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古佛经疑难字考释十则

2022-11-24陈正正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异文佛经

陈正正

(河南大学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1)

一、佛经异文研究的回顾

异文,王宁先生定义为:“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以及同一文献的本文与在别文的引文用字的差异。”[1]在先秦经书文献、唐诗异文研究成果丰硕的情况下,佛经异文研究相对显得冷落。汉文佛经异文,版本林立,错综复杂,层出不穷。整体上看,汉文佛经包括写本与刻本两大系统。现存的写本系统有敦煌写卷和日本古写经;刻本系统包括宋(辽、金)代、元代、明代、清代以及近代日本整理的《大正新修大藏经》(以下简称《大正藏》)和国务院古籍整理委员会整理的《中华大藏经》。

汇一切佛经典籍而成的《大正藏》,内容宏富,体例科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柳建钰说:“目前,我们已经将《中华电子佛典》(CBETA)的异文信息提取完毕,未去重总数量为70 万条,语境总数量为77 万条,数量相当庞大,在异文数据库中价值首屈一指。”[2]我们在整理《大正藏》异文过程中,发现其存有大量俗字、讹字、以及历代字书注音释义错讹的字,这为学人科学利用这批珍贵文献数据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利用《大正藏》的异文数据库材料①本文引用的佛经据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电子版并复核纸质本,引文后标相关经文所在的册书、页码、行数、栏数,字母“T”代表《大正藏》中的佛经编号,“V”代表《大正藏》中册数,“P”代表页码,“a、b、c”分别代表上、中、下三栏,数字代表行数。如“T01V0003p0001a13”代表出自《大正藏》第3册第1页上栏第13行,编号为01。《可洪音义》据《中华藏》(第59、60册)影印《高丽藏》本。引文后以括号标示出处,标注方式如下:大写字母“A”代表第59册,大写字母“B”代表第60册,小写字母“a、b、c”分别代表上、中、下三栏。如“(A877c)”指的引文出自《中华大藏经》本《可洪音义》第59册第877页下栏。《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简称《大字典》。引文后括号内标注字头所处的页码和栏数,字母a、b分别代表左、中两栏。如“(P139b)”,指此字头出自《大字典》(第二版)的第139页右栏。,对其相关文字问题进行考辨,纠正《汉语大字典》的相关疏漏,为修订校补提供参考。

二、相关材料例释

(一)【嬲、嫐、】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鸯掘摩经》:时,夫行还,问曰:“何故,有何不善?谁相嬲触?”(T02V0118p0508c07)(嬲=娆【三】)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卷六:弊魔复往到菩萨所,作是诡甥言:“佛如空,是经不可得边幅,不可得极,是经中我悉知已,皆空耳。若为是中,勤苦若不?当觉知魔为此事,魔作是经,云何欲于中,欲得作佛?是非佛所说。”(T08V0024p0455b05)(甥=嬲【宋】【宫】【圣】,=娆【元】【明】,=【丽-CB】)

唐智严译《说妙法决定业障经》:如是修行菩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之所尊重,堪任供养,超越声闻,则邪魔眷属,无能娆恼。(T17V0841p0912b18)(娆恼=娆乱【宫】)

唐窥基撰《妙法莲华经玄赞》:“娆”音奴了反,恼也。戏相扰作‘嬲’。(T34V1723p0769a05)(嬲=嫐【圣】)

后秦鸠摩罗什译《马鸣菩萨传》:即有持去者,种种嫐之,辄不以理。长老胁颜无异容,恬然不忤。(T50V2046p0183a26)(嫐=娆【元】【明】)

