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县花椒丰产栽培及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2022-11-24尚满芹
□ 尚满芹
(甘肃省舟曲县巴藏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舟曲 746300)
舟曲县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沿河川地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种植花椒树。舟曲县花椒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县19个乡镇共栽植花椒28165.5亩,“舟曲大红袍”花椒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博览会金奖、银奖,“舟曲花椒”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为保护产品。根据中组部、中国农科院2021年定点帮扶舟曲工作计划,花椒作为舟曲特色高收益产业,具备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是当前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的产业之一。目前,舟曲花椒主栽品种较为单一,椒园栽培密度过大,郁闭度高,蚧壳虫、流胶病等病虫害蔓延趋势严重,重茬种植时间长、土壤养分不平衡,园地内残留病菌多,加上田间生产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差,亟待开展丰产栽培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实现花椒产业“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小而强”的发展目标,促进当地花椒提质增效,将“小小花椒树”做成“致富大产业”。
一、花椒生长规律
通常,花椒树寿命可达30年以上,倘若具备良好的条件可以高达50年以上。花椒花期在4~5月份,果实成熟期在7~9月份,根据生长规律,分为幼龄时期、结果初期、盛果时期以及衰老时期。
(一)幼龄时期
种子萌发或苗木定植至开花前期这一阶段为幼龄时期,也叫作营养生长期间,一般是树龄2~3年。
(二)结果初期
自开花到大量结果的这段时间为结果初期,也叫作生长结果期。该时期花椒树体会旺盛生长,树冠也会持续扩大。花椒结果量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长,该阶段通常是花椒树龄的4~5年[1]。
(三)盛果时期
自初结果5年到衰老前的时间段为盛果时期,该时期树势开张,果实产量良好,单株产量可达5~10千克。一般情况下,花椒树树龄达到6年之后就会大量结果。如确保栽培技术以及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具有适宜的环境条件,该阶段一般可以达到20~30年。
(四)衰老时期
树体衰老到死亡的时间段为衰老时期,在这一阶段树冠逐渐变小,树枝日益枯萎,最后花椒树死亡。
二、花椒丰产栽培技术
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应用花椒丰产栽培技术,确保花椒种植的产量以及质量,提高花椒种植的经济效益。
(一)种子管理
花椒种子的管理,应注重种子采集、处理以及储藏环节。首先,采集种子时,应选取结实多、品质优良以及无病害的10~12年的花椒树。在每年7月上旬~9月上旬期间,果实外皮呈现紫红色、内种皮呈蓝黑色时就能够进行采收。采集后的种子,严禁暴晒于阳光下,以免对种子发芽率产生不良影响[2]。将种子晾干之后,可以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发生霉变及遭受鼠害。
其次,应优化种子处理工作。将1千克种子放入25克碱面加水盆或池中浸泡。2天之后把水面上的空秕籽捞出,再对剩下的进行揉搓,将种表油脂层去除,经过清水洗净后晾干即可用于秋播。碱面搓洗对手会有较大伤害,所以在盆或池内应使用木棒等进行反复捣洗。
最后,应完善种子储藏工作。倘若花椒未在当年秋季进行播种,则应对种子的储藏加以优化,避免油分蒸发,确保种子具有良好的发芽率。可以把1份种子与4份鲜牛粪混匀,再添加适量草木灰,将其共同埋进深度为30厘米的坑中,并覆盖上10厘米的土,踏实之后盖草,在翌年春季取出,与牛粪一同播种。还可以将新鲜种子放在有盖子的缸或者罐中,并放在室内干燥阴凉处。此外,还可以把花椒种子放入编织袋内,并埋入深度为40厘米的坑中,覆盖10厘米的土,踏实盖草,次年春季拿出进行播种。
(二)花椒育苗
通常花椒幼苗生长在沙壤土地带,因而应科学选择苗圃的位置,尽可能具备一定的坡度向阳地带。花椒对土质的PH值有着很高的要求,应通过正确的方式对花椒植株加以培养。首先,应完善苗圃的整理工作,对土地进行深翻作业,最适宜的深度为35~40厘米。其次,合理把控种植密度,结合土壤实际肥力,明确密度,如果土壤肥力相对较高,每亩能够种植74株,如果肥力相对较低,则每亩可种植110株[3]。花椒育苗最佳时间为3~4月,此时的光照、降水以及土壤肥力等条件都最适合花椒生长。再次,在正式栽培前,应对苗圃施肥,并严守施肥标准,确保施肥量适宜,保障施肥效果。最后,应尽可能在秋天种植幼苗,秋天可以确保光照与温湿度条件适宜,为花椒健康生长与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花椒园
