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种养结合模式发展路径探索

2022-11-24陈霄云

黑龙江粮食 2022年9期
关键词:种植业养殖业种养

□ 陈霄云

(中共沁水县委党校,山西 晋城 04820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要求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通过农业规模扩大拉动农村经济,在此大环境下种养结合模式应运而生。种养结合模式在农村地区发展一方面实现了种养资源循环,为农村经济发展节约大量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肥料处理,有效帮助农村地区改善居住环境,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提高农民自身水平、引入科技化手段、依附政府优惠政策,实现农村地区种养结合体系构建,帮助农村地区实现全面发展。

一、种养结合在乡村振兴路径中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农村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

我国尚有部分地区在农业发展中还沿用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即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过度消耗、过度污染、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不利于当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传统农业发展受天气影响较大,极端天气下农作物抗灾性不强,导致农业发展不稳定。近年来,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我国农村开始大规模发展养殖业,根据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生猪生产国,然而,由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及其规模的扩大,农村地区大量畜禽粪便处理存在困难,在影响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导致有害病菌的迅速传播,与乡村振兴的理念背道而驰[1]。农村养殖业规模大、占地面积广,在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很难在固定区域进行集中处理,因农民缺少资源循环利用的常识,粪便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的破坏与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存在。需积极引入种养结合手段,帮助农民把养殖过程中的粪便转换为农业种植所需要的肥料,使农村地区尽快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种养结合体系是实现固定区域内资源循环的有效途径,种养结合理念可以有效优化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管理,并在二者之间建立循环的资源体系,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助力农村地区解决粪便处理对环境破坏的困扰并逐步搭建成农业内部循环的发展链条,促进农村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种养结合是满足当下农村发展体系的有效路径,既满足了种植业有机肥料的需求,又减少了因养殖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转型的重要路径。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古人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秉承资源利用的理念,虽然这种资源利用仅在同一领域中进行,例如将秸秆在田地里进行焚烧作为来年农作物的养料,在保证农业垃圾处理的同时也保证了养料的供应。经过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种养结合理念应运而生,该理念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实现了以农作物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二者相互支持,共同打造和谐共生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在种植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的进程中,农村发展需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在保证整体产量的同时,紧抓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养殖业与种植业的产业结构,并在一定范围内压缩成本,增加农作物收益,通过种养结合手段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环境的清洁。因此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种养业废弃物的总量以及土地能够消纳的半径,将养殖场合理布局,配套相应的建设草料种植场和粪污处理设施,根据市场的需求为目标,引导农村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进行精细化种植,帮助农民大量生产以提高农作物收益,切实实现种植业、养殖业二者结合的循环模式,将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助力有机农作物的种植,实现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并大力带动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参与到种养结合的产业链条中去,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合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切实帮扶农村地区改善经济产业链条,实现乡村振兴[2]。

(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主要劳动力为50-70年代人群,人均文化水平为小学,因基础教育的缺失导致其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能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过多使用农药化肥,农药化肥残留不仅使农作物质量下降,还使周围环境遭到破坏。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人才的指导以及技术的支持,导致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村种植业、养殖业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压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当前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大多数都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上来,在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所投入的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大,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所产生的粪便无法得到及时处理,进而导致环境破坏的局面愈演愈烈[3]。种养结合的模式可以通过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资源循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一方面解决了种植业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的问题,一方面方便了养殖业中粪便的处理,二者相互支持,建立完善的种养结合体系。种养结合模式的应用不仅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更是大力解决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资源进行优化,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解决了粪便处理问题,可以使当前农村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既助力了乡村振兴举措,又可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种养结合发展策略

(一)充分考虑地区特点,选择相互扶持的种养品类

种养结合模式的展开需要适应当地环境需求,做到科学化配置,有效结合当地气候变化、土质特点、水源特征等因素发展适合当地生产的农作物,以此保证农作物的最低产量,并尽可能地做到经济上的高速发展。种养结合模式对周围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需要完善的肥料处理设施、信息化的保障设备和良好的基础环境,以保证整个资源循环体系的有效构建,助力种养结合手段的平稳运行。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种养结合项目需要对当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确定当地高产农作物,以该农作物为主要式样材料选择养殖家禽家畜品类,以此最大限度减少从外部购买饲料的投入。对于养殖业所产生的粪便、废水等进行处理也需要考虑地方特点,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的难点在于运输,为此种植农作物品类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地势问题,以保证运输的便捷性。养殖基地需要在远离居住地的位置选址,以避免家禽家畜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损害居民居住环境,另外对于污水、粪便残余也必须做到及时处理,可配合堆肥处理手段进行最大化消耗,以确保种养结合的有效性。

