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文明”课程思政实践
2022-11-24张春梅曹明玉张玲玲
张春梅,曹明玉,张玲玲
(1.大连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历史类课程思政的内容重点。历史学教育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具有思政教育的天然优势,也自然成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大连大学历史学专业的“西方古典文明”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该课程充分发掘思政教育的资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发挥了历史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作用。
一、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历史学类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极其丰富,零散地分布在大量的历史资料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将分散的思政资源加以整合,形成不同的思政主题,构建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西方古典文明”课程内容包括古希腊文明起源、史诗、神话、戏剧、建筑与雕塑、哲学、民主制度等成就,还包括罗马文化的源流、建筑、法律、共和制度等成就。民主、法治、人文、科学是“西方古典文明”这门课程的思政主线。课程通过论著评析,揭示西方学术研究背后的意识形态色彩,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正确评价中西方文明,提升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为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一)论著评析,揭示西方学术研究背后的意识形态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该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有关雅典民主制诞生这一问题,为了辨析学术界的不同观点,教师采用论著研读+课堂研讨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课下研讨复旦大学黄洋教授的学术论文《民主政治诞生2500周年?》,教师课上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西方学术界普遍将公元前508或公元前507年克里斯提尼改革视为雅典民主政治诞生之日,因此西方社会在1992~1993年大规模庆祝民主政治诞生2500周年。就学术研究而言,这一结论存在纰漏,并不严谨。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由多次民主改革之后的产物。显然,西方古典学家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研究并非纯粹的学术目的,而是夹杂着深切的现实关怀。在1992年前后,正值东欧剧变之际,西方学界的大肆庆祝活动,隐含着这样的潜台词,即起源于古代希腊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战胜了社会主义政权,并将取得终极性的胜利[1]。因此,通过深入分析学者的研究论文,从学理上弄懂雅典民主制诞生这一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辨识西方学术研究背后的意识形态色彩,剥离历史研究和政治需求之间的关系。
类似的思政主题还自然地嵌入到其他专题的学习内容中,如荷马时代的社会性质辨析[2],揭示将荷马时代定性为“黑暗时代”①所谓“黑暗时代”是指荷马时代的社会还处在原始社会后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这一传统观点背后的意识形态色彩,即西方学者有意无意地割裂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借此凸显希腊文明起源的独特性和纯洁性,“带有明显的白人种族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特征”[3]。最新版的“马工程”教材《世界古代史》,已经明确了这一学术问题的新观点,认为荷马时代的国家是希腊原始城邦[4]。有关“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之源”的认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希腊文明与近现代西方并非同宗同族和同一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西方人对希腊文明的认同,是一种文化上的寻根,很大程度上是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人攀附希腊文化的结果。所谓的“希腊精神”一定程度上注入了近代以来西方社会不断理想化的因素[5]。因此,鼓吹欧洲中心论,轻视或抹杀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与思想,以及在文化幌子之下进行的意识形态争夺都是错误的。“就文化本身而言,古代希腊作为一个古代的文明单元同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伦一样,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希腊就并不属于西方,它是属于全人类的”[6]。通过学术问题的正本清源,教师再引导学生一方面对古希腊文明成就心存敬意,一方面用世界史的宏阔视野去审视古代诸大文明。
(二)古今观照,弘扬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西方古典文明的宝贵遗产,法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通过古今关联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内涵,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以“古雅典的陪审法庭”教学内容为例,学生研读授课教师的论文《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7],并探讨对当今社会的启发意义。古典时期的雅典人从制度层面设置了监督官员的三道程序,即官员在任职前接受任职资格审查、在任期内接受公民大会的信任投票并随时有可能因民众的检举而遭受审判、任期结束前还要接受账目审计,这样官员在任职期间始终处于民众监督和法律监督之下,充分体现了“权责明确,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滥权须惩处”的官员监督和问责机制,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古雅典对官员实施全民监督的理念和制度化的建设可以为我国现有的官员选拔和问责机制提供借鉴。总之,要防止官员权力的腐败和蜕变,就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实施制度反腐。以古鉴今,中共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依法治权、依法治官作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罗马法举世闻名,查士丁尼时代汇编的《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罗马法体系中涉及法律与正义、人的权利、法律与道德等基本问题,成为后世的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仿效的对象,构成现代西方法学的重要内容。严明的纪律和注重秩序的法治观念是罗马从台伯河畔蕞尔小邦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制胜法宝。古今观照,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