《慧琳音义》卷六《大般若经》第五百八卷:“娆恼:宁鸟反。《说文》云:‘女惑于男也’。古文作‘嬲’也。”又卷第五十四《佛说鸯掘摩经》音义:“嬲触:上奴鸟反。《考声》云:‘嬲,相戏弄也’,或作‘娆’也。”慧琳认定“嬲”为古文,不妥。“嬲”当为后出新字。《文选·嵇康〈与山居源绝交书〉》:“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李善注:“嬲,擿娆也,音义与‘娆’同。”“娆恼”“触嬲”均为同义连文,均有烦扰、扰乱义。“嫐”同“嬲”,《可洪音义》第十册《菩萨地持经》第一卷音义:“他:奴老反。娆也。亦作‘嫐’。”(A897a)“”为“恼”之书写变异。对应经文《菩萨地持经》卷第一:“随顺上忍,能忍他恼,亦不恼他。见人相恼,心生怜愍,瞋嫉隐覆。”(T30V1581p0890b29)此处“恼”为撩拨、戏弄义。胡吉宣《玉篇校释》卷三《男部》:“本书《女部》‘娆’,扰,戏弄也。‘嫐’,奴好切。‘娆’,嫐也。《手部》:‘挠,乱也’。音义并与‘嬲’同。‘嬲’之言夒也,夒者,兽之骚动挠乱者也。‘嬲’‘嫐’并魏晋俗造字。”又卷三《女部》:“《龙龛手鉴》作戏弄,扰嫐也。音恼,所据盖上元本也。

刘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调达见此,益瞋忿言:“汝何儜困,速疾灭去!”(T22V1421p0020a22)(儜=【三】【宫】)

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着欲之人,亦如狱囚,如鹿在围,如鸟入网,如鱼吞钩,如豺搏狗,如乌在鵄群,如蛇值野猪,如鼠在猫中,如群盲人临坑,如蝇着热油,如人在阵,如躄人遭火,如入沸醎河,如舐蜜涂刀,如四衢脔肉,……(T25V1509p0185a20)(=【三】【宫】)

萧齐求那毘地译《须达经》:昔有过去世,有鞞蓝大婆罗门,大富极富,多钱财,多诸杂物,彼如是作大施,以八十四千金钵碎银满中。(T01V0073p0879a16)(钵=【三】)

失译《般泥洹经》:佛即摄衣持钵,与众弟子,俱到其舍,就高座于众前坐,雨舍手自斟酌美,奉钵致浆,行澡水毕,住白佛言:“已所施福,愿佛呪愿,此国士民,一切天人,使长得安。”(T01V0006p0177c29)(=腆【三】)

按:《玄应音义》卷十三《般泥盘经》音义:“腆美:古文作‘䐌’,同。他典反。《方言》:‘腆:重也,东齐之间谓之腆’,《广雅》:‘腆:至也,美也。’腆,厚也,善也。”“腆美”指酒丰厚醇香,《龙龛手鉴》卷二《酉部》:“:他典反。与‘腆’同。厚也。”邓福禄等认定“”为“腆”之异体,并且认定“”既可以指饭菜丰厚,也可以指酒厚,也可以指厚颜。[5]然而佛经文献“”字仅此一例,疑此处“腆”仍为受上下文“酌”影响同化作“”。《大字典》(P3824b)所引《武威汉简·甲本〈仪礼·燕礼〉》:“公与容燕曰:‘写君有不,请子与写君须臾焉。’”原本漫漶不清,摹本作“”[6],也有可能是抄写传讹。即便“”字,此处“”仍然为记录酒厚义。四库全书本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堕者益勤,诞者益恭,沉酗酒,斥逐郊遂。违亲三岁,罢退乡党。”此处“”亦为受到“酗”字影响而同化的俗字。故不能简单认定“”为“腆”之异体,《龙龛手鉴》只是从记词功能上沟通,不能直接认定为异体字。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是时,此地六变震动,有大音声,雨诸天华,作倡伎乐,诸天侧塞虚空,神妙诸天,亦散拘牟头华,或以栴檀杂碎之香而散其上。(T02V0125p0640c13)(侧=【元】【明】)

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奉诏译《方广大庄严经》卷第九:如是兵众,无量无边,百千万亿,畟塞填咽,菩提树边,烟焰欝蒸,狂风冲怒,震动山岳,荡覆河海,天地掩色,星辰无光。(T03V0187p0594a22)(畟=侧【宋】,=【元】【明】)