对于花椒生长而言,构建花椒园至关重要,由于花椒对土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应确保花椒园土质适宜、阳光充足,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阳光可以确保花椒顺利进行光合作用,土质应为沙壤土,以确保花椒营养充足。排水系统应能实现对干湿情况的科学把控,进而有助于花椒高产的实现。还应提高对花椒定植的重视程度,在定植前,应进行根须处理,避免根须过多导致花椒营养不良。此外,还应对花椒苗密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每亩定植42~56株,需要在花椒休眠期进行定植,定植后应对苗株进行浇水及埋土处理。
(四)苗木嫁接
苗木嫁接可以有效提高花椒的抗病能力及适应性。通常情况下,在嫁接完成的次年,花椒就可以结果。嫁接方法主要包括芽接和枝接,这两种方法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芽接应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进行,能够运用“丁”形或者是“T”形,在10~15天后,检测成活率;枝接适用于树龄为5~10年的树木,应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进行,在确保树木生长良好情况下,通过切接、劈接以及腹接方法进行,大概到30天时,可以对成活率情况进行检查。
(五)加强水分管理
在花椒栽培时,施肥有着重要的作用,施肥主要包含施有基肥、叶面肥以及追肥,需要在栽植整地或花椒采摘之后再进行施肥,混合施加少量磷肥以及有机肥,并根据树龄将施肥量确定下来,未超过5年的花椒树应每亩施加不超过15千克的有机肥;盛果期每亩应施加20~30千克的有机肥。追肥应在开花前后以及壮果期、采果期,主要施加氮肥。而叶面肥则主要是在5~7月喷施0.3%尿素液,8~9月也可施加0.5%磷酸二氢钾[4]。
虽然花椒并没有较大水分需求量,但是在个别时期也需要浇水,如发芽期前、花期以及封冻期之前,以确保花椒生长所需水分充足。此外,平地栽培园在雨季会存有积水,对根茎与花椒生长会产生一定影响,应完善排水工作。
(六)修枝整形
应注重花椒各个阶段的修枝整形工作,运用恰当的措施提高修枝整形的效果。首先,在幼苗时期,应结合幼苗整形以及结果数量进行修剪工作,要注重修剪幼苗高度,多留下具有较强生长力的树枝,以确保花椒产量。其次,应优化结构树的修剪工作,花椒树生长会使树冠逐渐增大,部分树枝会吸收花椒树的营养,导致幼苗难以正常生长。在修剪过程中,应优先修剪树冠内枝条,剪去病虫枝、交叉枝等,确保花椒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5]。最后,对于衰老树也应进行修剪,以提高结果产量与品质。衰老树的树冠有较多重叠,对结实率及光照产生影响,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应将弱枝条以及大枝条剪除,保留长势良好的树枝。
三、花椒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在花椒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过程中,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技术。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是使用农业栽培管理手段,优化栽培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与蔓延的可能性,确保花椒健康生长。其一,应注重选取抗病品种。如种植地区有较为严重的花椒锈病,可以采用狮子头等品种;也可进行嫁接苗栽植。其二,应注重水肥管理。花椒生长阶段,倘若存在长势衰弱以及流胶情况严重等问题,应确保施放有机肥,并适当施加花椒专用肥等,有效提高花椒抗病虫害能力。如,果椒园或苗圃存在水分过多的情况,则会增加流胶病以及紫纹羽病等病害发生的几率,因而应减少积水,保障花椒正常生长。其三,应注重中耕除草。相关研究表明,花椒根系较浅,一旦四周生长了杂草,花椒需要与杂草争夺养分和水分,难以满足花椒实际生长需求[6]。因而,应适时进行除草,在春季麦收之前和花椒采摘完成后各进行一次除草。其四,应进行科学修剪。由于花椒有着较高的光照要求,因而科学修剪可以提高通风透光性,降低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促进花椒正常生长。
(二)物理防治
