对城市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需要对当前的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展开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条件以及社会真实的文化需求,对现有的文化服务模式以及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以此来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供合理的保障。要树立打造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不断促进文化工作的均衡发展,实现提高社会群众文化工作条件,改善人民的精神文明状态。

猜你喜欢

文化馆群众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千年的回眸
多让群众咧嘴笑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2)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