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佛本行经》卷六:无数兆姟天,忽舍其宫殿,测塞虚空中。(T04V0193p0105a12)(测=侧【宋】,=畟【元】【明】)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一:位次相比间不容人,或有住于须弥山峯,侧满充遍,有住空中,百百千千,皆共瞻视。释迦天王,伺待天主,与阿修罗王共战,各各筹量,设诸方便。(T17V0721p0119c20)(侧=测【宋】,=【元】【明】)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由以真言,密印故本尊及与众圣等,降临塞虚空中,次住平等性智定。(T20V1122p0526c20)(=侧【甲】)

西晋竺法护译《普曜经》:时三界尊,观察十方,适在时宜,沸星应下,菩萨便从兜术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诸根寂定,首奋耀,光色魏魏,眼鼻晃昱,现从日光,降神于胎,趣于右胁。(T03V0186p0491a25)(=颈【三】)

《毘婆沙论》:信者食法,味之嘉手,学佛法者,如大龙象,以信为手,以舍牙,以念为,以慧为头,于其两肩,担集善法。(T37V1758p0331b15)(=颈ヵ【原】)

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时遣人看,正值估客,以手触之,其体尚,谓为新死,即以芥末涂身,在上洗浴,芥末辛气,入估客鼻,虽欲自持,不能禁制,即便大啑,欻然而起。(T04V0203p0480b02)(=软【三】)

唐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一者,其跋折啰,自然而暖,二者烟出,三者,放大光明。若暖相现,持杵行者。(T18V0901p0803c24)(暖=【宋】,=暖【元】【明】【甲】)

按:《慧琳音义》卷第七十六《阿育王传》第六卷音义:“不煗:奴短反。《说文》:‘温也。从火,耎声’。经从日作‘’,非也。”《可洪音义》第十九册《小乘论》第廿一卷音义:“触:上奴管反。温也。正作‘’。又而、、软、嫰四音,并非也,悞。”(B132b)又第二十二册《杂宝藏经》第三卷音义:“㬈:上乌昆反,下奴短反。”(B228a)《龙龛手鉴》卷四《日部》:“、,二俗。暖,正。奴管反。温暖也,与‘䐘’‘腝’三同。”“”为“暖”之异体,其演变轨迹为“暖”之换声异体作“㬉”,后内部构件类化作“”。慧琳否认“”与“暖”之关系,可洪、行均皆更正。《大字典》(P1647a)引《龙龛手镜》为例,但并无例证,可补。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复次,尊,沙门瞿昙足两踝,是谓,尊!沙门瞿昙大人,大人之相。(T01V0026p0686a22)(=【宋】)

唐地婆诃罗译《方广大庄严经》:其肩端好,其臂佣长,支体圆满,肤彩润泽,犹如金刚,不可沮坏。(T03V0187p0543a26)(佣=【三】)

宋法贤译《众许摩诃帝经》:耽睡人如死,亦如魔魅人;若能止其睡,过咎必不生。(T03V0191p0945a21)(睡=【明】)

唐地婆诃罗译《大乘百福相经》:云何为八十随形好?一者、无见顶;二者、鼻直高好,孔不现;三者、眉如初生月,绀琉璃色;四者、耳轮埵成……(T16V0661p0329b02)(埵=【宋】【宫】)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尔时尊者孙陀罗难陀,佛姨母子、大爱道所生,有三十相,少白毫相、耳垂埵相。(T22V1425p0369a27)(埵=【宫】)

按:郑贤章(2016:327)据《众许摩诃帝经》异文材料认定“”为“睡”字之讹,较为武断。异文中偶然的书写讹字,不能作为独立的音义。“”“㻔”均当为“埵”字之变,《玄应音义》卷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三十五卷音义:“轮埵:丁果反。小累也。今取其义。经文从耳、从玉作‘’‘㻔’二形,非也。”对应经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者无见顶;二者鼻直高,好孔不现;三者眉如初生月,绀琉璃色;四者耳轮埵成;五者身坚实,如那罗延……”(T08V0223p 0394b25)“”“㻔”二形不误,因挂在耳上,故改从“耳”,又因质地为玉,改从“玉”。《可洪音义》第十四册《佛本行集经》第十卷音义:“垂㻔:都果反。亦作‘’。”(A1076b)又第十五册《摩诃僧祇律》第十八卷音义:“垂:丁果反。”(A1108b)《大字典》(P2983a)据《龙龛手鉴》释义为“耳垂也”,为望形生义,又为沟通同“埵”之关系。