(二)加强农业知识普及,帮助农村地区开展种养结合模式

由于农村地区参与劳动的主要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的种养方法,而导致农作物产量不高、农产品收益下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有必要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知识讲座,大力倡导农村地区发展种养结合模式,积极引导农业合作组织建立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合作经济,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养结合链条。通过有效的农业知识普及帮助农村地区劳动者了解现代农业、循环农业等知识,建立绿色发展概念,激发农民环境保护意识[4]。在具体的知识普及中可以通过试验田手段帮助农民切实了解种养结合所带来的多方利益。农村地区种养结合理念宣传可以通过居委会定期举办农业知识讲座、专家下乡支持农业发展、省级示范企业展示等手段进行。在知识宣传过程中,需要尊重农民主导地位、考虑地区发展情况、营造农村氛围,帮助农民接纳种养结合模式,力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环境,在深入宣传种养结合理念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提供科学技术手段,构建现代化种养处理系统

当前信息化技术手段已经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在种养结合模式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科技化设备、信息化技术实现科学的种养结合模式,在现有的种养模式中提供高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生产,大量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并避免由于人工操作失误产生的损失。首先,对于畜禽粪肥的处理方式要进行优化改良,以智能化设备实现第一步粪便肥料处理,将固液混合状态的粪便加工成固体且气味小的有机肥料,减少刺激气味对大气的污染及粪便对环境的影响。其次通过技术手段对农作物残余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农作物可作为饲料使用到家禽家畜的养殖中,减少了精细化农作物的消耗,为整个种养结合产业链节约了成本。最后,运用科学化手段进行种养废料处理,其中种植业废料可以通过高温堆肥、沼气池为手段进行消耗,而对养殖业废料处理中可以对畜禽粪便堆肥发酵形成有机肥进行还田,最大化实现种养结合循环体系[5]。

(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

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提高对农业职业培训关注度,可以培养农民形成正确的养殖观与种植观,对创新传统农业种养模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首先,相关部门应给予农民政策支持,通过派遣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服务,提高种养规划质量,帮助农民找到最合适的畜牧养殖模式与植物种植模式,提高种养质量。其次,提高种养规划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强种养工作之间的联系,帮助种养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比如不定期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培训,宣传推广先进处理技术、种养技术,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组建高水准农民团队[6]。再次,宣传推广各种先进理念,比如种养业循环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和谐理念等,为种植业发展营造良好外界环境,早日构建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环境,宣传绿色种养手段,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种养习惯。最后,针对现有农牧业种养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潜力企业进行专项扶持,形成产业合力,推动当地农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五)政府发挥自身职能,助力种养循环经济模式发展

以农村当地实际情况为切入点,构建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形成种养结合经济合力,推动当地种养结合手段不断进步。首先,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循环经济信贷风险支持政策,鼓励银行开放农村信贷业务,为当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种养主体监管提供资金支持。针对商业银行“三农”信贷业务进行量化,提高“三农”信贷业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为种养企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农业银行应改变对农牧业项目的态度,提高其工作地位,提高对种养循环经济模式重视程度,发挥自身经济支持作用,并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投资监管一体化,保证资金利用率,降低资金贪腐、资金浪费等情况发生概率[7]。其次,结合农村地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有机肥补贴政策与补偿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牧民对有机肥的关注度,提高有机肥使用频率与范围,实现绿色生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服务组织、大型养殖场与第三方粪污资源处理企业三者之间的沟通效率,在实现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运营模式建设工作。最后,推动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针对相关农牧民进行政策补贴、设备补贴,帮助农民摆脱传统种养习惯,提高种养质量,加快种养一体化、种养机械化工作发展速度。

三、结语

乡村振兴应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乡村地区应逐步利用种养结合模式,力求创建种植业、养殖业二者相互扶持、相互供给的循环链条。虽然在一部分农村地区发展种养结合模式的科技化手段还相对落后,在未来的种养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根据自身地域特点进行合理优化,但建立有效的种养结合体系,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才能助力乡村振兴改革的进程。

猜你喜欢

种植业养殖业种养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