通过害虫趋光性等特性、机械、热力等物理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措施即为物理防治。如发生尺蠖类虫害,可用佳多频振式灭虫灯对其治理;对飞虱及翅蚜,可用黄色板粘虫剂进行治理。此外,对于桑白蚧的防治,可以涂上约5厘米的粘虫胶环,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通过器械对天牛钻蛀枝干位置进行敲击,可以将小吉丁、虎天牛、桔褐天牛有效杀死。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运用人工合成激素或者对花椒有益的生物,对病虫进行防治。生物防治对植物和人都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可实现无公害防治。生物防治无需用高毒性农药,因而也能够避免对自然界的益虫产生伤害。在花椒种植过程中,农户可以种植有助于天敌生存的植物,为害虫天敌营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天敌自然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制约害虫繁殖,提高防治效果[7]。比如,可以在花椒行间进行油菜种植,能够有效吸引瓢虫,提高花椒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此外,在花椒生长阶段,如果存在玉带凤蝶,则应通过以菌治虫的手段开展防治工作,喷洒400倍液的青虫菌或者杀虫菌,对幼虫繁殖能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促进花椒健康生长。
(四)化学防治
对于部分特殊情况,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在防治环节,农户应正确把控防治的最佳时期,不可使用高残留以及高污染的农药,应尽可能使用低毒、低残留以及高效的药品,进而保障花椒产品的无公害。在选取化学农药时,应结合季节变化科学选择。比如,在7月下旬~8月中旬期间,可以通过4.5%氯氰菊酯进行橑尺蠖幼虫的防治工作。在春秋季节,蚜虫害较为频发,可以通过1500倍液10%吡虫啉与啶虫眯交替使用,可以避免蚜虫蔓延。
四、常见花椒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对于花椒而言,较为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根腐病、褐斑病、红蜘蛛以及蚜虫等,应根据具体病虫害特点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
(一)锈病
在栽培花椒时,锈病较为常见,该病主要会对花椒叶部产生危害,因而应注重抗病良种的选择,有效提高其抗病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观察花椒叶片的实际生长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倘若花椒已存在锈病,应使用1000~1500倍液的25%丙环唑乳油每15天喷洒1次,进行2~3次的喷洒即可;还应及时清理患病叶片,再进行集中销毁,进而防止锈病蔓延。
(二)根腐病
在花椒生长期间,如果根部水分过多,会引发根腐病。根腐病会严重影响花椒生长,因而应做好预防工作。在种植花椒时,应注重排水沟的设置,及时清理田中积水,确保花椒具备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花椒已经患上了根腐病,则应集中销毁死树以及死根,并通过500~800倍液的15%粉锈宁对土壤进行消毒,避免病害进一步蔓延。
(三)褐斑病
花椒患上褐斑病的初期会出现黄色圆形小斑点,随着病斑扩大,会呈现不规则形状或者是圆形。对于褐斑病的防治,应合理应用农业防治,并适当应用化学防治措施,完善水肥管理,将树势提高,促进抗病能力的提升;还应根据花椒生物学特性,注重修剪工作的优化。在冬季和早春应将落叶清理干净,再进行集中烧毁,进而将初侵染源减少。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四)红蜘蛛
在夏天,如雨量少或高温,红蜘蛛病较为频发。花椒发芽阶段就会有红蜘蛛,盛花期的红蜘蛛,会对果实造成严重的影响。可以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特别是在红蜘蛛产卵期,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防治过程中,也可将生物防治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减少化学药剂带来的不良影响。要选取较小污染的药剂,并严控施药量,加强对红蜘蛛的天敌保护,进而提高防治效果。
(五)蚜虫
高温高湿天气为蚜虫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严重的蚜虫虫害,不利于花椒正常生长。使用生物防治措施,不仅可以确保良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七星瓢虫是蚜虫天敌,在种植花椒地区进行小麦种植,可吸引七星瓢虫,进而确保蚜虫的防治效果。
五、结语
为了提高花椒种植的产量与质量,有效提高花椒的经济效益,在种植的过程中,应注重花椒丰产栽培及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确保花椒产品无公害以及绿色化,以促进花椒种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