另“埵”又为“垛”的换声异体字,与下垂物之“埵”为同形字。《玄应音义》卷十一《正法念经》第六卷音义:“射垜:徒果反。射堋也。经文作‘埵’。丁果反。埵垒也。‘埵’非今义。堋音朋也。”又卷第十九《佛本行集经》第四十三卷音义:“射垜:徒果反。射也。经文作‘埵’,丁果反。埵,累也。埵非字义也。”《可洪音义》第十三册《正法念处经》第六卷音义:“射埵:徒果反,正作‘垜’。”(A1062b)经文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第六:“一切身分,鄙劣不具;饥渴烧恼、寒热冲逼,如箭射埵,受极苦恼……”(埵=垛【三】【宫】)(T17V0721p0030a24)《大字典》(P487a)未收录此音义,当补。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如来兴显经》:变出电已,畅大雷音,从其群萌,所欲乐雨,或出玉女倡乐之音,或天琴瑟众伎箫和,或以若干龙妃乐音,或揵沓惒妃乐音,或阿须伦偶乐音,或以土地所出音,或以海中雷震伎乐音,或以鹿王鸣呦音,或以无坏鸟乐音,或若干种万舞之伎。(T10V0291p0603b07)(呦=【宋】【圣】,唬【元】【明】)

按:《玄应音义》卷七《如来兴显经》第二卷音义:“鸣呦:于州反。《诗》云:‘呦呦鹿鸣’是也。经文作‘’,非也。”《可洪音义》第四册《如来兴显经》第二卷音义:“鸣:音幽,鹿鸣也。正作‘呦’‘’‘’三形,出应和尚音义。”(A674)又第二十五册《一切经音义》第七卷音义:“作:音幽,鹿鸣也。正作‘呦’‘’‘’。”(B361a)玄应、可洪均指出“”为“呦”之讹字,可能书写者误以为“”从口,其记录词义也与动物鸣叫有关。《龙龛手鉴》卷二《口部》:“,俗。,正。彼反。虎彣也。二。”《新修玉篇》卷五《口部》:“,彼休切,虎彣也。”“”义为动物纹饰,与“呦”音义皆无关联。元本、明本校勘者又对“”字再校勘时,认定正字当为“唬”。《玄应音义》卷五《央掘魔罗经》第二卷音义:“虓阚:又作‘唬’,同。呼交反。下呼槛反。《说文》:‘虎怒声也’。《诗》云:‘阚如虓彪’是也。”玄应此处引《说文》与今传大徐本不同,当依玄应改。另,“”为“”之变,《龙龛手鉴》卷一《彡部》:“:彼休反。虎彣也”。“”“”音义完全相同,《正字通》卷二《口部》:“:‘唬’‘歋’二字之讹。旧注音彪。虎彣。按:虎文当从‘彪’,一作‘虨’,加‘口’无义。”张说可参,“口”为无意义的赘余符号,“”“”皆同“”。《大字典》(P735b)未沟通“”与“”之关系,不当。

三、结语

佛经异文研究,是我们研究佛经疑难字词的切入点。理想的佛经异文研究,应该将不同卷子的佛经异文相互关联,将佛经音义与佛经异文互求互证[10],重点考察佛经异文分歧差异之处,正视佛经音义本身的缺陷与差异,从汉字史与汉语史的背景下考察,佛经异文的形成原因,为校订佛经文献做出贡献;同时,为汉字学、训诂学、音义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猜你喜欢

异文佛经
美丽的佛经故事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思溪藏》随函音义与汉语俗字研究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推销有方
推销有方