(三)中西对比,提升文化自信
以希腊神话教学内容为例,通过线上讨论+课堂讨论的方式,对比分析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不同特征,进而从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基本精神。教师补充介绍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的著作《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的主要观点。西方的神与英雄是在弱肉强食法则下产生的。中国的英雄、神是在利他主义精神驱动下产生的。西方社会强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中国文化则是抑强扶弱的均等精神占上风。无论是道家的、佛家的还是儒家的教义总是给人一种假定,人性是善的,或人性是可以变善的。西方文化的主流往往假定人性是恶的,扬恶就会助长恶。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当代世界真正的希望在东方,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8]。
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中西方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历史专业的学生应该用长时段的眼光看待中西方文化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落后于西方只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情况,而中华民族正走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上;其次,客观评价中国文化,实事求是,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骄傲自满。如果能够客观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与不足,才是我们真正实现文化自信的时刻。
二、创新教学模式,落实课程思政
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载体和内核,涉及“教什么”的问题,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是落实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课程团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大创项目为抓手,延伸了课堂教学,并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混合式教学
课程团队借助超星网络课程平台,自建“西方古典文明”线上课程(https://mooc1-1.chaoxing.com/course/202432199.html),改革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把思政元素融合到课程的全过程全要素中。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团队提供了一整套内容丰富、类别齐全、体系科学的学习资源,解决了以往学习资料不系统、不完整的问题。教师搜集并整合优质的图书资料和影视资源,按照专题顺序编排,并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教师将授课的PPT以及录课视频上传到课程平台,方便学生回看复习。此外教师筛选并推送国内外高校教师优质的课程视频,实现全网络的学习资源共享。这些资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思政的资源依托。异彩纷呈的学习资源,尤其是一些生动鲜活的视频资料,创设了历史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讨论互动专区,开展问题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延展了线下课堂讨论。线上讨论涉及到“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中西方神话特征比较”“荷马史诗人物评析”“苏格拉底审判”“比较雅典民主制和罗马共和制异同”“罗马法的影响”“古典文明的遗产”等诸多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为例,有学生这样解读:一方面,古希腊人认为命运与悲剧紧密相连,因为命运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凌驾一切的;但同时,反抗精神和个人意识的觉醒让他们不再坐以待毙,而是勇敢地反抗和坦然地接受命运,在不失去个人主观意志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最大可能的改变,充实头脑,丰富心灵,强健体魄,勇敢地面对未知的人生……我们仍会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与抗争而饱含热泪。也有学生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坎坷,但是盲目地将其归为命运作祟显然过于唯心主义,相反,注重现实生活,尝试降低消极效应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讨论的方式,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他们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部分专题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授课。以“古罗马的共和制”的教学内容为例,学生课前学习首都师范大学知名学者晏绍祥教授的课程视频“罗马共和国政制”,并阅读教师推荐书目,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师生在课堂上面对面交流讨论重点和难点问题,发掘了课堂教学的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了线上和线下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课程的“荷马史诗”“希腊神话”“古希腊的民主制”等专题的内容,也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民主与共和的观念、法治理念等思政元素,浸润学生的心灵。
借助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体现过程评价。平时成绩的评定要结合学生参与学习的频率、深度和效果。教师对各种学习活动进行权重设置,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构成如下:学习次数占10%,阅读图书资料和观看视频占10%,在线讨论占15%;课堂互动(包括随堂测试等)占35%;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教师在评定学生各项学习成果时,要综合考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完成情况。比如,对思想内涵深刻,弘扬正能量的讨论帖,教师会点赞和加分,计入平时成绩。再如,教师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选题的现实意义、唯物史观的应用、严谨求实的态度,学术规范的遵循,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都纳入评分标准中。借助超星网络平台的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程思政效果难以量化考核的难题,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合作式学习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举措之一。“西方古典文明”推行合作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该课程是小班型授课,学生人数在30人左右,适合运用这种学习方式。以2022年春季学期为例,五组学生展示了他们的合作学习成果,他们的选题都围绕着课程的学习内容,并有所拓展和延伸。一组学生分析了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人物形象和命运主题。这组学生受课堂研讨“古希腊人的命运观”的启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与现代的诸多影视作品相结合,以更生动的方式,更独特的视角诠释古希腊的人本主义精神,也注入了对人生的思考:恰如古希腊箴言“认识你自己”,回归人类本身,人的一生便是在生命的迂回中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拷问自我的一个历程。
一组学生分享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医学思想。由古知今,由今知古,选题倾注了对当下疫情的现实关怀,特别提到时任马其顿御医的希波克拉底在雅典大瘟疫时挺身而出前往雅典救治患者。他的体液理论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希波克拉底誓言”①“希波克拉底誓言”对从医者提出了四条戒律:对知识传授者心存感激;为服务对象谋利益,做力所能及的事;绝不利用职业便利做缺德乃至违法的事情;严格保守秘密,即尊重病人隐私。更是成为后世医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圣典,代代传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了《希波克拉底文集》等文献资料,课堂展示的最后,他们“向自古以来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科学的发展孜孜不倦的学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组学生介绍了古罗马的洗浴文化,以小见大,落脚点在罗马民族精神的蜕变。共和时期的罗马人修建引水道,解决罗马人的生活用水问题,惠及民生,体现了早期罗马人质朴务实的民族特性。到了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急剧扩大,罗马人几乎一夜暴富,奢靡之风盛行,罗马人修建了很多奢华的大型浴池,浴场演变为骄奢淫逸的玩乐场所,好逸恶劳、奢侈腐化成为帝国时期罗马人的标签。罗马人道德风尚的堕落成为罗马共和末期以来的严重社会问题,也是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以史为鉴,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古往今来都是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器。居安思危,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已是不言自明。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展示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同步引导、指导、点拨、点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合作式学习提升了学生的文献解析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工协作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学生的精神品格。
(三)以大创项目为抓手,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课程团队指导的大创项目都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大连在历史上曾经遭受俄国和日本的殖民侵略,拥有大量近代遗留的欧式建筑,大连市中山广场的建筑群最具代表性。受到“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学习内容的启发,学生不约而同地选取大连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完成了两项大创项目,分别是“大连欧式建筑的历史文化探析”“城市广场对都市文化的塑造研究——以大连市为对象”。两组学生分别发表了《中西方城市广场起源与发展辨析》《大连城市规划及文化特征探析——以日俄占据时期为例》《略论满铁对近代大连经济文化的影响》《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的现状与保护开发浅析》四篇论文。从研究成果来看,学生具有比较开阔的学术视野,运用了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同时根植于历史,勿忘国耻,着眼现实,既关切大连城市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又关注城市广场对都市文化的塑造作用,反映了身处大连这座城市的历史学专业学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学生感言:“将近一年的研究延续了我们对大连地区近代欧式建筑的热爱,培养了迎难而上的勇气与耐性,规范了日常学术研究的一些基本错误,从中可谓是受益良多。师生六人围坐一起争论后续研究的内容、各自沉浸在图书里追寻历史之踪迹、炎炎烈日下奔波在历史的遗迹里,这些可贵的回忆是我们所获得的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阅读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调研,开展调查问卷,进行课堂展示,发表学术论文,学习的获得感大大增强。大创项目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从课内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了专业素养,涵养了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实现“教书育人”的双赢。
三、结语
总体来说,“西方古典文明”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了“深度、广度和温度的三度融合”;第一,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引领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因理施教,因理化人,打造有深度的课程思政;第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打造有广度的课程思政;第三,以合作式学习和大创项目为抓手,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打造有温度的课程思政。实现课程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